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1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
胶州湾
山东
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英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法
广州湾
日
两广云南 福建
美
门户开放政策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 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 近代以来,到1911年,英、法、德、日、俄、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 、天津、汉口等16个城市设立了被称之为“国中之国”30多个租界。 在租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的标语。
《 签南 订京 现条 场约
》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的被 香英 港国
占 领 后
香港
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 香港岛(1789——1856
年),英国第一任港督
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 的九龙司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门。
淮系军阀,帮其购买、制造洋
枪、洋炮和练兵。
慈禧太后在
《辛丑条约》签订 前夕,表示要“量 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袁世凯与被北洋军阀将领
袁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二、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李时岳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
题为《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
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
基本线索,我们称之为“四个阶梯说” 。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三次高潮说
三、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
中国古代:
导言
一、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
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 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 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来说, 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 开始。所以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 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 历史开端的标志。
7、(美)费正清主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本 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十和第十一卷, 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
专史类简说:
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着眼分为两大类:
前者是指专门写近代史中某一个历史阶段的著
作。如专写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的。 活动的某一个方面的,如中国近代经济史,军事 史,思想史等;
3、清封建王朝,已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发 生关系,但尚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 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 没落腐败,但是,它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 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这和鸦片战争以后有根 本不同。
我们已经知道,鸦片战前,清朝就遭到西方 殖民者的某些侵扰,就被迫同西方人发生关系, 在这种形势下,清王朝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对外关 系政策呢?那就是“闭关”政策。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出使琉球的使节 中国古书中的琉球人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 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 群 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 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 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废除中国年号,改为 明治年号,1879年3月30日, 琉球国灭亡。同年日本正式 宣布吞并琉球岛,并把这里 命名为冲绳。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 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 地” 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 台 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 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 租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北京条约》 天津
《烟台条约》 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迫使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逐步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2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 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 )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
五、中日甲午战争
失高丽 赔款 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军民在中国开办工厂和各种制造业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小结: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 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
了社会阶级矛盾。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小 结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 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 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
1、晚清社会制度和吏治与军队的腐败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
3、经济技术的落后
4、对近代战争缺乏认识
洋务运动中清朝兵工厂制造的大炮
李鸿章
清军在甲午战争 中使用的大炮
甲午海战
小
结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 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 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 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 ,但落后不一定失败 。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以弱胜强的 好例子。但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 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的 失败就是明证。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官兵 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林则徐虎门销烟
冯子材与 镇南关抗 法斗争
冯子材镇南关布防图
亚洲第一巨舰 —定远舰
近代史第一章_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关税主权丧失
始自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按国家主权原 则,各国均有权自定税率,以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但 《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却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 主权。而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即5%左右,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税 率最低的国家。并且,海关的行政权一直由外国人控制, 直至1949年。
(注:“公行”制度:规定外商只许与请政府指定商行进行贸易)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北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 约》。 (1)公使常住北京; (2)增开营口、烟台、台湾、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3)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4)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11月,中俄 《北京条约》签订。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5)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 元里103乡人民举行抗英斗 争。他们用“刀斧犁锄”原 始武器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的英军围困在牛栏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
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中法战争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 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 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 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 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 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下图表现的是会审时的一幅场景。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 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 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 的把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 任务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黄海海战
日军旅顺大屠杀
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龙旗下— 甲午战争亲历记》中记述:“日军很快 向全城各方推进,凡他们撞见的人都给 射倒了。几乎每条街上,人们开始被满 地的尸体弄得寸步难行”,“日军把无 数的难民赶到湖(旅顺海军工厂附近的 池塘—笔者注)中,从四面向他们开枪, 并用刺刀把那些力图挣扎逃出湖面的难 民赶回湖水中去。湖面上飘浮着死尸, 湖水被血染红了。”
(一) 近代中国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地主阶级
封建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
最主要
人民大众
中华民族
农民阶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 战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居主导地位,阶级矛盾退居 次要和服从地位;当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成同盟而封 建统治又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 退居次要地位。
经济) 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
中国
英国Leabharlann 乾隆皇帝-----文字狱文艺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到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D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B )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2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20、“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 A )。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鲁迅 D、梁启超 21、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D )。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22、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 3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23、到( D )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 D )。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与中国同步发展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25、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26、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 B )。 A、促进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B、对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C、促进了中国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 D、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均衡发展 27、“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不包括(A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28、不含有割地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30、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4
A、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激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野心。 B、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D、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反侵略战争的过程,是中华民族逐步觉醒的过程。
二、 多项选择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侵略的手段主要有( ACD )。 A、发动战争,屠杀人民 B、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D、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晚清时期,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其中鸦片战争期间有( BC )等。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3、俄国主要通过(ABCD ),侵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伊犁条约》 4、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 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C、1898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及香港对岸的新界 D、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海面 5、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德国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B、沙俄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C、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D、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6、含有赔款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有( ABC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家除了俄、日、英、法、美外,还有( ABD )。 5
A、奥地利 B、意大利 C、荷兰 D、德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有( ABCD )等。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9、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方式有(ABC )等。 A、垄断近代工业 B、设立银行 C、控制现代交通运输业 D、进行商品倾销 10、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BC )。 A、林则徐 魏源 B、王韬 薛福成 C、马建忠 郑观应 D、李鸿章 曾国藩 11、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BC)。 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B、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C、摧毁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D、灌输民主思想 12、19世纪70-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主要表现为(ABCD)等。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 B、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 C、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13、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B )。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敌人过于强大 D、没有革命的领导力量 1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形式为(BD)。 6
A、扶植收买代理人 B、租借港湾 C、迫使中国举借外债 D、划分势力范围 15、列强最终没有瓜分中国的原因是(AB )。 A、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的存在有利于列强实现自己的利益 D、部分列强企图独占中国
三、 是非判断题: 1、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近代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虽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但它仍是中国抵制外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3、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在于攫取经济利益,并有领土要求。(√) 4、外国人不仅仅在租界里享有领事裁判权。(√) 5、根据有关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 6、近代战争赔款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7、近代外国在中国的投资相当部分是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掠自中国。(√) 8、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铁路的控制来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9、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加速中国文明进程。(×) 10、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方式“是以华制华”。(√) 1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2、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以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3、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14、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15、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则祸国、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