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秋瑾《满江红》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秋瑾《满江红》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秋瑾《满江红》阅读理解复习练习《满江红》秋瑾[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没有身体,就没有人;心比人强壮。

计算你生活中的肝脏和胆囊,因为人们经常很热。

谁认识我?当英雄陷入困境时。

孟宏辰在哪里找到知己?这件绿衬衫是湿的![简要分析]一、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女烈士。

V-Qing这个词名叫京雄,她自称是剑虎女侠和汉侠的女儿。

来自浙江绍兴。

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他鄙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他经常自称花木兰和秦良宇。

他是一个练习文学和武术的英雄。

他喜欢男装。

1907年,他与徐锡林等人策划了一场起义。

事件发生后,他被逮捕,并不屈不挠。

6月6日,他在绍兴古轩亭口被斩首。

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背景资料1903年春,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三、翻译我在京城居住时间不长,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节。

因为花圃里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明净。

四面的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军攻破歼灭了,冲破了家庭婚姻的牢笼。

结婚八年的感受,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

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

虽然我的身体不能进入男人的行列。

但我的心比男人更坚强。

我想我这辈子的性情通常是热情的,因为我关心别人。

那些粗俗的人,他们的心,谁能理解我?身处困境的英雄应该忍受苦难和挫折。

在这个广阔的人类世界里,我们在哪里能找到知己?眼泪弄湿了我的裙子。

四、内容理解1.这个词如何表达秋瑾的思想和感情?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心中涌动的英雄气概和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沮丧情绪。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宋.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

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阅读练习二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

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历年中考语文易错题汇编-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历年中考语文易错题汇编-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1)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4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一)(4分)
12.(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分)
13.(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1分)。

满江红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满江红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满江红2018【贵州安顺】(一)阅读《满江红》,完成9~11题。

(7分)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9.这首词的作者是。

(1分)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分)11.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分)【答案】:9.秋瑾10.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仅翻译句子给1分。

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3分)11.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1 分)。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2分)示例二:直抒胸臆(1分)。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2分)【四川达州】四、诗歌鉴赏(共5分)【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 小住京华》赏析专项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 小住京华》赏析专项练习

《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专项练习一、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1—4题。

(9分)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住节。

为需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养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词中“蛾眉”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

(2分)2.词作最后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4.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分)二、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1—5题。

(11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需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养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2.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词中“侬”“殊”是什么意思?(2分)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满江红》,完成1-3题。

(7分)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秋瑾《满江红》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1.(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4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4分)12.(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分)13.(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1分) 2.四川达州市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诗歌鉴赏(共5分)【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2.(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分)
13.(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1分)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