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忧》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12家乡的喜与忧》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喜讯也有忧虑,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和解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学会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他们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但还缺乏对家乡发展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关爱家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家乡既有喜讯也有忧虑。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喜与忧。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的喜与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家乡的美景和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家乡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喜与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计划,提高关爱家乡的意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在体验中接受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但对于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法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家乡的喜与忧,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喜与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家乡的喜与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喜与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家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喜与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的发展案例和相关信息。
2.学生准备搜集家乡的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喜与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发展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喜与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未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家乡的喜与忧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特产和历史文化;
2.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家乡的特产和历史文化;
2.探究家乡遇到的环保问题;
3.分析自己可以做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可以做出的贡献;
2.让学生产生对环保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10分钟)
师生互动,引入主题,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特产和历史文化。
2. 学习(2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特产和历史文化,同时探究家乡遇到的环保问题,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实践(20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例如垃圾分类或植树造林等。
4. 总结(5分钟)
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回忆今天的活动并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环保知识,更让他们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教学内容涵盖了家乡的特产和历史文化,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但是,在实践环节的活动中,有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下一次需要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在总结环节,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回忆所学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喜与忧》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家乡的发展有一定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表达和阐述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乡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家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解决办法。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案例。
3.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画。
4.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家乡发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家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二单元《家乡的喜与忧》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我们应该如何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本课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环境问题,在实践中发挥小小力量,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道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其原因;2.了解大气和水源的污染来源以及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环境问题;3.知道如何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污染来源;2.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内容及教法1. 教学内容:任务一:了解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他们的原因。
任务二:学习大气和水源的污染来源,以及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环境问题。
任务三:如何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深度思考环境问题。
2.活动法: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小调研活动,通过参加讨论、设计小实验等形式感知环境问题并进行解决。
3.体验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地去进行观察,感性认知环境问题、了解环境保护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1)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吗?为什么会有这些环境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喜与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图片形式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
2.主体教学第一步: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其原因探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深度思考环境问题。
(1)掌握学生的生活环境状况,特别是在家乡所看到的环境问题。
(2)对学生的相关提问,引导他们自主去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
(3)发散思考环节,让学生自行发现和分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
与忧》教案
活动二: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请你们看一下这些图片,发现家乡的巨变。
(出示图片:城市化建设、交通发展、环境保护等)
1.城市化建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高楼大厦了吗?这是我们家乡的城市化建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美丽。
2.交通发展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它让我们的家乡与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3.环境保护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我们家乡环境保护的一大成果。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美景,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总结归纳,激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也了解了家庭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也应该为我们的家乡建设出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家乡的喜与忧 》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这一单元主要从感受家乡文化,关系家乡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上海,认识自己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引导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最童要的是要在课前指导学生分小队进行一个调查方素的制定。
好在,我们班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经常以假日小队的方式进行过 -些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如“骄阳下的坚守"、“带上国旗走遍中国'‘等探究、硏学活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和活动能力°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也很童要,需要指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资料的聲理和归纳,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3.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更加热爱家乡。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到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产生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一)环节一:看看家乡的变化。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教案(2课时)

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家乡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材料、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体会我们的家乡——上海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2.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产生自豪、热爱之情。
3.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调查讨论。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材料、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体会我们的家乡——上海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产生自豪、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前期调查活动方案的制定。
【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出示一组老照片:周末,赵东阳看见奶奶拿出家里的老照片在翻看。
他很好奇,凑过去跟奶奶一起看。
(课件滚动出示老屋等的一些老照片)2.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赵东阳发现家乡的变化真大。
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了解家乡的活动,感受和认识家乡吧!3.观看多媒体,师生互动交流。
4.板书课题:家乡的喜与忧-家乡的发展,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与探究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公共交通不断发展,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班有个小小调查员,他曾对上海的轨道交通进行了一番调查。
(媒体出示公共交通工具40年前和现在的区别的调查图表)2.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谈感受,交流讨论3.小结: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为上海市民增添了新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新出行、新体验……三、调查汇报指导学生按照课前分好的小队进行调查活动的汇报,主题为:家乡发展建设第一组:了解上海生活服务设施变化的:莘庄公园、闵行图书馆、闵行体育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第二组:了解上海教育方面的变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上学时的学校和教室,以及学校里的设施等。
第三组:了解上海医疗事业的发展变化的:看病的变化。
小队成员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讨论交流。
四、总结延伸1.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上海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此,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上海的发展呢?人们是怎样看待家乡的发展的呢?2.但是,上海在发展建设过程,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刚才的汇报中有些同学已经关注到了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2.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 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引入
1.利用《少年中国说》引入。
2.师:少年强,则国强。
我今日之少年是祖国的希望,那我们少年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出力吗?
3.揭示课题:12. 家乡的喜与忧之我为家乡发展出力
二、新知探究。
(一)找问题。
1.根据课前的调查,说说家乡发展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找到的问题。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如:由于设备工艺落后,没有技术创新,有些工厂倒闭了;
现在,到处的新农村都修好了,村里有许多漂亮的楼房,但是,只有老人和小孩住。
村里的老人、小孩的安全是个问题。
尽管家乡越来越富裕了,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化工厂的烟囱还在时不时的释放浓烟,很多绿地都盖上了楼房。
人民生活富裕了,家家都开上了小轿车,乘坐公交车的人少了,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空气,经常是雾霾天气。
……
(二)家乡发展建设书
家乡发展建议书
1.学生针对课前收集的家乡发展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2.学生将自己在对家乡发展方面的调查和建议书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根据小组交流情况,进行整理,并在全班交流。
4.讨论各小组的建议书是否具有可行性。
三、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将针对家乡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提交到相交部门,看看这些部门是否会采纳大家的建议。
四、总结。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发展与繁荣昌盛都与我们荣辱相关,我们要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从我们自身做起,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争取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家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的问题,面对问题()回避。
2.家乡的建设靠(),家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来想办法解决。
二、判断。
1.家乡的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
2.我们的家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都怪政府不得力。
()
3.家乡的发展靠大家,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4.面对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装看不见。
()
5.我们要正确面对家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三、论述题。
你发现你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家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问题(不能)回避。
2.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家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想办法解决。
二、判断。
1.家乡的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X )
2.我们的家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都怪政府不得力。
(X )
3.家乡的发展靠大家,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4.面对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装看不见。
(X )
5.我们要正确面对家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三、论述题。
你发现你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我发现我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设备工艺落后,没有技术创新,有些工厂倒闭了;
2.现在,到处的新农村都修好了,村里有许多漂亮的楼房,但是,只有老人和小孩住。
村里的老人、小孩的安全是个问题。
3.尽管家乡越来越富裕了,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河流的污染
日益严重,化工厂的烟囱还在时不时的释放浓烟,很多绿地都盖上了楼房。
4.人民生活富裕了,家家都开上了小轿车,乘坐公交车的人少了,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空气,经常是雾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