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选择题排序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练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D)A.语族B.语群C.语支D.语系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C)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B)A.陈寅恪B.钱穆C.陈独秀D.胡适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B)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6.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明7.“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8.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C)A.气候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国际条件9.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A)A.温带气候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D.海洋气候10.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C)A.“天”B.“地”C.“天下”D.“地上”11.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D)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12.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C)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C.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D.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13.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D)A.公元前717年B.公元前727年C.公元前737年D.公元前771年14.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A.夏代B.殷商C.秦代D.汉代15.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B)A.农商经营B.行商经营C.坐商经营D.官商经营16.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D)A.汉族B.回族C.傣族D.赫哲族17.北魏设在洛阳宣阳门外、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地方名叫(A)A.四夷馆B.十三行C.国宾馆D.迎宾楼18.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B)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19.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20.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的是皇帝的(C)A.行政权B.财经权C.司法权D.军政权二、多项选择题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CDE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AB 】A.战争B.宗教C.农耕D.渔猎E.天灾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 ABCDE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D.满月礼E.周岁礼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ABCDE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C.范仲淹《岳阳楼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 ACDE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文化导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文化导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文化导论》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
A.《论语》 B.《左传》C.《春秋》 D.《国语》2.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
A.《离骚》 B.《九歌》C.《九章》 D.《天问》3.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
A.道 B.仁C.德 D.义4.( )是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整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
A.孔子 B.孟子C.苟子 D.董仲舒5.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是( )。
A.《春秋》 B.《左传》C.《史记》 D.《汉书》6.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大概是在(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7.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 )。
A.士人 B.君王C.官僚 D.百姓8.唐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 )。
A.文化的融合 B.磅礴的气象C.诗歌的繁荣 D.儒学的复兴9.在文学史上,极具士人文化特征、堪与唐诗并称的文学样式是( )。
A.唐文 B.宋诗C.宋词 D.传奇10.《四库全书》是( )朝修订的。
A.汉 B.唐C.明 D.清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
12.先秦百家思想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____。
13.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____,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14.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导致了____的出现。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3)(1)(精)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1年 12月一、期末考试复习依据(1主教材:《传统文化导论》 ,骆自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
(2形成性考核练习册:《中国文化导论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3教师上课所讲内容。
二、考试题型及要求(1单项选择题(共 20题,每题 1分,共 20分(2多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 2分,共 20分答题要求: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应用错选均不得分。
复习要求:(3案例题(1题,共 30分答题要求:案例题要求考生读懂题目中的材料,并能针对提问, 运用中国文化导论课程回答必复习要求:案例题训练、考核的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也即一种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先将具象的材料加以抽象,准确把握文化现象的本质,并予以说明, 同时又要求考生从抽象回归于具体, 结合时代、社会的情况阐述某种文化现象的发展样态或现实意义。
考生可参照课程的案例题题库中的题目学着思考、分析、写作。
(4拓展题(1题,共 30分答题要求:复习要求:,拓展题考核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应用, 这也是对拓展能力的考核, 即希望大家把“死” 知识变为“活” 知识。
拓展题有300字的字数要求, 也就是要求考生对题目有一段相对完整的表述, 这种完话,最多只能拿到 10分。
三、考试时间及形式一.选择题参考:(说明:单选题、多选题 , 来自或改编自形考册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教材。
(一单选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 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 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 从周人重 " 德 " 的风尚可以看出D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 (A 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 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D 】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B 】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 】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doc

屮国文化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的形式反复出现进,其中的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吋期、萊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巳)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吋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屮的基调是(B ) 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平D、联合与融会4、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5、中国独物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物的文明形态和(D )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6、周人极端熏视的是(巳)A、浼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7、建国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阁册的朝代是(C )A、宋B、元C、明D、消8、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A、市B、银C、庙市D、墟9、不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人们创制出來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10、“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C )A、夏B、商C、两周D、汉代1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力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A、周公B、孔子C、盂子D、董仲舒12、现代新儒学的鼎盛吋期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13、屮W古代从书林林总总,敁值得一提的是淸代乾隆年问编纂而成的大型从书《二十四史》14、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从书是* (《四库全书》)1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谈论政治制度的书)16、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孝经》《论语》)合力七经17、《春秋文公四十年》中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对(哈雷慧星)的记载。
18、敁能体现屮W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是(C屮K学)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百年孤独》答案:D2. 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A. 京剧B. 阿拉伯剧C. 希腊悲剧D. 俄罗斯音乐剧答案:A3.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鼻祖的作家是谁?A. 鲁迅B. 茅盾C. 钱钟书D. 老舍答案:A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个?A. 火药B. 指南针C. 活字印刷术D. 电话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A. 京剧B. 四川变脸C. 豫剧D. 广东粤剧答案:A二、简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哪些?简述其中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和。
其中,仁是指对他人关怀、同情和善良的品质;义是指遵守道德准则,做出公正的行为;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传统礼仪;智是指具备智慧和学识;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和是指和谐与团结。
以仁为例,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他人的需求,表现出善良和友爱的品质。
2. 中国传统音乐有哪些特点?选取其中一个特点进行解析。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包括平和、内省、情感表达的含蓄和以律动为主。
以情感表达的含蓄为例,中国传统音乐通过细腻而不张扬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内省和个人情绪体验,更加注重音乐的隐蔽性和暗示性,并通过音乐的音调、节奏和构图来传达情感。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而思考的空间,使听众更能沉浸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影响着整个世界。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理念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平衡和稳定。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2)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3.00分)A •旧石器时代B.五代十国时期C.汉景帝时期D.新石器文化晚期正确答案:D、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3.00分)A.君民同体关系B.舟与水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D .征服与被征服正确答案:A、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A.国人举行B .野人举行C.定期举行D.造就国人团结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 (3.00 分)A.民本B.人本D.人道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3.00分)A.郡县B •羁縻C.督察D.州府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3.00分)A.爱人B.克己复礼D.君子的事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B.非乐C.兼爱D.非攻&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3.00分)B.王权C.军人D.商户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3.00分)B .礼乐C.和平D.官僚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3.00分)A.征服与被征服B.平等C.舟和水的关系D.军民同体的关系正确答案:D、11、大蒐礼什么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3.00分)A.耕种B.祭祀C.战后D.战前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 •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正确答案:C、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3.00分)A.周人B•住在城里的人C.士阶层D.贵族阶层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3.00分)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D.军事制度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3.00分)A.小孩B.奸诈之人C.不在位的人16、韩非认为君主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形象(3.00分)正确答案:D、17、对于汉代同姓诸侯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A.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B.有外交权C.有军权D.被推恩令瓦解18、三省六部的三省不包括(3.00分)A.尚书B •监察省C.门下省D.中书省19、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3.00分)A •兵权B.财权C.监察权D.执行权20、《中国文化概论》的主讲人是?(3.00分)A •李山B.吕艺C.叶林D .石磊判断题(40分)1、周文王想到了天地精神,之前殷商关注的祖宗概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ABCD2.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雨果答案:D3.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A. 正月十五B. 八月十五C. 正月初一D. 五月初五答案:C4.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古筝B. 琵琶C. 吉他D. 笛子答案:C6. 中国的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D7.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8.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A9.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亚历山大大帝答案:D10. 中国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一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首都位于______。
答案:北京2. 中国的国歌是______。
答案:《义勇军进行曲》3. 中国的人口数量居世界______。
答案:第一位4. 中国的官方语言是______。
答案:普通话5. 中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
答案:大熊猫6. 中国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
答案:《水浒传》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是______。
答案:吃月饼8.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______、行书、草书、篆书和隶书。
答案:楷书9. 中国的茶文化中,著名的茶叶有龙井、铁观音和______。
答案:碧螺春10.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______。
答案:汉朝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的文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A:38 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5 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史记》)。
C:1 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A.外儒内法)。
9 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C.宋元时期)。
11 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南方亚文化圈)。
29 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C.神仙家)。
2 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蜕变时代)。
8 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A.洪秀全)。
15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B.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2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B.人本思想)。
D:3 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32 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董仲舒)。
24 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6 《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B.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0 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A.人的作为)。
22 “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C.宋代)。
28 “道生一”语出(D.老子)。
F:18 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B.东汉末年)。
23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两汉之际)。
42 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的僧侣化和僧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A.居士)。
4 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D.严复)。
9 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B.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G:25 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 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C.六大区系)。
17 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C.一万多年前)。
25 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41 “观风”的意思是指(B.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H:1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B.林逋)。
7 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B.龙)。
37 “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A.百家争鸣)。
J:8 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若君王违背上天之意,则天降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亡,授命于新王朝。
这一说法即(B.王权天授)。
22 酒文化在殷代已相当发达,还出现了以制造酒器出名的氏族,如(D.长勺氏)。
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B.利)。
41 将情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从而使“情”与“欲”合而为一的是(C.宋儒)。
K:35 开禅宗作翻案文章的先例的人物是(D.慧能)。
16 孔子释仁为(D.爱人)。
29 孔子认为最上等的是“生而知之者”,最下等的则是(C.困而不学)。
L:14 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秦)。
24 历史上有茶仙之称的是(A.唐代陆羽)。
12 龙凤相配,最主要的就是象征着(C.阴阳和合)。
4 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出现于(C.宋学兴起之时)。
31 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A.文天祥)。
43 礼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提出重建礼教最早始于(A.孔子)。
M:34 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是在(D.宋元)。
3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宋元话本)。
10 墨家用以规范行为的是(C.天下公利)。
N:26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的何种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A.天理)。
Q:10 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D.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43 秦王朝的统治术主要采取的是(D.法家思想)。
17 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闭关锁国)。
35 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而改试策论,是在(A.1901年)。
39 清朝综合处理边疆事务的机构是(B.理藩院)。
R:37 儒佛道三家思想第一次碰撞的产物是(B.魏晋玄学)。
37 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的人生的最佳道路是(B.学而优则仕)。
40 儒家的“仁学”之所以既能为统治者所接受也能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的原因是(B.“仁学”建立在切近人伦的亲情之上)。
S:2 “恕”的本意是指(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C.理)。
15 “四艺”之中,居首的是(B.琴)。
20 宋代催生出新的私学教育,其基地称为(D.书院)。
6 《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清廷借修书以毁书)。
23 市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是在(C.明代)。
26 “山有山神,河有河伯,海有海神有龙王,灶有灶王爷”,仙文化中的这一情况体现了(C.巫史文化的特色)。
32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的(C.乾隆年间)。
36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象征着(B.正义、正气)。
9 四大发明出现之后,在中国并未获得改进,但在欧洲及日本朝鲜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现象说明了(A.伦理化的认识方式对科学精神的扼杀和制约)。
T:4 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科举制的实施)。
7 唐代书法中,“狂草”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A.张旭)。
13 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C.科举制)。
16 唐代的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目的是(B.排斥、打击六朝以来兴起的骈俪文风)。
19 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长安)。
44 唐文化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向四周输出、辐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
其中,曾派出遣唐使达18次之多的国家是(B.日本)。
10 体现经世致用精神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其作者是(A.黄宗羲)。
11 唐传奇及宋元话本里的侠文化表述,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心理是(A.下层人的心理安慰)。
15 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唱)。
27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一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包括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西藏)。
29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C.郑观应)。
24 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C.董仲舒)。
W:1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A.气韵生动)。
27 魏晋时期,谈玄者多为士族名士,他们谈玄的特点是(C.注重哲理上的思辨的探究)。
28 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31 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伦理的法制化)。
33 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老子》)。
39 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唐代的“安史之乱”)。
7 《物理小识》的作者是(B.方以智)。
18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左氏传)。
X:36 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政治上的大一统)。
5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C.民主与科学)。
14 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C.明代中期)。
18 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的人物是(A.梁漱溟)。
2 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的思想家是(A.老子)。
3 先秦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墨家)。
32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有(B.法、术、势)。
34 西汉时,司马谈对战国诸子学说的短长作了较公允的评价,他将诸子概括为(B.六家)。
38 学术导向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旨归的学派是(C.儒家)。
39 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Y:19 义和团的斗争,最初打出的旗号是(A.反清、灭洋)。
20 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更重意趣与心境)。
34 元朝代表性文化的特点是(A.外露型)。
1 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体现于(C.六十四卦)。
5 殷商时期的文化有浓重的神本色彩,承担神人交通重任的是(C.巫史)。
11 殷商时期,中国社会处于谁的威力之下?(B.神)。
12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以蓍草占吉凶)。
Z:17 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B.传宗接代)。
21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B.更注重主体性)。
30 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C.天性)。
40 “中庸”的“庸”,其意思是(C.恒久不变)。
41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绘场景为(A.宋代的汴京)。
45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A.殷商时期)。
46 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D.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47 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3 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陈独秀的《新青年》)。
13 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汉代朴学的倾向)。
16 中国是一个尚统的国家,孔子作《春秋》,内华夏而外诸夷,即以华夏族为主而以周边少数民族为辅,所表现出的“统”是(B.政治上的正统)。
21 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C.情感的专注)。
22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以方以智为代表的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25 主张“万物皆因心生,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的明代哲学家是(D.王阳明)。
30 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A.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