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

3.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让学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 作业反馈: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结果:《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戊戌变法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
- 过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 结果: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受挫
③民族危机加剧
- 原因: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封建制度束缚
- 影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于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够准确的学生,建议他们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对民族危机加剧作用理解不深的学生,建议他们结合历史事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内容逻辑关系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阐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对八国联军的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
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3.阅读教材第33页第一段,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古都呜咽——八国联军侵华】
2、抗击八国联军
1.阅读教材33页第三段,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面对这种局势,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列强密谋采取了什么行动?领导人是谁?
2.结合所学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3.阅读教材33页第三段——24页第二段,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4.八国联军的暴行
阅读教材33页最后一段,34页第4段,结合教师展示的八国联军暴行图片,并阅读材料分析: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思考:①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②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③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分别是何时哪两次侵华战争?主要侵略国家是哪几个?
5.阅读教材34页第三段,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结合下列材料分析: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川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辛亥革命川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谭嗣同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解析】: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无关的是( )A、宣告中华民国成立B、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C、发动和领导武昌起义D、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答案】:【解析】: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世纪初,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到了民国这一陋习逐渐消失,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知识管理】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活动于、一带。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代替“”,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地区。
口号:义和团曾提出“”的口号,既有反对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对的本质认识不清。
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为镇压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一带狙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对外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围攻和使馆区,在天津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借。
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携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中国的野心。
知识点3《辛丑条约》的签订签订: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庞大、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社会的深渊。
【基础过关】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3.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4.“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新人教版

占
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北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
京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B )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2.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C )
占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 大沽炮台 ,允许外国军队驻
北
扎在从 北京到山海关 的铁路沿线要地
京
④外交: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八
国
(2)影响
联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
军
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 条约
结果
侵
② 清政府 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态度 清政府对其态度经历了“剿灭”→“招抚”→“剿灭”的转变
义
和 团
口号
“ 扶清灭洋 外的落后性)
”(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
运
动
(1)在 廊坊 一带阻击八国联军,迫其撤回天津
斗争 (2)与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俄战争
4.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B )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 D.农民爱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B )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变法冀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近日人民网推出“中国高校影响力排行榜”,北京大学名列榜首。
它的前身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经世学堂C、时务学堂D、京师同文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行动是(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B、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C、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D、统一战线的道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们长大后,考上知名大学是有志青年的美好愿望,你说北京大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事件留下的产物(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第6题【单选题】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8题【判断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五四运动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根据你对中国历史上教育发展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科举制发展到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洋务运动期间,受西方影响,洋务派创办了什么形式的学校?请写出中国近代最早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课件新人

( 1 )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发动过的哪些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三则材料对应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依序写出这三个不平等条 约的名称。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3 )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 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 4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要振兴中华,避免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要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 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 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 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派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 总理衙门 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危害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 列强控制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列 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 制之下 使馆界成为列强监控清王朝的场所,使清 王朝内政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 制
10.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 赔款 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 渊。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课件

(2)漫画 1 中身穿清朝官服的人代表什么?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 哪些? 答:清王朝。社会制度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清政府统治腐朽等。 (答出两点即可)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漫画 2 的理解。 答: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8.(怀化中考)“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
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
‘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B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通过“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
(4)说说你看到这两幅漫画后的感想。 答: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第1题【单选题】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据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对西方认识有限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技术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A、康有为、梁启超B、康有为、李鸿章C、梁启超、左宗棠D、左宗棠、李鸿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完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比较,列出了下列共同点。
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都以失败而告终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材料三: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五: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材料六: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4年,中央“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
结合所学回答,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用意何在?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在康有为推动下,皇帝终于“宣布变法”,这次变法被称为什么?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四说明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和刊物分别是?结合所学回答,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
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在辛亥革命结束后的十年内,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无【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三:材料四: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五: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材料二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材料三中的俩人领导了什么运动?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四是什么运动的成果?此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五涉及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1题【综合题】阅读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探索之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是洋务派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解决经费,又举办民用企业,后来才允许官民合办,官督民办,民族资木主义开始发展。
可见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但客观上又起到了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他英勇就义,欲以自己的血来警醒国人,变法起到了怎样的“警醒”作用?图三中的孙中山被后人尊为“国父”,为什么?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宏大场面。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起点”的含义是什么?五四运动起初遭受挫折,学生被捕,但迫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压力,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这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何关联?【答案】:【解析】:第13题【综合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历经了无数苦难.虽然多遭受外强入侵,但每到历史的危急关头,总有千千万万仁人志士,凭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凯歌.请回答:请列举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遭受外强入侵的两个例子.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斗争?请举出四个典型事件。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探索。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图片A属于哪一类型的企业?图片B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历史情境,最可能出现在图片ABCD所反映的哪一时期?【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