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科技教育与文化3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ppt课件
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 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解析】选A。注意时间信息和数据的变化。依据材料中的 “1952年至1956年”“1956年至1957年”“1958年8月1日开始
算起”,由这3个时间段内科技成果的变化,可以看出“1958年”
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的目的是宣传马克
思主义,普及科学知识,这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
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符合题意。C不是主要目的,B、D早
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已存在。
3.(2011·四川文综)(节选)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
B.应对两大阵营的对峙形势
C.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D.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50年
代,中国制订“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这个时期中国教
育强化高校工科系,调整的目的和中国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相关,应是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2.不利因素:
(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
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3)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 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4)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 交流。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科技教育与文化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科技教育与文化3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六】畅想863计划
•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将投入 350亿元人民币,继续发展“863” 计划。新的计划将科技攻关重点锁 定在新能源、生物制药和新材料等 方面,使共和国历史上这一伟大的 科学工程再放异彩。请你们畅想一 下未来的高科技生活……
在无“网”不胜的时代,如何正确 利用网络,谈谈你的看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 文明上网,要让计算机网络 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同时增强自护意识,遵守《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以免 玩物丧志,上当受骗。
2001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D 便捷的渠道
D.严重扭曲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0.如果你在日本福岛,你会采取哪
种方式发回抗震救灾的报道?( )
C A.发电报
C.发电子邮件
B.打电话 D.写信
11.这一成果应该不涉及863计划的哪
D 一领域?
A.信息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新材料 D.海洋高科技
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 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 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
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证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 在科技革命中占据了优势,就 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各国 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 争,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已经 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 之间竞争的手段。
因此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 和教训,着眼于世界的新形势和 科技竞争的新特点作出前瞻性的 决策,即使在我国经济还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 去投入,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 ,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 世纪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 加主动创造条件。

高中历史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h
19
(3)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量 173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公 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 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 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 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 一颗卫星的水平。
——毛泽东
h
14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两弹一星
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 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目的:
加强国防,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h
27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h
2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 月25日21点10分04秒从中国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 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 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 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 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h
23
“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
年份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5年
首颗返回式卫 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 回技术的国家,为卫星服务的航天 测量技术也有所突破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专题联系
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专题八“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本专题的基本思路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教 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思 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
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 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 治和经济的关系。
思考讨论:
教育方针提 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和实施 措施及影响?
新中国“扫盲”教育成 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扫除文盲 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 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年轻的中国摘掉了世界 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必修三教学参考》
材料二:1984年以来,在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 际扫盲奖评选活动中,中国先后有11个单位获奖,其中 有6个单位获大奖。中国突出的扫盲成就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文化

“文化从何而来?由人化文;文化是做什么的?以文化人。了解
当代中国文化,就是了解当代的中国人。”
寻找与守望(代序)
——孙家正 (文化部长)
多少个严寒酷暑
拨开岁月的迷雾
多少个孤灯通宵
远离现代的喧嚣
凝视你尘封的斑驳
攀缘峭立的山崖
感受你会心的微笑
踏遍那荒草萋萋的古道
守望 守望 守望
寻找 寻找 寻找
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
专题内容的认识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 折历程。在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中摸索前进,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随着建国初“双百方针” 的提出,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是,党中 央指导思想的失误,反右斗争扩大化与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在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 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党中央坚决贯彻“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不断振兴,走向辉煌,取得 巨大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3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一、课标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863计划,从建议、批示、形成,到计划领域、总体目标、发展应用方面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开展如何正确面对上网、玩智能手机问题讨论,培养组织、表达、表演能力,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国际竞争形势激烈,引导认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必要性,图文并茂介绍计划制定过程,开展讨论加深对计划认识,拓展学习内容范围,因势利导,形成正确认识,小结总结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为民族大义和国家繁荣富强敢于担当,果断决策的伟大气概;学习我国科学家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发展863计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培养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二、本课《课标》要求:本课是中国现代史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重要内容,是科学技术成就部分主要组成内容。

学习本课可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发展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深层原因,深刻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组织、表演、表达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设计讨论、辩论会,适当引导,得出结论。

四、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围绕建议、批示、论证、得名公布、涉及领域、总体目标、目前发展情况和影响意义来学习。

五、教学难点:863计划的必要性。

在史实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用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和各国开展科技发展竞赛事实来论证。

六、教法:多媒体导入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开展探究式学习。

七、教时:一节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小视频《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学生观看后议论。

再简介西欧和日本的科技发展计划。

展示统计图表《各国科技发展计划》。

师提问:各国制定发展计划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什么特点?面对世界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生:讨论。

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科技技术与文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

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乒乓球赢得世界的瞩目;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科技文化成就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辅PPT

科技文化成就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辅PPT

发射: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
6.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2005年10月12日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7.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8.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
9.神舟九号: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 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 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
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B)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 域出现 繁荣景 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3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介绍863计划提出的背景、过程、成就,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并从辩证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其紧接着第17课讲科学技术的成就,同时为下一课学习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好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相关研究成果及影响;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2)通过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1)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863计划的科技成就,对863计划形成整体的理解与认识;(2)通过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863计划相关的科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3)通过洋务运动和863计划的数据对比呈现,学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意识,懂得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出发去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的成果以及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初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该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2)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培养家国情怀;(3)通过引用材料,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进一步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何理性对待计算机网络”,学生培养开放、共享、绿色的科技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 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依我看,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 力.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邓小平
【四】聚焦863计划
领域之一:生物技术
“人耳”老鼠
“人耳”大白兔
领域之二 航天技术
2008年9月25号“神州七号”
王选,华光 激光照排系统研 制主持人。
领域之三 激光技术
目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 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意义:863计划的实施,产生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标志着 我国高新技术研究的发展进入一个 新阶段。
原因:1.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高 度重视和英明领导。2.广大科技工 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
4.想一想:十五年间,57亿元的投资得 到了560亿元的产值,说明了什么?
因此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 和教训,着眼于世界的新形势和 科技竞争的新特点作出前瞻性的 决策,即使在我国经济还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 去投入,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 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世 纪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 主动创造条件。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 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 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 年经济实力 相 当 好时再说, 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 翻不了身.
A A.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B. 加速国企改革的计划 C.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计划 D.保护未成年人的计划
5.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
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真正目的

(1)想出人头地 (2)表明他们有
远见 (3)发展高科技,增强国家
竞争力(4)受历史使命感驱使,
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D A(1)(2)
【七】总结863计划 1.背景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 2.人物 范围内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3.目的 发展高科技 增强国家竞争力 4.领域 5.目标 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6.成果(说出实例)
7.意义 标志着我国高科技研究的发展 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堂练习
1.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是在
试试眼力 属于 航天技术 成就 “嫦娥二号”
属于 生物技术
海水栽培的蔬菜
成就
乙新 肝生 疫儿 苗接

1999
转基因食品
六个翅膀的鸡
属于 能源技术 成 就
属于 自动化技术 成就
机器人乐队
无人驾驶的汽车
磁悬浮列车
智能机器人
属于 海洋技术 成就
海底地形地质探测
属于 信息技术成就
[五]感受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便捷的渠道
D.严重扭曲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0.如果你在日本福岛,你会采取哪
种方式发回抗震救灾的报道?( )
C A.发电报
C.发电子邮件
B.打电话 D.写信
11.这一成果应该不涉及863计划的哪
D 一领域?
A.信息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新材料 D.海洋高科技
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 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 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
D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D世界范围内的高技术竞争越来 越激烈
8.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 化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D 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
C.生物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9.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产 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它使各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更为便捷 B.直接导致了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 革 C.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



























































































































































:
























穿
































西
(




)



































































1
5











领域之四 自动化技术
2000年12月31号我国研制成功世界上 第一辆可载人的磁悬浮列车世纪号
领域之五 能源技术
863电池 “绿色电池”
我国核电站分布图
秦山 大亚湾核电站 核电站
领域之六 新材料
863陶瓷
高科技三剑客:基因纳米网络技术
领域之七
信息技术
雷达
电子侦查机
信息技术是当 今国际竞争中 最重要的战略 技术对经济建 设、国家安全 乃至整个国家 的发展都起着 关键作用。



















































:



















:














































































因特网 数字化 20世纪末 信息化时代
“鼠标轻轻一点 世界尽在眼前” 你知道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吗?
唇枪舌剑
• 青少年上网利大还是弊大?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分析问题
利: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有利 于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弊:方便我们的生活……
网上浏览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 带来危害;超时无节制上网会 危害健康;上网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会上当受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