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

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技术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完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比较,列出了下列共同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都以失败而告终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

材料三: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五: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材料六: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2004年,中央“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

结合所学回答,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用意何在?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在康有为推动下,皇帝终于“宣布变法”,这次变法被称为什么?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四说明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和刊物分别是?

结合所学回答,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