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艺术
罗马建筑类型样式

罗马建筑类型样式
罗马建筑有多种类型和样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在共和国时期主要采用古希腊风格,包括多柱式和帆顶式建筑,如神庙、剧场和市政建筑等。
代表性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巴波利娜神庙等。
2. 罗马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建筑: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建筑更加华丽和雄伟,采用了更多的拱形结构,如圆形剧场、浴场和凯旋门等。
代表性建筑包括波尔图纳勒斯凯旋门、科洛塞乌姆凯旋门等。
3. 罗马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在罗马城市的重建过程中兴起,主要特点是装饰繁复、曲线流畅、雕塑丰富。
代表性建筑包括圣伯多禄大殿、圣安日切洛教堂等。
4. 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新古典主义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成为罗马建筑的主流风格,回归到古罗马建筑的简约和对称美。
代表性建筑包括维特鲁威博物馆、维拉·博尔加塞别墅等。
5. 罗马现代建筑:现代罗马建筑多样化,包括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
代表性建筑包括国家音乐厅、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等。
这些不同类型和样式的罗马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和建筑理念,展示了罗马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演变历程。
古罗马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古罗马文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充实和广泛的文化之一,其在建筑艺术领域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古罗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艺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下面将从古罗马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方面展开阐述。
一、古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古罗马建筑风格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实用性:古罗马人注重城市的实用性,建筑设计也是如此。
他们将建筑的外观设计与功能结合在一起,建筑造型更加简洁、实用。
2. 建筑结构系统的完善:古罗马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系统非常完善,几乎所有的建筑都采用了重心、支撑和平衡的设计原则,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定。
3. 大量使用拱形和圆顶结构:古罗马人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拱形和圆顶结构,这种结构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更加舒适、宽敞。
二、古罗马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1. 公共建筑的兴建:古罗马文化非常注重公共建筑的兴建,这种文化理念影响了整个古代世界,使得公共建筑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重视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古罗马文化注重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他们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雕塑和壁画,使得建筑物更加典雅、美观。
3. 建筑技术的进步:古罗马人在建筑技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大量使用拱形和圆顶结构,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坚固。
此外,古罗马人还发明了许多建筑工具和技术,如水泵、水道和浇筑混凝土等,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4. 彰显文化铸造国家形象:古罗马人认为建筑艺术是国家文化的体现和国家形象的彰显,他们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国家文化的表达,使得建筑物成为了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三、古罗马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古罗马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风格的继承:现代建筑在风格上继承了古罗马建筑的优良传统,如强调实用性、建筑结构系统的完善、大量使用拱形和圆顶结构等。
古代罗马的艺术与建筑成就

古代罗马的艺术与建筑成就古代罗马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全面发展的文明之一,其在艺术与建筑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建筑设计到雕塑艺术,古罗马的创作和创新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并延续至今,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成就1. 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继承自古希腊的露天剧场的发展和创新。
它是公元70年至80年间由罗马帝国统治者建造的,用于举行各种游戏、角斗和动物表演。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椭圆形设计和庞大的规模而闻名,可以容纳超过五万名观众。
它的建造工艺和设计理念为后世的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并影响了数百年的建筑风格。
2. 罗马水渠古罗马的水渠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复杂和精密的供水系统之一。
这些水渠在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既供给了饮用水,又为公共浴场和喷泉提供了水源。
另外,罗马的水渠系统还通过引水和排水技术,解决了城市的排水问题,有效提高了城市的卫生状况。
罗马的水渠系统技术经验为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3. 罗马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起源于希腊的庙宇,后来演变成基督教堂的原型。
巴西利卡常用作司法、商业和政治活动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社会功能。
它的建筑结构包括大型中央大厅、拱顶和柱廊,以及艺术装饰丰富的壁画和雕塑。
罗马的巴西利卡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严谨性和威严,为后世的教堂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二、艺术成就1. 雕塑艺术古罗马的雕塑艺术以其精湛的技巧和逼真的形象而闻名。
罗马雕塑大师们通过对人物和动物的精细塑造,展现了惊人的真实感和细节表现力。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雕刻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创作的《达维德像》(David),该作品展示了古代罗马人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深刻理解。
2. 壁画艺术古罗马的壁画艺术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鲜艳的色彩而独树一帜。
壁画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的室内装饰中,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庞贝(Pompeii)的壁画。
古代罗马的建筑艺术

古代罗马的建筑艺术古代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其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至今。
罗马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展现了罗马人精湛的工艺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古罗马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究古代罗马的建筑艺术之美。
一、古罗马建筑的特色1.1 大规模运用拱形结构古罗马工程师发明了拱形结构,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通过将砖石或混凝土制成的拱形结构堆砌起来,可以创造出高大而坚固的建筑物,如斗兽场等。
这种建筑技术的运用,使得古罗马建筑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富有高度。
1.2 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古罗马建筑多样的材料包括石头、砖块、混凝土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特殊配方制成的罗马混凝土,称为"opus caementicium"。
这种特殊混凝土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得古罗马建筑可以充分展现创造者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1.3 注重建筑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古罗马人的建筑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使得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例如,罗马的浴场被设计为经济实用的社交中心,不仅提供清洁的场所,还为人们提供了社交交流的机会。
另外,公共建筑和住宅区也被合理规划,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二、古罗马建筑的类型2.1 民用建筑古罗马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浴场和市场等。
罗马的住宅区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划分,从豪华的别墅到普通市民的公寓不一而足。
浴场在古罗马社会起到了重要的社交和卫生作用,被视为古时代的社交中心。
市场则是商业活动的集中地,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
2.2 宗教建筑古罗马的宗教建筑如神庙、圆形剧场等,体现了古罗马人对神圣的敬畏与崇拜。
神庙常以希腊神庙的风格为基础,采用拱形结构,以及大理石和花岗石等高质量的建筑材料。
圆形剧场则是古罗马人娱乐和表演的场所,最著名的是罗马的斗兽场,具有浓厚的角斗和野兽争斗的文化氛围。
2.3 公共建筑古罗马的公共建筑包括修道院、政府大厅和浴场等。
古罗马建筑材料和技术的成就

古罗马建筑材料和技术的成就有以下几点: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还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建筑技术: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其中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的成就之一,创造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等,并发展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
建筑艺术: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包括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同时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并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特点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特点
古罗马建筑在建筑技术、类型和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古罗马建筑成就和特点:
1. 建筑技术:古罗马建筑师发展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拱门、拱顶和混凝土的使用,这些都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
2. 建筑类型:古罗马建筑的类型非常多样化,包括住宅、剧院、浴场、市场、桥梁和公共设施等。
这些建筑在功能和规模上都有所不同,展示了古罗马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建筑艺术:古罗马建筑的外观和内饰都非常精美,常常装饰有雕塑、壁画和镶嵌工艺。
这些艺术元素使得古罗马建筑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规模和空间:古罗马建筑的规模和空间都很大,常常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
例如,罗马斗兽场可以容纳约50,000人,而罗马万神庙则可以容纳约30,000人。
5. 城市规划: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也非常出色,街道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
这使得古罗马城市具有良好的卫生、交通和排水系统。
总的来说,古罗马建筑在技术、类型、艺术、规模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古罗马人的创造力和技术水平,也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发展。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图拉真( 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罗马帝国皇帝(98年 -117年),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他在位时立下显赫的战功, 使罗马帝国的版图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极盛。他曾经建立图拉真 柱记载自己的功绩。元老院曾赠给他“最优秀的第一公民”的称 号。
公元117年图拉真皇帝去世前的罗马版图
(二)图拉真广场
2、结构:
观众席 表演区 地下室
3、大斗兽场建筑特点:
(1)规模大。
(2)功能多。 (3)建筑设计水平高。 A、巧 (4)阶级等级明显。
B、美
(5)举行角斗活动是 主要活动之一。
4、艺术成就: 是罗马帝国辉煌的历史见证,又是罗马残忍暴政的历史 见证。
(二)图拉真广场
宣扬罗马皇帝(图拉真)的功绩和权威 1、建立的目的:
根据图片及材料,分析图拉真广场的设计理念?
1、宣扬皇权思想:如雕像、大厅、纪功柱等; 2、服务市民公众:如图拉真市场、图书馆等。
图拉真广场布局特点有何变化?与中国建筑布局有何相 似之处?
(1)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2)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 (3)广场布局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并且有纵深。 (4)广场的建筑也更加突出个人权力,炫耀个人功绩。
2、结构: 门廊、正殿、穹顶 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
顶部
万神殿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人们站在万神殿 的穹顶下,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便 不自觉地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唯一通道。
3、万神殿的建筑特色: 1)将古希腊柱式建筑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 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宏伟壮观,又有广 阔的空间。 2)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把穹顶技术 发展到顶峰。后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建筑。 3)美学角度,体现了人与神联系和宗教情感。
浅析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与技术成就

浅析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与技术成就庞大的古罗马帝国包括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存在不同建筑风格。
罗马帝国统一时,东、西方的差异已经很明显,而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这种差异更为巨大。
而在西罗马灭亡,西欧进入黑暗时期之时,东罗马帝国却成为古代文明的唯一继承者。
其建筑是沿袭亚平宁及小亚细亚半岛的建筑技术,同时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和风格特点(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古罗马建筑类型风格别异。
如罗马万神庙,剧场、皇宫、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建筑。
而其居住建筑有内庭式、内庭与围柱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还有多层公寓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也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基本形制相似。
(二)建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大多受古希腊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的影响,梅宋卡瑞神庙就是这样,但外观比希腊神庙更简洁,无过多雕刻,而其大台基则是古罗马的创新。
古罗马的建筑虽然继承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但对比三柱式都有所修改,并创造新的两种柱式塔司干和组台柱式。
与希腊不同的是罗马建筑大量使用半圆券,并和柱式组合成券柱式。
因此,古罗马的建筑虽然也属于古典传统,但却与希腊的古典主义有很多不同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此外,古罗马建筑物,无论是其功能还是整体结构都表现了皇权的威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11级环艺4班
学号:110201041118
姓名:沈敏敏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
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
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
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
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
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
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
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
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
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
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
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
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又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
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
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
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
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
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
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
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也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
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
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
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
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
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
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
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
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
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
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
巴尔贝克太阳神庙
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
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
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
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
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
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
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
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
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
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
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
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
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形成了一些建筑物的新形制,如剧场,巴西利卡,基督教堂等,创造了组织庞大而且复杂的内部空间的手法,入浴室宫殿,产生了一些构图手法,如券柱式,叠柱式,大型纪念物的处理等,,它熟练的运用了古代的营造技巧,罗马建筑的成就是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大成就,西欧各国的建筑都以继承罗马的传统为规范。
罗马的建筑设计现在仍然在适用,原因是罗马人在建筑技术方面非常注重实用,古罗马在建筑艺术史中显示出了既务实又注重美学品位的特征,在建筑技术和审美标准上为西方近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