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讲 练习题答案
2024年【每周一测】第四周语文四年级上册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每周一测】第四周语文四年级上册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0道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音字的一组是()A. 拼搏、拼写、拼搏B. 汇合、汇编、荟萃C. 辨别、辩解、辩论D. 喝水、喝茶、喝酒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 他学习非常刻苦,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 这场足球比赛非常激烈,双方队员你争我夺,互不相让。
C.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同学们都洗耳恭听。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
C.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万物复苏。
D. 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戴着一顶帽子,看起来非常帅气。
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是()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 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一组是()A. 高兴、快乐、愉快B. 黑暗、光明、明亮C. 诚实、虚伪、虚假D. 勤奋、懒惰、勤快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你吃饭了吗?”妈妈问。
B.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小明说。
C. “这道题怎么做?”他问我。
D. “你要去哪里?”姐姐问我。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一组是()A. 行、走、跑B. 重、量、数C. 长、短、高D. 哭、笑、闹8.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每天早上都要跑步锻炼身体。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能说谎。
C. 春天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D. 老师说,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9. 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是()A.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
B. 老师在讲台上讲课。
C. 爷爷在花园里散步。
D. 小猫在树上捉虫子。
10. 下列句子中,属于拟人句的是()A.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通用10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 1一、拼一拼,连一连shā fā 电视bào zhǐ 台灯tái dēng 沙发diàn shì 报纸二、拼一拼,写一写tǔ gè rù bā()()()()三、把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大来出上左多开关下右少入去小四、加一笔变成新字例:一 _______(十)十 __________ ( ) 人()卜 _________()木 _________()口()五、连一连yáng tù zhú rì yùe huǒ日月火竹兔羊dāo yú kǒu ěr zú mù口耳目足鱼刀六、找出三拼音节,用画出来xiā liù diàn zhǎo guāshuǐ dòu niǎo miáo xuānhuǒ yún tián qiú chóng七、读一读,做一做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
我给他们送上水果。
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1.这段一共有()句话。
第()话是我给爸爸妈妈送上水果。
2.这段小文里都写了谁?请你用“ ”画出来。
别说我小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1.“小”的反义词是()。
2.“我”不小,我会干什么?请你用“ ”画出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 21.拼读写汉字:gāoxìnguòmèngluòyèháojíguānxīnshànɡhǎiìjǐpénɡyǒucǎodìkànjiànbànfǎ2.请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绿油油的脸蛋黑高红润润的' 眼睛迎白亮晶晶的青菜轻送圆溜溜的皮球低重3.为古诗连线:千山鸟飞绝,更上一层楼。
大物第六七节习题册答案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E0 Ex
解出
k mg sin 2 Ek Ek 0 ( x ) 2 k
6 设想有两个自由质点,其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符
合万有引力定律。开始时,两质点间的距离为l,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
试求当它们的距离变为1/2 l时,两质点的速度各为多少?
• 解:两自由质点组成的系统在自身的引力场中运动时,系 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设两质点的间距变为L/2
2
1
1 2 Md ( J ) = 2
1 1 2 J 2 J 12 2 2
合外力矩对定轴转动刚体所做的功等于刚体转动动能的增量。
1)质点对固定点的角动量 L r mv
角动量是矢量,角动量L的方向垂直 于r和mv 所组成的平面,其指向可用 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v v v
2 x
2 y
答案:B
2
1
1 1 2 2 F .d r mv2 mv1 2 2
• 2 一质点在几个外力同时作用下运动时, 下述哪种说法正确? ( ) (A)质点的动量改变时,质点的动能一定改 变。 (B)质点的动能不变时,质点的动量也一定 不变。 (C)外力的冲量是零,外力的功一定为零。 (D)外力的功为零,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解析:结果为C
时,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及v2则有
m1v1 m2v2 0
(1)
- Gm1m2 1 1 2Gm1m2 2 m1v12 m2v2 l 2 2 l 联立(1) (2)解得:
(2)
v1 m2
2G l (m1 m2 )
v2 m1
2G l (m1 m2 )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课时练习题附答案(全单元)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课时练习题(全单元)up目录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单元课时练习题 (1)6.17的乘法口诀 (1)6.28的乘法口诀 (3)6.39的乘法口诀 (5)6.4练习十八 (6)6.5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 (8)6.6练习十九 (10)6.79的乘法口诀 (11)6.8练习二十 (12)6.9解决问题 (14)6.10练习二-一 (16)6.11整理和复习 (17)6.12练习二十二 (19)6.13量一量,比一比 (21)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22)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25)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29)6.17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29)6.28的乘法「I诀参考答案 (29)6.39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30)6.4练习十八参考答案 (30)6.5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参考答案 (31)6.6练习十九参考答案 (31)6.79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32)6.8练习二十参考答案 (32)6.9解决问题参考答案 (33)6.10练习二-一参考答案 (33)6.11整理和复习参考答案 (34)6.12练习二十二参考答案 (34)6.13量一量,比一比参考答案 (35)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35)第六单元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36)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课时练习题6.17的乘法口诀up芯1.把口诀补充完整。
益()七二十一五()三十五二七()()四十九四()二十八()七四十二一()得七2.口算。
3X7二7X6=2X7二6X6=5X7=7X4=7X7二4X3二3.简单推理。
A+A+A=21O+O=12☆+☆+☆=15A二()0二()☆二()4.填空。
3X()=217X()=422X()=14()X6=36 ()X7=35()X4=28()X()=49()X()=7 5.请把口诀和算式连起来。
7X7三七二-一7X77X5五七三十五7X47X3七七四十九3X74X7四七二十八5X76.根据口诀写算式。
《电力电子技术》(第六七八章)习题答案

第6章 PWM 控制技术1.试说明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PWM 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
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即窄脉冲的面积。
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
上述原理称为面积等效原理以正弦PWM 控制为例。
把正弦半波分成N 等份,就可把其看成是N 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列所组成的波形。
这些脉冲宽度相等,都等于π/N ,但幅值不等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而是曲线,各脉冲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
如果把上述脉冲列利用相同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得到PWM 波形。
各PWM 脉冲的幅值相等而宽度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根据面积等效原理,PWM 波形和正弦半波是等效的。
对于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PWM 波形。
可见,所得到的PWM 波形和期望得到的正弦波等效。
2.设图6-3中半周期的脉冲数是5,脉冲幅值是相应正弦波幅值的两倍,试按面积等效原理计算脉冲宽度。
解:将各脉冲的宽度用i(i =1, 2, 3, 4, 5)表示,根据面积等效原理可得1=m5m 2d sin U t t U ⎰πωω=502cos πωt - =0.09549(rad)=0.3040(ms)2=m525m 2d sin U t t U ωϖππ⎰=5252cos ππωt -=0.2500(rad)=0.7958(ms)3=m5352m 2d sin U t t U ωϖππ⎰=53522cos ππωt -=0.3090(rad)=0.9836(ms)4=m5453m 2d sin U t t U ωϖππ⎰=2=0.2500(rad)=0.7958(ms)5=m54m2d sin U tt Uωϖππ⎰=1=0.0955(rad)=0.3040(ms)3. 单极性和双极性PWM 调制有什么区别?三相桥式PWM 型逆变电路中,输出相电压(输出端相对于直流电源中点的电压)和线电压SPWM 波形各有几种电平?答:三角波载波在信号波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里只有单一的极性,所得的PWM 波形在半个周期中也只在单极性范围内变化,称为单极性PWM 控制方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练习及答案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biàn lùn jiě shì cénɡ jīnɡ xuān bù dǎn dà wànɡ wéi ( ) ( ) ( ) ()()三、填同音字。
mì——寻()蜂()甜()shì——修()()情算()mián ——睡() ( )花连()jì——成()()录()念四、比一比,再组词。
磅()徽()撤()锈()拖()傍()微()澈()绣()施()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注意课文里是怎么修饰的吗?)()的麦叶()的脸蛋()的细汗()的月季花()的油菜花()的晚霞()的光芒()的骏马()的穗儿()的音符()的草原()的荷兰六、用“_________”画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广场街道公园草原车站2、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杏花3、笋丝瓜西瓜黄瓜茄子4、鸡鸭子鹅动物鹌鹑七、将下面的词语恰当地选填到这段话中。
高大的粉红的五颜六色金黄色雪白雪白的绿绿的鲜红的春风轻轻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旗杆顶上()国旗在微微地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教室旁,()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桃花开满枝头,()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扇动着()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采蜜,()的蝴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春天里,我们的校园真美啊!第二部分:课文回放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几场()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的笋,()地从土里()头来。
2、()的小鸡,()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 )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
3、荷兰,是()之国,()之国,也是()之国。
4、从他们房前屋后走过,()会瞧见一只母鸡,()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走来走去。
5、童孙未解供耕织,()6、(),桃花流水鳜鱼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自测提升答案第一章第一节一、1、刻划符号与汉字的起源刻划符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
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
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或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是先民用以记事、记数的工具,其中的一些符号,后来有了一定的读音和语义,成为早期文字。
如“一、二、三、四、五”等就是如此。
陶符,是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
在陶器上出现的刻划符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刻画或描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汉字的起源。
2、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是人们用以记录事物、辅助记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经过长期的积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所绘之图所代表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化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读音,于是,它便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许多字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都足以证明汉字脱胎于图画。
二、汉字的产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创时期和体系形成时期。
1、汉字初创时期(约4500-7800年前)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期。
陶符是汉字的源头之一,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符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距今已有7350至7800年的历史,虽然目前还无法明确辨认。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符,距今约4500年,已被明确认定为汉字了。
2、汉字体系形成时期(约4500-4000年前)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定数量多、功能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
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陶符,其中相当一部分可确认为汉字。
它们的时代大约在距今4000年至4500年间。
三、汉字的发明者汉字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先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在产生之初,必然是极为幼稚、混乱和分散的。
第六七章 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LR分析法第1题已知文法A→aAd|aAb|ε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分析表,并对输入串ab#给出分析过程。
文法:A→aAd|aAb|ε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A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A1 A →aAd2 A →aAb3 A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ε,a}First (A ) = {ε,a}Follow(S' ) = {#}Follow(A ) = {d,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A →.aAd和A →.aAb为移进项目,A →.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0、I2中:Follow(A) ∩{a}= {d,b,#} ∩{a}=所以在I0、I2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1的SLR(1)分析表的分析过程题目1对输入串ab#第2题若有定义二进制数的文法如下:S→L.L|LL→LB|BB→0|1(1) 试为该文法构造LR分析表,并说明属哪类LR分析表。
(2) 给出输入串101.110的分析过程。
解:文法:S→L.L|LL→LB|BB→0|1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L.L2 S →L3 L →LB4 L →B5 B →06 B →1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0,1}First (S ) = {0,1}First (L ) = {0,1}First (B ) = {0,1}Follow(S' ) = {#}Follow(S ) = {#}Follow(L ) = {.,0,1,#}Follow(B ) = {.,0,1,#}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2中:B →.0和B →.1为移进项目,S →L.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B 2.D 3.B 4.A 5.B 6.A 7.D 8.C 9.D 10.A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C 19.B20.C 21.D 22.B 23..A 24.B 25..A 26.C 27.D 28.C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C D 2.ABCD 3.CD 4.AB 5.ABD 6.ACD 7.ABCD 8.ABCD 9.ABCD 1 O.ABC 11.ACD 12.CD 13.BCD 14.AC 15.ABD 16.AD 17.BC 18.ABCD 19.ACD 20.ABD 21.ABCD 22.ABD 23.CD 24.AC 25.ABCD 26.ABCD 27.AD 28.CD 29.AC 30.ABD 31.ABCD 32.BCD 33.AD 34.CD 35.CD 3 6.ACD 37.BC 3 8.BCD 39.AB 40.ACD 41.BCD 42.ABC 43.ABCD 44.BC 45.BCD 46.AB 47.C D 48.ABCD 49.ABCD 50.ABD 51.ACD 52.ABCD 53.ABC 54.ABCD 55.CD 56.ABCD三、辨析题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入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
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周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
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
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
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
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
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
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7.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
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
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1O.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
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11.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