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听见。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针对训练1、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A.叮咚的鼓声B.哗哗的流水声C.隆隆的炮声D.悦耳的歌声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6、(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转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一般地,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②在外太空,宇航员用无线电传声。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声现象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声现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以及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实际应用。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就会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振动的分子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的颗粒传播,例如,声音可以通过木头、金属等固体传播。

在液体中,声波也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的,声音可以通过水、酒等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当声波进入耳朵时,会导致耳膜振动,进而刺激耳朵内的听觉神经,最终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

除了耳朵之外,人类还可以通过皮肤等其他感觉器官感知声音,但这种方式相对较弱。

不同的动物也拥有不同的声音感知方式,例如,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感知周围的环境。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语音通信,例如,电话和对讲机等设备依靠声音传播进行通信。

此外,声音在音乐、广播、电视等娱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声音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心音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在工业领域,声音也被广泛应用于声波测厚、水声通信等方面。

声音的保护由于声音的传播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因此在一些特定环境中,需要对声音进行保护。

具体来说,一些噪音过大的环境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因此,在一些工业和建筑环境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声音,例如,设置隔音墙、佩戴防噪耳塞等。

总结声现象是一个涉及物理、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多个方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击鼓时,鼓面在振动;弹奏吉他时,琴弦在振动。

总之,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以某种方式振动着。

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调。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微弱。

不同的物体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材质、形状、大小等因素不同,导致振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音色。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液体和气体中快。

例如,在铁轨中,声音可以传播得很远,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更快。

在液体中,声音也能有效地传播。

比如,在水中,我们可以听到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气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较慢。

而且,声音在不同的气体中传播速度也有所不同。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分子振动,这些分子依次带动相邻的分子振动,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三、声音的反射与吸收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例如,在山谷中,我们大声呼喊会听到回音,这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不同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能力不同。

表面光滑、坚硬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较强,而表面粗糙、柔软的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较强。

在房间中,如果墙壁和天花板对声音的反射较强,可能会产生回声和混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在房间内布置吸音材料,如地毯、窗帘等。

四、声音的衍射声音还具有衍射现象。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它会绕过障碍物或从小孔中“挤”过去,继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无论是我们说话、唱歌、敲鼓,还是鸟儿鸣叫、风吹树叶沙沙作响,都离不开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振动。

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所感知,就形成了声音。

例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弹吉他时,琴弦的振动通过琴身传递到空气中,形成美妙的音乐。

但需要注意的是,振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发出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比如,在真空中,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产生声音。

此外,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了声音的特性。

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以大约 340 米/秒的速度传播。

但这个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在液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快。

比如,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 米/秒。

这也是为什么在水下,我们能听到远处的声音更加清晰和迅速。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更快。

例如,在钢铁中,声音可以以每秒 5000 米以上的速度传播。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比如,在山谷中,我们大声呼喊,会听到回音,这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折射则是指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而改变传播方向。

比如,当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衍射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比如,即使我们躲在障碍物后面,仍然能够听到声音。

三、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1、介质的性质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有很大影响。

如前所述,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各不相同,而且介质的密度、弹性等性质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总结首先,要了解声音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波。

这些声音波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所接收,从而产生听觉感知。

一般来说,声音的产生有如下几种方式:1.物体的振动: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波。

比如,当我们敲击钟摆、吹响口哨,都会产生声音。

2.声源的震荡: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震动传播,比如人的喉咙或者乐器中的音膜等。

3.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传播到听者的过程。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受到传播介质、距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传播,它们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1.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跟着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波。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遵循压缩和稀疏的规律,形成纵波。

当我们讲话或者听音乐时,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

2.水中的声音传播:水是另一种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与空气相比,水的密度较大,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也更快。

在水中,声音通过水分子的振动传播,同样遵循压缩和稀疏的规律。

例如,鱼类的呼吸声音、船只的鸣笛声等都是通过水中传播的声音。

3.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固体是另一种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通常呈现横波的形式,而不是纵波。

比如,我们敲击桌子或者地面时产生的声音,都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除了介质的不同,声音的传播还受到距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衰减,这是由于声音能量的损失导致的。

通常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此外,环境中的障碍物、声音的频率等也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比如,高频的声音相对容易受到阻挡,而低频的声音传播能力更强。

最后,我们要了解声音的感知过程。

声音的感知是指声音被我们的耳朵所接收,并转化为听觉感知的过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清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无论是我们说话、唱歌,还是敲鼓、弹琴,都需要有物体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比如,当我们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来回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了疏密变化,从而形成了声波,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再比如,击鼓时,鼓面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于是声音就传播开来。

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被我们听到。

振动的频率如果过低或者过高,超出了人耳能够感知的范围,我们就听不到相应的声音。

物体振动的幅度也会影响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比如用力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响亮;轻轻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轻柔。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这些分子又会依次带动相邻的分子振动,从而将声音逐渐传播出去。

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空气中快。

比如,我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更早地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更紧密,振动传递得更快。

在液体中,声音也能传播。

比如在水中,鱼类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周围的环境。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而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又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但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三、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不同的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很大。

如前所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结构和密度不同,导致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也不同。

2、温度温度的高低会改变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和间距,从而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3、障碍物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反射就是声音像光一样被障碍物反弹回来,形成回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是一种由物理振动产生的传播波动,它通过介质传递,使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

这些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会像波一样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这样,声音就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出去。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液体和固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而在液体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

这是因为液体和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导致声波传播得更快。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

当声波传播到耳朵时,它会使耳膜振动。

耳膜的振动将声音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通过耳骨传递给内耳。

内耳中的感觉器官会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大脑解析这些电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理解声音的含义。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而不同振幅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量。

其次是声音的方向。

人类通过双耳的位置差和声音到达的时间差来判断声音的方向。

此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声音的感知,如噪音的干扰会使声音变得模糊或难以辨别。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过程。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并最终被人耳感知。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对于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所启发。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首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也产生振动,最终形成声音波。

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空气分子,这种周期性的振动波动就是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木制的桌子时,木头的振动就会产生空气的振动,最终传播出声音。

其次,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是通过媒质传播的,而媒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波时,这些波会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的耳朵接收到。

由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它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而波长则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第三,声音有哪些特性呢?首先是音调,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在我们生活中,一般认为的高音是钢琴的高音区,低音是钢琴的低音区。

其次是声音的响度,响度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声音响亮,有的声音轻柔。

再次是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征,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例如铃铛的声音和手风琴的声音就有明显的区别。

最后,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交流沟通,比如说说话、唱歌和交响乐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定位,比如通过声纳来探测海底的物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娱乐,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

总的来说,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比如用一根绳子制作简易的琴弦,敲击不同长度的绳子,让学生们观察不同长度的绳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可以用沙子和玻璃瓶来演示声音的传播,通过不同大小的玻璃瓶里装着沙子,让学生们观察不同大小玻璃瓶发出的声音的大小。

这些实验都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总而言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
可以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听见。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针对训练
1、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叮咚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
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
发出的响声
6、(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
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转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一般地,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
气体最差。

②在外太空,宇航员用无线电传声。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及温度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速度,大于气体中
速度。

②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①回声与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才能被人耳听到。

②小于0.1s,回声会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加大声音。

③利用“回声测距”。

s = v t
5、人耳怎么听到声音
①人耳主要听觉器官: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②听到声音的条件:要有物体的振动——有传播的介质——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且人的听觉正常。

③耳聋: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其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针对训练
8、如图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________,
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0浙江杭州模拟)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

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 _ 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

1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一般情况下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
大。

1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_________ 次.
13、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A.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B.河里的鱼被脚步声吓跑
C.耳朵贴着钢轨听到火车运动 D.击鼓能听到鼓声
14、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需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深度
1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一定是钟声的回声 D.有余音说明说明大钟还在振动
16、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
A.铁、空气、水 B.铁、水、空气
C.水、空气、铁 D.空气、水、铁
17、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①声音的反射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④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
②③④
18、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赫兹
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19、(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20、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1.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饼干太干了
针对训练答案
1、振动
2、C
3、B
4、D
5、D
6、D
7、C
8、弹开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9、声音在固体中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10、反射 425m 11、振动介质固体 12、6 不能 200 13、C 14、B 15、D 16、B 17、A 18、C 19、B 20、D 2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