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1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科学探究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达到: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抽象能力。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声音的发生难点声音的传播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播放流水声、动物的叫声、音乐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学生实验: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接触喉咙,让学生说出感觉。

学生实验:观察下列两种情况下泡沫球跳动的情况。

①将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

②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音叉。

学生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里的水面,可见水面的显著振动。

学生实验: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总结学生实验:关键:振动学生实验:关键:振动学生实验:关键:振动学生实验: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接触喉咙,让学生说出感觉。

学生实验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学生实验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学生实验2、声音的传播同学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呢??实验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大家已经知道了气体能够传声,那么固体和液体是否也能传声呢?请同学们设计说明。

固体能够传声: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3、液体能够传声:关键:振动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我们已经知道振动的物体能发声,振动物体通过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气体能够传声: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实验设计:①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学生说出现象。

通过物理解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物理解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物理解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感知形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人的说话声、乐器演奏声、自然界的声音等等。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通过物理的角度来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而产生压缩和膨胀,从而形成声波传播出去。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人的声带、物体的表面、乐器的弦等。

以人的声带为例,当我们说话时,声带会震动,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震动,形成压缩和膨胀,从而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感受到这些变化,进而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声波在空气等介质中的传输来实现的。

当发生声音的振动时,产生的压缩和膨胀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骚动,从而使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传递来进行传播。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声波的速度和声波的传播路径。

声波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而声波的传播路径则可以是直线传播或者经过反射、折射等现象进行传输。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这就是我们在山洞里大声喊叫后能够听到回声的原因。

此外,声波还可以通过折射现象进行传播。

折射是指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声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声波传播方向的改变。

这也是我们能够听到水下声音的原因。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声音的振幅和声音的音调等。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振幅的单位是分贝(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定义,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速的概念,并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的识记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的弦、声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唱歌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讲解声源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声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为什么在水中说话声音会变大等。

5.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的应用,如声呐的原理、隔音材料的制作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速的概念及计算、声音传播的条件。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2)声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声音传播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实例说明。

2. 作业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计算方法为:声速=路程÷时间。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PPT)5-5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PPT)5-5
比较有独立型的乐曲。②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 【插入】动插进去。 【插身】动①把身子挤进去。②比喻参与:他不想~在这场纠纷中间。
【插手】∥动①帮着做事:想干又插不上手。②比喻参与某种活动:那件事你千万不能~。 【插穗】动插条。 【插条】动用于扦插的枝条。也叫插穗。 【插 头】名装在导线一端的接头,插到插座上,电路就能接通。也叫插销。 【插图】名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型的和艺术型的。 【插销】
器。 【喳】见下。 【喳喳】拟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嘁嘁~。 【喳喳】?ɑ动小声说话:打~|他在老伴儿的耳边~了两句。 【馇】(餷)动①边拌边煮 (猪、狗的
知识辨析:
例2,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 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 声?
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 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 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 三次敲击声。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传播速度是

4、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
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_____。
。②〈方〉绣花。 【插花】副夹杂;交错:玉米地里还~着种豆子|农业副业~着搞。 【插画】名艺术型的插图。 【插话】①(-∥-)动在别人谈话中间 插进去说几句:我们在谈正事,你别~|插不上一句话。②名在别人的谈话中间插进去说的话。③名插在大事件中的小故事;插曲?。 【插画】名艺术型的 插图。 【插架】①动把书刊放;杏耀平台手机注册地址 杏耀平台手机注册地址 ;在架上:~万轴(形容藏书极多)|~的地方志有五 百部。②名旧时悬在墙壁上的架子,类似后来的书架。 【插件】名①可以增加或增强软件功能的辅助型的程序。②装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可插入计算机插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声波的传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这种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分子就会受到振动的影响,振动的能量将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传递。

这种传递方式被称为机械波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对于空气来说,声速约为每秒340米。

当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声速也会有所变化。

声波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发射、传播和接收。

发射阶段是指声源产生声波的过程,传播阶段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接收阶段是指声波到达听者耳朵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重要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声波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当振幅大时,声音就比较大;振幅小则声音较小。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独特之处。

不同的乐器、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各具特色的音色,这也是我们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原因之一。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进行交流,还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广播、电视等领域。

在音乐领域,声音是创作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音调、音色和节奏组合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在广播和电视领域,声音成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

通过广播和电视,人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娱乐和其他信息。

此外,声音还在医疗、声纳、雷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知3-讲
3. 回声 (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 .1 s
以上。 (3)回声应用
知3-讲
①改善音质: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就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 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利用这种原理使演 奏的效果更好。
知1-练
解题秘方:找出发声物体,再判断其是固体、液体 还是气体。 解析: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气体,风的吼声是气 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咆哮 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知1-练
特别提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发声部位:蟋蟀、蝈蝈 靠翅膀的相互摩擦而发声,蝴蝶、蚊子等靠翅膀振 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管振动 发声。
拓展延伸
知3-讲
骨传导
①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的原理是固
体可以传声。
②体验骨传声的实验: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
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
听到音叉的声音。
知3-练
例 4 夏天,坐在教室学习的同学们,听见了窗外隆隆的
雷声,雷声传入同学们耳朵的过程中,声速大小的
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知3-练
解题秘方:先分析声音传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介 质种类;再比较各种介质中声速的大小变化。
解析:雷声依次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 耳朵;由于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 体快,所以声速变化情况是“慢→快→慢”,即先 变大后变小。 答案:C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普通教室的长度不能超过多少?
即声音从产生到经反射回来的时间不能超过 0.1s ,所以设教 室的长度为 L ,当我们刚好能听到回声的情况下,得方程 2L / 340=0.1s 即:L=17m 所以教室的长度不能大于17m
小结
重点: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15 ℃空气中声速的大小。 人听到回声的条件。
练习:百米赛跑如果采用传统的计时员在终点处听到发令 枪声才开始计时,计时员比在起点处的运动员晚多久听到发 令枪声?如果一个运动员的成绩为10s,那他的实际成绩是多 少?
四.回声
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那 么我们听到的就是回声
人的耳朵只能分辨两个间隔超过0.1秒声音
回声的污染
回声有时会对我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所以有些特 殊场合要尽量避免回声的产生,比如:电影院、教室、会 议室
声音的记录
唱片 录音带 (磁带) CD
二.声音的传播
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其间传播的物质称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各种金属、玻璃等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即:
声波
三.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传播的速度受介质和温度的影响 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作业: 课后题第二题(前两个问)
返回
பைடு நூலகம்回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掌握: 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形式、条件。 3.声音传播的速度。 4.回声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
弦乐器发出声音时弦在不断振动!!!!
击打乐器发声时表皮在不断振动!!!
种种现象都证实,物体发声的同时本身在不断振 动,即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或者说 声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 那铜管乐器发声时什么在振动??? 通过吹入气流来发声的乐器,发声的原因都是内 部空气柱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基础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现象: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另一个同学听不到声音。
实验二: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 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二现象: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 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 在固体中更快。
即:V固>V液>V气
武当山中学 :陈强
2009年9月5日
读书声———— 声带的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 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实验一: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狗叫
大象叫
羊叫
声是怎样产生的?
小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 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 叉,又有什么现象发
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在振动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风声———— 空气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
山洞中的轰鸣声——— 雨声——— 水的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