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考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一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文化的定义文化即人话其

中“文”即纹路“化”即从人心到人体由物质到精神在到物质的

过程。西方学术认为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

的那些方面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国内通常把文化概念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

部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仅指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综合运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八

个阶段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八个阶段如下第一个阶

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或者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

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主

要用打击、刮削的方法制造粗糙的石器工具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方法工艺较为精细。就物质文化来看中国在新时期时代已经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制陶业和丝织业的出现

导致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旧制度文化而言中国文化的史前期经历了从血亲杂交、血缘群婚到族外婚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就精神文化而言中国的史前文化遗迹呈现出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形态。具有记事或象征特征的刻绘符号一杯较为普遍的的发现。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原始艺术遗迹也在各地被普遍发现。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

或者“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三代。这个时代主要有

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阶级与国家的建立、宗教性礼仪中心的建筑等此外大型的宫殿、祭坛和文字的发现无不确切标志着中国文明时代的初现。周代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无所不包而又文质彬彬的礼乐文明。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社会制度方面封建制度开始萎缩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已在酝酿之中。文化思想方面以儒、墨、道、法、名。阴阳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开始崛起。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大力推行思想文化的统一“焚书坑儒”事件也严重破坏可古代经典的传承终因秦政暴虐被汉王朝取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王朝均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国力最强的国家。修筑万里长城创立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此外还有汉赋、汉文以及纪传体通史《史记》、断代体《汉书》和指南针和造纸术的发明。此阶段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还有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创立。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转折时期。在社会政治方

面门阀制度和土族政治取代了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

度成为此后几百年间中国政治文化的突出特征。社会政治的分崩离析引发了文化的分化与多元。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玄学开始盛行。第六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隆盛的阶段包括隋、唐两代。隋唐在政治上创立三省六部制其文化格局可以说是“儒道佛”三教鼎力中国化的佛教也创立于此时其中尤以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此外此时代另一重大成就就是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人才铨选制度的建立。国家的统一强盛政治的清明宽松文化的多元兼容造就了唐代文学艺术的

极大繁荣。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时代。

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就历史的逻辑来看这次转折自唐代中叶就已经开始“安史之乱”是其界标。此阶段的具体表现为理学的创立、上层文化的雅化、市民文化的勃兴、文官政治的确立和科技的发达等。宋代科技的突出成绩是指南针和印刷术、火药的发明。以宋史的南迁为标志中国文化的中心也随之南移。与此同时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罗马天主教也于此时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教区。第八阶段是中国文化总结、衰

落并酝酿新编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政治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集政治、军事、财政权力与一身。明清时代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和集大成时代。《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的编撰

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化臻于成熟的象征。在学术方面明代的“心学”和清代的“朴学”是明清两代最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中国文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中

国文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中国的人文精神

所重的不是个体的人、人的个性及其自由发展而是群体的人和人的群体性是家庭、宗教、国家乃至天下。所以说中国的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人文精神。第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特重人类群体的伦理秩序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社会形态使得中国文化围绕男女、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乃至君臣等各种关系形成了井然有序的伦理规范。第

三天人合一。天在此指自然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上说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四尊君重民。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彼此孤立的农业自然经济造成一个极度分散的社会因此就需要有一

个高度统一的权力机构来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整合但统治者

毕竟要靠劳动人民养活所以尊君与重民成为中国政治文化

中相辅相成的两大特制。第五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尚中就是保持适当的尺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凡事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如此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理解近现

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争论。物质层面的争论19世纪

60年代以前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度层面的争论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张学习西方制度鼓吹君主立宪批判专

制倡导民权。创办报纸开设新式学堂鼓吹“诗界革命”、“小说革命”。观念层面的争论无私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问题与主义之争。关键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问题与主义东西文化科学与玄学中国社会性质为人文精神。第一章人生——社会思想一儒家思想简史综合运用儒家思想嬗变的

四个阶段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 先秦儒家。先秦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修身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方面

的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一种旨在济世与实践的、具有积极入世色彩的哲学思想体系富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 2.

两汉经学。汉代时儒学成为经学成为了与政治相贴近的学术。针对经典的不同字体和版本当时出现了古文经和今文经。在诠释经书的过程中汉儒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趋炎附会并歪

曲经书原义以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特色为统治者的政权添加浓厚的神秘色彩由此两汉儒学经学化的沦陷导致了

儒学的神学化最终在思想和学术上濒临灭绝。3. 宋明理学。宋代理学主要指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明代理学主要之

阳明心学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

点在于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

为“天即理”后者认为“心即理”前者向外物求理后者则向内心

求理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和后天的学习和反省后者强调直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