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 真空 不能传声。 交谈,是因为_______
收 获
一、知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声速) 二、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微小量 放大法、控制变量法) 三、能力:(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科学探究必须实事求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 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音在 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 V声=340m/s
与声速大小有关的因素:
1、与介质种类有关 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课堂练习
一、敲锣时,锣声是 锣面 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用手按住锣面时,由于锣面的 振动 停止, 锣声也就消失了。
水可以传播 声音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猜想 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如果连空气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什么 样的形式在介质中 传播的?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


木材可以传 实验的学生 播声音
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的耳朵在水中时还 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 他队员保持一致协调的。
二、声音的传播
发声体 声 带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空 气 听声者 学 生 结 论
空气可以传播 声音
敲击桌面 的地方


实验的学生
木材可以传播 声音
扬声器

运动员
发声体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听声者 结 论
声 带
空 气
学 生
空气可以传 播声音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1)声源:我们通常把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敲锣锣鸣是锣面振动;打鼓鼓响是鼓面在振动;歌唱家是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小提琴独奏是琴弦在振动;吹唢呐是唢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

蝈蝈鸣叫 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

锣面、鼓面、声带、琴弦、空气柱、翅膀就是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用手按住发音 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的振动并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和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 体将这些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例题讲解:例1、以下几种乐器中,关于其发出乐音的物理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锣 ②二胡 ③钢琴 ④长号A.锣是通过打击锣面,带动空气振动而发声的B.二胡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C.钢琴是通过打击木板表面而发出乐音的D.长号发声时,管壁和空气都没有振动解析:以上几种乐器的发生原因分别为:锣:锣面振动;二胡:弦的振动;钢琴:琴弦片的振动;长号: 空气柱的振动。

答案:B例2.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或“类比法”)。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鸟叫声 鸟的鸣膜振动发声
固体
波涛声 海水拍打振动产生的
液体
打雷声 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爆鸣
气体
《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空气,马的声带,河水。
声音
原因
声源
风声 马叫声
咆哮
空气振动产生 声带振动产生 水流振动产生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波涛声
鸟叫声
打雷声
一、声音的产生
说话 说话停止
声带振动 振动停止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橡皮筋振动 停止振动
发出声音 发声停止
橡皮筋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是不是所有的声 音都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呢?
实验1:
敲音叉发出声音ຫໍສະໝຸດ 空气 马的声带河水
二、声音的传播
真空能不能传声?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实验2:
实验结论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谢谢观看
THANK YOU
音叉是否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它是在振动的。
实验结物论理1学:研究方法:
声音转是换由法物体振把换动成不产易容生观易的察观的察现的象现,象转。
振动放停大止法,那么将以发微便声小于也的观会变察立化和即放研停大究止呈。现
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 已经传播出去的声音,还
是会继续传播
小球被多次弹开
水花四溅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1、声音的产生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回声及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4、骨传导以及双耳效应(1)骨传导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隔开一个小缝,再敲击桌面,也能听到敲击声,
空气 这时是靠________________ 传播的.
4.我们在钓鱼时,有人从池塘边走过,会吓跑附
近水域中的鱼,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液体
也可以传播声音.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__________ 真空 不能传声,因此月球上的宇航员不 能直接对话,只能通过__________ 无线电 交谈.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 产生的;说话时 树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__________
预习导学(高效课堂13页)
声带 在振动;敲鼓时____________ _________ 鼓面 在振动;
2.早期的机械唱片就是把发声体的________ 振动 记录
人说话发声
口哨声 蟋蟀鸣叫发声
声带振动 气流振动 后肢摩擦翅膀振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蜜蜂、蚊子声
翅膀振动
弦乐器声(二胡、提琴等)
管乐器声(笛子、萧等) 打击乐器声(鼓、锣等)
弦振动
空气柱振动 鼓面、锣面振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应用: 机械唱片
机械唱片: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 再让物体按照记录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可以 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
另一手拨动伸出端. 观察尺子,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声音
振动状态.
(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及考点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及考点方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播
三、声速
一、声音的产生
注意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3) 振动一定发声,但有时不能听见;(4)发声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源是指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也称为发声体。
v=340 m/s(15 oC的空气中) (1)介质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介质温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 oC,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的距离增加约0.6 m。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向着低温 方向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高处的人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1、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介质状态
内容
固体 液体 气体
实例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隔墙有耳 说话声吓跑游鱼 人与人相互交谈
定义 计算公式
常数 影响因素
三、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v=s/t,其中v指速度,单位m/s;s指传播距离,单位m;t指传播时间,单位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及考点
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三、声速
1、声源:
一、声音的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2、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停止 发声体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四、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 声音在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 播较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
7、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速 还 与 温度 有关,15℃空气 中的声速为 340 m/s。
8、回声: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又传入 耳朵。人能区分出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 间间隔 0.1s ,距离间隔应大于 17 m。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 显示已经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小结

产生
振动
音的产 生源自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 播
传播
以类似水波的形式
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 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也 停止。
(不能说声音也消失)
注意:(1)不能理解为“振动停 止,声音也消失”。
(2)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 定能被人听到或看见。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为什么宇航员在飞船舱外不能直接 对话?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5.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 传播。
1. 美妙的笛声是由( 空气振动 ) 产生的。
2.著名的抗战歌曲《黄河大合 唱》中唱道,“风在吼,马在 叫,黄河在咆哮”,其中涉及 的发声体分别为:
{空气(气体) ,马的声带(固 体),黄河水(液体)。}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 一根橡皮筋等,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 发出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练习
❖ 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时,随着玻璃罩内 的空气逐渐抽出,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的声 音将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又逐渐变响,实验表明_______,小明 在做实验时,虽然在空气被抽出时听到的铃 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你认为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玻璃罩内没有完全真空,还有少量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课堂小练习
❖ 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那 么该处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能否 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500m/s)
课堂小练习
❖ 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
实验一: 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结论: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另一个同学听不到声音。
介质:物理学把能传声的物质叫介质(简称声介质)
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动画:声音捕鱼
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声传播的形式:
现象
声在介质中一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结论: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 在固体中更快。 2.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 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考考你:
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吹口琴的声音
悠扬的萨克斯声
吹口哨声 气球爆炸声
响亮的蝉鸣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
笑树能发出笑声 蜜蜂和蟋蟀的叫声
声产生原理的应用:
怎我 么们 回平 事常 ?听
唱 片 、 录 音 是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请思考:
当我们在山上对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 会有什么现象?
听到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 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 声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
水中的鱼会被岸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上的说话声吓跑
实验二: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想想议议: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 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传声。 (推理法)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 姜 伟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狗叫 大象叫 羊叫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想办法让 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端先后听到
下响声,传播相声的介
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