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
毛概(1)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是BA.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3.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AA.党的十二大上上B.党的十三大上C.党的十四大上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科学发展观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A.统筹兼顾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发展D.以人为本7.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B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8. 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CA.遵义会议上B.瓦窑堡会议上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科学10. 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主要体现为A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1.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CA.重新确立B.丰富发展C.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D.赋予思想路线以时代特色12. 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CA.马克思主义B.“三个有利于”C.实践D.生产力13. 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C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14.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5.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毛概1-7章复习资料

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毛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对毛概1-7章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个人的经历。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由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所决定的。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这些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实践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毛概概括章

毛概概括-章————————————————————————————————作者: ————————————————————————————————日期:ﻩ毛概1-15章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 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毛概 1-2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谁何时最先提出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之间的关系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写进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和会议11.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什么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是什么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最新成果是什么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思考和回答的了哪些基本问题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提出的时间、会议、人物。
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内容及其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依据是什么17.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重新确立的时间和会议。
18.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是什么19. 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什么20.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如何理解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根本转换的标志是什么3.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是什么4.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是什么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实质、对象、动力、前途、领导权、指导思想是什么7.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什么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是什么8.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9.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什么10.中国革命分哪“两步走”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1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14.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需要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16.统一战线包括哪两个联盟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17.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哪几个时期1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19.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
毛概 (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与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所回答的基本问题(1)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
(3)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论述1、怎么样理解和评价科学发展观(一)、形成条件(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毛概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标准答案:正确
6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防止收入悬殊,就要实行平均主义。()
标准答案:错误
7
民主集中制与民主制没有区别。()
标准答案:错误
8
“只有实行允许反对党合法存在并通过竞争上台执政的多党轮流执政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标准答案:错误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民族区域自治
标准答案:ABCD
10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标准答案:ABCD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标准答案:A.毛泽东
6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南北差距拉大
B.人口增长失控与环境恶化
C.地区冲突与领土争端
D.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标准答案:D.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7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标准答案:ABCDE
3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B.民主集中制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概第1-7章重点

毛概第1-7章重点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1945)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面经验的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知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1)萌芽(1921-1927 中共建立至大革命失败)——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形成(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成熟(1935-1945)——毛泽东思想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4)进一步发展(1945—1965)——《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选择)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简答)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概(1)

第七章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的30多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多年,是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目标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 改善
18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 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 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 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 经济目标 • 政治目标 • 文化目标 • 生态目标
经济目标
•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O年力争比2OOO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目标
•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 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思想文化目标
•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感受中国人的小康
• 鼓起来的“钱袋子” • 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 大起来的住房 • 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 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 快起来的通信方式
• 邓小平首先提出“小康”的重要概念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 第一次用“小康之家”四个字来描述我国现代化 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从此,“小康”、“小康 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 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1982年9月,党 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确认邓小平提 出的“三步走”战略时,正式把实现小康作为第 二步的战略目标。
• 未来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安全有效的增长方式。现在,我 们强调要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解决社会大众的就业问题。 如果现在我们只是解决少数人的投资渠道问题,解决少数 人的财富增长问题,设计的贫富差距也会在增长的过程中 不断扩大,会影响到社会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的态势。 到时候资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反而使得中国消费带动 经济增长的模式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关键还是寻找能够让 大家获利的增长方式,这一点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强调在发展阶段中要重视城市化,重视打破国有企业和央 企垄断的格局,让民营经济更多发挥它们的作用,进入到 市场当中、解决就业、带动市场的活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改革。
恩格尔系数(城镇)
恩格尔系数(乡村) % 40
39.2
49.1
30
40
25
35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城镇化比例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大学入学率 刑事犯罪率
平方米
% % % %
30
50 20 20 0.1
19
36.2 4.2 11 0.2
25
46 10 20 0.15 0.1
30
56 20 30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量标准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 ◇全面小康就是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 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六大
2、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量标准
指 标 名 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单位 美元 人民币元 人民币元 基本标准 3030 18000 8000 2000年 854 6280 2253 2010年 1600 12000 4000 2020年 3050 18000 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