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固体 液体物质比热容
比热容

比热容开放分类:物理、概念、定义、热学、特性1 specific heat capacity即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2 什么叫比热容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D和定容比热Cp 两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在中学范围内,简单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通常用符号c表示。
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epcific Heat Capacity.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reture change可简写为:Energy=Mass×SHC×Temp Ch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3 单位比热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质量、温度、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常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4 比热表(1)比热值的数值后面都用10的3次方来表示(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3)c铝>c铁>c钢>c铅(c铝<c铁<c钢<c铅)从表中可以看出(1)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量、形状、温度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冷水与热水,它们的比热相同;(3)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比热容是如何测量的?

比热容是如何测量的?比热容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用来描述物体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情况。
本文将介绍比热容的定义以及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的计量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J/kg·K)。
比热容可以用来表征物质的热惯性,即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所需的温度变化。
二、恒压热容法恒压热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比热容的方法。
在恒定的压力条件下,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变化,可以计算出比热容。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将待测物质置于一个恒温容器中,比如热水浴或恒温槽。
2. 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热量,使物质温度升高。
3. 同时记录物质温度与所输入的热量变化值。
4. 通过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可以得出比热容的数值。
恒压热容法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差热法差热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比热容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与热源之间的温度差异,计算比热容。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物质与热源接触,在一段时间内加热或冷却物质。
2. 同时记录物质温度的变化以及与热源接触的时间。
3. 利用热流量和温度差的关系,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
差热法对于固体和液体热容的测量更为常见,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适用于简单实验。
四、绝热量热容法绝热量热容法是一种精确测量比热容的方法。
它通过控制物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在绝热条件下测量比热容。
实验步骤如下:1. 将待测物质置于一个绝热容器中,确保与外界几乎没有热量交换。
2.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记录物质温度的变化。
3. 通过计算物质热量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到比热容的数值。
绝热量热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外界的热量干扰,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但它需要精密的仪器和较长的实验时间。
综上所述,比热容可以通过恒压热容法、差热法和绝热量热容法进行测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比热容的测量方法更加准确和方便,为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J/kg·°C)。
在SI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C)。
比热容的概念最早由意大利物理学家瓦河利奥·博塞利(Vahlerio Busseli)于1763年提出。
在热学的研究中,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能参数,对于分析物质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热容越大表示物质的热容量越大,它们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能够使物质的温度变化较小,反之则表示物质的热容量较小。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物质热容量测定仪器进行测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恒压式法、恒容式法和电热效应法。
其中,恒压式法和恒容式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在恒定压力或恒定体积下的升温过程来确定物质的比热容。
电热效应法是通过在物质中加热一个热源,测量物质的升温曲线,从而得到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影响因素:比热容受到物质种类和温度的影响。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室温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小,液体的比热容比气体小。
比热容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绝对零度下趋于零。
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热工业中,比热容是设计和制造热工设备的重要参数。
在冶金、化工、供热、供冷、空调、燃烧工程中,都需要用到比热容。
比热容还经常用于计算热量。
在混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中,计算混合物的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此外,比热容还被用于研究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热容量、热膨胀系数等热学性质。
综上所述,比热容是描述物质热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热学和工程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热容受到物质种类和温度的影响,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绝对零度下趋于零。
比热容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并经常用于计算热量、研究材料的热学性质等方面。
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3节物质的比热容一、填空题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_______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2.水的比热容为4.2×103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将一瓶水倒掉一半,则其比热容为_______,8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3.如图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_(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_______的特点,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4.为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取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不同物质A和B.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钟表和_______;由图像可推断_______物质的比热容大.5.200 g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比热容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内能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对化成的水继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使水沸腾,水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6.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热的热量为_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为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的大小,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初温度相同),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再对烧杯加热(如图所示).(1)试管中水和牛奶的质量应该_______.(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的.(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1/2B.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9.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10.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12.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D.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与温度无关13.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三、简答题14.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1)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质量为7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2.646×106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多少?(液面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6.科学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所以人体始终向外散热.人体每小时释放的热量可以将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求:(1)一个质量为60kg的学生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是多少?(2)人体每秒钟向外散发的热量叫散热功率,该学生的散热功率是多少?[C水=4.2×103J/(kg.℃)]17.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沙子吸收的热量.(填“大于”或“小于”)(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填“沙子”或“水”)(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比热容计算

物理比热容计算以物理比热容计算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的比例,常用符号为C。
它是一个物质的热性质,描述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热响应能力。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恒压比热容恒压比热容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常用符号为Cp。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比热容可以通过气体常数R和相对分子质量M来计算。
公式为Cp=R/M。
2. 恒容比热容恒容比热容是指在恒定体积下,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常用符号为Cv。
对于理想气体,恒容比热容可以通过气体常数R和相对分子质量M来计算。
公式为Cv=(R/M)-R。
3. 平均比热容平均比热容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的平均值。
平均比热容可以通过恒压比热容和恒容比热容的加权平均来计算。
公式为C=(Cp+Cv)/2。
4. 热容热容是指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热容可以通过比热容和物质的质量来计算。
公式为Q=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比热容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热性质,如热传导、热膨胀等。
在工程领域,比热容的计算可以用来设计和优化热能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等。
在实验室中,比热容的测量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要准确计算比热容,需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和条件。
对于理想气体,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常数来计算比热容。
对于固体和液体,可以使用实验方法或理论模型来测量或计算比热容。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热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恒压比热容、恒容比热容和平均比热容来计算。
比热容的计算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优化热能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和条件来准确计算比热容。
固体比热容

对于气体,在不同变化过程中其热容与比热容的值都是 不同的;对于固体和液体,这种差别很小,可以忽略。
气体在等体变化过程中的比热容称为比定容热容, 用符号 C表V 示。
气体在等压变化过程中的比热容称为比定压热容, 用符号 CP表示。
气体的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之比称为比热容比 ,用符号 表示,即
CV / CP
C
mc(t2 ) (m0c0 C)( t1) (1)
由此可得金属块的比热
c (m0c0 C)( t1)
(2)
m (t2 )
量热器的热容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设量热
器和搅拌器相同物质制成,其质量为m1
则
,比热容为c1
,
C m1c1 C
(3)
式中C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的热容。C 的值可由下
块悬挂浸没在其中。
水的比热容 c0为 4.187 103 J kg1oC1
实验结果分析和处理
1.将实验中测出的各个数值填入下表:
前8分钟
t(℃)
t
次
次 (℃)
中间2分钟
后8分钟
t(℃)
t(℃)
t(℃)
t(℃)
次
次
次
次
1
5
1
5
1
5
2
6
2
6
2
6
3
7
3
7
3
7
4
8
4
8
4
8
t2(℃) m 0(kg) m (kg) m1(kg) C(J·k—1·℃—1) (J·k—1·℃—1) V(cm3)
注意事项
❖ 投冰前应将其拭干,且不得直接用手触摸;其质量 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衡,而应由投冰前、后量 热器连同水的质量差求得。
比热容 公式

比热容公式以比热容公式为标题,我们将探讨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比热容是物质吸热或放热时所需的热量与其温度变化的比值。
简单来说,它是描述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情况的物理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Q代表吸热或放热的热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比热容,ΔT代表温度变化。
比热容可以用于计算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和所需的热量,我们可以使用比热容公式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比热容值。
比热容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热力学领域,比热容是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通过比热容的测量,可以研究物质的热传导、热膨胀和相变等热力学过程。
比热容还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热容量,即单位质量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在工程领域,比热容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热容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传热过程中所需的热量。
例如,在设计暖气系统时,我们需要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以确定所需的供热量。
此外,比热容还可以用于计算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除了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物质,气体的比热容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对于理想气体而言,其比热容与温度无关,为常数。
而对于实际气体而言,其比热容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实际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所导致的。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有多种。
常见的方法包括恒压热容法、恒容热容法和混合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热量变化情况的重要物理量。
通过比热容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力学特性,并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应用于热传导、热膨胀和能量转化等方面。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比热容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热容

告诉你,△T 为负数和数学没有关系,而是表示一定的物理意义,T0-T<0说明物体温度升高了,是吸收热量,“Q放”成了负值不就是表示吸收热量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次要的东西,只要先用温度变化的绝对值来算,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就可以了,我来做一下这道题作个示例:2100=cm|(70-20)|,但我不知道比热容是多少,接下来的计算你就自已完成吗2100=cm|(20-70)|,式子差不多,但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物体的温度上升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就是这样的你说的很对,T0是指初始温度,T是最后的温度,Q放=CM(T0-T),Q吸=(T-T0),我的意思是说不必去分这两种情况去讨论,可以先算出数值,不必管正负,最后根据题目来判断到底是升Q=cmΔtc是比热容,m 是质量,Δt 是温差也可分成两条写:吸热时:Q吸=cm(t-t0)放热时:Q放=cm(t0-t)其中:t是末温,t0是初温温还是降温,到底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即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
什么叫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
单位比热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质量、温度、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常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比热表(1)比热值的数值后面都用10的3次方来表示(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3)c铝>c铁>c钢>c铅(c铝<c铁<c钢<c铅)从表中可以看出(1)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质量、形状、温度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冷水与热水,它们的比热相同;(3)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
名称相态比重15.6至21℃比热15.6时kJ/Kg℃乙酸100% 液 1.05 2.01
乙酸10% 液 1.01 4.02
丙酮100% 液0.78 2.15
醇含乙醇95% 液0.81 2.51
醇含乙醇90% 液0.82 2.72 铝固 2.64 0.96 氨100% 液0.61 4.61
氨26% 液0.9 4.19
Aroclor 液 1.44 1.17
石棉板固0.88 0.8
沥青液 1 1.76
固体沥青固 1.1-1.5 0.92-1.67 苯液0.84 1.72
砖墙固 1.0-2.0 0.92
盐水-氯化钙25% 液 1.23 2.89
盐水-氯化钠25% 液 1.19 3.29 干粘土固 1.9-2.4 0.94
煤固 1.2-1.8 1.09-1.55(4℃)煤焦油固 1.2 1.47
固体焦固 1.0-1.4 1.11
铜固8.82 0.42
软木固0.25 2.01
棉固 1.5 1.34
棉籽油液0.95 1.97
导热姆 A 液0.99 2.64
导热姆 C 液 1.1 1.747-2.72 乙二酸液 1.11 2.43 脂肪酸-软脂液0.85 2.73 脂肪酸-硬脂液0.84 2.3 鲜鱼固 3.14-3.43
鲜水果固 3.35-3.68
汽油液0.73 2.22
耐热玻璃固 2.25 0.84
玻璃棉固0.072 0.66
胶,2份水1份干胶液 1.09 3.73 甘油100%(丙三醇)液 1.26 2.43 蜂蜜液 1.42 盐酸31.55%(氯化)液 1.15 2.51 盐酸10%(氯化)液 1.05 3.14 冰固0.9 2.09
冰淇淋固 2.93
猪油固0.92 2.68
铅固11.34 0.13
皮革固0.86-1.02 1.51
亚麻油液0.93 1.84 氧化镁85% 液0.208 1.13 枫树浆液/ 2.01
鲜猪肉固/ 3.27
牛奶液 1.03 3.77-3.89
镍固8.9 0.46 硝酸95% 液 1.05 2.09 硝酸60% 液 1.37 2.68 硝酸10% 液 1.05 3.77 1#燃油(煤油)液0.81 1.97 2#燃油液0.86 1.84
3#燃油液0.88 1.8
4#燃油液0.9 1.76
5#燃油液0.93 1.72
6#燃油液0.95 1.67 API中部原油液0.85 1.84 API汽油液0.88 1.76 纸固 1.7-1.15 1.88
石蜡固0.86-0.91 2.6 熔融石蜡液0.9 2.89 酚(碳酸)液 1.07 2.34 磷酸20% 液 1.11 3.56 磷酸10% 液 1.05 3.89 邻苯二酸酐液 1.53 0.97 硫化橡胶固 1.10 1.74 SAE-SW(8#机油)液0.88 /
SAE-20(20#机油)液0.89 / SAE-30(30#机油)液0.89 / 矽固 1.45-1.35 0.8 海水液 1.03 3.94
丝绸固 1.25-1.35 1.38 烧碱50% 液 1.53 3.27 烧碱30% 液 1.33 3.52 豆油液0.92 1.0-1.38 钢固7.9 0.46 不锈钢300系列固8.04 0.5 蔗糖60%糖浆液 1.29 3.1 蔗糖40%糖浆液 1.18 2.76 糖,甘蔗及甜菜固 1.66 1.26 硫磺液 2 0.85 硫酸110%(发烟)液/ 1.13 硫酸90% 液 1.84 1.47 硫酸60% 液 1.5 2.18 硫酸20% 液 1.14 3.52 钛(商用)固 4.5 0.54 甲苯液0.86 1.76 四氯化碳液 1.58 0.88 松木油液0.86 1.76 鲜蔬菜固/ 3.06-3.94 水液 1 4.19
果酒液 1.03 3.77
木材固0.35-0.9 3.77
羊毛固 1.32 1.36
锌固7.05 0.4
相对空(空气的密度是 1.29kg/m3)的比重15.8至21℃
比热15.8℃时kJ/Kg℃
空气气 1 1
氨气0.6 2.26
苯气 1.36
丁烷气 2 1.91 二氧化碳气 1.5 0.88 一氧化碳气0.97 1.07 氯气 2.5 0.5
乙烷气 1.1 2.09 乙烯气0.97 1.88 氟利昂-12 气/ 0.67 氢气0.07 14.32 硫化氢气 1.2 1.05 甲烷气0.55 2.51 氮气0.97 1.06 汽气 1.1 0.94 丙烷气 1.5 1.93 二氧化硫气/ 0.68 水蒸汽气 2.3 1.9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K)
比热容量
(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 锂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3CH2OH 9 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蜡CnH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4 5 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2H6 8 气1730 1729 尼龙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2H2 4 气1500 1511
聚苯乙烯CH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氢H2S 3 气1100 1105 氮N 2 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
混混气1005 1035 0℃)
氧O 2 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2 3 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 2 气1040 1042 铝Al 1 固900 897 石绵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 F 2 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1 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4 5 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2 3 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 氯Cl2 2 气520 520 钻石 C 1 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 1 固450 444 黄铜Cu,Zn 混固380 377 铜Cu 1 固385 386 银Ag 1 固235 233
汞Hg 1 液139 140
固135 135 铂Pt
1
金Au 1 固129 126
铅Pb 1 固125 128
水蒸气(水)H2O 3 气1850 1850 水H2O 3 液4200 4186 冰(水)H2O 3 固2060 205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