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精子和卵细胞(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4、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5、分娩与养育(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三个阶段.(2)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3)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抗病物质等.6、人的生长时期(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知识要点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本文将对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 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关注生命体系的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的结构、功能、发展等。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包括如下内容:1.1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还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1.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生物特征随时间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世界上的生物都是从一个最初的共同祖先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适应。
1.3 植物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的分类、结构、功能、遗传和进化等问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机制,如适应水域生活的水生植物、适应广阔土地面积的草原植物等。
2.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与演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科学。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三大圈层结构、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污染等知识点。
2.1 地球的三大圈层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组成。
地核层是地球最核心的部分,由铁和镍构成;地幔层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较为厚实,由硅、铝、镁等多种元素构成;地壳是包裹在地球表面的一层,主要由岩石组成,是人类生命最终存在的地方。
2.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运动的过程,它由蒸发、凝结、降雨、地下水和河流流动等环节组成。
水循环的正常运作对维护地球健康环境和人类生存非常重要,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对水循环造成影响。
2.3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的状态,严重影响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行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油烟等。
3. 化学化学是探究物质变化规律和组成结构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原子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速记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的知识点,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速记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自然选择的过程,适合环境的生命形态能够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传递物种的基因信息。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中对生命形态进行的选择和培育。
2.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包括生物发生、连续进化、适应进化与自然选择等。
其中,生物发生是指生命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连续进化指的是生物分类中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适应进化是指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点;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更适合生存和繁衍的生物趋于更普遍的过程。
第二单元:地球与太阳系1.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包括裸眼观测、望远镜观测和射电天文观测。
其中望远镜是天文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演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固体地球、液态地球和地球的大气层五个阶段。
3. 日地月的运动日地月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太阳也在自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第三单元:细胞及其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胞浆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膜,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调控物质进出的作用;胞浆是细胞内液态环境,包含了许多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信息中心,存储着细胞的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可以分为新陈代谢、生长与分裂和遗传三个方面。
其中新陈代谢包括细胞的营养生长、呼吸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生长与分裂指的是单个细胞生长并分裂成两个细胞;而遗传则是细胞核内含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第四单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态系统的三要素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态位和食物链、网构成。
其中生物群落就是由一群生物体组成的生物群体;生态位是一个生物种群并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占据一定区域资源的方式;食物链/网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两种。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综述翻开七年级下的《科学》课本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一学期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知识点。
我们先从生活中的科学开始,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我们会在秋天感受到凉爽的秋风?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会给我们答案。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明白风、雨、雷、电是如何形成的,感受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物质世界的探索之旅,我们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比如它的硬度、颜色、气味等。
还有有趣的浮力、重力等物理原理也会逐渐揭开面纱。
每一个发现都会让我们为之兴奋。
1. 概述七年级下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嘿,同学们你们好呀!七年级下的科学课程,那可真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钥匙。
说到生活里的一些奇怪现象,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背后可都藏着科学的道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咱们考试时会更有把握,生活中也会更加聪明有趣。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就是咱们与大自然交流的桥梁,通过它咱们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学习科学可不能死记硬背哦,得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得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每次上课都要带着好奇心去听讲。
然后课后得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问老师或同学。
做实验的时候更要认真,亲手操作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
还有个小秘诀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开启我们认识世界的眼睛。
大家要用心学,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啦!2. 引出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首先得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份总结,不是吗?大家都知道,七年级下的科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且丰富,很多孩子学习起来有时候会感到有点吃力。
那本文的目的就是帮大家梳理、总结这些知识点,让大家能更轻松地掌握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结构安排上呢,本文首先会简要介绍课程的大致内容,让大家有个整体了解。
然后我们会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逐个展开详细的知识点解析和总结。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七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在这一年级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浙教版教材是中国优质的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在七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也需要我们重视浙教版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点。
以下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核心。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力学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2. 声学知识声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与声波的基本原理。
3. 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本质与光的行为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七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化学分子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2. 改变物质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改变物质的方法,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氧气、水、盐酸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如细胞结构、DNA结构和功能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可打印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可打印
浙江教育版七年级科学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地球运动与日月食”、“物质的变化与组成”、“电学基础”。
下面是这些模块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
2.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和往复运动的特征;
3.运动图象的绘制及分析,运动的图象与运动的规律的关系。
二、运动的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人类对日月食的理解及其发生的原因;
3.星体间的距离单位,光年,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及耗时问题。
四、物质的变化与组成
1.物质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硬度、弹性、延展性、脆性;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及其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五、电学基础
1.电荷的基本性质、人类对电荷的认识及其发展史;
2.电流的概念和单位,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电路图符号;
3.欧姆定律、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定义及分类;
4.电学功能元件的简单应用:电灯泡、电线、电源、拨动开关等。
以上是浙江教育版七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这些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一些适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生活或实验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生物】1.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前者常见于有细胞核的细胞,而后者常见于无细胞核的细胞。
3.生物的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内的性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物质是DNA。
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其他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消化作用、排泄作用等。
【物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3.物质的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上的改变。
【力与能】1.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力的效果:力可使物体受力而变形、运动或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3.功和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能分为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和季节变化。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破坏。
3.空间探索:人类通过航天器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如人类登月、卫星发射等。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
识点总结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凸透镜:发散作用,有两个焦点(远视)
凹透镜:会聚作用,有两个虚焦点(近视)
虚像都是正立的:
作图技巧1):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
2)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同一点作两条入射光线,作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像只可用眼睛看到
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3.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g=kg
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属性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第三章
1. 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两栖类(青蛙)& 昆虫
受精: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
受精卵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卵黄)
4.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胎盘
假胎生(卵胎生)
7.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胚(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根和茎的结合部位),胚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0.花的结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11.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12.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孢子生殖
营养生殖(主要):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线)。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
北温带:()
热带:(),太阳直射热量最多
南温带:()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
6.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
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7.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
8. 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9.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他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10.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沿江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