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思想史答案
_气_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气”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曾振宇提 要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歧异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不同。
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气在甲骨文中已出现,至迟在西周晚期已升华为哲学概念。
王充气论标志着中国古典气论已臻于系统化阶段,气论彰显出的泛生命性、泛伦理性、经验性和前逻辑性四大哲学特质,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范畴的一般性质。
张载“一物两体”等哲学命题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气论哲学思辩性的空前增强。
严复运用西方逻辑学知识对中国古典气论进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造,古典气论中的四大哲学缺欠终于得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超越。
但是,气一直未升华为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纯粹概念”,气范畴从未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
“哲学概念在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寻找不到,“中国哲学概念”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 气 哲学概念 前逻辑性 经验性 泛生命性 泛伦理性自近代“西学”远播中土以来,“中国哲学”的正当性问题一直成为历代中国学人关注的敏感而又迫切的学术问题。
从胡适、冯友兰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辩仍在进行。
如果我们沿着这一致思路向继续思考下去,“中国哲学概念”的成立是否可能?何以可能?这将是摆在中国学人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黑格尔说:“既然文化上的区别一般地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则哲学上的区别更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
”①既然如此,“哲学概念在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如果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不存在,那么,气、道、理、天、心等名词应作何种哲学评判?“中国哲学概念”的正当性何在?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并贯穿于中国古代与近代思想史始终。
甲骨文中已出现气字,至迟在西周晚期,气已衍变而为哲学基本概念。
《管子》中的“精气”近似于西方泰勒斯的“水”范畴,哲学始基范畴开始出现。
王充气论的问世,标志着气已蜕变为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世界本原,以气为基础的宇宙论已初具雏形。
本文在对气论发展演变的逻辑线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致力于讨论一个哲学问题:气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如何可能?广而论之,“中国哲学概念”正当性何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参考答案:对2.能对思想进化演变一目了然,且可以将各个时代的背景详细说明的研究方法是问题的研究法。
()参考答案:错3.将各种思想提炼出特色,以类排序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答案:宗派的研究法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政治哲学;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国家和法的理论;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来源有()。
参考答案: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家活动的遗迹;学者的著述与言论;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历史及其他著述第二章测试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特色是重罚。
()参考答案:错2.“以德施刑”意思是罚为根本,德是补充。
()参考答案:错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参考答案:绝对专制4.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5.周公的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
参考答案:保民慎刑罚第三章测试1.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称为人类文明的()。
参考答案:轴心时代2.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儒、道、墨、法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参考答案:《道德经》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参考答案: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第四章测试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复习题库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对此,你怎样看?关于“李约瑟难题”,通常有两种表述形式:1。
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 2.是 why not(为什么不)式的,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就我看来,“李约瑟难题”似乎只问对了一半。
在技术——经验领域或实用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可能是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但在科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方面,中国古代未必就超越于西方。
因为技术的水平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科学由于发生的文化多样性就很难进行通约.二、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1。
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环境的自然消雷有限,塔身高耸的尖顶加上各层出檐也仅有一定的消雷能力,但还远不足以避雷。
然而,双塔在近400年的岁月里从未遭受过雷击。
这是因为,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近乎绝缘体,这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
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起主要作用而避雷的,这形象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2。
黄河蒲津渡铁牛浮桥,举世称奇,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的典型代表。
看那4尊铁牛,小者50吨,大者70吨,个个赛过沧州大铁狮。
河中设河心洲,减缓水的冲击,桥便一分为二。
河心洲缩短了桥身,桥的重心也有了着落。
这是向下游弯曲的舟桥,而非直桥,弯曲的浮梁利于减轻水流冲击,类似今天的斜拉桥。
铁牛及七星柱,还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
七星柱的布局,反映了北斗七星的方位。
铁牛与七星柱摆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3. 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著《前赤壁赋》,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写起,由月的明朗,衬托出山川的阔大;由箫声回荡,共鸣着历史的怨诉.在一览历史的镜子、寄情怀古感今之际,苏子居然能把思路一转,引出关于天地、主客、时空、物质和运动守恒变化的的精辟论辩。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整理-古代-【1】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天文学在中国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传说,就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祖先对宇宙的丰富想象,也包含了对天体运行规律的一些猜测。
天象观测的记载也很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春秋鲁庄公七年(前687年)记述了流星雨现象,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就对哈雷彗星作了记录。
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资料之丰富,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天文学史上的光辉记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在这些丰富的天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宇宙理论。
从周代到晋代,就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学说。
这些学说的共同课题是探索天地的形状,研究天地之间的关系。
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
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
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
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
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直观的产物,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义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中国古代宇宙理论所依据的主要是如下三方面的事实。
第一,重物下落。
人们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每天都要碰到这样的现象:重的物体若没有东西支撑,就必然直线下落。
古人认为天有形,有形就会有重量,因此中国占代的各种宇宙理论都要回答天为何不往下坠落的问题。
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杞人之忧在今天看来显然幼稚可笑,但在古代它并不是毫无认识根据的。
第二,水成平面。
水总要从高处流向低处,最后当各处都一样平时,就停止流动。
这就使一些人由此想象大地也应当是平的,即使是主张大地球形的人,也要认真考虑为何水会成平面的问题。
第三,天体作圆周运动。
“斗转星移”,说明北斗围绕北极星作圆周运动。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一、填空题:1、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胡瑗、孙复、石介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答: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
3、《太极图说》。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5、一物两体。
6、关学学派。
7、荆公新学。
8、耦。
9、剥落。
10、简易功夫。
11、鹅湖之会。
答: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有的又叫道学)。
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其他问题。
宋代理学是汉唐以来儒、释、道从鼎立到相互作用,然后逐步趋于合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批的学者、思想家先后崛起,在当时三教合流的大潮流下,主动地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框架,以是否有利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道的思辨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批判、吸收佛、老某些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以理学为形式使儒学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学术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意识形态。
理学起于北宋,经南宋进一步发展,2、北宋五子: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北宋五子”。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科技和思想文化史测含解析

DZ500 型防喷器移动系统
DZ550
使用说明书
宝鸡鸿祥石油机电技术研究所
电话:(0917)3463571 传真 邮编:721006
手机:13991726902
Email:liuyujie2100@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火炬路 4 号
目录
1、 概述……………………………………………………2 2、 形式与基本参数………………………………………2 3、 结构与特点…………………………………………2‐3 4、 安装与调试……………………………………………3 5、 操作、保养与安全……………………………………4 6、 易损件清单……………………………………………5 图一、吊装示意图………………………………………………6 图二、DZ‐400、DZ‐500、DZ‐550 防喷器移动装置………7 图三、液压原理图……………………………………………8
1
DZ-400、DZ-500、DZ-550 防喷器移动系统 使用说明书
1、概述
DZ-400、DZ-500、DZ-550 防喷器移动系统是为满足用户安装、拆卸
防喷器的需要而设计的,采用全液压控制,可用于大、中型钻井设
备。其主要功能为:移动单个防喷器进行安装或移动组合好的防喷
器组进行安装。该防喷器移动系统具有防爆、操作简单、可靠、安
Max.W.P.Hydr. System MPa
Max. Flow Hydraulic System
7.3 图三液压原理图
5
6
7
8
DZ-400
DZ-500 BOP Handling System
DZ-550
Operation Manual
Baoji Hongxiang petroleum Electro-mechanics Tech.lnst.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高的独特性。
考古、研究专家和历史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并记录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以理解中国文化对今天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一些古代文献,例如《论语》、《春秋》、《孟子》和《淮南子》等,这些文献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转折点,其中有许多观点深深影响着传统中国思想和文化。
《论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自然界的探究,比如认识月亮,研究星象,分析灾害,以及认识动物植物等。
《春秋》更是以自然为母体,总结类比联系,以此达到知晓天下之理法的目的。
《孟子》中,思考有关天地运行的宇宙观,提出“万事万物皆有其本因”的观点,认为古人对宇宙的探究已经超越了功利的视野。
另一方面,《淮南子》则主张旨在坚持实事求是,追求客观实在,注重实践考验,践行“理性观照”。
此外,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比如孔子、老子、孙子、荀子、黄老、庄子、张衡、陶宁、司马迁、张丘建等,他们的科学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核心。
他们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发展。
例如,孔子的“仁义礼智”思想,强调“以德治世”,他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传承和发展,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
而老子的“道”思想,强调“尊崇大自然,保持万物和谐”,他的思想也在影响中国古代历史。
孙子的“孙子兵法”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国军事策略的发展,而且为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支柱。
荀子的“荀子九章”思想,改变了有关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观念,并为天文和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黄老的“黄老八训”思想,用科学的视角解释和反思传统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庄子的“庄子百家论”思想,不仅发掘了宇宙的物理本质,也把宇宙观念融入到社会理论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各种科学思想密不可分,它们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承传了传统文化,也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政治思想史》A答案

1、孔子的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是浑然一体的,可称之为伦理政治。
第一.伦理原则。孔子把人际关系主要概括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四个方面。夫妇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用过许多概念,如仁、义、忠、恕、孝、信、智、勇、温、良、恭、俭、让、慎、直等等,要之,可以礼、仁为纲。
第二.无为政治的内容和实现无为的手段。《老子》的无为决不是纯因自然或消极的观望,而是一种政策,用于实际叫做“为无为”。在《老子》看来,当时人们都是沿着“有为”的道路行事,这些正是产生祸乱的根源。“为无为”首先要把这一切祸源铲除。为了把人们从有为的道路上拉到无为的道路上来,《老子》想了许多主意,要之有二,一是劝统治者减少活动,二是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对统治者,《老子》要求他们减少政事活动,总的原则是“三去”,即轻刑罚、慎用兵、尚节俭。
5、《老子》的政治指导思想,可称之为“无为政治”。
第一,“无为”的提出,既有哲学根据,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从哲学上讲,《老子》认为“无”是万物的本源和本性,“有”生于“无”。因此,应守住“无”,而反对“有”。“无”表现于人事便是无为。《老子》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伪、恶、丑现象。一般人只限于鄙弃这些伪、恶、丑,《老子》却要揪出造成伪、恶、丑的罪魁祸首。在老子看来,罪魁祸首正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和欲望,即有为。
所以说它不正确,是因为它混淆了政治关系与道德关系。政治与道德是不同范围的两回事。政治关系决不是道德关系,它首先是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利害关系。解决其间的矛盾不是靠道德的说教与规劝,而是靠权力、暴力。把道德与政治混为一谈,就掩盖了政治的本质。
从认识上来看,过分强调道德便堵塞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
4、在势、法,术方面,韩非无疑是集大成者。他明确地宣布,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中的工具,三者缺一不可。韩非除把三者结为一体外,在内容上也多有发挥,与法家先辈相比,势、法,术均有新的特点。第一、势治以及自然之势与人为之势。在势、法、术三者当中,韩非更注重势。他把势分为“自然之势”与“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第二.法治与以法防奸。“法者,事最适者也”.‘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之用,也即“治事”。治事的中心是尊公废私。为了使所有的人都能遵法、守法,以法律为准则,法要详细具体。韩非认为,臣的作用和使命是贯彻法令。韩非主张依法治国,针对贤人政治,他提出:“上法而不上贤。”第三、术治与驭臣之术。术有君主驭臣之术,也有臣弄君之术。韩非是君主的讴歌者,他所讲的术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驭臣之术。由于韩非把君臣关系视为虎狼与买卖关系,所以除了讲考课监察之外,更多的是讲阴谋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李约瑟问题”?你怎样理解它?
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这就是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
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如下:
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问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四、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即“两因论”)。
中国近两千年来越来越缺乏对纯科学的研究,许多处于领先的学科属于工匠文明,最终停止了。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而这些技术文明基本上都不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创造,而是普通民众的直接发明——工匠文明。
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最终不能登上世界文明高速发展的跑道。
总体来说,连续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机制、刺激优秀人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专利机制、让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制,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五、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重文轻技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科技走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 形式相传。
但是,中国古代对近代科学并不是没有研究的,也不是没有贡献。
蔡仲的《后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认为,后现代科学以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强调以“秩序”的观念代替“自然法则”、强调自然规律是一种进化习性产物、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则的统一性、否认一个超自然的造物主、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有机的自决的因果观。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自然观、整体论的认识方法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特征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质是什么?请举例回答。
中国科学思想的特质,至少可以概括为无神论、元气论、机发论、神生论、同异论、变易论等几个方面。
代表盖天说的《周髀算经》反映浑天说的张衡《灵宪》
张衡《灵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