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法国大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

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轻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它规模较小,轻快活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

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抒情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

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土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瓦格纳的乐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

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无词歌:按照歌曲体裁风格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由歌唱性旋律和音型化伴奏织体组成,由门德尔松创立。

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夜曲:具有抒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

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流派。

规模小型,平铺直叙,强调真实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琐事,情节激烈,具有民族特色。

代表作为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标题交响曲:带有文字说明或者与文学或绘画作品相联系的交响曲。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各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文字说明,以指导听众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标题交响曲的范例。

(完整版)西音史名词解释

(完整版)西音史名词解释

(完整版)西音史名词解释西音史名词解释1)艺术歌曲:以诗歌为歌词,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配有伴奏的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有机结合在一起,通常有抒情性和戏剧性两种形式。

采用分节歌和通谱歌两种创作手法。

2)清唱剧: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又叫神剧。

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组成。

其中合唱占主要地位,内容是宗教体裁,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以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是一种真正的清唱音乐戏剧。

3)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4)尚松:是14--16世纪以法文诗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总称。

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的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

风格抒情,细腻而典雅。

5)绘词法:是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此方法被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大量采用。

它注重歌词的音节重音,还以探索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的修饰。

6)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维固定调,在他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

7)室内乐:原指贵族宫廷有少数人演奏或演唱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小型器乐合奏和重奏曲,与大型管弦乐相区别。

(弗朗茨-里赫特)8)词歌:旋律优美,类似于歌曲但是没有歌词的小型器乐作品。

9)新艺术:由法国诗人维特里在新艺术一书中提出。

是12--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古艺术”。

风格相对着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

10)弟斯康特:在12或3世纪一种兴起的复调形式,当奥尔加农运用相同的节奏模式。

上下方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

11)经文歌: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它的重心都在上方声部。

12)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风格是:是一种平静匀称、清晰协调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2014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试题一带答案

2014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试题一带答案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下一页 1.四音音阶 2.《音乐的体制》3.圣咏 4.朱比勒斯花腔 5.特罗威尔 6.奥尔加农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

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自然音的Mi-Re-Do-Si 半音的Mi-#Do-Do-Si等音的Mi-Do-↓Do-Si中世纪早期哲学家波依蒂乌的著作,书中对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对中世纪的音乐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些理论包括了关于音、音程、音阶和调式的重要概念。

大部分现有的中世纪音乐都是基督教(实际上是天主教)的仪式音乐,这些音乐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它可以被称为平咏、素歌、格里高利圣咏或者只叫圣咏。

\哈利路亚\用于弥撒仪式的升阶经和读福音书之间,用花腔式的和应答圣歌的唱法由独唱与唱诗班轮流演唱。

它有反复和长拖腔,构成三部性结构:哈利路亚-诗节-哈利路亚,在哈利路亚一词之后的长拖腔叫做\朱比勒斯花腔\。

十二世纪中叶,在特罗巴多的影响下,法国北部也形成了一个游吟诗人聚集的中心。

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他们用现代法语的前身(奥依语)写作,在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上几乎是完全模仿特罗巴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这些歌曲盛行于1170-1240年间。

九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

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

它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演唱实践,这种实践最初似乎是在成人与儿童同时演唱圣咏时自然地产生的。

人们发现,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7.佩罗坦 8.经文歌 9.“新艺术” 10.英国迪斯康特 11.定旋律弥撒 12.佛兰德乐派叠而变得更加协和。

佩罗坦是巴黎圣母院复调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是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作有很多三或四声部的作品,以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克劳苏拉段落为主,取代了过去的两声部奥尔加农。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

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

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

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

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

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

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

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

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

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

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

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

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

“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

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

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

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

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

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

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

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

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

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

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

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

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

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

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

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

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

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

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

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的艺术形象。

其后圣-桑.西贝柳斯等人发展了这一体裁。

正歌剧指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以神话及古代英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意大利歌剧。

最初与意大利趣歌剧(喜剧)相对而言,后流传至西欧各国。

意大利正歌剧在1680年间渐渐定型,是一种严肃的歌剧。

在18世纪中逐步衰亡,成为一种历史上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