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播而产生。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并探讨与声音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震动,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1 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
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或被人为地震动时,物体的分子将会产生相互撞击,使得能量通过分子的连锁传递而产生震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铃铛时,铃铛的振动将产生声音。
1.2 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密切相关。
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动速度指的是振动物体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当振动速度越快时,声音的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1.3 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幅度是由物体振动的能量决定的,振动能量越大,声音幅度就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声波的传播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将介绍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1 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的振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使得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2.2 液体中的声波传播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类似于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液体分子也会通过振动方式传递声音。
不同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2.3 固体中的声波传播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来传播。
由于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并且传播距离较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墙壁听到隔壁的声音,这就是因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三、声音的现象和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实际应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 /s 。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并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它是如何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就会以一种周期性的方式传递能量,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
这些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声音的产生通常是由物体表面的振动引起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敲打一个木板时,木板表面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在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产生是由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使周围的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从而产生声波。
二、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它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传播的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等。
在空气中,声音通过分子的碰撞和振动传递。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中的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
这些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以波的形式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并被我们听到。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方式与在空气中类似。
声波通过水中的分子振动和传递能量。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也更快。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固体中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振动引起的。
固体是由分子或原子密集堆积而成,因此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外,还具有许多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音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取决于声波传播中的能量大小。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
较大的振幅产生较高的响度。
3. 声速: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声速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约为343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4. 回声: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
回声的产生是因为声音在障碍物上发生反射,然后再返回到原始的发声点。
结论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它通过空气、水等介质的传播,最终能够被我们听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总结及考点练习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讲话声是有声带的振动产生;一般敲、打、弹的乐器是由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吹的乐器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度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速度: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 固>V 液>V 气。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产生。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需离障碍物17米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空气传播和骨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若鼓膜,听小骨等发生损坏,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但人耳的听觉神经发生损坏,则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振动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雷声不断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的缘故。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4、以下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姓名: 班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⒈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正在振动的物体叫)。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⒉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⒊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
⒋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大小等于。
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影响声速的因素(结论):⒌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⒍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⒎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空气传导:骨传导: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细粗,男生音调比女生的低)⒈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为,符号。
⒉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与长度有关)⒈在结构、形状、材料相同时,发声体尺寸越大,频率越,音调越。
片状物体,面积越,音调越。
(例如青铜编钟)细长物体,长度越,音调越。
(例如萧,笛)⒉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动物如蚊子、猫、狗等能听到,蝙蝠、海豚能听到,并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低于20Hz叫次声波(自然界中,火山爆发、海啸、龙卷风、极光等,人类活动中,核爆炸、导弹飞行等都伴有次声波)二.声音的强弱叫。
(声音的大小,“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等指响度)⒈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化而产生的。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直接相关。
当物体振动时,它们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种空气分子的振动会导致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进而传播出去。
这种传播形式是通过声波传递的。
声波是一种横波,由一系列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组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一般来说,声音是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声音能量会沿着介质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过一系列反射、折射和干涉等过程到达接收者的耳朵。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频率、振幅和波长。
1. 频率: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人耳可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动的强度或大小。
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单位是分贝(dB)。
3. 波长:波长是声音波形的空间长度,它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四、声音的影响因素声音的强度和传播距离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声源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频率。
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噪音和反射等因素会干扰声音的传播和听觉效果。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通信:声音可以通过电话、对讲机和无线电等设备进行远距离的通信。
2. 音乐和娱乐:声音可以演奏乐器、歌唱、讲故事等形式,带给人们乐趣和娱乐。
3. 声音导航:声音引导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4. 医学应用:声音被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如超声波检查和声波治疗。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一种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接触到声音。
然而,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与机制,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清楚呢?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只有具有弹性的物体才能够振动并产生声音。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与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发生连续的作用,从而使得振动以波形的形式传播出去。
这种振动的传播形式即是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最常见的介质就是空气。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空气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作用会导致机械波的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的振动来传播能量和信息。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环境的条件。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从而影响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强度。
这些现象的理解对于声音的工程应用和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具有传播的速度外,还有许多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音的音色。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而音色则取决于声音的频谱成分,不同的音色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声音的传播还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会发生反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从而改变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强度。
因此,在声音设计和环境音效方面,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提供良好的声音体验。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被应用于电话、对讲机等设备中。
在娱乐领域,声音被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和游戏等媒体中,以提供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此外,声音还被用于声学测量、声纳导航、医学影像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能量和信息。
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音色等,而环境因素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产生和传播让我们能够交流和感知周围环境。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微小突厥,这些突厥随后传播出去,形成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例如,当乐器的弦线或膜片振动时,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当人的声带振动时,会发出语言和歌唱声。
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其频率和幅度不同,因此声音的音调和音量也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完成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会再次撞击周围的空气分子,引起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使声音能够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形成声波。
声波是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传播距离的延伸和旋转,并且会逐渐减弱。
因此,在传播路径较长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声音会变得模糊不清或无法听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温度和湿度等。
在相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成正比。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要慢,因为空气的密度和弹性都比水小。
此外,温度和湿度也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会降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而低温和低湿度则会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声音被用于听觉交流,例如日常对话、音乐和广播等;在科学研究中,声音可用于声学实验、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此外,声音的传播特性还帮助我们研究地震、海洋生物和地球内部结构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能够提供很多有关地球的信息,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它通过产生和传播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和感知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 时,那么运动员跑了多长时间他才开始计时?设当时气温为20℃。
已知:s=100m,v=340m/s
求:t .
解:因为s=vt ,所以
s 100m
t
== v 340m/s
≈0.29s
答:运动员跑了0.29s 他才开始计时。
2020/12/11
18
已知:v =1500m/s t = 2.5s =1.25s 2
求:s .
解:s=v t =1500m/s×1.25s
=1875m 答:海的深度是1875m。
2020/12/11
15
复习题
汽车以15m/s 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 声,求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azureflameStudio
2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敲击音叉,把叉股插入 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
azureflameStudio
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
的录音机的扬声器上感受
一下。
4
•思考:
敲击鼓面时,能不能看到鼓面在振动
讨论:
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发声的鼓面也在振动
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 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 是 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2020/12/11
23
3、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
过关题
1.在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C )
A.水
B.真空
C.铁
D.空气
2.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
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声,这主要是因为 ( B )
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C )
azureflameStudio
8
结论: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
2.通常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 度是340米/秒(米·秒-1)。
azureflameStudio
9
小资料:
在雷雨交加的夏天, 一声响雷后,往往
是雷声轰轰不断。 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azureflameStudio
10
声音多次反射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要区别出原声和回声,两者时间必须间隔0.1s以上 空气中的声速可取 v=340m/s
vt s=
34m 0 /s×0.1s =
=17m
2
2
t=0.1s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2020/12/11
14
习题
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 海面,共经过2.5s ,求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约为 1500m/s。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2020/12/11
22
练习: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空__气__、 _水__滴___、 人的声带 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 又是通过__空__气_传播的。
2020/12/11
19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B.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C.海上测量船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的深度
D.夏天打雷时,经常听到雷声轰鸣不绝,是由于雷声
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
5.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则(
)A
B.大钟还在摆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米/秒,一个人面对高山 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B )
A.340米
B.680米
C.1360米
D.无法判断
2020/12/11
21
9、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
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C )
•2、声能够传递能量
•应用:
•
清洗、排石等
2020/12/11
17
习题
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 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什么缘故?
答:因为声音沿着铁管传播的速度快,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 乙同学听到的两下响声,一声是先从铁管中传来的,另一声是再从空 气中传来的。
❖思考:
敲一下锣,锣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为 什么声音会立刻停止?
azureflameStudio
5
结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__动_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azureflameStudio
6
生活中声音的产生:
青蛙呱呱叫,他的鸣嚷在振动。
蟋蟀在鸣叫时,他的翅膀在振动。
蜜蜂发出“翁翁”叫时,他的翅膀跟部的小黑点在跳动 。
鸟鸣叫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在振动。 同学们知道有一种笑树吗?
笑树果实的外壳有许多小孔,壳里的果仁与壳碰撞发出 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azureflameStudio
7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解:s1=v声t
=340m/s×4s
=1360m
s2=v车t =15m/s×4s =s601-ms 2
2
汽车到高山的距离BC=
= 136m 02-60m=650m
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650m。
2020/12/11
16
声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
•应用:
声呐(回声测距与导航),B超,金属探 伤等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020/12/11
11
回声到达耳朵比 原声晚0.1s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 原声分开。
2020/12/11
12
如果不到0.1s,则回声跟原 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原声
回声
2020/12/11
13
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 高墙多远?
A.成绩要比实际的好
B.成绩要比实际的差
C.成绩与实际的相符
D.无法判断
6.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
能够听到几次声音( C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020/12/11
20
7.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敲击后,大钟余 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B )
A.钟声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