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4-5章贸易政策

口
税 税 率
普 遍 优 惠 制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 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的、 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普遍性是指发 达国家对所有 发展中国家出 口的制成品和 半制成品给予 普遍的关税优 惠待遇 非歧视性是 指应使所有 发展中国家 都无歧视、 无例外地享 受普惠制待 遇 非互惠性即非对 等性,是指发达 国家单方面给予 发展中国家特殊 关税减让而不要 求发展中国家给 予对等待遇。
在一国具备大国贸易条件时,以关税 限制进口,可使进口品的国际价格下 跌;限制出口,可使出口品的国际价 格上升,因而以同样数量的出口品可 换回更多的进口品,使贸易条件得到 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但是, 若外国采取报复手段,本国的贸易条 件不仅无法改善,反而可能恶化。因 此,以限制贸易来改善贸易条件并非 良策,积极的办法应是促进进口替代 部门的成长,改善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有关的观点辨析:
论点 1:中国(或者墨西哥)的工资远远低于美 国的工资水平,因此中国产品对美国的竞争 是不公平的,将损害美国的利益,这样的竞 争将减少美国工人的工资,导致美国工人生 活水准的降低.
国际贸易有关的观点辨析:
论点 2: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 缺乏竞争力,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因此自由 贸易不但不会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反而是有害 的。
进 口 附 加 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 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抵制商品 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倾销是指进口商品以低于 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 销售的行为。确定正常价 格有三种方法:①采用国 内价格,②采用第三国价 格,即相同产品在正常贸 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 最高可比价格;③采用构 成价格,即该产品在原产 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 销费用和利润。 征收反倾销税有三个必 要条件:①倾销存在; ②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已 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 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 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 新建产生严重阻碍;③ 倾销进口商品与所称损 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要点二
欧洲
欧盟成员国普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并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政策。例如, 《欧洲专利公约》和《欧盟外观设计 条例》等。此外,欧盟还通过 “Horizon 2020”等计划支持科技 创新。
要点三
日本
日本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 系,如《日本专利法》、《日本实用 新型法》、《日本外观设计法》等。 此外,日本还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支持 技术研发和转移,如“国家研究开发 事业计划”和“产业技术综合计划” 。
THANKS
感谢观看
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指技术输出方与技术输入方共同出资建立的企业,通常包括提供技术支持、管 理服务等。这种贸易方式下,双方需要共同承担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
与服务贸易结合的技术贸易
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指技术输出方为技术 输入方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如操 作技能、管理知识等。这种贸易 方式下,技术输入方需要支付一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
该公约是工业产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为成员国提供了一套基本原则和规则,以 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工业产权。
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内法规与政策
要点一
美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 护法律体系,如《专利法》、《商标 法》、《著作权法》等。此外,美国 还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技术转移和 创新创业。
02
国际技术贸易的构成要 素
技术转让方
技术转让方是指拥有技术并愿意将其转移给其他方的实体。通常是一家公司或研究 机构,具有特定的技术领域和知识产权。
技术转让方可以是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创新企业。
技术转让方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技术,并协助受让方掌握该技术的使用和实 施。
当前经济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再认识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842012年7月 当前经济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再认识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苗叶馨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理论衍生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争取贸易利益的重要理论基础。
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性贸易政策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试图梳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并着重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考察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并对一些贸易干预政策进行再认识,以期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 贸易发展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184-0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由来及内涵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以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国外市场的份额和提高本国经济福利水平为目的而实施的补贴、关税等战略性措施。
该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贸易理论,认为政策的实施不但无损于一国经济福利,反而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新的分析工具的出现、美国经济实力走向衰弱等。
该理论最初由美国开始实施,本质上属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范畴,以发展美国经济,扩大出口。
此后,该贸易理论逐步拓展到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成为贸易保护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争取贸易利益的重要理论基础,具体主张则主要有以补贴促进口、关税、进口保护三个方面。
与传统的贸易理论相比,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有这样几个发展:一是它确立了国际贸易模式新的理论基础,认为比较优势可以从后天努力中获取,从而开始重视政府的作用。
二是它开始重视政府在贸易中的作用,认为政府在比较优势升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2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实际上,面对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越来越重要,除了市场本身的弱势,还与市场开放条件下政府作用的不可忽视有关。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并非纯粹的开放市场,更离不开开放条件下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对于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言,开放型战略的可选空间较小,传统的进口替代保护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减少,出口导向的战略则越来越受到全球规则的制约。
gsp管理制度

gsp管理制度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卫生检疫和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各国纷纷建立起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其中,GSP(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普惠制)管理制度便是一种受欢迎的机制。
本文将对GSP管理制度进行探讨,以便更好了解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作用。
一、GSP的定义GSP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一种贸易优惠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发达国家将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一定类别的商品给予减免或减税的待遇,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
二、GSP的目的GSP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通过给予发展中国家贸易优惠待遇,GSP可以扩大他们的出口市场,提高经济增长,改善生活水平。
三、GSP的实施范围GSP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根据发达国家的政策和经济条件,GSP可以涵盖不同程度的商品和服务。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原材料、农产品和制成品给予的优惠程度较高,而对高附加值产品的优惠较少。
四、GSP的优势1. 市场准入:发展中国家通过GSP可以更容易地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降低了进入门槛,扩大了市场份额。
2. 贸易优惠:GSP允许发展中国家以较低的税率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通过GSP,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额外经济收入,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
五、GSP的挑战尽管GSP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需要关注的几点:1. 义务与责任:发展中国家需要遵守GSP规定的条件才能享受贸易优惠待遇,这对相关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市场竞争:GSP将增加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竞争,需要他们以更高质量和更低价格的产品取得竞争优势。
3. 制度建设:发展中国家需要在贸易和产业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以适应GSP的规定和要求。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专业:非织材料与工程班级:093班姓名:徐云劼学号:目录: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包括哪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洲经济区及其经济✧欧洲经济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欧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大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体制等的对比及其发展前景或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或者在世界经济体制中所处的位置摘要一、世贸组织的理论基础1.开放贸易的理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2.世贸组织允许适当贸易保护原则二、世贸组织中自由贸易原则与贸易保护原则并存三、WTO规则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兼容一个互利共赢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将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
在投资领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将使双方相互投资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
一个共同营造的自贸区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之路。
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于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
此后,双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不断把双边合作推向新高度。
一个迎接考验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这艘巨轮即将扬帆启航。
陈企业说,10年后中国-东盟贸易量至少应翻一番。
素林也认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带动下,东亚将巩固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火车头的地位。
世界三大贸易组织包括哪些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在编著的《贸易走向未来》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有时被称为‘自由贸易’组织,但这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竞争的规则体制。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被认为可以通过促进出口来增加国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加速技术进步等途径 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效应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符合,为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02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背景
01
02
03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重要动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导 向型贸易政策成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选择。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通过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 济增长。
量和竞争力。
扩大内需与外需并举
在保持出口增长的同时,扩大 内需,促进内外需平衡发展。
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
简化进出口环节的监管程序, 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推动贸易与产业融合
促进贸易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
政策措施与创新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减 轻企业负担。
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 的崛起,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面 临新的发展机遇,如扩大内需市场、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挑战
同时,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也面 临诸多挑战,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 抬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 本上升等,需要积极应对。
政策调整与完善
政策调整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政府需要适时调整出口导向 型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结构,促 进贸易平衡。
特点
wto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wto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WTO对发达国家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收
入、工业化程度、科技水平等。
2.贸易政策:发达国家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贸易政策体系,包括关税、
非关税壁垒、自由贸易协定等。
3.法律制度:发达国家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
护、反倾销、反补贴等。
4.金融体系:发达国家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
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
而WTO对发展中国家的认定标准则相对较为宽松,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较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通常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
对较少。
3.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较为宽松的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非
关税壁垒等。
4.法律制度: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较为薄弱的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
保护、反倾销、反补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WTO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认定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成员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认定的。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
如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倾斜,在高、中、低产品贸易层次中没有形成合理、均衡的结构,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
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与现实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
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
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
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
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对各国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明显抑制作用,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
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对外贸易经历了由国家统一经营、国家管理经营到放开经营的过程,贸易开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不断深化,但是,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却在自由化进程中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