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试验报告格式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篇一:肥料学实验报告主要化肥的定性鉴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为了切实作好化肥的合理储存、保管和施用,充分发挥肥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防止出现事故,对化肥的品种名称必须明确。
一般化肥出厂是在包装上都标明该肥料的名称,成分和产地,但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常因包装不好或者转换容器而混杂,因此必须进行定性鉴定加以区别,以能做到合理保管施用。
二、方法原理各种化肥都具有一定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可以通过外表观察,溶解于水的程度,在火上直接灼烧反应和化学分析检验等方法,鉴定出化肥的种类和名称。
三、操作步骤1、外形观察首先将氮、磷、钾肥料大致地区分,绝大部分氮肥和钾肥是结晶体,如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磷酸二氢钾等。
而呈现粉末状的大多数是磷肥,属于这类肥料的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钢渣磷肥、钙镁磷肥和石灰氮等。
2、气味有几种肥料有特殊气味,有氨臭的是碳酸氢铵,有电石臭的是石灰氮,有刺鼻酸味的是过磷酸钙,其他肥料一般无气味。
3、水溶性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
(1)易溶于水:一半以上溶解的。
如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铵等。
(2)微溶或难溶于水:溶解部分不到一半的,属于微溶于水的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硝酸铵钙等,属难溶于水的有钙镁磷肥、沉淀磷酸钙、钢渣磷肥、脱氟磷肥、磷矿粉和石灰氮等。
4、与碱反应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使肥料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滴,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pH试纸,可见试纸变蓝色,证明有氨气放出,或可闻到氨味。
5、火焰反应将肥料样品放在燃烧的木炭上加热,观察其变化。
(1)在烧红的木炭上,有少量熔化,有少量跳动,冒白烟,可嗅到氨味,有残烬,是硫酸铵。
(2)在烧红的木炭上迅速熔化,冒大量白烟,有氨味,是尿素。
(3)在烧红的木炭上不易溶化,但有较多白烟,初时嗅到氨味,以后又闻到盐酸味,是氯化铵。
化肥试验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学习化肥的鉴定方法。
3. 分析不同化肥的成分及对土壤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根据其成分和性质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化肥的鉴定,了解其成分及对土壤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钡、氢氧化钙、硝酸银、盐酸等。
2. 实验仪器:研钵、研杵、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滴管、试管架、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鉴定铵态氮肥(1)取少量化肥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用研杵混合研磨。
(2)闻取混合物产生的气味,若产生刺激性气味,则说明该化肥为铵态氮肥。
2. 鉴定硫酸根离子(1)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制成溶液。
(2)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该化肥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3. 鉴定碳酸氢铵(1)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
(2)观察试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该化肥为碳酸氢铵。
4. 鉴定磷矿粉(1)观察化肥的颜色,若呈灰色,则说明该化肥为磷矿粉。
5. 鉴定氯化钾(1)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制成溶液。
(2)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3)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该化肥为氯化钾。
五、实验现象1. 鉴定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均产生刺激性气味。
2. 鉴定硫酸根离子:硫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 鉴定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4. 鉴定磷矿粉:磷矿粉呈灰色固体。
5. 鉴定氯化钾:氯化钾与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反应。
六、实验结论1. 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
2. 硫酸根离子:硫酸铵。
3. 碳酸氢铵:碳酸氢铵。
4. 磷矿粉:磷矿粉。
5. 氯化钾:氯化钾。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化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学会了化肥的鉴定方法。
2.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了解化肥的成分和性质,有助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肥料配方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肥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肥料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设计合理的肥料配方,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1. 试验作物:水稻2. 试验土壤:灌南县水稻土3. 试验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4. 试验设备: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养分测定仪、施肥设备、测量工具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试验田内随机选取5个点,使用土壤样品采集器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
2. 土壤养分测定: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检,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3.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结合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不同肥料配方。
4. 试验实施:将不同肥料配方分别施用于试验田,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平方米。
5. 作物生长观测: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产量等。
6.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肥料配方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经测定,灌南县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如下:氮:0.12%;磷:0.05%;钾:0.10%2.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以下肥料配方:(1)配方A:纯氮60kg/hm²、纯磷30kg/hm²、纯钾60kg/hm²(2)配方B: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300kg/hm²(3)配方C:有机肥(鸡粪)15000kg/hm²、纯氮30kg/hm²、纯磷15kg/hm²、纯钾15kg/hm²3. 作物生长观测结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对三个肥料配方进行处理,观测结果如下:(1)株高:配方A、B、C的株高分别为90cm、85cm、88cm。
(2)叶色:配方A、B、C的叶色分别为深绿色、绿色、黄绿色。
(3)分蘖数:配方A、B、C的分蘖数分别为15个、12个、13个。
肥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肥料成分的测定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水稻种子、玉米种子2. 肥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复合肥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pH计、电导率仪、显微镜、土壤样品采集器等4.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过氧化氢等三、实验方法1. 植物生长实验(1)将小麦、水稻、玉米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待其发芽后,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进行实验。
(2)将幼苗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施加不同肥料,包括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复合肥等。
(3)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
2. 肥料成分测定(1)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等指标。
(2)使用化学试剂,测定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3)使用显微镜观察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肥料处理下的植物生长状况,发现:(1)施加尿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绿,根系发达。
(2)施加磷酸二铵的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偏黄,根系较细。
(3)施加硫酸钾的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偏黄,根系较细。
(4)施加复合肥的植物生长速度适中,叶片颜色鲜绿,根系发达。
2. 肥料成分测定结果(1)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属于中性土壤。
(2)肥料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尿素(N)46%,磷酸二铵(N+P2O5)46%,硫酸钾(K2O)60%,复合肥(N+P2O5+K2O)60%。
(3)肥料中有机质含量在1%-5%之间。
五、实验结论1. 在本次实验中,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尿素、复合肥对植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磷酸二铵、硫酸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小。
2. 土壤pH值和电导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本实验中土壤pH值在中性范围内,适合植物生长。
3. 肥料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doc

化肥检测实验报告篇一:肥料学实验报告主要化肥的定性鉴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为了切实作好化肥的合理储存、保管和施用,充分发挥肥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防止出现事故,对化肥的品种名称必须明确。
一般化肥出厂是在包装上都标明该肥料的名称,成分和产地,但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常因包装不好或者转换容器而混杂,因此必须进行定性鉴定加以区别,以能做到合理保管施用。
二、方法原理各种化肥都具有一定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可以通过外表观察,溶解于水的程度,在火上直接灼烧反应和化学分析检验等方法,鉴定出化肥的种类和名称。
三、操作步骤1、外形观察首先将氮、磷、钾肥料大致地区分,绝大部分氮肥和钾肥是结晶体,如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磷酸二氢钾等。
而呈现粉末状的大多数是磷肥,属于这类肥料的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钢渣磷肥、钙镁磷肥和石灰氮等。
2、气味有几种肥料有特殊气味,有氨臭的是碳酸氢铵,有电石臭的是石灰氮,有刺鼻酸味的是过磷酸钙,其他肥料一般无气味。
3、水溶性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
(1)易溶于水:一半以上溶解的。
如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铵等。
(2)微溶或难溶于水:溶解部分不到一半的,属于微溶于水的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硝酸铵钙等,属难溶于水的有钙镁磷肥、沉淀磷酸钙、钢渣磷肥、脱氟磷肥、磷矿粉和石灰氮等。
4、与碱反应取肥料半小匙于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摇动,使肥料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滴,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pH试纸,可见试纸变蓝色,证明有氨气放出,或可闻到氨味。
5、火焰反应将肥料样品放在燃烧的木炭上加热,观察其变化。
(1)在烧红的木炭上,有少量熔化,有少量跳动,冒白烟,可嗅到氨味,有残烬,是硫酸铵。
(2)在烧红的木炭上迅速熔化,冒大量白烟,有氨味,是尿素。
(3)在烧红的木炭上不易溶化,但有较多白烟,初时嗅到氨味,以后又闻到盐酸味,是氯化铵。
肥料验证试验报告

肥料验证试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新型肥料的效果进行验证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型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包括促进植物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改善植物品质等方面。
3. 实验设计3.1 实验材料本次试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 - 新型肥料A - 对照组肥料B - 相同种类的植物苗- 相同土壤和环境条件3.2 实验步骤1.将土壤分为两组,A组施用新型肥料A,B组施用对照组肥料B。
2.在每组土壤中同时栽培相同种类的植物苗。
3.定期测量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指标,如高度、叶片数量、茎粗等。
4.在植物生长周期结束后,收获并称量植物的产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3 实验参数本次试验中,我们将对以下参数进行评估: - 植物生长速度 - 植株高度 - 叶片数量 - 茎粗 - 植物产量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生长速度方面:–A组植物生长速度显著高于B组。
–在试验的后期,A组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加明显。
2.植株高度方面:–A组植物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B组。
–A组植物的高度增长更加迅速。
3.叶片数量方面:–A组植物的叶片数量明显多于B组。
–A组植物的叶片数量增加速度更快。
4.茎粗方面:–A组植物的茎粗显著大于B组。
–A组植物的茎粗增加速度更快。
5.植物产量方面:–A组植物的产量显著高于B组。
–A组植物的产量提高了xx%。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型肥料A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使用新型肥料A可以显著增加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和茎粗。
•新型肥料A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产量。
6.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 [2] 参考文献2 [3] 参考文献3以上是本次肥料验证试验的报告,希望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果园施肥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为了验证不同施肥技术对果园土壤肥力、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针对洛川县苹果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施肥技术的对比实验。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洛川县某苹果园,该果园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
2. 实验材料:- 试验树: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
- 施肥材料:有机肥(牛羊粪、商品有机肥)、无机肥(氮、磷、钾肥)、水溶性肥料、叶面肥(含钙、镁、硼、铁、锌、锰、硒等中微量元素)。
3. 实验方法:- 实验分组:将果园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面积10亩,分别采用以下施肥技术:- 组A:传统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按传统比例施用。
- 组B: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果树需肥特点,精准施肥。
- 组C: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全部施用有机肥。
- 组D:水肥一体化施肥,采用自压式简易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
- 组E:常规施肥,仅施用无机肥。
- 施肥时间:秋施基肥在每年中晚熟品种采果后立即进行,即9月中下旬至10月份;追肥在来年3月份果树萌芽开始到果实膨大期施5-7次;叶面喷肥在萌芽至成熟期喷施3—4次,采果后喷1~2次尿素水。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土壤肥力: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 果树生长:定期测量果树生长指标,如树高、冠幅、枝条数量、叶片数量等。
- 果实品质: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肥力:- 组B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均高于其他组,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效果。
- 组D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略低于组B,但优于其他组,说明水肥一体化施肥也有较好的土壤肥力提升作用。
2. 果树生长:- 组B的果树生长指标(树高、冠幅、枝条数量、叶片数量等)均优于其他组,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果树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 组D的果树生长指标略低于组B,但优于其他组,说明水肥一体化施肥也有较好的果树生长促进作用。
农田肥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肥料进行了施用实验,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壤土的农田进行实验。
2. 作物:玉米。
3. 肥料:尿素、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
4. 实验工具:测土仪、施肥机、收割机、电子秤等。
三、实验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尿素组、复合肥组、有机肥组、生物肥组,每组设3次重复。
2. 施肥量:根据当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尿素组施用纯氮150kg/hm²,复合肥组施用纯氮150kg/hm²,有机肥组施用有机肥3000kg/hm²,生物肥组施用生物肥3000kg/hm²。
3. 实验过程:(1)试验地整理:将试验地深翻30cm,平整土地。
(2)播种:于4月15日播种玉米,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
(3)施肥: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抽雄期进行施肥。
(4)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措施进行田间管理。
(5)收获:于10月15日收获玉米,测定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处理组玉米产量(kg/hm²)尿素组 10200复合肥组 10500有机肥组 9800生物肥组 10000由表1可知,复合肥组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500kg/hm²,其次是尿素组,为10200kg/hm²,生物肥组产量为10000kg/hm²,有机肥组产量最低,为9800kg/hm²。
2. 肥料利用率分析表2 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处理组肥料利用率(%)尿素组 30.5复合肥组 32.0有机肥组 25.0生物肥组 28.0由表2可知,复合肥组的肥料利用率最高,达到32.0%,其次是尿素组,为30.5%,生物肥组肥料利用率为28.0%,有机肥组肥料利用率最低,为2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试验报告格式
肥料试验报告格式页面设置页边距:左右
3.0.上下
2.5。
文字行距28磅,表格行距16磅封页:肥肥效鉴定田间试验报告----字体隶书字号小初试验承担人:试验负责人:试验单位:报告完成时间:-------字体隶书字号三
正文:另起页宋体字,4号字。
试验目的1.试验(示范)方法1.1试材供试材料:试验肥料及其它所用肥料。
供试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要求检测土壤养分的要标示农化数据试验作物.地点:作物及品种:;地点:县
乡村农户1.2试验方法试验处理田间设计田间操作过程包括播种(移栽)时间;常规施肥.施肥时间和方法;灌水及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田间调查时间及方法等等。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西红柿2.1.1肥对番茄生育性状的影响先文字总结,其中包括田间长势表现等。
然后表格2.1.2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文字总结
产量调查表方差分析或t检验表(示范试验不需要)2.1.3经济效益分析文字总结
表格地点处理亩投入(元)亩产量(kg)产品价格(元/kg)亩产值(元)亩增效益(元)Ⅰ25045121.67218
Ⅱ25049281.678846662.2黄瓜----3.结论3.13.23.3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观察记录表供试肥料名称试验地落实安排情况:试验地点试验管理人试验时间供试作物及品种试验地基本情
况: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容重(g/cm3)肥力等级总孔隙度(%)
有机质(g/kg)碱解氮(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 pH 前茬作物名称前茬作物施肥量(kg/亩)有机肥氮磷(P2O5)钾(K2O)试验设计:处理数:小区分布图:重复数:小区面积:长(m)×宽(m)= m²田间操作:播种时间和方法施肥方法灌溉时间和方法铲趟时期病虫害防治时间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