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五)16雷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五)16雷雨教案
4.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 指导。
二、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 象?
2.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 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雨中 的景象。
金黄的稻谷()下头。苹果从树上()下来。
叶子从树上()下来。兔子的耳朵从头上()下来。
4联系生活实际, 理解蜘蛛垂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体 会“垂”字用得准,用得好。
5联系语境,体会蜘蛛笔直地降落,急切地想逃走的有趣模样,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4.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预设一: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一条彩
带、一座彩桥⋯⋯)
预设二:蜘蛛又坐在网上。
(1)引导: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引导与雷雨后这只蜘蛛“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
“坐”字表现了这只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指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
(2)和雷雨前景象对比朗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压、迎、乌、 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乌云、窗户、迎面”。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 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
3.引导学生找到写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自然段。
4.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最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最新
明确:“水满了”说明雨下得很大。“青蛙也叫起来了”写出了雷雨过后青蛙很快乐。
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时间顺序。
9.拓展: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明确: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其实在雷雨云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人们之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光在空气中差不多每秒钟要走30万千米,用这样的速度,1秒钟可以围绕地球的赤道跑七圈半。声音在空气中每秒钟约走340米,差不多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光从闪电发生处传到地面的时间,一般不过几十万分之一秒,可是声音跑同样的距离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扑:左右均衡,“卜”竖为垂露竖。
易错提示:
乌:中间没有点。
压:上面没有一点。
迎:里面是“卬”,不要写成“印”。
(3)多音字。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乌(乌黑)—鸟(小鸟)—马(马车)
压(压力)—庄(村庄)—历(历史)—厌(讨厌)
雷(雷声)—雪(雪花)—雨(雨水)
老师(迎)面走来 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嫩绿的柳枝(垂)下来
雷雨
第(六)单元第__16_课第_1__课时
课题
雷雨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3.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填空。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雷雨(第2课时)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雷雨(第2课时)

第16课雷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说一说“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景象。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重点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对应的句子。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认读词语。

蝉鸣窗户迎面扑来哗啦啦压下来垂下来2.教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1.找找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默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相关事物。

学生: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2.同桌之间交流这些事物在雷雨前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压”字运用的妙处。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教师指名朗读句子。

(2)学生体会“压”字运用的妙处。

①教师请学生演示“压”的动作,了解“压”是指从上面用力。

②教师出示乌云满天的图片,观察乌云又厚又黑,黑沉沉的,快碰到地面的样子,感受“压”字运用的妙处。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的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害怕、压抑、透不过气来。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

点拨:读“黑沉沉”“压”时语速放慢、语气凝重,表现出乌云厚重的特点。

4.补充想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垂”字运用的妙处。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换词比较。

教师: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把“垂”字换成“落”字,行不行?点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垂”的意思是“东西的一头向下”。

“落”是指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的动作。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谜语让大家猜。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课件出示,生读。

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啊?老师总结:雷雨。

同学们喜欢雷雨吗?知道雷雨来时的景象吗?听雷雨音频。

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学习《雷雨》,在这篇文章里肯定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下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景象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毛毛雨、阵雨、暴雨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同学们,赶快打开我们的《雷雨》这一课,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老师范读结束了,同学们自己可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在读之前请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和二类字。

(3)读的过程中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2.检查自读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受雷雨。

(一)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1.师: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下六单元第二课时《雷雨》标准教学设计李岩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下六单元第二课时《雷雨》标准教学设计李岩
①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②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引导学生肢体演示──指名读。 师: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 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 关键词:“垂”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就能发现它。 ② 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 的?头发,垂柳。课件展示:蜘蛛垂下来逃走了。 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 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 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课题 版本
16、雷雨 部编版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8 年 5 月 30 日 2018 年 6 月 二 课时
教学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教师
小学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
二九一小学:李岩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 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 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3、体会重点词“渐渐地” (1) 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渐渐地”的好处。 (2) 运用换词法来体会,再让学生用“渐渐地”说话练习。重点强调渐渐地 假如换 成:慢慢地可以吗?为什么?还能换成什么词?说说看。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 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三)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看课件。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 7、8 自然段,一 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 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挂)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坐) 彩虹,像什么呢? 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 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你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你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 在做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的生字词,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的。

(指板书)1、雷雨前(1)师:雷雨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师:a.“压”的动作,会做吗?b.(出示乌云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向你直压下来,这给你一个什么感觉?(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那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范读,挑战读。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心里觉得怎样?(害怕)让我们带着这害怕的感觉再来读读。

(一)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和老师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二)师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不叫?(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范读,齐读。

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忽然怎样?(3)师:“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你们见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害怕吗?(“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4)师:你看蜘蛛也害怕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出示:蜘蛛从网上()地垂下来,好像在说:“”(5)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播放下雨的声音)听什么声音?(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句式训练,出示句子)师: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6 雷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6 雷雨教案

16 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积累新词。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能熟读成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助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积累新词。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了解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入谜语,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泪珠伴着下”。

打一自然现象。

板书:雷雨2.出示天气变化的视频3.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欣赏一篇关于雷雨的课文。

出示题目、齐读。

(板书:雷雨)4.雷雨会有什么样的景象那?5.想一想,文中写了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呢?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哪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教师参与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1.课文写了雷雨前有什么样的景象?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的1,2,3,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

2.(课件出示:漫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生读3.这句话是写雷雨前的什么景物?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乌云的多?板书:满天黑沉沉4.课件出示:乌云密布整座城市的视频5.乌云越来越低,笼罩了整个城市,想象一下你刚刚看到的图片,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三,品析课文1.雷雨中。

(出示4~6自然段原文)。

(1)默读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

(2)课件展示雷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雷雨时有什么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引导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谜面:
有位老兄脾气大,
爱发怒的就属他,
发起怒来大声吼,
伴着成串泪珠下。

2、学生猜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接着,我们再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课文学习
(一)学习“雷雨前”
1、想一想:雷雨前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
乌云(压)树叶(不动)蝉(不叫)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闪电(亮)雷声(响)
2、课件展示雷雨前的景物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知识积累
为什么会打雷?
雷雨天气,厚厚的云层在空中翻滚,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的增厚,电荷不断增加。

当电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云层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大雨来临前紧张、压抑、沉闷的气氛。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这句话又知道了什么?(说明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赶
快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出示:
闪电和打雷谁在前?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二)学习“雷雨中”
1、快速朗读,边读边思考: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2、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雨越下越大”的?
雨越下越大。

往_____望去,___啊,_____啊,都________了。

“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外面一片朦胧的景象,说明雨下得又大又猛又急。

课件出示句子:
雨越下越大。

房子,树枝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让学生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可出示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


(三)学习“雷雨后”
1、自由读这部分,想一想: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
空气(清新)太阳(出来)
彩虹(挂天上)蝉(叫)
蜘蛛(又坐网上)水(满)
青蛙(也叫起来)
2、课件展示雷雨后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比较雷雨前和雷雨后景物的变化,进行对比学习。

四、合作探究:
1、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2、同桌2人一组进行探讨。

3、小组交流。

4、指名汇报。

5、小结:
(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五、随堂练习:
1.照例子,写词语。

黑沉沉白花花绿油油金灿灿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相关知识。

雷雨天不要躲在大树下
六、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你留心观察天气情况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雷雨中:下雨雨大雨小树房子
雷雨后: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