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标准
微波炉安全标准、门开关标准内容详述

微波炉主要性能指标1)微波效率:50%以上2)微波加热均匀性:70%以上3)微波泄露:5mw/cm²以下4)噪音:68dB以下5)无故障运行微波运转耐久性能:1500小时门开关耐久性能:开关门10万次,无微波泄漏微波炉执行的国家标准1、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2、GB4706.21-200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微波炉的特殊要求》3、GB4706.22-200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驻立式电灶、灶台、烤炉及类似用途器具的特殊要求》4、GB19606-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音限值》推荐执行标准5、GB/T18800-2002《家用微波炉性能测试方法》以下是涉及到微波炉开关门系统的标准,来源于:1、GB 4706.2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微波炉,包括组合型微波炉的特殊要求;2、GB 4706.1-2005-32 宣贯教材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3、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_第1部分_通用要求;4、GB 4706.2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驻立式电灶、灶台、烤箱及类似用途器具的特殊要求;GB 4706.21-2008:门联锁装置 door interlock:如果炉门不关闭,则使磁控管不能工作的装置或系统。
门联锁装置 monitored door interlock:带有一个监控装置的门联锁系统。
18.耐久性GB 4706.1-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微波炉的门系统,包括铰链、微波密封件和其他相关部件的结构都应经受正常使用中产生的磨损。
门系统试验按下述方法交替进行:先让微波炉在额定输入功率下工作并带有适当的微波吸收负载,操作10 000个周期,另外在微波发生器不工作状态下再操作1 0 000个周期。
按正常使用情况将门打开和关闭,门应从关闭的位置打开到135°-180°之间,如炉门可打开的最大角度小于135°,则应将门打开至最大的开启位置上,操作的速率为每分钟六个周期。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一、辐射水平控制1.微波辐射场强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应的辐射场强控制标准。
2.在正常作业条件下,作业场所的微波辐射强度应低于100μW/cm²。
对于特殊作业场所或特殊作业工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辐射强度控制标准。
二、暴露时间限制1.作业人员每天在微波辐射场所工作的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同时应遵循轮换作业的原则。
2.对于需要在微波辐射强度较高的场所进行作业的员工,应按照规定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微波辐射中。
三、防护设施要求1.作业场所应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员工在微波辐射强度较高的区域长时间停留。
2.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分区管理,根据不同区域的微波辐射强度,划分不同的控制区域。
3.应对作业场所的门窗、墙壁进行有效的密封和隔断,以减少微波辐射的外泄。
4.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用辐射防护材料对作业场所进行改造,以降低微波辐射强度。
四、个人防护用品规定1.所有在微波辐射场所工作的员工应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抗微波辐射性能,并应对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3.员工在进入微波辐射场所前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防护用品。
五、监测与检查要求1.应定期对作业场所的微波辐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监测和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监测和检查工作应由专业的卫生监测机构或相关人员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培训与教育要求1.所有在微波辐射场所工作的员工应接受微波辐射安全培训,了解微波辐射的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2.培训应定期进行,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3.应向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手册或指南,以便员工随时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七、应急处理预案1.应制定微波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国家家用电器辐射标准

国家家用电器辐射标准
家用电器辐射的标准会因电器的种类和工作频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于电视机、吹风机等工作频率在50Hz左右的家电,其电磁辐射的国标限值是4000V/m。
而对于手机、微波炉等工作频率在左右的家电,其电磁辐射的
国标限值是12V/m。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减少家用电器带来的辐射,比如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减少使用时间、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品牌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恐慌,因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家用电器辐射量是安全的。
微波炉能效标准GB 24849-2017解读

52
器_』【} )足 ‘种远 搽 作功能 , 此 址 待机 模式 的 ‘ 到捌架I
搁 处1 正常使用的 ̄4fi .C似 :(3)启动微波
种。fu足, 这个遥 r关th[乜iJJii ̄lx Jf I电,并 用T- 制 炉,测景 从微波_ j『l输 入』JJ 达 剑其猢 定输 入功率的1/2 爪
要变化如 F:
(3)连 续性功能:基 r传感器的功能。
一 一 增加了微波炉效率 的定义;
上 述的关机模 年l】待机 模式部足指 品可 K时 ” 续
一 一 垣新定义了关机模式干¨待机模式;
或荷可 以由用户设定 持续 lI1f州的稳定模 式。 ‘个产·5^可能
一 一 删 除了基本要求 :
A rticles
论 文
微 波炉 能效标准GB 24849—wave ovens energy ef i ciency standard G B 24849.2017
王 伯燕 陆 伟 叶 志 壮 宋 洋
W ANG Boyan LU W ei YE Zhizhuang SONG Yang
定俏及能效等级 》标准。
待机 模式 :微 波炉连接 到 电源 上,提 供 。种喊 彩种川
绝常使 用或保护性功能 的产 模式。(1)通 过遥控器 、
修 … 容
部传感 器和计时 器激 活其他模式 (包括模式 的激 干¨小激
新版标准GB 24849—2017与旧版标准GB 24849—2010主 活 );(2)连 续性功能:包括 时钟往内的信息或状 念,[Ii ÷:
发 fGB 24849—2017《家用车l】类似 用途微波炉 能效限定值
关机 模式 :微波 炉连接 刮电源上 ,但 提 供仟 『nJ l
微波相关标准

微波和SDH通信工程相关标准一、国家标准· 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 GB/T 13159-2008(199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GB/T 13503-1992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应使用GB/T13159-2008)· GB/T 2789-1981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 GB/T 6361-1999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 GB/T 7585-1987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波道配置· GB/T 9050-1988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8 GHz微波通信设备总技术条件· GB/T 9409-1988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解调机 (一路电视一路伴音) 技术条件· GB/T 9404-1999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GB/T 9408-1988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调制机 (一路电视一路伴音) 技术条件· GB/T 12640-1990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测量方法· GB/T 13616-2009 数字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T 13619-2009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计算方法· GB/T 13620-2009 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 GB/T 14617.3-1993 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三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 GB/T 14618-1993 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与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共用频率的技术要求· GB/T 15841-1995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 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 GB/T 2789-1981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GB/T 17881-1999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 15837-1995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GB/T 19263-2003 MPEG-2信号在SDH网络中的传输技术规范· GB/T 1473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比特率· 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代替了老的标准)· GB/T 16712-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 (代替了老的标准)· 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 (SDH) 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 (代替了老的标准)二、GY/T广播影视标准·GY 104-1991 广播电视微波电路维护管理规程·GYJ 28-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标准·GYJ 29-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勘察规范·GYJ 30-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1-1985 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2-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Y 5077-200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Y/T 4-1982 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GY 71-1989 微波、卫星传送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等级·GY 72-1989 微波、卫星传送声音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GY 73-1989 微波收发信机运行技术指标(声音广播)·GY 5209-199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GY/T 144-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GY/T 145-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GY/T 218-2006 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接口规范--NMS-EMSQ3接口管理信息模型·GY/T 88/89-1985 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中距离、模拟微波系统)·GY/T 132-1998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GY/T 171/172/173-2001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接收天线、下变频器)三、YD/T通信行业·YD/T 5088-2005 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41-2005 SDH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909-1997 4~11GHz STM-1 SDH 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953-1998 4~11GHz 2×STM-1SDH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10-1999 STM-0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 5038-19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2012-1994 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T 1153-2001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辐射图包络的技术要求·YD 343-1990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进网要求·YD/T 501-2000 微波无人值守电源技术要求·YD 5031-1997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T 508.1-1997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技术条件·YD/T 638.10-1993 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46-1994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调制机/解调机(一路电视、一路伴音)质量分等标准·YD/T 668-1994 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质量分等标准(YD/T 664~667-1994分别为2,4,6,7G的标准)·YD/T 684-1994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面天线质量分等标准·YD/T 685-1994 彩色电视模拟地面微波接力系统四路伴音调制解调设备质量分等标准·YD/T 744-1995 34 Mbit/s中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746-1995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747-1995 经由三次群(34.368kbit/s)数字微波信道传送数字彩色电视图象和伴音信号的技术要求·YD/T 757-1995 微波铁塔技术条件·YD/T 792-1995 8Ghz小容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YD/T 828.1X-199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11-14,21-210,31-312共26个部分)·YD/T 830-1996 2×34Mbit/s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831-1996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椭园软波导技术条件·YD/T 843-1996 Ku波段中小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904-1997 SDH微波通信系统测量方法·YD/T 5024-2005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44-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80-200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95-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877-1996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YD/T 1061-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IP的LAPS技术要求·YD 5051-97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pdf·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768.1-2008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YD/T 5149-2007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1017-1999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YD/T 1022-1999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YD/T 1078-2000 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YD/T 1100-2001 SDH上传送IP的LAPS测试规范·YD/T 1111.1/2-2001 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S光接收模块(.2第二部分)·YD/T 1199.1/2-2002 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SDH 10Gb/s光接收模块(.2第二部分)·YD/T 1179-2002 在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以太网帧的技术规范·YD/T 1266-2003 SDH环网保护倒换测试方法·YD/T 1267-2003 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YD/T 1276-200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 1289.X-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YD/T 1299-2004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YD/T 1300-2004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误码·YD/T 1345(1346)-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R)功能部分·YD/T 1474-2006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功能部分·YD/T 1620.X(1-4)-2007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YD/T 1631-2007 同步数字体系(SDH)虚级联及链路容量调整方案)技术要求·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149-2007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5150-2007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本地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900-1997 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YD/T 904-1997 SDH微波通信系统测量方法·YD/T 966-1998 SDH性能分析仪技术条件·YD/T 967-1998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和设备术语·YD/T 973-1998 SDH 155Mb/s和622Mb/s光发送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YD/T 974-1998 SDH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四、其他相关标准·DL/T5025-2005 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545-1994(2005)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5062-1996(2005) 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息设计技术规定·SJ/T 10702-1996 数字微波接力线路测量方法·SJ/T 11118-1997 8GHz数字微波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YD 5079-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5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 5017-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993-2006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YD-T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pdf·YD 5019-1996 SDH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TB 10060-1999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 10220-2000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GB 17502-1998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D 5038-19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121-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T 5150-2007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本地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GY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7-200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ITU-T G.821(1996)PDH数字通道的差错参数和指标·ITU-T G.826(1996)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差错参数和指标·ITU-T G.827(1996)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可用性性能参数和指标·ITU-R F.750(1997)——基于SDH网的无线中继系统的体系和功能概述·ITU-R F.751(1997)——用于SDH网的无线中继系统的传输特性和性能指标·ITU-R F.1092-1(1997)——可能形成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国内部分或全部通道的数字无线中继系统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ITU-R建议F.1189(1997)——可能形成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国际部分或全部通道的数字无线中继系统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
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中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5-89)容许功率密度日剂量限值〈8h/d 的容许功率密度(μW/cm2,8h/d) (μW/cm2) (μW/cm2)非固定辐射50 400 400/t脉冲波固定辐射25 200 200/t仅肢体辐射500 4000 4000/t注:1、t为暴露时间,单位为小时;2、短时间最大暴露限值不超过5mW/cm2;3、在超过1mW/cm2条件下,除按日剂量容许暴露时间外,还需使用防护镜。
中国超短波(30—300MHz)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容许功率密度相应电场强度(m W/cm2) (V/m)连续波8h/d 0.05 144h/d 0.10 19脉冲波8h/d 0.025 104h/d 0.050 14注:我国<30MHz的射频段卫生标准未制订,可参照现行的原苏联标准。
原苏联射频和微波辐射卫生标准(1984)频率(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射频0.06--- 50 53-- 2030-- 1050-- 5微波300—300000 25μW/cm20.3—300GHz 200μW·h/cm2美国射频和微波辐射的最大容许暴露值(C95.1-1991)频率(MHz)电场E(V/m)磁场H(A/m) 功率密度mW/cm2射频0.003—0.1 614 1630.1-- 61.4 16.3/f3-- 1842/f 16.3/f30-- 61.4 16.3/f100-- 61.4 0.163微波300-- f/300(1—10) 3000-- 1015000—300000 10 注:f为频率(MHz)美国还规定产品辐射标准(即执行标准),指距设备表面5cm处,要求的最大容许漏能。
如规定商业、家用和其他用途的微波炉的最大容许漏能在设备使用前为1 mW/cm2,在设备使用后及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5 mW/cm2。
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品名举例禁止一起贮存的物品。
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中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5-89)容许功率密度日剂量限值〈8h/d 的容许功率密度(μW/cm2,8h/d) (μW/cm2) (μW/cm2)非固定辐射50 400 400/t 脉冲波固定辐射25 200 200/t 仅肢体辐射500 4000 4000/t注:1、t为暴露时间,单位为小时;2、短时间最大暴露限值不超过5mW/cm2;3、在超过1mW/cm2条件下,除按日剂量容许暴露时间外,还需使用防护镜。
中国超短波(30—300MHz)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容许功率密度相应电场强度(mW/cm2)(V/m)连续波8h/d 0.05 144h/d 0.10 19脉冲波8h/d 0.025 104h/d 0.050 14 注:我国<30MHz的射频段卫生标准未制订,可参照现行的原苏联标准。
原苏联射频和微波辐射卫生标准(1984)频率(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射频0.06--- 50 53-- 2030-- 1050-- 5微波300—300000 25μW/cm20.3—300GHz 200μW·h/cm2美国射频和微波辐射的最大容许暴露值(C95.1-1991)频率(MHz)电场E(V/m)磁场H(A/m) 功率密度mW/cm2射频0.003—0.1 614 1630.1-- 61.4 16.3/f3-- 1842/f 16.3/f30-- 61.4 16.3/f100-- 61.4 0.163微波300-- f/300(1—10)3000--1015000—30000010注:f为频率(MHz)美国还规定产品辐射标准(即执行标准),指距设备表面5cm处,要求的最大容许漏能。
如规定商业、家用和其他用途的微波炉的最大容许漏能在设备使用前为1 mW/cm2,在设备使用后及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5 mW/cm2。
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品名举例禁止一起贮存的物品。
微波辐射安全限值国标

微波辐射安全限值国标
微波辐射的安全限值国标如下:
在生活环境中,根据中国的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规定商业家用和其他用途的微波炉的最大容许漏能在设备使用前
为1mw/cm²,设备使用后及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5mw/cm ²。
在职业环境中,微波辐射的安全限值则根据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强度来划分。
根据《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一级标准(安全区)为微波小于10μw/cm²;二级标准(中间区)为高频辐射小于40μw/cm²。
在二级标准地区,可以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可用于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
在特定设备的使用中,应确保设备符合这些标准,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产品引用标准
GB 11450.1/6-1989 波导法兰盘和空心金属波导规范
GB 11451-1989 软波导组件性能
GB/T 8894-2007 铜及铜合金波导管
SJ 2337~2345-1983 矩形波导组件
SJ 2514~2519-1984 矩形切角弯波导组件
SJ 2513-1984 矩形90°阶梯扭波导组件
SJ 2553-1984 波导和同轴元件驻波测量方法
SJ 2554-1984 波导和同轴元件相位测量方法
SJ/T 10134-1991 空心不锈钢波导
SJ/T 10291-1991 不锈钢波导法兰盘
SJ 20426-1994 微波宽带放大器品种系列
SJ 20427-1994 微波宽带放大器通用规范
SJ 50679/1-1995 单脊波导(带宽比2.4:1)详细规范
SJ 50679/2-1995 双脊波导(带宽比2.4:2)详细规范
SJ 51510/1-1995 1类可扭软波导组件详细规范
SJ 51510/2-1998 8类不可扭毫米波软波导组件详细规范
SJ/T 10182~10183-1991 波导和同轴元件功率测量方法波导和同轴元件衰减测量方法
GJB 975-1990 脊形波导法兰盘总规范
GJB 1783-1993 硬波导组件总规范
GJB 1510A-2009 软波导组件通用规范
GJB 1425-1992 波导假负载总规范
GJB 2648-1996 旋转关节总规范
GJB 3518-1999 通用波导法兰盘总规范
GJB 1935-1994 硬矩形波导总规范
GJB 677-1989 同轴和波导可变衰减器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