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猪八戒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真实身份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真实身份在古代中国文学经典《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备受喜爱和引人注目的角色。
他以其胖乎乎的身体、食量巨大和滑稽的行为成为故事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猪八戒的真实身份却远非他表象上的那般简单。
本文将探讨猪八戒的真实身份,并从不同角度剖析其形象的内涵。
首先,从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出发,可以看出猪八戒具有非凡的妖力和战斗能力。
他能够挥舞如意金箍棒,并以此帮助唐僧师徒四人共同抵御各种妖魔鬼怪的攻击。
这种强大力量背后揭示了猪八戒的真实身份——他是一位被封印在猪身上的神仙。
其次,猪八戒的背后故事也说明了他的真实身份。
在他被封印成猪八戒之前,他曾经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
由于他在天宫中犯下了错误,被贬下凡间并封印在猪身上。
这一身世背景使得猪八戒的真实身份更加深刻和复杂。
此外,猪八戒在求取真经的西行路上表现出的种种特点也反映了他的真实身份。
他渴望成佛,但又屡次因为贪图享乐而违背戒律。
这一行为背后其实体现了猪八戒的天性。
不论是作为天蓬元帅还是猪八戒,他都有嗜欲的一面,被欲望所诱惑。
这种矛盾性的行为展现了他作为神仙的两重身份和对佛法的追求。
猪八戒的真实身份还可以从他个性上的表现加以探讨。
他虽然傻里傻气,爱吃爱玩,但却有时意外地展现出智慧和悟性。
在面对危险情况时,他能够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化险为夷。
尽管他在外表上看起来不起眼,但他在实践中展现出的智慧却与其真实身份相符。
这种融合了不同性格特点的形象使得猪八戒更加立体而有深度。
总结起来,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然以其滑稽可笑的形象为人们熟知,但其真实身份却远不止于此。
他是一位被封印的神仙,曾经是天宫的天蓬元帅,也是一个诙谐又有智慧的角色。
他所展现的矛盾性行为以及嗜欲与追求佛法的冲突都彰显了他作为神仙的两重身份。
猪八戒的形象丰富而复杂,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理解。
通过研究他的真实身份,我们不仅可以增加对《西游记》故事的理解,也可以探讨人性的多面性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西游记猪八戒的主要事迹

西游记猪八戒的主要事迹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非常著名的角色之一,他起初是天宫的战神,后
来因为调皮捣蛋被贬到人间,成为唐僧师徒四人中的一员。
接下来,
我们来看看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主要事迹。
1. 大闹天宫
猪八戒最初是天宫中的战神,但他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贪吃。
一天,太阳神将和月神婆子的蟠桃园被其他神仙偷吃了一些桃子,猪八
戒被当作嫌疑犯,并被拘留在火炉中。
猴子得知后决定去营救猪八戒,结果全天宫的神仙都加入到了战斗中,最终,猪八戒和孙悟空打爆了
天宫,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
2. 阻止白骨精陷害唐僧
猪八戒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扮演的角色是“悟空的翻版”,他虽然不如孙
悟空机智和强大,但是有着极高的勇敢和正义感。
在一次前往西天取
经的过程中,猪八戒发现白骨精在虎口拔牙,故意将唐僧、八戒和沙
和尚等人的头发和指甲痕迹留在现场,以此诬陷唐僧师徒四人是恶人,被抓进牢里。
幸亏这时候猪八戒的反差大发作,展现出了他超凡的智慧,终于戏耍了白骨精,让唐僧师徒得以获得自由。
3. 爱慕女妖夜叉婆
猪八戒因为人世界的痴情和贪欲,对于许多动人的女子都虎视眈眈。
其中一个女妖夜叉婆爱慕猪八戒,并写下了情诗,但八戒并没有真正爱上她,最终还是背叛了她。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思,猪八戒的行为虽然是“猪性”,但还是许多读者的看点。
总的来说,猪八戒虽然有时候比较笨拙,但他却是一个勇敢、忠诚和正义的角色,是西游记中不可或缺的一位角色。
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情感上,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表现。
通过猪八戒的经历,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有关胆识、智慧和心灵的故事,并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产生一些启示和感悟。
西游记猪八戒的故事

西游记猪八戒的故事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备受喜爱的角色,他的故事充满了趣味和教训。
猪八戒原名朱猛,是天蓬元帅的八戒,因为贪吃懒惰而被贬下凡间,变成了一头猪。
他和孙悟空、沙悟净一起跟随唐僧取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奇遇和历练。
猪八戒的故事始于他在花果山上的生活。
他原本是天蓬元帅,但因为在天宫吃人参果被逮到,被贬下凡间,变成了一头猪。
他的性格贪吃懒惰,喜欢占小便宜,经常惹祸。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西游记中最具幽默感的角色之一。
在取经路上,猪八戒经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他经常因为馋嘴而惹祸,比如在蟠桃园偷吃蟠桃,结果被玉皇大帝赶出天庭;在女儿国被美女们迷住了心,最终被抓住送进了宫中。
但他也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比如对师父的忠诚和对取经任务的坚定。
在八戒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和可爱之处。
猪八戒的故事也充满了教训。
他的懒惰和贪吃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最终他通过历练和成长,变得更加懂事和勇敢。
他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要有责任感和勇气,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猪八戒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启示。
他的形象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忍俊不禁。
他的性格缺陷和成长历程,也让人感到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猪八戒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形象,他的故事将会一直被人们传颂下去。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故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猪八戒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和可爱之处,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猪八戒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思考。
西游记之猪八戒解析

西游记之猪八戒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而其中的角色猪八戒尤为引人注目。
猪八戒作为唐僧取经的四大徒弟之一,既是一个喜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形象。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担任了保护师傅的重要角色,并通过他的形象,作者吴承恩向读者传递了许多深层的思考和价值观。
首先,猪八戒作为一个形象丰满的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身体肥胖、皮肤粗糙、样貌丑陋,形象可谓十分生动。
这一形象的设计使得猪八戒成为了一个喜剧角色,引人发笑。
然而,这种形象背后所蕴含的含义却不容小觑。
猪八戒的丑陋外表象征着人的欲望与纷扰,他的贪吃、好色等缺点都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的具体表现。
通过这一形象的设计,作者试图向读者传递一种警示的意味,让人们反思自己内心的贪欲,以及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其次,猪八戒的形象也透露出他的懒散和愚笨。
他往往能够以笨拙的形式完成任务,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内心善良和忠诚。
虽然他看似愚蠢,但他却对师父忠心耿耿,并且对天庭保持一种忠诚的态度。
这种对待师父和天庭的忠诚正是猪八戒魅力的所在。
通过猪八戒的形象,作者告诉读者,无论外表如何,人们应该珍惜真挚的友情和亲情,并保持一颗善良、忠诚的心。
最后,猪八戒的形象也具有一种浮夸的特点。
他常常自诩为“天蓬元帅”,并以此自居。
这表明猪八戒内心的一种自负和虚荣心。
然而,这种浮夸的特点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的责任心和勇敢的表现。
尤其是在面对妖怪和危险时,猪八戒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保护师傅东奔西走。
这种表现向读者展现了猪八戒的勇敢和果敢,以及他对师父和使命的忠诚。
通过猪八戒的浮夸和勇敢的特点,作者在向读者展现一种人物的复杂性,并教导人们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总之,猪八戒作为《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通过他的形象设计和行为表现,向读者传递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和价值观。
他的丑陋外表、懒散愚笨的性格、自负虚荣的态度都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的具体表现。
西游记中猪八戒人物形象

试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Discussion on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Zhu Baj ie in the image张林林Zhang Linlin摘要【内容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
本文主要从他的小人物性、人性与神性的结合、未能脱俗等方面,来介绍猪八戒的一系列让人津津乐道的形象。
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猪八戒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形象人性神性目录摘要 (1)目录 (2)正文 (3)一、底层小人物化的猪八戒 (5)二、人性与神性结合下的的猪戒 (7)三、未能脱俗的猪八戒 (9)参考文献 (10)试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张林林【内容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
本文主要从他的小人物性、人性与神性的结合、未能脱俗等方面,来介绍猪八戒的一系列让人津津乐道的形象。
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猪八戒的性格与形象《西游记》

猪八戒性格与形象1.忍苦耐劳,有劳动本领猪八戒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正面品格。
在取经的路途当中,苦活、累活、脏活都是由他来承担。
Ø 第十八回,猪八戒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石,筑地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无所不做,连高老丈人也赞扬道“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仗。
昏去明来”Ø 第六十四回,途经荆棘岭,千里遇到攀荆棘阻路,孙悟空、唐僧、沙僧都束手无策,只有猪八戒显出善于劳动的身手,“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呼啸前进,开出一条“直通西方”的大路。
2.天真憨厚,胸无城府猪八戒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憨厚的人。
他是个心里想什么,嘴巴上就说出来的人,对人毫无隐讳。
Ø 第三十四回,在平顶山,猪八戒、唐僧和沙僧被银角大王擒去,吊在魔洞中的梁上,后来孙悟空变化为妖魔的母亲九尾狐精进入洞中,弯腰时,猪八戒看到他的尾巴,就哈哈大笑起来,还说“弼马温来了。
”听说悟空要割他的耳朵来下酒吃,便大喊大叫地骂起来,兜了孙悟空的底,走了风,坏了事。
3.聪明、机智Ø 第四十四回,唐僧师徒一行要踏冰西行,猪八戒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他让唐僧将九环锡杖横在马上,其他三人的武器业横在腰间,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从冰眼里掉下去。
Ø 第四十九回,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边,只见浪涛滚滚,不知河水深浅,连机智过人的孙悟空都束手无策,傻气的猪八戒却有办法。
他去寻找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是浅:若是沉下有声,则深。
4.英勇、勇猛猪八戒本领非凡,他有三十六般变化和风来雨去、滕云驾雾的神通。
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异常勇猛,有时还能做到孙悟空难以做得到的事情。
虽然他曾多次临阵退缩,但也有英勇作战的纪录,协助孙悟空降妖除怪。
Ø 第四十二回,猪八戒被狡猾的红孩儿骗入洞中,装进皮口袋里,吊在驮梁上,他在里边还“妖怪长,妖怪短”,“恶言恶语”的骂着。
孙悟空变化进去听见,也称赞他有骨气。
人物形象解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

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富 有同情心
07
猪八戒的形象意义和影响
章节副标题
猪八戒的形象意义
性格特点:憨厚、 善良、忠诚、勇敢
象征意义:代表着 普通人的平凡和善 良
影响:猪八戒的形 象深入人心,成为 人们喜爱的经典角 色
启示:猪八戒的形 象告诉我们,平凡 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只要坚持自己的 信念和理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保护 家人
家庭观念的影响:家庭观念对猪 八戒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06
猪八戒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章节副标题
猪八戒的忠诚和正直
忠诚:对师父唐 僧的忠诚,无论 遇到什么困难, 都始终跟随师父, 不离不弃
正直:在取经路 上,猪八戒始终 保持正直,不贪 财,不贪色,不 贪权
猪八戒的幽默和 乐观精神,为当 代人提供了一种 积极的生活态度。
猪八戒的善良和 忠当代文化中具有 广泛的影响力, 如影视、动漫、 游戏等领域。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猪八戒的行为举止
贪吃:经常偷吃 食物,对美食有 着强烈的欲望
懒惰:经常偷懒, 不愿意干活,喜 欢享受
胆小:遇到危险 时,容易退缩, 缺乏勇气
幽默:经常开玩 笑,给团队带来 欢乐
猪八戒与其他角色的互动
孙悟空:猪八戒与孙悟空经常发生矛盾,但关键时刻总能团结一致 唐僧:猪八戒对唐僧非常尊重,经常帮助唐僧解决困难 沙僧:猪八戒与沙僧关系融洽,共同承担取经重任 妖怪:猪八戒经常与妖怪斗智斗勇,展现出机智勇敢的一面
猪八戒的人物 形象解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志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
猪八戒尽管是天蓬元帅出身,长得长喙大耳,其貌不扬,却更像一个普通的人,更具浓厚的人情味。
他本性憨厚、纯朴,在高老庄上干活勤谨,帮高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
在取经路上,一担行李,始终由他挑着。
在斩妖除怪的战斗中,他是悟空的得力助手。
十万八千里取经道上,他有苦劳,也有功劳,最后理所当然地取得了正果。
但是,他的食、色两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便宜,又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得失。
看到美酒佳肴、馒头贡品,常常是流涎三尺,丢人现眼,还多次因嘴馋而遭到妖怪的欺骗。
遇见美色,就更是心痒难挠,出乖露丑。
他偷懒贪睡,叫他去化斋、巡山,却一头钻进草丛里呼呼大睡。
一事当前,不顾同伴的安危,先算计自己不要吃亏,有时因此而临阵逃脱。
他还偷偷地积攒私房钱,有时还要说谎,撺掇师父念紧箍咒整治、赶走大师兄,或者自己嚷着“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
他的这些毛病,往往是出于人的本能欲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这无疑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但同时往往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著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
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懒做
• 这一点猪八戒更是优秀。能明天做的事今天绝对不做,能将来 做的事现在一定不做;要做也请别人去做,就说小事吧,有沙 师弟在用得着猪师兄吗?如果是大事,只要有悟空大师兄在, 猪八戒绝不会去抢师哥的功劳。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和师 傅等一旦被妖精拿住,别人都急得跳圈,唯八戒不急不躁,该 吃的吃该喝的喝,当然前提是师兄孙悟空不被擒获。
• 心善
• 领导都要有一副菩萨心肠,要有同情心、爱心。当初孙悟空三打白 骨精时,猪八戒就极力反对。美丽的村姑被他一金箍棒打死了,善 良的老头也被他打死了,可怜的老太太也被他打死了;猪八戒实在 看不下去,可是孙悟空排在自己之上,是自己的师兄没有阻止的大 权。唯有怂恿师傅唐僧,念那个紧箍咒惩罚老孙的凶心。对妖精尚 且如此,对一般的凡人,猪八戒同志一定会善待天下。
猪八戒--作品中意义
• 在作品中,这个人物与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 • 张纪中版《新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 他与孙悟空和唐僧各据三角形的一个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他与孙悟空都是用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塑 造出的非现实人物,正如谢肇浙所说,孙悟空是“意之神”, 尽管他躁动不安,但总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间难 免走弯路,但只要加以引导制约,就能达到至高至纯的人生境 界。而猪八戒则是“意之驰”,表现了对现实的生活享受的向 往,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人生境界的 提升。但与躁动的“心猿”相比,猪八戒身上常常体现出的消 极情绪,更不利于人生境界的提升。因为前者毕竟是一种推动 力,而后者则多是一种制动力。两者都基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 壤。孙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这种宗教献身主义精神 是积极的,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给人以昂 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但猪八戒则较 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
西游记
--猪八戒
西游记简介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 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 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 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 《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 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 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 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 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 之黑暗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 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 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猪八戒--缺点
• 贪睡
• 列宁同志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也就是说要想工作好就得休息 好,所以贪睡不是缺点。做人一定要学会睡觉,保证身体健康,就 是保住了革命的本钱。有好多日理万机的领导干部,都是太不注意 休息而累垮了身体,结果是留下一摊子未竟的事业,还得让别的特 别懂得睡觉之道理的同志来完成。猪八戒贪睡是众所周知的,只要 有机会睡,猪八戒同志认为那是不可不睡。有多少次师傅师兄委派 他去打探妖情,他都会瞅机会好好地睡上一回,睡醒睡足睡够,回 去编个理由便告万事大吉。
• 好色
• 这一点猪八戒尤其出色。不论是在天上做天蓬元帅时调戏嫦娥;还 是做了妖怪之后,硬做高老庄的女婿;以及取经路上看见美女就流 口水走不动路,都可以充分说明。在女儿国时那个美丽的国王,就 曾经让老猪动心不已。可惜唐僧顽固不化,不仅自己不允,还误了 弟子一生的大好幸福。
猪八戒--优点
• 心宽
• 做人一定要心宽。如果大事小事都管,处处斤斤计较,整天小肚鸡 肠,那就很不好。这一点猪八戒可以说是楷模。唐僧师傅也深知, 西天取经的路上,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他从来就不计较。有好 几回孙悟空掂着老猪的耳朵骂他是呆子是蠢货,人家老猪一回也没 有生气过,依然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口一个师兄地叫。遇到师傅师兄皆被妖怪擒走, 沙和尚急的跳墙,老猪就不。你听人家老猪怎么说:急什么急,大 不了散伙,俺回高老庄。
猪八戒--“八戒”来历
• 具足戒是出家人在符合条件之后可以受持的戒律,比 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非常严格。 八戒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最严格的戒律,和沙弥戒比 起来只有很小的差别。最短可以只受一天,最长也可 以终生持守。作为严格的谈戒律来说,在家人的五戒 之中没有不食肉的戒律,当然汉地佛教徒有食素的传 统,这是提高了对佛弟子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是 好事,但是对于无法执行的人来说,也有揠苗助长的 效果。但是如果受了不杀生的戒律,那么不去杀生, 这是应该的。让邻居帮助杀生,自己吃肉,这的确是 一种虚伪的行为,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号称 自己学佛的人实际上对于戒律本身并不能严格执行, 如果这样的话,不如舍戒.另一方面,为他们授予戒律 的出家人在对于戒律的解释说明和教育工作上面也做 得不好,使戒律没有能够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猪八戒--人物简介
• 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法号悟能,是唐僧 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 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 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 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 在云栈洞中与孙悟空大战,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 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 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 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 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 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 老实
• 都说老实人可靠。但是,有人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去西天取经 时,他就常常偷懒耍猾,有好几次孙悟空派他去打探妖情,他 就玩忽职守,不干活只睡懒觉。对于这一点,组织上进行了严 肃认真的考察和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认为有失偏 颇。当时孙悟空是大师兄、是上司、是大师兄,独断专行、飞 扬跋扈是出了名的,玉皇大帝他也不怕,就是师傅,如果不是 有那个金箍咒,他怎么可能把一个肉体凡胎的唐朝和尚放在眼 里。孙悟空派他做什么,他一个小小的猪八戒好能怎么地,只 有忍气吞声俯首贴耳一条路可走,别无他法。不过这也足以看 出猪八戒之老实。
猪八戒--“八戒”来历
•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 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 “《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 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 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 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 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 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 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 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 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 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唐僧给八戒取得名字是 有一定含义的。五戒是居士也就是信佛而不出家的人所受的戒,可以 按照自己的执行能力受一至五个。没有十戒的说法,出家人最开始受 沙弥戒,一共十条。
猪八戒--武器
九齿钉耙为其武器,重量有一藏 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是由 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 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
猪八戒--歇后语
• • • • • • • • • • • • •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猪八戒看唱本——冒充识字人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猪八戒吃肉——自相残杀 猪八戒骑驴--一对牲口 猪八戒结亲——一个喜来一个忧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 猪八戒咬牙——恨猴 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 猪八戒的脊背——悟(无)能之背(辈) 猪八戒吃西瓜—— 独吞
猪八戒--优点
• 忠诚
• 既然做了唐僧的徒弟,就再没有三心二意,放弃了在高老庄做 女婿的惬意生活,随唐僧西天取经去了。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坎 坷,经历了多少风雨,度过了多少艰难,直到协助师傅取得了 真经,做了净坛使者。至于一路上受了大师兄孙悟空多少窝囊 气,就早已不必再提了。组织上认为,对人忠诚对组织也就忠 诚。
猪八戒--身世及经历
• 根据《西游记》故事,猪八戒原是天庭中统领十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 帅,由于蟠桃会上喝酒醉后调戏月宫仙女嫦娥,打了两千锤后被贬下 凡,又投错胎变成猪模样,入赘高老庄。后经观音菩萨指点,拜唐僧 为师,一同赴西天取经。取回真经后,猪八戒由于“又有顽心,色性 未泯”被封为净坛使者。在小说当中,由于他的懒惰、贪吃和好色, 常常使唐僧师徒陷于困境当中。 •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 功圆形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 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
猪八戒--原形
• 鲁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中发展演变而来,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 故事,旷源《闲话猪八戒》一文补充了鲁迅的论点, 他认为《搜神记》“安阳亭书生”中母猪精更接近 猪八戒。龚维英在《猪八戒艺术形象的渊源》中认 定猪八戒的最原始依据是河伯冯夷。吴自牧《梦梁 录》曾提到“天蓬”本为道教仙官门。陈寅恪《西 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推考猪八戒是从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佛制 苾刍发不应长因缘》中变大猪救沙门之大神衍化而 成的。陈寅恪又说:“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故事,必 非全出中国人臆撰,而印度又无猪豕招亲之事……此 故事复经后来之讲说,闪毗国之,以音相同之故, 变为高家庄之高。惊犯宫女,以事相类似之故,变 为招亲”。
猪八戒--缺点
• 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