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希同志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这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从整体上说,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是以数量、规模的扩张为主,对质量和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

不少高职院校是根据1996年的“三改一补”和1998年的“三多一补”政策发展起来的,自1999 年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专科院校数量由2000 年的442 所发展为2007 年的1288 所,在校生人数也由100多万人增加到600多万人,教育规模大幅度提高。

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质量上还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社会总体与高职教育供求表现来看,由于很多学校受短期利益的诱惑,盲目升格,只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和校区规模上的建设,而没有注意内涵建设,导致培养出来的教育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不足,表现为教育人才结构上的供大于求的矛盾。

因此,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职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评价教育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但对高职学校来说,最终还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是否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

在职业教育社会化的今天,教育质量高的学校生源充足,社会满意度高。

而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学生少,就业难,形成恶性循环。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思考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思考

[ 作者简介】 肖福玲 (90-) 1 7 - ,女,广东连平人,惠州学院讲师 。
第 2期
肖福 玲
提 高 高 职 教 育 教 学质 量 的再 思 考
13 4
不深 ,远跟 不上知识经 济的社会化 变迁 ,这其 中有 师 资整体素质 的原因 ,有教学设施 的原 因,也有 教 育观念 的原 因等等 。 者考试制度 落后 。目前 的考 三
能为工具 的新型人才 。 2 积 极探 索新 的办 学机制 ,但教 学体 系建设 .
仍 然滞后 。 几年来 ,高职 院校都在结合 自身 的实 际 情 况,大胆积极地探索新 的办 学机 制,纷纷走面 向
社会 ,依托行业 、企业 的产学结合的道路 ,在专业 设置 、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教 学方式 、教师 聘用
较单一。 自 2 0 0 6年 国家教育部实施 《 于全 面提 关 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 见》以来 , 高 各 职 院校不断更新观念 、找准位 置、发挥 高职教育 的
优势 ,都将 “ 加强 内涵建 设,提 高教育质量”作为
发展重点 。 这些学校对 高职教育 的认识 ,以及办学 指导思想有 了明显的转变, 能依据 当地经济和社 都 会的发展 ,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 教育 教学改 在 革深化 实施过程 中, 充分地体现 了以服 务区域 发展 为 目标 、以就业为 导向、以能力 为本 的思想观念 。 “但 不少 学校 的培养 目标 仍 比较 单一 。目前我 国高
管 理 ,行业 不 再办 学 。但 不少 地方 政府 许诺 的经 费 、政 策 、责任 等 不能 也不愿 兑现 。从 内部 管理 看 ,行政行 为多 ,学术机 制少 。因此 ,国家对发展
考核仍 较多地依赖 书面理论考 试 , 缺乏创造 性和 实

浅析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浅析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教管理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海峡科学浅析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林青[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在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隐藏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高职教育模糊了目标、失去了特色导致学生就业率低,与高职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只有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态度、突出特色、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我国的高职教育质量才能有所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合格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质量提高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决心不言而喻。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受限于起步晚、教学理论还不健全等因素,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整体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我国的高职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职院校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在迅速扩大。

特别是在2000年~2007年这段时间里,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从442所增至1109所,平均每四天就有一所新的高职院校诞生。

伴随而来的是高职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高职院校数量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招生规模的扩大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

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学生就业情况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同度,市场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最好的试金石。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是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门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技术员、技术工人等各类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应该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在技术及操作性岗位的竞争中本应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认识到创新对于职业 发展的重要性。
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 和素质。
实践探索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 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03
高职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高职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和职业能力,为行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个人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 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 展和自我实现。
高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高职教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就出现了类 似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也不断 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 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具备先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
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推进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应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以职业素养培 养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立 创新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职业行为等方面。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办 学历史 较短 ,高职 办学 模式基 本上 是沿用 本科 学
科体 系 结构 。冈此 ,提高 高职 院校 的教 学质 帚 ,为
社会 培 养输送优 秀 人才 ,就成 为高职 院校 生存和 发 展 的生 命 线 ,也 是 高职 院校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基 本 前 提 。本文 就如 何提 高高职 院校 教学质 景作 了几 点思 考 , 旨在 对 进 一 步 提 高 高 职 院校 教 学 质 晕 有 所 帮
hi he o a i na o l g s g r v c to l c le e
Z ENG i f n Me — e
( p l dF ri a g g s e at n, un d n a u s tt G agh u G a g o g C ia 4 0 A pi oe nL n e g mae p r D metG ag o gB i nI tu , u n zo , u n d n , h 1 5 ) y ni e n 5 0
长沙 通 信耿 业 技术 学 院 学报
第 l 卷第 1 O 期
2 1 年 3月 01
J u n lo h n s a ' e o o r a f C a g h l l c mmmf ain e i t s c o
a c n lg Vo aina Colg nd Te h oo y ct o l le e
Vo .O N0 1 11 .
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I2 l - 1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曾美 芬
( 东白云 学院应 用外语 系, 广 东广 州 5 0 5 ) 广 14 0
【 摘 要 】为 提 高 高职 院校 教 学质 量 , 引入 教 学全 面质 量 管理 模式 势在 必 行 。婴充 分认 识 到 高 院校 教 学质 量 管理 -存存 的 l l

关于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 : 高职院校教 学全 面质量 管理模 式的引入 , 高职教 育发 是
为 此 , 必 须 经 常 性 地 了 解 和 研 究 学 生 的 学 习 规 律 和 社 就
展的 需要 。文章 分析 了滨 州职业 学院及 经济管理 系的教 学模 会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对 用 人 的 要 求 , 不 断 完 善 他 们 和 学 校 教 育 要
21 0 0年第 2 8期 ( 总第 1 3期 ) 6
两 f誊 妻 } 终
( maNN2 C uiy .0 u le_1 1 tOO0 v 2 3) t8 6

关于 高职 院校 全 面提 升教 学 质量 的几点思 考
史志琳
( 州职业学 院, 东 滨 州 2 6 0 ) 滨 山 563
务质 量 是 保 证 。 关 于 高 职 院校 教 学 质 量 管理 的 全 部 过 程 我 们 养 出高质量 的学 生来。
. 要向学校全体教师讲 认 为不妨把 它划 分为三个 阶段 , : 才模 式设计 阶段 、 即 人 人才 26 在 实施教学全面质 量管理过程 中。
培 养 阶段 及 人 才 使 用 反 馈 阶 段 。 这 三 个 阶段 都 要 求 高 职 院 校 所 有 师 生 员 工 的 广 泛 参 与 以及 与 社 会 各 群 体 之 间 的 良好 配 清 楚任 务情 况
是 否 完 全 符 合 我 的 工 作 院校教学 全面质量 管理的 含义及基本 特征
是 不是能够在 走 出校 门后 能完 全适应社 会 , 胜任他们 的工 并
全面 质 量 管 理 (O ALQU LT ON R , T T A IYC T OL 简称 T ) QC , 作 要 求 。 是 企 业 普 遍 采 用 的质 量 管 理 方 法 , 它移 植 到 高 职 院 校 的 教 24 必 须 对 高 职 院 校 人 才设 计 模 式 进 行 衡 量 把 _

提高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教 师应 学 好 教 育 学 、心 理 学 知 识 ,懂得 课堂 教 育 规律 和 学 生 心 心态 , 着 “ 切 为 学 生 服务 ” 怀 一 的心 态 , 学 生 寄 予积 极期 望 , 对 积
理 发展规律, 研究教法, 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应熟练掌握现 极肯定 , 过期待 的眼神、 通 赞许的笑容 , 激励 的语言来滋润学生 代 多媒体计算机 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善于将最新科 的心 田 , 学 生 更 加 自尊 、 使 自爱 、 自信 、 自强 , 喜欢 你 。 更
须进行 改革 。这关系到高职院校 能否持续健康 发展 ,能否继续 突 出重 点 , 突破 难 点 , 时兼 顾 条 理 性和 逻 辑 性 。应 研 究 如 何设 同
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 王义道提到: 高等学校 的主 置提 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 “
要使命 是给学生打好基础 。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做人做事、待人 生参与教学 。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只有
术 。“ 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所 授课程 的专业深度 , 深” 对本 时无 刻在影响学生 , 教育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提示这种影响 学科 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其知识体系 的来龙去脉 ,都要非 是消极 的心 理暗示 ,而长 期的消极暗示会让学 生情绪受到影 常清楚 , 对本学科的历史 、 现状及 发展前沿都应有所 了解。同时 响,严重 的会 影响他们 的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必须摆正 自己的
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 ,现代 的高职教育模式 动 学 生 的积 极性 , 他 们 主 动 参 与课 堂 教 学 , 不 是被 动 听 课 。 让 而 是培养生产 、 建设 、 服务 、 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型、 技能型人 3 .备好教学方法 。好的教授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 才, 也即能在第一线实际操作 , 着重应用性知识, 注重具体的技 不好的教授方法则会让课堂尤如一滩死水 ,教师在讲 台上挥汗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之探讨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之探讨

业知识欠 缺的局 面。 ( 三 ) 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 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高职教材跟不上高 职教育迅 速发 展 的要求 , 得高职教材严重 缺乏 , 多 使 许 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实脱 节,不少高职专业只好选用普 通高校相应 的教材 ,学生学 习无合适参考书的现象时 有发 生 。 另外 , 多专业的高职教育 出现时间较短 , 许 在教学 的方式 、 法 _仁尚处 于试验 阶段 , 上 教 学投 入不 足 , 方 加 高职教材 的建设得 不到有力支持 ,致使许 多教材 的 内 容陈旧 , 理论性 强而实践性差 , 缺乏科学性 、 先进 性 和 针对性 , 以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 四 ) 学校课 堂教 学方面的问题 高职教 育课堂进行教学时 ,多数学校仍然是传统 教学方式 占主导地位 , 采用 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 、 学生 听, 缺少双向的交流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课堂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 更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 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操作能力。 三、 提升 高职 教 育质盈 之对策
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三是要为促进整个社会的
可持续 发 展 服务 。 . 二、 当前高职教育质f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一 ) 思 想认识 和教 育观 念 方 面的 问题
目前 ,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 有些办学单位教育观念 不够正确 , 只追求 当前功利 、 重经济效益 , 而忽视社会 效益和长远效益。“ 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 , 个长效的事业 ,不能只看 当前 ,而更重要的是要看长 远 。有些学校对教育质 量认 识不够 , 不顾 自己的教学资 源情况 , 目地追求 上专业 , 于增加招生人数 , 盲 急 使教 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另外 , 高职教育有其鲜 明的职业 岗位针对性 , 这就 要求高职院校要改变 自己的教 育观念 ,重新 设定高职 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 , 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以 知识讲授为主,而没有从职业岗位分析的角度去开发 课程 ,没有深层次地思考高职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 业、 创业情况 .这样就不能适 应 培养满足生产 第一线 的 实用型 、 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 ( 二 ) 高职教 育师资队伍 建设 面的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理念更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三方面阐述了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入完善。

一、创新理念
1.全面发展。

全面性是现代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本质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秉持全面质量观,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改变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而忽视全面考察、重知识素质轻综合素质的倾向,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正确全面的人才质量标准;其次要全面系统进行质量改进,不仅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还要注重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只有形成全员抓质量的合力,形成为向教学、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的氛围,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目标才有可靠保证。

2.预防为主。

传统的质量管理是以事后质量检验为主
的管理,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

现代教学质量管理则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管理。

实践证明,人才培养质量是在其培养周期内,由所有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逐步积累形成的,因此,必须树立全过程教学质量控制的观念,实施教学质量的预先控制。

高职人才培养,从教学计划制定、招生、教学实施乃至毕业分配,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成过程,只有提前介入,管理控制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高质量培养人才。

二、更新方法
1.以质量意识为先导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培育质量意识为先导。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每一位教师深刻理解学院的教学质量目标,包括办学定位、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特色等。

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编订教学计划,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了解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以此统领教学活动的展开。

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规范开展教师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各个质量控制点的工作质量目标进行细化。

为使教师认同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配合各项制度的学习宣传,采用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以及辩论会的形式,组织教师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营造浓郁的质量氛围,提高质量意识,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和奖惩措施,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切身感受到追求高质量教学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

2.以教学科研为推手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以科研为推手,搭建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研究、教学研究来开拓视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整合教师资源配置,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带动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教师们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单纯参与教学规范性管理的主动性不高,科研是教师考核的必备业绩,抓住教师最关心的,从教师最熟悉的教学研究入手,教师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尽可能地避免科研与教学脱节。

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尤其要鼓励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层次理解其实质,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研究课题向学生开放,教学改革和实验吸引学生参加,通过科研环境感染学生、锻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3.以教学过程为主要控制点构建教学质量体系。

教学质量的形成是连续进行的各种教学过程和活动的结果,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全过程管理。

要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以短期培训和中长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三、建立机制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学校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涉及长远发展,关系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决策不慎,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造成负面影响。

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不能让多数师生受益的事坚决不做,得不到多数师生支持的政策坚决不出台,努力使我们的决策与师生利益相符合,使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2、建立利益表达机制
师生的利益表达不畅,意愿反映不充分,群众的诉求就难以被了解和重视,就更难以得到体现和维护,也就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学校领导要通过调研、接待来访、意见箱、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

要落实部门首问负责制,认真及时地处理师生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师生有地方说话,有渠道顺气,有部门解决问题。

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好的管理制度,必然无序;有了好的制度但不认真执行,仍然会失序。

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丰富,要通过精心管理,积极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为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4、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在众多机制中,用人机制是核心机制,只要把人用好了,就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干部选任机制,要拓宽视野、广集人才;要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干部;要放手使用干部和客观地评价干部;还要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6:2.
[2]科学发展观[M].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