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体育学院考研专业课334、440新闻与传播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上海体育学院考研专业课334、440新闻与传播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新闻采访(感知与判别新闻、记者的修养与条件、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采访的方法与实施、采访的挖掘与过渡、时事政治类新闻的采访、文艺体育类新闻的采访、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新闻评论的历史发展、、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新闻评论的论述技巧、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和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常规新闻评论体裁的写作、广播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 参考书目:
《当代新闻采访》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新闻评论学》肖鸿波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新闻理论(新闻与宣传、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新闻客观性原则、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法制、新闻道德);传播理论(数字媒体的传播特性、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数字媒体的传者与受众、网络媒体与移动终端的新闻编辑,网络媒体与移动终端的新闻写作、数字媒体中的互动组织、数字媒体的社会影响)
参考书目:
《数字媒体传播概论》彭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新闻理论教程》陈力丹、张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与文化加试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与文化加试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学学位加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新闻学基础知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分值大体分布为:绪论至第七章约40分第八章至第十六章约60分4)题型结构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新闻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一、新闻学以及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新闻学的内容。

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二、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三、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

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本源、新闻要素。

新闻类别:以新闻内容来分类,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可分为广义信息、一般信息和狭义信息三大类;信息的特点,具有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新闻与宣传: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的方式不同,传播的要求不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和特点,舆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对社会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两个方面;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代码:334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之一,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

二、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主要目标是考查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策划、创作等实践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有:名词解释(20%左右)、简答题(20%左右)、论述或综合应用题(20%左右)、策划与创作(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实务中的策划与创作,40%左右)。

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广告理论与实务一、广告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一)广告的起源与原始广告形态1.广告的起源2.原始商业广告形态及其基本元素(二)古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古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古代的广告活动(三)近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近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近代广告活动(四)现代广告及其运动形态1.现代广告的基本特征2.现代广告的运动形态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一)营销:广告的工具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的本质功能及其延伸功能2.广告营销功能的局限(二)经济:广告的一种重要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润滑剂2.广告与媒介经济(三)文化:广告的又一种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对文化市场利销性的利用2.广告对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四)广告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冲突1.广告的社会责任问题2.广告与社会伦理冲突及其调适三、广告理论发展演进与广告理论体系(一)广告理论发展演进1.产品推销期的广告理论2.转型期的广告理论3.营销与传播整合期的广告理论(二)几大经典广告理论1.广告功能观P理论3.定位理论4.品牌理论5.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三)广告理论体系1.广告自系统理论2.广告营销与传播系统理论3.广告社会化系统理论(四)广告理论的未来发展1.不变的理论目标指向2.永远的整合营销传播四、广告传播的基本模式(一)大众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5W模式”2.大众传播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二)广告传播模式1.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广告基本传播模式2.广告的传播代理模式3.广告传播的N级传播模式4.重复律五、广告的信息生产与内容分析(一)广告的信息生产1.从市场调查到广告运动的整体策划2.广告信息生产流程3.广告诉求4.从诉求走向创意与表现(二)广告的内容分析1.广告的工具性限制2.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原则3.广告传播的非完全信息与完全信息六、广告传播的渠道分析(一)现代社会的媒介状况1.“媒介”基本概念释义2.媒介与广告的关系3.现代广告媒介的类型4.媒介的数字化与碎片化(二)广告传播媒介的商业价值1.广告传播媒介代理与媒介购买2.新广告传播媒介开发3.广告传播媒介商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三)广告传播媒介的选择与组合1.广告传播的媒介选择2.广告传播的媒介组合七、广告传播的受众与消费者分析(一)作为广告传播信宿的受众1.核心概念:受众、广告受众与广告目标受众2.传播学关于受众的基本理论3.广告受众的特征与类型4.广告受众的接受行为5.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二)作为广告传播目标对象的消费者1.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2.界定目标消费者:消费者类型的区分与选择3.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5.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八、广告传播的效果分析(一)广告效果及其指标体系1.传播效果与广告效果2.广告效果的层级3.广告效果的类型4.广告效果的特性(二)广告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1.广告信息输入2.广告受众信息处理3.市场输出(三)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与检测1.衡量广告效果的指标体系2.多级指标体系下基于广告目标的广告效果检测(四)广告效果的有限性1.广告投放的边际效用递减2.广告效果产生的条件性九、广告传播的控制分析(一)广告传播的主体分析1.广告传播的行为主体:广告主2.广告传播的代理方:广告公司3.广告传播的信息“把关人”:媒介4.广告传播多元主体的行业自律(二)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1.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体系2.法律法规与广告传播3.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式4.广告社会监督的程序与途径(三)广告传播的信息控制1.广告信息控制的阶段2.广告信息控制的途径与制度3.广告信息控制的标准十、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及其趋向1.整合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2.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3.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践及发展(二)广告与营销要素整合1.营销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要素的整合(三)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整合1.营销推广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的整合十一、广告传播的数字化生存与网络化发展(一)数字传播与媒体发展1.技术变革与媒体发展2.数字传播背景下的媒体发展(二)传统广告的延续与创新1.传统媒体与传统广告2.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延续3.数字传播背景下广告生存形态的变迁(三)广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生存1.网络:未来传播的主导形态2.网络传播平台的营销传播开发3.广告的专业化数据库生存4.未来广告信息流与物流的融合5.网络广告的重新定义十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一)广告传播的全球化背景(二)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策略的选择1.基于文化趋同的一体化策略2.基于文化差异与多元文化共存的本土化策略(三)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广告集团的未来发展2.跨国广告集团全球广告传播的运作3.全球广告传播的文化发展趋向十三、未来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一)广告与广告产业1.广告: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2.以广告业务为核心的传统广告产业(二)全球广告产业的两次重大转型1.从单纯的媒介代理到综合型的广告代理2.从综合型的广告代理到整合营销传播代理(三)未来广告产业的发展1.大产业概念的建立2.广告产业结构的重组3.广告产业链的重新建构4.以新媒体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向第二部分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二)世界广播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三)世界电视传播技术演进简史二、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因传播技术而渐次发展(一)世界广播传播技术语境下的早期节目形态(二)英国、美国的电视传播事业三、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概说(一)民国时期的广播传播事业(二)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三)香港、澳门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二)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四)受众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撑点五、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三)电视传播与“地球村”(四)广播传播的永恒魅力六、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二)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三)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四)社教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五)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七、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一)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二)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八、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一)遍布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播音员(二)电视新闻节目播音角色研究(三)广播电视记者九、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二)文艺节目的编制(三)社教节目的编制(四)服务性节目的编制(五)新闻节目的采访与编辑十、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一)广播电视节目调查分析与管理(二)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中心的管理(三)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管理(四)广播电视的广告管理十一、国家关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三)2016年国家颁布传媒业十大新法规五、参考书目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湖南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湖南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016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010-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010-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重庆交通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具有应用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要求如下:(一)新闻采访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二)新闻策划写作的步骤和要求。

(三)不同类型的新闻写作结构和要求。

(四)新闻作品评析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五)新闻评论类型、写作结构和基本要求。

(六)媒介融合发展情况与融合新闻的主要形态和特点。

(七)广播电视重要理论术语及业务知识
(八)近年来网络视听传播新现象和新趋势
(九)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的理解。

(十)新闻传播学重要概念及理论的实际运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二)试卷结构
1.简答题(30分)
2.策划题(25分)
3.消息写作题(25分)
4.评论写作题(25分)
5.材料分析题(25分)
6.论述题(2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新闻编辑》编写组:《新闻编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刘涛:《融合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郑州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盖章):新闻与传播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
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
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
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科目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1、知识运用及专业思维能力
知晓并理解传播业的理论前沿和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了解媒介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种社会功能,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脉络,了解新闻传播业当前面临的问
题和未来发展朝向,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了解技术、
媒体、行业发展应遵循的规范和伦理等。

2. 实践操作及专业动手能力
能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感知现象,分析问题;具备分析和解决具体实践问题
的能力;掌握从事新闻与传播业应具备的采写编摄录播等能力;能独立完成具有
相应规范要求的实践任务等。

四、考试要求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参考书目;
《新闻编辑》,蔡雯、许正林、甘险峰,2017年;
《视觉锤视觉时代的定位之道》,(美)劳拉·里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第1版;
《故事》罗伯特.麦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刘海贵(新修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版;
《新闻评论》,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版;
《电视节目制作概论》,杨晓宏、李兆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版;《广告学概论》丁俊杰陈培爱,2018版。

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

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
01新媒体新闻
02媒体技术与艺术
考试科目:
必考科目:新闻采访与写作
选考科目:新闻评论、电视实务、新媒体传播实务、视觉传播、传媒经营、广告实务。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新媒体传播与经营等实务环节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传播学和新闻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为选拔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高级人才,《综合能力》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查应用型新闻传播活动所要求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知识信息综合运用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1.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活动方式2.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3.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4.新闻语言特点5.新闻价值的判断6.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及各类新闻体裁写作7.新闻背景8.隐性采访(二)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流程、特点2.新闻媒介的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3.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及媒介适宜性分析4.各类新闻标题的种类、结构和制作5.新闻图片的选择与编辑6.新闻报道的配置7.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三)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分类2.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3.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4.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5.短评的写作要求6.专栏评论(四)媒介融合与新媒体写作1.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和类型2.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的新流程(五)广告传播实务1.广告创意与表现2.广告品牌与定位3.广告与社会文化4.互联网与广告传播5.社会化媒体与广告传播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四种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
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
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
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2020考研湖南师范大学专业课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