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2)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23讲 几何不等式

第二十三讲几何不等式平面图形中所含的线段长度、角的大小及图形的面积在许多情形下会呈现不等的关系.由于这些不等关系出现在几何问题中,故称之为几何不等式.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教科书中已学过的基本定理,本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正确运用这些基本定理,通过几何、三角、代数等解题方法去解决几何不等式问题.这些问题难度较大,在解题中除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外,还需考虑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几何不等式就其形式来说不外乎分为线段不等式、角不等式以及面积不等式三类,在解题中不仅要用到一些有关的几何不等式的基本定理,还需用到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下面先给出几个基本定理.定理1在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定理2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反之亦然.定理3在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第三边大的,所对的角也大,反之亦然.定理4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两顶点距离之和,小于另一顶点到这两顶点距离之和.定理5自直线l外一点P引直线l的斜线,射影较长的斜线也较长,反之,斜线长的射影也较长.说明如图2-135所示.PA,PB是斜线,HA和HB分别是PA和PB在l上的射影,若HA>HB,则PA>PB;若PA>PB,则HA>HB.事实上,由勾股定理知PA2-HA2=PH2=PB2-HB2,所以PA2-PB2=HA2-HB2.从而定理容易得证.定理6 在△ABC中,点P是边BC上任意一点,则有PA≤max{AB,AC},当点P为A或B时等号成立.说明 max{AB,AC}表示AB,AC中的较大者,如图2-136所示,若P在线段BH上,则由于PH≤BH,由上面的定理5知PA≤BA,从而PA≤max{AB,AC}.同理,若P在线段HC上,同样有PA≤max{AB,AC}.例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AM为中线,P为△AMC内一点,证明:PB>PC(图2-137).证在△AMB与△AMC中,AM是公共边,BM=MC,且AB>AC,由定理3知,∠AMB>∠AMC,所以∠AMC<90°.过点P作PH⊥BC,垂足为H,则H必定在线段BM的延长线上.如果H在线段MC内部,则BH>BM=MC>HC.如果H在线段MC的延长线上,显然BH>HC,所以PB>PC.例2 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图2-138).(1)求证:<a+b+c;(2)若△ABC为正三角形,且边长为1,求证:PA+PB+PC<2.证 (1)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PA+PB>c,PB+PC>a,PC+PA>b.把这三个不等式相加,再两边除以2,便得又由定理4可知PA+PB<a+b, PB+PC<b+c,PC+PA<c+a.把它们相加,再除以2,便得PA+PB+PC<a+b+c.所以(2)过P作DE∥BC交正三角形ABC的边AB,AC于D,E,如图2-138所示.于是PA<max{AD,AE}=AD,PB<BD+DP,PC<PE+EC,所以PA+PB+PC<AD+BD+DP+PE+EC=AB+AE+EC=2.例3如图2-139.在线段BC同侧作两个三角形ABC和DBC,使得AB=AC,DB>DC,且AB+AC=DB+DC.若AC与BD相交于E,求证:AE>DE.证在DB上取点F,使DF=AC,并连接AF和AD.由已知2DB>DB+DC=AB+AC=2AC,所以 DB>AC.由于DB+DC=AB+AC=2AC,所以DC+BF=AC=AB.在△ABF中,AF>AB-BF=DC.在△ADC和△ADF中,AD=AD,AC=DF,AF>CD.由定理3,∠1>∠2,所以AE>DE.例4 设G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连结AG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K,求证:分析在不等式两边的线段数不同的情况下,一般是设法构造其所为边的三角形.证如图2-140,在GK上取一点M,使GM=MK,则在Rt△GCK中,CM是GK边上的中线,所以∠GCM=∠MGC.而∠ACG=45°,∠MGC>∠ACG,于是∠MGC>45°,所以∠ACM=∠ACG+∠GCM>90°.由于在△ACM中∠ACM>∠AMC,所以AM>AC.故例5如图2-141.设BC是△ABC的最长边,在此三角形内部任选一点O,AO,BO,CO分别交对边于A′,B′,C′.证明:(1)OA′+OB′+OC′<BC;(2)OA′+OB′+OC′≤max{AA′,BB′,CC′}.证 (1)过点O作OX,OY分别平行于边AB,AC,交边BC于X,Y 点,再过X,Y分别作XS,YT平行于CC′和BB′交AB,AC于S,T.由于△OXY∽△ABC,所以XY是△OXY的最大边,所以OA′<max{OX,OY}≤XY.又△BXS∽△BCC′,而BC是△BCC′中的最大边,从而BX也是△BXS中的最大边,而且SXO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X>XS=OC′.同理CY>OB′.所以OA′+OB′+OC′<XY+BX+CY=BC.所以OA′+OB′+OC′=x·AA′+y·BB′+z·CC′≤(x+y+z)max{AA′,BB′,CC′}=max{AA′,BB′,CC′}下面我们举几个与角有关的不等式问题.例6在△ABC中,D是中线AM上一点,若∠DCB>∠DBC,求证:∠ACB>∠ABC(图2-142).证在△BCD中,因为∠DCB>∠DBC,所以BD>CD.在△DMB与△DMC中,DM为公共边,BM=MC,并且BD>CD,由定理3知,∠DMB>∠DMC.在△AMB与△AMC中,AM是公共边,BM=MC,且∠AMB>∠AMC,由定理3知,AB>AC,所以∠ACB>∠ABC.说明在证明角的不等式时,常常把角的不等式转换成边的不等式.证由于AC>AB,所以∠B>∠C.作∠ABD=∠C,如图2即证BD∠CD.因为△BAD∽△CAB,即 BC>2BD.又 CD>BC-BD,所以BC+CD>2BD+BC-BD,所以 CD>BD.从而命题得证.例8在锐角△ABC中,最大的高线AH等于中线BM,求证:∠B<60°(图2-144).证作MH1⊥BC于H1,由于M是中点,所以于是在Rt△MH1B中,∠MBH1=30°.延长BM至N,使得MN=BM,则ABCN为平行四边形.因为AH为最ABC中的最短边,所以AN=BC<AB,从而∠ABN<∠ANB=∠MBC=30°,∠B=∠ABM+∠MBC<60°.下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费马点问题.例9如图2-145.设O为△ABC内一点,且∠AOB=∠BOC=∠COA=120°,P为任意一点(不是O).求证:PA+PB+PC>OA+OB+OC.证过△ABC的顶点A,B,C分别引OA,OB,OC的垂线,设这三条垂线的交点为A1,B1,C1(如图2-145),考虑四边形AOBC1.因为∠OAC1=∠OBC1=90°,∠AOB=120°,所以∠C1=60°.同理,∠A1=∠B1=60°.所以△A1B1C1为正三角形.设P到△A1B1C1三边B1C1,C1A1,A1B1的距离分别为ha,hb,hc,且△A1B1C1的边长为a,高为h.由等式S△A1B1C1=S△PB1C1+S△PC1A1+S△PA1B1知所以 h=h a+h b+h c.这说明正△A1B1C1内任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和等于△A1B1C1的高h,这是一个定值,所以OA+OB+OC=h=定值.显然,PA+PB+PC>P到△A1B1C1三边距离和,所以PA+PB+PC>h=OA+OB+OC.这就是我们所要证的结论.由这个结论可知O点具有如下性质: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和小于其他点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和,这个点叫费马点.练习二十三1.设D是△ABC中边BC上一点,求证:AD不大于△ABC中的最大边.2.AM是△ABC的中线,求证:3.已知△ABC的边BC上有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4.设△ABC中,∠C>∠B,BD,CE分别为∠B与∠C的平分线,求证:BD>CE.5.在△ABC中,BE和CF是高,AB>AC,求证:AB+CF≥AC+BE.6.在△ABC中,AB>AC,AD为高,P为AD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B-PC>AB-AC.7.在等腰△ABC中,AB=AC.(1)若M是BC的中点,过M任作一直线交AB,AC(或其延长线)于D,E,求证:2AB<AD+AE.(2)若P是△ABC内一点,且PB<PC,求证:∠APB>∠APC.。
初中数学竞赛资料第二辑专题13 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专题13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阅读与思考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研究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许多几何问题都可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三角形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形基本概念、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等,它们在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解与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相关的问题时,常用到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法,即用代数方法解几何计算题及简单的证明题,对三角形按边或按角进行恰当分类.应熟悉以下基本图形:例题与求解【例1】在△ABC中,∠A=50°,高BE,CF交于O,则∠BOC=________.(“东方航空杯”——上海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因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故应注意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多样性.【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A.17cmB.5cmC.5cm或17cmD.无法确定(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中线所分两部分不等的原因在于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不等,应分情况讨论.【例3】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CF 交于G ,若∠BDC =140°,∠BGC =110°,求∠A 的大小.(“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运用凹四边形的性质计算.【例4】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正数,且∠A <∠B <∠C ,4∠C =7∠A ,求∠B 的度数.(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把∠A ,∠C 用∠B 的代数式表示,建立关于∠B 的不等式组,这是解本题的突破口.【例5】(1)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2)现有长为150cm 的铁丝,要截成)2(>n n 小段,每段的长不小于1cm 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求n 的最大值.此时有几种方法将该铁丝截成满足条件的n 段.(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不妨设三角形三边为a ,b ,c ,且c b a <<,由条件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确定c 的取值范围,从而可以确定整数c 的值.对于(2),因n 段之和为定值150cm ,故欲使n 尽可能的大,必须使每段的长度尽可能的小.这样依题意可构造一个数列.【例6】在三角形纸片内有2008个点,连同三角形纸片的3个顶点,共有2011个点,在这些点中,没有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问:以这2011个点为顶点能把三角形纸片分割成多少个没有重叠部分的小三角形?(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到规律:三角形内角每增加1个内点,就增加了2个三角形和3条边.能力训练A 级1.设a ,b ,c 是△ABC 的三边,化简c b a c b a --+++=____________.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a 21-,8,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4,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按角分类)三角形.4.如图,∠A +∠B +∠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缙云杯“试题)(第4题)(第5题)(第6题)5.如图,已知AB ∥CD ,GM ,HM 分别是∠AGH ,∠CHG 的角平分线,那么∠GMH =_________.(第7题)(第9题)6.如图,△ABC 中,两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BEC 等于()A .)90(21A ∠-︒B .A ∠+︒2190C .)180(21A ∠-︒D .A ∠-︒211807.如图,在△ABC 中,BD ,BE 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FH ⊥BE 交BD 于G ,交BC 于H .下列结论:①∠DBE =∠F ;②2∠BEF =∠BAF +∠C ;③∠F =21(∠BAC -∠C );④∠BGH =∠ABE +∠C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已知三角形的每条边长的数值都是2001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不同的三角形共有()A .6个B .7个C .8个D .9个9.如图,将纸片△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则()A .∠A =∠1+∠2B .∠A =21(∠1+∠2)C .∠A =31(∠1+∠2)D .∠A =41(∠1+∠2)(北京市竞赛试题)10.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和1997,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 .1个B .3个C .5个D .7个(北京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3=∠1+∠2,求证:∠A +∠B +∠C +∠D =180°.(河南省竞赛试题)12.平面内,四条线段AB ,BC ,CD ,DA 首尾顺次连接,∠ABC =24°,∠ADC =42°.(1)∠BAD 和∠B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如图1),求∠AMC 的大小.(2)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DAE 的平分线和∠BCD 平分线交于点N (如图2),求∠ANC .图1图213.三角形不等式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在下图中,E 位于线段CA 上,D 位于线段BE 上.(1)证明:AB +AE >DB +DE ;(2)证明:AB +AC >DB +DC ;(3)AB +BC +CA 与2(DA +DB +DC )哪一个更大?证明你的结论;(4)AB +BC +CA 与DA +DB +DC 哪一个更大?证明你的结论.(加拿大埃蒙德顿市竞赛试题)B 级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其中有一条边长是4,但不是最短边,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个.(“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2.以三角形的3个顶点和它内部的9个点共12个点为顶点能把原三角形分割成______个没有公共部分的小三角形.3.△ABC 中,∠A 是最小角,∠B 是最大角,且有2∠B =5∠A ,若∠B 的最大值是 m ,最小值是 n ,则=+n m ___________.(上海市竞赛试题)4.如图,若∠CGE =α,则∠A +∠B +∠C +∠D +∠E +∠F =_______.(山东省竞赛试题)(第4题)(第5题)5.如图,在△ABC 中,∠A =96°,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1A 点,BC A 1∠与CD A 1∠的平分线相交于2A 点,依此类推,BC A 4∠与CD A 4∠的平分线相交于5A 点,则5A ∠的大小是()A .3°B .5°C .8°D .19.2°6.四边形ABCD 两组对边AD ,BC 与AB ,DC 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AEB ,∠AFD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BCD =136°,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EPF =100°;②∠ADC +∠ABC =160°;③∠PEB +∠PFC +∠EPF =136°;④∠PEB +∠PFC =136°.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三角形的三角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γβα≥≥,βα2=,则β的取值范围是()A . 4536≤≤βB . 6045≤≤βC . 9060≤≤βD .3245≤≤β(重庆市竞赛试题)8.已知周长小于15的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质数,且其中一边的长为3,这样的三角形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山东省竞赛试题)9.不等边△ABC 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第三十二届美国邀请赛试题)10.设m ,n ,p 均为自然数,满足p n m ≤≤且15=++p n m ,试问以m ,n ,p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有多少个?11.锐角三角形用度数来表示时,所有角的度数为正整数,最小角的度数是最大角的度数的41,求满足此条件的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度数.(汉城国际数学邀请赛试题)12.如图1,A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B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C (0,-2),D (-2,-2).(1)求△BCD 的面积;(2)如图2,若∠BCO =∠BAC ,作AQ 平分∠BAC 交y 轴于P ,交BC 于Q .求证:∠CPQ =∠CQP ;(3)如图3,若∠ADC =∠DAC ,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交直线AD 于E ,DF ∥AC交y 轴于F ,FM 平分∠DFC 交DE 于M ,EDMF BCF ∠∠-∠2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图1图2图313.如图1,),0(m A ,)0,(n B .且m ,n 满足0)42(32≤-+-n m .图1图2(1)求A ,B 的坐标;(2)C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D 为△BCO 中∠BCO 的外角平分线与∠COB 的平分线的交点,问是否存在点C ,使∠D =41∠COB .若存在,求C 点坐标;(3)如图2,C 为y 轴正半轴上A 的上方一动点,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连CP 延长交x 轴于E ,∠CAB 和∠CEB 平分线交于F ,点C 在运动过程中FECO ABO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其范围.专题13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例1130°或50°例2B例380°提示:∠A=2∠BGC-∠BDC例4设∠C=x°,则∠A=(47 x)°,∠B=180°-∠C-∠A=180°-117 x°由∠A<∠B<∠C,得47x<180-117x<x.解得70<x<84.∵47x是整数,∴x=77.故∠C=77°,则∠A=44°,∠B=180°-77°-44°=59°.例5(1)不妨设a<b<c,则由30a b ca b c+=-⎧⎨+>⎩,得10<c<15.∵c是整数,∴c=11,12,13,14.当c=11时,b=10,a=9.当c=12时,b=11,a=7;b=10,a=8.当c=13时,b=12,a=5;b=11,a=6;b=10,a=7;b=19,a=8.当c=14时,b=13,a=3;b=12,a=4;b=11,a=5;b=10,a=6;b=9,a=7.(2)这些小段的长度只可能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但1+1+2+5+8+13+21+34+55=143<150,1+1+2+3+5+8+13+21+34+55+89>150,故n的最大值为10.共有以下7种方式:(1,1,2,3,5,8,13,21,34,62);(1,1,2,3,5,8,13,21,35,61);(1,1,2,3,5,8,13,21,36,60);(1,1,2,3,5,8,13,21,37,59);(1,1,2,3,5,8,13,22,35,60);(1,1,2,3,5,8,13,22,36,59);(1,1,2,3,5,8,14,22,36,58).例6解法1我们不妨先考察三角形内有1个点、2个点、3个点…的简单情况,有下表所示的关系:三角形内点数1234…连线得到的小三角形个数3579…不难发现,三角形内有一个点时,连线可得到3个小三角形,以后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必落在某一个小三角形内,它与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三个小三角形,从而增加了两个小三角形,于是可以推出,当三角形内有2008个点是,连线可得到小三角形的个数为:3+2×(2008-1)=4017(个).解法2整体核算法设连线后把原三角形分割成n个小三角形,则它们的内角和为180°·n,又因为原三角形内每一个点为小三角形顶点时,能为小三角形提供360°的内角,2008个点共提供内角2008×360°,于是得方程180n =360×2008+180,解得n =4017,即这2008个点能将原三角形纸片分割成4017个小三角形.A 级1.2(b +c )2.-5<a <-23.钝角4.180°5.90°6.C7.D8.B9.B 10.B11.提示:过G 作GH ∥EB ,可推得BE ∥CF .12.(1)∠AMC =12(∠ABC +∠ADC )=12×(24°+42°)=33°(2)∵AN 、CN 分别平分∠DAE ,∠BCD ,∴可设∠EAN =∠DAB =x ,∠BCN =∠DCN =y ,∴∠BAN =180°-x ,设BC 与AN 交于S ,∴∠BSA =∠CSN ,∴180°-x +∠B =y +∠ANC ,①同理:180°-2x +∠B =2y +∠D ,②由①×2-②得:2∠ANC =180°+∠B +∠D .∴∠ANC =12(180°+24°+42°)=123°.13.(1)(2)略提示:(3)DA +DB >AB ,DB +DC >DC ,DC +DA >CA ,将三个不等式相加,得2(DA +DB +DC )>AB +CB +CA .(4)由(2)知AB +AC >DB +DC ,同理BC +BA >DC +DA ,CA +CB >DA +DB ,故AB +BC +CA >DA +DB +DCB 级1.82.193.175提示:设∠A =(2x )°,∠B =(5x )°,则∠C =180°-(7x )°,由∠A ≤∠C ≤∠B 得15≤x ≤204.2a5.A6.D7.D8.B9.提示:设长度为4和12的高分别是边a ,b 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为S ,则24S a =,212S b =,2S c h =,由22222412412S S S S S h -<<+得36h <<,故5h =.10.711.设锐角三角形最小角的度数为x ,最大角的度数为4x ,另一角为y ,则41804490x x y x y x x ++=︒⎧⎪⎨⎪<︒⎩,解得20≤x ≤22.5,故x =20或21或22.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度数为:(20°,80°,80°),(21°,75°,84°),(22°,70°,88°).12.(1)S △BCD =2(2)略(3)设∠ABC =x ,则∠BCF =90°+x ,可证:∠E =12x ,∠DMF =45°.∴2(90)245212BCF DMF x E x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02讲_因式分解(2)

第二讲因式分解(二)1.双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我们常用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元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我们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例如,分解因式2x2-7xy-22y2-5x+35y-3.我们将上式按x降幂排列,并把y当作常数,于是上式可变形为2x2-(5+7y)x-(22y2-35y+3),可以看作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对于常数项而言,它是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为即-22y2+35y-3=(2y-3)(-11y+1).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所以原式=[x+(2y-3)][2x+(-11y+1)]=(x+2y-3)(2x-11y+1).上述因式分解的过程,实施了两次十字相乘法.如果把这两个步骤中的十字相乘图合并在一起,可得到下图:它表示的是下面三个关系式:(x+2y)(2x-11y)=2x2-7xy-22y2;(x-3)(2x+1)=2x2-5x-3;(2y-3)(-11y+1)=-22y2+35y-3.这就是所谓的双十字相乘法.用双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ax2+bxy+cy2+dx+ey+f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是:(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ax2+bxy+cy2,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有两列);(2)把常数项f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三列上,要求第二、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ey,第一、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dx.例1 分解因式:(1)x2-3xy-10y2+x+9y-2;(2)x2-y2+5x+3y+4;(3)xy+y2+x-y-2;(4)6x2-7xy-3y2-xz+7yz-2z2.解 (1)原式=(x-5y+2)(x+2y-1).(2)原式=(x+y+1)(x-y+4).(3)原式中缺x2项,可把这一项的系数看成0来分解.原式=(y+1)(x+y-2).(4)原式=(2x-3y+z)(3x+y-2z).说明 (4)中有三个字母,解法仍与前面的类似.2.求根法我们把形如a n x n+a n-1x n-1+…+a1x+a0(n为非负整数)的代数式称为关于x 的一元多项式,并用f(x),g(x),…等记号表示,如f(x)=x2-3x+2,g(x)=x5+x2+6,…,当x=a时,多项式f(x)的值用f(a)表示.如对上面的多项式f(x)f(1)=12-3×1+2=0;f(-2)=(-2)2-3×(-2)+2=12.若f(a)=0,则称a为多项式f(x)的一个根.定理1(因式定理) 若a是一元多项式f(x)的根,即f(a)=0成立,则多项式f(x)有一个因式x-a.根据因式定理,找出一元多项式f(x)的一次因式的关键是求多项式f(x)的根.对于任意多项式f(x),要求出它的根是没有一般方法的,然而当多项式f(x)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即整系数多项式时,经常用下面的定理来判定它是否有有理根.定理2的根,则必有p是a0的约数,q是a n的约数.特别地,当a0=1时,整系数多项式f(x)的整数根均为a n的约数.我们根据上述定理,用求多项式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一次因式,从而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2 分解因式:x3-4x2+6x-4.分析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原式若有整数根,必是-4的约数,逐个检验-4的约数:±1,±2,±4,只有f(2)=23-4×22+6×2-4=0,即x=2是原式的一个根,所以根据定理1,原式必有因式x-2.解法1 用分组分解法,使每组都有因式(x-2).原式=(x3-2x2)-(2x2-4x)+(2x-4)=x2(x-2)-2x(x-2)+2(x-2)=(x-2)(x2-2x+2).解法2 用多项式除法,将原式除以(x-2),所以原式=(x-2)(x2-2x+2).说明在上述解法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多项式的有理根一定是-4的约数,反之不成立,即-4的约数不一定是多项式的根.因此,必须对-4的约数逐个代入多项式进行验证.例3 分解因式:9x4-3x3+7x2-3x-2.分析因为9的约数有±1,±3,±9;-2的约数有±1,±为:所以,原式有因式9x2-3x-2.解 9x4-3x3+7x2-3x-2=9x4-3x3-2x2+9x2-3x-2=x2(9x3-3x-2)+9x2-3x-2=(9x2-3x-2)(x2+1)=(3x+1)(3x-2)(x2+1)说明若整系数多项式有分数根,可将所得出的含有分数的因式化为整系数因式,如上题中的因式可以化为9x2-3x-2,这样可以简化分解过程.总之,对一元高次多项式f(x),如果能找到一个一次因式(x-a),那么f(x)就可以分解为(x-a)g(x),而g(x)是比f(x)低一次的一元多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对g(x)进行分解了.3.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例4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分析由于(x2+3xy+2y2)=(x+2y)(x+y),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x2+3xy+2y2+4x+5y+3=(x+2y+m)(x+y+n)=x2+3xy+2y2+(m+n)x+(m+2n)y+mn,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解之得m=3,n=1.所以原式=(x+2y+3)(x+y+1).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例5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x2+ax+b)(x2+cx+d)的形式.解设原式=(x2+ax+b)(x2+cx+d)=x4+(a+c)x3+(b+d+ac)x2+(ad+bc)x+bd,所以有由bd=7,先考虑b=1,d=7有所以原式=(x2-7x+1)(x2+5x+7).说明由于因式分解的唯一性,所以对b=-1,d=-7等可以不加以考虑.本题如果b=1,d=7代入方程组后,无法确定a,c的值,就必须将bd=7的其他解代入方程组,直到求出待定系数为止.本题没有一次因式,因而无法运用求根法分解因式.但利用待定系数法,使我们找到了二次因式.由此可见,待定系数法在因式分解中也有用武之地.练习二1.用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1)x2-8xy+15y2+2x-4y-3;(2)x2-xy+2x+y-3;(3)3x2-11xy+6y2-xz-4yz-2z2.2.用求根法分解因式:(1)x3+x2-10x-6;(2)x4+3x3-3x2-12x-4;(3)4x4+4x3-9x2-x+2.3.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1)2x2+3xy-9y2+14x-3y+20;(2)x4+5x3+15x-9.。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第二篇 平面几何 第10章 四边形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0章 四边形§10.1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0.1.1★如图(a),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30ADC ∠=︒,3AD =,5BD =,求边CD 的长.DABC DAB CE(a)(b)解析 如图(b),以CD 为边向四边形ABCD 外作等边CDE △,连结AE .由于AC BC =,CD CE =, BCD BCA ACD ∠=∠+∠DCE ACD =∠+∠ACE ∠. 所以BCD △≌ACE △,从而BD AE =.又因为30ADC ∠=︒,5BD =,3AD =,于是90ADE ∠=︒,从而在Rt ADE △中,4DE =.所以4CD =.10.1.2★在ABCD 中,2AB AD =,F 为AB 中点,CE AD ⊥D 交AD (或延长线)于E .求证:3BFE AEF ∠=∠.解析 如图,取CD 中点G ,连结FG 、CF .A FBE DGC易知四边形ADGF 与FGCB 均为菱形,FG 垂直平分CE ,于是EFG ∠CFG CFB =∠=∠,于是33BFE EFG AEF ∠=∠∠=∠.10.1.3★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FG BE ∥,EG AB ∥,四边形ADCG 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如图,连结EF ,则EF 是中位线.AGFEB D C由条件知EG BF ∥,故EG AF ∥,于是AG EF CD ∥∥,故结论成立. 10.1.4★延长矩形ABCD 的边CB 到E ,使CE CA =,F 是AE 的中点,求证:BF FD ⊥.解析 如图,取BD 中点G ,连结FG ,则()11112222FG AD BE CE CA BD =+===,于是BF FD ⊥. ADBCADFGEBC题10.1.4题10.1.510.1.5★菱形ABCD中,2BD AC -=120BAD ∠=︒,求菱形的面积. 解析 如图,易知ABC △与ACD △均为正三角形.设菱形边长为x ,则由120BAD ∠=︒,得BD ,AC x =,所以)12x =x =此菱形面积为212BD AC ⋅=. 10.1.6★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中位线MN 分别交AB 、CD 、AC 、BD 于M 、N 、P 、Q ,若延长AQ 、DP 的交点正好位于BC 上,求BCAD. ADMQPNB RC解析 设AQ 、DP 延长后交于R ,且R 在BC 上,则由中位线知2AD PQ =,2AD PN =,2BC QN =,故2BCAD=. 10.1.7★★四边形ABCD 中,135ABC ∠=︒,120BCD ∠=︒,AB =5BC =6CD =,求AD . 解析 如图所示,作AF BC ⊥,DE BC ⊥分别交BC 所在直线于F 、E ,作FG AD ∥交DE 于G ,则AF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FB ∠=︒,AB =故FB A F =;90DEC ∠=︒,60DCE ∠=︒,6CD =,故3CE =,DE =.F BCEADG所以EF FB BC CE =++538+=,GE DE DG DE AF =-=-==从而AD FG ==10.1.8★★★已知ABC △中,90A ∠=︒,D 是BC 上一点,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分别为F 、E ,若BE CF =,12AD BC =.解析 如图,连结AF 、AE 、BF 、CE .FAEBDC由对称,有22180FAD EAD BAD CAD ∠+∠=∠+∠=︒,故F 、A 、E 共线.又180BFE FEC ADB ADC ∠+∠=∠+∠=︒,故FB ∥EC ,而BE CF =,所以梯ECBF 为等腰梯形.又AF AD AE ==,于是1122AD EF BC ==.10.1.9★★将梯形的各个顶点均作关于不包含该顶点的对角线的对称点,证明:如果所得到的四个像点也形成四边形,则必为一个梯形.B'C'ADBCA'D'O解析 如图,AD BC ∥,A 、B 、C 、D 关于对应对角线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C ′、D ′. 设AC 、BD 交于O ,连结A ′O 、B ′O 、C ′O 、D ′O .则A ∠′OB =AOB COD C ∠=∠=∠′OD ,故A ′、O 、C ′共线,且A O AO C O CO '=',同理B ′、O 、D ′共线,B O D O ''BO DO =,所以由1BO CODO AO=≠得1B O C OD O A O''=≠''. 故如A ′、B ′、C ′、D ′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则A ′D ′∥B ′C ′,即A ′B ′C ′D ′成梯形.10.1.10★已知:直角梯形ABCD ,AD BC ∥,AB BC ⊥,AB BC =,E 是AB 上一点,AE AD =,75CEB ∠=︒,求ECD ∠.A DE BC解析 如图,连结AC ,则由AB BC =,AB BC ⊥,得45BAC DAC ∠=︒=∠. 又AE AD =,故AEC △≌ADC ,EC CD =.又180754560DEC ∠=︒-︒-︒=︒,故DEC △为正三角形,于是60ECD ∠=︒.10.1.11★★在四边形ABCD 中,60A ∠=︒,90B D ∠=∠=︒,2AB =,1CD =,求BC 、AD 和BD 的长.ACED解析 如图,延长AD 、BC 至E ,则60DCE ∠=︒,22CE CD ==.又60A ∠=︒,故BE =2BC =,又4AE =,CE,故4AD =.至于求BD ,有多种方法,如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也可用A 、B 、C 、D 四点共圆的性质:AC,sin 60BD AC =⋅︒=§10.2 正方形10.2.1★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F 为CD 上的点,且AF BC CF =+.求证:2BAF BAE ∠=∠.ADBECFP解析 如图,延长AE 、DC ,设交于P ,则B E C E =得CP AB BC ==,FP FC CP FC BC AF =+++=.于是BAE P FAP ∠=∠=∠,即2BAF BAE ∠=∠.10.2.2★正方形边长等于1,通过它的中心引一条直线,求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平方和的取值范围.AMDONBCl解析 如图,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l 通过O ,AM 、DN 分别与l 垂直于M 、N . 由于90MAO AOM DON ∠=︒-∠=∠,AO OD =,故AMO △≌OND △,2222212AM DN AM MO AO +=+==.对B 、C 的垂线也有类似结论,因此所求距离的平方和是常数1.10.2.3★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BAC ∠的平分线交BD 于G ,交BC 于F ,求证:2CFOG =. 解析 如图,作OE FC ∥,交AF 于E ,OE 为ACF △中位线,2CF EO =. 问题变为证明EO GO =.因为么4545GEO OAF FAF OGE ∠=︒+∠=∠+︒=∠,于是结论成立.ADE OG BFC10.2.4★设M 、N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D 、CD 的中点,且CM 与BN 交于P ,求证:PA AB =. 解析 如图,由MD CN =知BNC △≌CMD △,故90PBC PCB NCM PCB ∠+∠=∠+∠=︒,故C M B N ⊥.延长CM 、BA ,设交于Q ,则QA CD AD ==,A 为直角三角形QPB 斜边BQ 之中点,于是AP AB =.QADMBCN P题10.2.410.2.5★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AKLM (顶点均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和BM 、DK 的中点组成一个正方形.题10.2.5MAQBP CDRSLK解析 如图,设DB 、BM 、MK 、KD 的中点分别为P 、Q 、R 、S .由于DA AB =,AK AM =,90DAM BAM BAK ∠=︒+∠=∠,于是DAM △≌BAK △,由此得KB 与DM 垂直且相等.由于12SR DM PQ ∥∥,12SP KB RQ ∥∥,故四边形PQRS 为正方形.10.2.6★★M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若2222AB MA MB -=,90CMB ∠=︒,求MCD ∠.解析 如图,作MN AB ⊥于N ,则22222,2,AB AN BN AM BM AN BN AB ⎧-=-=⎪⎨⎪+=⎩ADBLCMN解得34AN AB =,14BN AB =. 不妨设3AN =,3BN =,MN x =,则 ()22229(4)DM AN AD MN x =+-=+-, ()2222()14CM BN CM MN x =+-=+-,由条件90CMD ∠=︒,知222DM CM CD +=,即()2102416x +-=,解得4x = 又作ML BC ⊥于L,于是4LC x =-1ML NB ==,故60MCD LMC ∠=∠=︒.10.2.7★O 是正方形ABCD 的两对角线的交点,P 是BD 上异于O 的任一点,PE AD ⊥于E ,PF AB⊥于F ,G 是EO 的延长线和BC 的交点,求OFG ∠.CGB OPFDEA解析 如图,易知AF EP ED ==,AO DO =,45FAO EDO ∠=︒=∠,于是AFO △≌DEO △≌BGO △,于是OF OG =,90AOB FOG ∠=︒-∠,故O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OFG ∠=︒.10.2.8★★K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点L 分对角线AC 的比为:3AL LC =,证明:90KLD ∠=︒.解析 连结BL ,由正方形关于AC 对称,知BL DL =. 又作LJ AB ⊥于J ,由3AL LC =,易知1142JB AB KB ==,故J 为KB 中点,JL 垂直平分KB ,于是LK LB =,LKB LBK ADL ∠=∠=∠,或180AKL ADL ∠+∠=︒,故90KLD ∠=︒.A EDFPOB GC10.2.9★已知ABC △,向外作正方形ABEF 和ACGH .直线AK 垂直BC 于K ,反向延长交FH 于M ,求证:M 是FH 的中点.解析 如图,作FQ 、HP 分别与直线KA 垂直,垂足为Q 、P .P HMFQ AEBKC G易见,90QFA QAF BAK ∠=︒-∠=∠,又90FQA AKB ∠=︒=∠,FA AB =,故有AQF △≌BKA △,FQ AK =,同理PH AK =,于是FQ PH =,FM MH =.10.2.10★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BC 、CD 上,AG EF ⊥于G .若45EAF ∠=︒,求证:AG AB =.反之,若AG AB =,则45EAF ∠=︒.解析 如图,延长CB 至H ,使BH DF =,连结AH ,则AHB △≌AFD △,90HAF BAD ∠=∠=︒,904545HAE EAF ∠=︒-︒=︒=∠,又AH AF =,AE AE =,故AHE △≌AFE △,AB 、AG 为其对应 边上的高,于是AG AB =.A D F GH B E C反之,若AG AB =,则Rt ABE △≌Rt AGE △,EAG BAE ∠=∠,同理,FAG DAF ∠=∠,于是1452EAF BAD ∠=∠=︒.10.2.11★★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D ∠=︒,12BC CD ==,E 在边CD 上,45ABE ∠=︒,若10AE =,求CE 的长.解析 延长DA 至M ,使BM BE ⊥过B 作BG AM ⊥,G 为垂足.易知四边形BCDG 为正方形,所以BC BG =.又CBE GBM ∠=∠,Rt BEC △≌Rt BMG △,故BM BE =. 又45ABE ABM ∠=∠=︒,故ABE △≌ABM △,10AM AE ==. 设CE x =,则10AG x =-,()12102AD x x =--=+,12DE x =-.在Rt ADE △中,222AE AD DE =+,故()()22100212x x =++-,即210240x x -+=,解之,得14x =,26x =.故CE 的长为4或6.DEC BAGM10.2.12★★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M ,过C 作CQ DM ⊥于Q ,且延长交AB 于N ,设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连结OM 、ON ,求证:OM ON ⊥.解析 如图,易知MDC NCB ∠=∠,故DMC △≌CNB △,故NB MC =,又45NBO OCM ∠=︒=∠,BO CO =,于是ONB △≌OMC △,90NOM BOC ∠=∠=︒.\ADBCMQON10.2.1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ACEF 是菱形,E 、F 、B 在一直线上.求证:AE 、AF 三等分CAB ∠.解析 如图,作BM 、FN 与AC 垂直,垂足为M 、N ,于是由AB BF ∥知1122FN BM AC AF ===,于是30FAC ∠=︒.又45CAB ∠=︒,于是15BAF ∠=︒,15FAE CAE ∠=∠=︒,AE 、AF 三等分CAB ∠. ADBCMNFE。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1)2

初中数学辅导资料数的整除内容提要: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一些数的整除特征 除 数 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2或5 末位数能被2或5整除 4或25 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8或125 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3或9 各位上的数字和被3或9整除(如771,54324)11 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和相减,其差能被11整除 (如143,1859,1287,等)7,11,13从右向左每三位为一段,奇数段的各数和与偶数段的各数和相减,其差能被7或11或13整除.(如1001,22743,17567,21281等)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例题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解:x,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例2己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 求X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X 4能被4整除时,X =0,4,8∴X=8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連乘积)①593②1859③1287④3276⑤10101⑥10296987能被3整除,那么a=_______________ 2若四位数a12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 3若五位数3435m能被25整除4当m=_________时,59610能被7整除5当n=__________时,n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_________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能被3整除但不是5的倍数的共______个。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32讲 自测题

自测题自测题一1.分解因式:x4-x3+6x2-x+15.2.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3.已知a,b,c,d均为自然数,且a5=b4,c3=d2,c-a=19,求d-b的值.4. a,b,c是整数,a≠0,且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为a和b,求a+b+c 的值.5.设E,F分别为AC,AB的中点,D为BC上的任一点, P在BF上,DP∥CF,Q在CE上,DQ∥BE,PQ交BE于R,交6.四边形ABCD中,如果一组对角(∠A,∠C)相等时,另一组对角(∠B,∠D)的平分线存在什么关系?7.如图2-194所示.△ABC中,D,E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1=∠2=∠3.如果△ABC,△8.如图2-195所示.△ABC中,∠B=90°,M为AB上一点,使得AM=BC,N为BC 上一点,使得CN=BM,连AN,CM交于P点.求∠APM的度数.9.某服装市场,每件衬衫零售价为70元,为了促销,采用以下几种优惠方式:购买2件130元;购满5件者,每件以零售价的九折出售;购买7件者送1件.某人要买6件,问有几种购物方案(必要时,可与另一购买2件者搭帮,但要兼顾双方的利益)?哪种方案花钱最少?自测题二1.分解因式:(x2+3x+5)2+2x3+3x2+1Ox.2.对于集合p={x丨x是1到100的整数}中的元素a,b,如果a除以b的余数用符号<a,b>表示.例如17除以4,商是4,余数是1,就表示成<17,4>=1,3除以7,商是0,余数是3,即表示成<3,7>=3.试回答下列问题:(1)本集合{x丨<78,x>=6,x∈p}中元素的个数;(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丨<x,6>=<x,8>=5,x∈P}.3.已知:x+y+z=1,x2+y2+z2=2,x3+y3+z3=3,试求:(1)xyz的值;(2)x4+y4+z4的值.4.已知方程x2-3x+a+4=0有两个整数根.(1)求证:这两个整数根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2)求证:a是负偶数;(3)当方程的两整数根同号时,求a的值及这两个根.5.证明:形如8n+7的数不可能是三个整数的平方和.7.如图2-196所示.A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BE是角平分线,EF⊥BC,EG⊥BE且交BC于G.求证:8.如图2-197所示.AD是锐角△ABC的高,O是AD上任意一点,连BO,OC并分别延长交AC,AB于E,F,连结DE,DF.求证:∠EDO=∠FDO.9.甲校需要课外图书200本,乙校需要课外图书240本,某书店门市部A可供应150本,门市部B可供应290本.如果平均每本书的运费如下表,考虑到学校的利益,如何安排调运,才能使学校支出的运费最少?自测题三2.对于任意实数k,方程(k2+1)x2-2(a+k)2x+k2+4k+b=0总有一个根是1,试求实数a,b的值及另一个根的范围.4.如图2-198.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从它的一个顶点A引平行于CD的弦AP交圆于P,并且分别交BC,BD于Q, R.求证:5.如图2-199所示.在△ABC中∠C=90°,∠A的平分线AE交BA上的高CH于D 点,过D引AB的平行线交BC于F.求证:BF=EC.6.如图2-200所示.△ABC中,AB>AC,作∠FBC=∠ECB=7.已知三角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两倍,求证:它的最小边在它的周8.求最大的自然数x,使得对每一个自然数y,x能整除7y+12y-1.9.某公园的门票规定为每人5元,团体票40元一张,每张团体票最多可入园10人.(1)现有三个单位,游园人数分别为6,8,9.这三个单位分别怎样买门票使总门票费最省?(2)若三个单位的游园人数分别是16,18和19,又分别怎样买门票使总门票费最省?(3)若游园人数为x人,你能找出一般买门票最省钱的规律吗?自测题四1.求多项式2x2-4xy+5y2-12y+13的最小值.2.设试求:f(1)+f(3)+f(5)+…+f(1999).3.如图2-201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取一点O,过O作边BC,AB的平行线交AB,BC于F,E,又在 EO上取一点P.CP与OF交于Q.求证:BP∥DQ.4.若a,b,c为有理数,且等式成立,则a=b=c=0 .5.如图2-202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M,N,连接MN,求△AMN的周长.6.证明:由数字0,1,2,3,4,5所组成的不重复六位数不可能被11整除.7.设x1,x2,…,x9均为正整数,且x1<x2<…<x9,x1+x2+…+x9=220.当x1+x2+…+x5的值最大时,求x9-x1的值.8.某公司有甲乙两个工作部门,假日去不同景点旅游,总共有m人参加,甲部门平均每人花费120元,乙部门每人花费110元,该公司去旅游的总共花去2250元,问甲乙两部门各去了多少人?9.(1)已知如图2-20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过AD上一点E引直线EF∥AC交BA延长线于F.求证:FA·BC=AE·CD.(2)当E点移动到D点时,命题(1)将会怎样?(3)当E点在AD的延长线上时又会怎样?自测题五2.关于x的二次方程6x2-(2m-1)x-(m+1)=0有一根3.设x+y=1,x2+y2=2,求x7+y7的值.4.在三角形ABC内,∠B=2∠C.求证:b2=c2+ac.5.若4x-y能被3整除,则4x2+7xy-2y2能被9整除.6.a,b,c是三个自然数,且满足abc=a+b+c,求证:a,b,c只能是1,2,3中的一个.7.如图2-204所示.A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E是BD的中点,BA=BD.求证:AC=2AE.8.设AD是△ABC的中线,(1)求证:AB2+AC2=2(AD2+BD2);(2)当A点在BC上时,将怎样?按沿河距离计算,B离A的距离AC=40千米,如果水路运费是公路运费的一半,应该怎样确定在河岸上的D点,从B点筑一条公路到D,才能使A到B的运费最省?。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数学竞赛辅导专题一概率概率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之一,概率题不只以“投骰子”和“扑克牌”为背景,更多是以生活实际、游戏和新课程核心内容为背景。
1.概率与实际问题例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校田径运动会4×100米接力跑比赛,如果任意安排四位同学的跑步顺序,那么恰好由甲将接力棒交给乙的概率是 .例2.某省N市和S市之间每天有往返飞机航班各2趟,设从N 市飞往S市的航班为A、B,从S市飞往N 市的航班为以a、b,业务员小路和小乔同一天从N市飞往S市,第二天又从S市飞回N 市,如果他们可选择任一航班往返.求:(1)选择同一航班从N市飞往S市的概率是多少?(2)选择相同航班往返的概率是多少?解答中请用列表法或树形图分析.2.概率与函数例3.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 ,1 ,2 ,3 ,3 ,5六个数字的均匀立方体表面如图 3 所示. 掷这个立方体一次,记朝上一面的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个点的横坐标,朝下一面的数为该点的纵坐标. 按照这样的规定,每掷一次该立方体,就能得到平面内的一个点的坐标. 已知小明前两次掷得的两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l ,且这条直线l 经过点(4 ,7) . 那么,他第三次掷得的点也在这条直线上的概率是 .例4:(2013•恩施州)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编号分别为1、2、3的球(除编号以为,其余都相同),其中1号球1个,3号球3个,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2号球的概率为.(1)求袋子里2号球的个数.(2)甲、乙两人分别从袋中摸出一个球(不放回),甲摸出球的编号记为x,乙摸出球的编号记为y,用列表法求点A(x,y)在直线y=x下方的概率.3.概率与几何问题例5(2013•临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在x轴上,点B1,B2在y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1(1,0),A2(2,0),B1(0,1),B2(0,2),分别以A1、A2、B1、B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B C D纸板上),则飞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例7.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有4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2,3,4,口袋外有两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2,3,现随机从口袋里取出一张卡片,求这张卡片与口袋外的两张卡片上的数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例8. 长为1、2、3、4、5的线段各一条,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例9.(2013•苏州)如图,在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及D,E,F,G,H五个点分别位于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现以D,E,F,G,H中的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在所画的三角形中与△ABC不全..等.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只需要填一个三角形);(2)先从D,E两个点中任意取一个点,再从F,G,H三个点中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以所取的这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求所画三角形与△ABC面积相等的概率(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求解).4.概率与游戏概率起源于游戏和赌博,所以概率以游戏作为背景就不足为怪了.例10. (田忌赛马)齐王和他的大臣田忌均有上、中、下马各一匹,每场比赛三匹马各出场一次,共赛三次,以胜的次数多者为赢.已知田忌的马较齐王的马略有逊色,即田忌的上马不敌齐王的上马,但胜过齐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不敌齐王的中马,但胜过齐王的下马;田忌的下马不敌齐王的下马.田忌在按图7的方法比赛屡败后,接受了孙膑的建议,用图8的方法,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了比赛.假如在不知道齐王出马顺序的情况下,田忌能赢得比赛的概率?例11. 甲、乙两同学下棋,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各得1分,负一盘得0分.连下三盘,得分多者胜.甲取胜的概率是.例12. 一场数学游戏在两个非常聪明的学生甲、乙之间进行.裁判在黑板上先写出正整数2,3,⋯,2006,然后随意擦去一个数,接下来由乙、甲两人轮流擦去其中的一个数(即乙先擦去其中的一个数,然后甲再擦去另一个数,如此下去).若最后剩下的两个数互质,则判甲胜,否则,判乙胜.按照这种游戏规则,求甲获胜的概率.(用具体的数字回答)链接中考:1.(2013兰州)某校决定从两名男生和三名女生中选出两名同学作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志愿者,则选出一男一女的概率是.2. (2013•江西)甲、乙、丙3人聚会,每人带了一件从外盒包装上看完全相同的礼物(里面的东西只有颜色不同),将3件礼物放在一起,每人从中随机抽取一件.(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乙抽到一件礼物B.乙恰好抽到自己带来的礼物C.乙没有抽到自己带来的礼物D.只有乙抽到自己带来的礼物(2)甲、乙、丙3人抽到的都不是自己带来的礼物(记为事件A),请列出事件A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事件A的概率.3. (2013•荆门)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情况是等可能的,当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1)求三辆车全部同向而行的概率;(2)求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的概率;(3)由于十字路口右拐弯处是通往新建经济开发区的,因此交管部门在汽车行驶高峰时段对车流量作了统计,发现汽车在此十字路口向右转的频率为,向左转和直行的频率均为.目前在此路口,汽车左转、右转、直行的绿灯亮的时间分别为30秒,在绿灯亮总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了缓解交通拥挤,请你用统计的知识对此路口三个方向的绿灯亮的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数的整除(二)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数的整除(二)一、内容提要在初一部分的我们介绍了能被2,3,4,5,7,8,9,11,13,25整除的自然数的特征,本讲将介绍用因式分解方法解答数的整除问题.几个常用的定理,公式,法则:⑴ n 个连续正整数的积能被n !整除.(n 的阶乘:n !=1×2×3×…×n ).例如:a 为整数时,2a(a+1), 6a(a+1)(a+2), 24a(a+1)(a+2)(a+3),…… ⑵ 若a b 且a c, 则 a (b c).⑶ 若a, b 互质,且a c, b c , 则ab c .反过来也成立:a, b 互质, ab c , 则a c, b c.例如:8和15互质,8|a, 15|a , 则120|a.反过来也成立: 若120|a. 则 8|a, 15|a.⑷由乘法公式(n 为正整数)推得:由(a -b)(a n-1+a n-2b+……+ab n-2+b n-1)=a n -b n . 得 (a -b)|(a n -b n ).(a+b)(a 2n -a 2n -1b+……ab 2n -1+b 2n )=a 2n+1+b 2n+1 . (a+b)|(a 2n+1+b 2n+1).(a+b)(a 2n -1-a 2n -2b+……+ab 2n -2-b 2n -1)=a 2n -b 2n . (a+b)|(a 2n -b 2n ).概括起来:齐偶数次幂的差式a 2n -b 2n 含有因式a +b 和a -b.齐奇数次幂的和或差式a 2n+1+b 2n+1或a 2n+1-b 2n+1只分别含有因式a +b 或a -b. 例如(a+b )| (a 6-b 6), (a -b)| (a 8-b 8);(a+b)|(a 5+b 5), (a -b)|(a 5-b 5).二、例题例1. 已知:整数n>2. 求证:n 5-5n 3+4n 能被120整除..证明:n 5-5n 3+4n =n(n 4-5n 2+4)=n(n -1)(n+1)(n+2)(n -2).∵(n -2) (n -1)n(n+1) (n +2)是五个连续整数,能被n!整除,∴ 120|n 5-5n 3+4n.例2. 已知:n 为正整数. 求证:n 3+23n 2+21n 是3的倍数.证明:n 3+23n 2+21n =21n (2n 2+3n+1) =21n(n+1)(2n+1)=21n(n+1)(n+2+n -1) = 21n(n+1)(n+2)+ 21n(n+1)(n -1).∵ 3!|n(n+1)(n+2), 且3!|n(n+1)(n -1)..∴ 3|21n(n+1)(n+2)+ 21n(n+1)(n -1). 即n 3+23n 2+21n 是3的倍数. (上两例关鍵在于创造连续整数)例3. 求证:⑴ 33|255+1; ⑵ 1989|(19901990-19881988).证明:⑴ 255+1=25×11+111=3211+111.∵(32+1)|(3211+111 ) , 即33|255+1.⑵ 19901990-19881988=19901990-19881990+19881990-19881988.(添两项)∵(1990+1988)|(19901990-19881990).即1989×2|(19901990-19881990).∵ 19881990-19881988=19881988(19882-1)=19881988(1988+1)(1988-1).即 19901990-19881988=1989×2N +1989×19881988×1987. (N 是整数)∴ 1989|19901990-19881988.例4 设n 是正整数, 求证:7|(32n+1+2n+2).证明:32n+1+2n+2=3×32n +4×2n =3×9 n +4×2 n +3×2 n -3×2 n (添两项)=(4×2 n +3×2 n )+(3×9 n -3×2 n )=(4+3)+3(9 n -2 n )=7×2 n +3(9-2)N . (N 是整数)∴7|(32n+1+2n+2)(例3,4是设法利用乘法公式)例5. 已知8719xy 能被33整除,求x, y 的值.解:∵33=3×11,∴1+9+x+y+8+7其和是3的倍数, 即x+y=3K -25 (k 为整数).又(1+x+8)-(9+y+7)其差是11的倍数,即x -y=11h+7(h 是整数).∵0≤x ≤9, 0≤y ≤9,∴0≤x +y ≤18,9≤x -y ≤9,x+y>x -y, 且 x+y 和x -y 同是奇数或偶数.符合条件的有⎩⎨⎧-==⎩⎨⎧-==⎩⎨⎧==48414711y x y x y x 或或 . 解得⎩⎨⎧==⎩⎨⎧==⎩⎨⎧==629529y x y x y x 或或 . 例6.设N =782x ,且17|N, 求 x..解:N =2078+100x=17×122+4+17×6x -2x=17×(122+6x )+4-2x.∵ 17|N ,∴17|4-2x ,当 4-2x=0.∴ x=2.三、练习1.要使2n+1能被3整除,整数n应取___,若6|(5 n-1), 则整数n应取___.2.求证:①4!|(n4+2n3-n2-2n);②24|n(n2-1)(3n+2);③6|(n3+11n);④30|(n 5-n).3.求证:①100|9910-1);②57|(23333+72222);③995|(996996-994994);④1992|(997997+995995).4.设n是正整数,求证3 n+3n+2+62n能被33整除.5.求证:六位数abcabc能被7,11,13,整除.3xy能被77整除,求x,y的值.6.已知:五位数987.已知:a,b,c都是正整数,且6|(a+b+c).求证:6|(a3+b3+c3).练习题参考答案1.正奇数;正偶数2.①,②分解为4个连续整数③n(n-1)(n+1)+12n ④n(n-1)(n+1)(n2-4+5)3.②81111+491111③添项-1,1④添项995997-9959974.化为3n(1+32)+36n=11×3n+36 n-3n=……5.7×11×13=1001六位数105a+104b+103c+102a+10b+c=……6.仿例57.由6|(a+b+c)可知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且a3+b3+c3-3abc含有因式a+b+c [文章来源:教学视频网/转载请保留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2)
倍数约数
甲内容提要
1两个整数A和B(B≠0),如果B能整除A(记作B|A),那么A 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
例如3|15,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因为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所以0被非0整数整除。
0是任何非0整数的倍数,非0整数都是0的约数。
如0是7的倍数,7是0的约数。
3整数A(A≠0)的倍数有无数多个,并且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0,±A,±2A,……都是A的倍数,例如5的倍数有±5,±10,……。
4整数A(A≠0)的约数是有限个的,并且也是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的,其中必包括±1和±A。
例如6的约数是±1,±2,±3,±6。
5通常我们在正整数集合里研究公倍数和公约数,几正整数有最小的公倍数和最犬的公约数。
6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正整数叫做互质数(例如15与28互质)。
7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除数×商数+余数若用字母表示可记作:
A=BQ+R,当A,B,Q,R都是整数且B≠0时,A-R能被B整除
例如23=3×7+2则23-2能被3整除。
乙例题
例1写出下列各正整数的正约数,并统计其个数,从中总结出规律加以应用:2,22,23,24,3,32,33,34,2×3,22×3,22×32。
那么合数A的正约数的个是(m+1)(n+1)
例如求360的正约数的个数
解:分解质因数:360=23×32×5,
360的正约数的个数是(3+1)×(2+1)×(1+1)=24(个)
例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24,90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解:∵24=23×3,90=2×32×5
∴最大公约数是2×3,记作(24,90)=6
最小公倍数是23×32×5=360,记作[24,90]=360
例3己知32,44除以正整数N有相同的余数2,求N
解:∵32-2,44-2都能被N整除,∴N是30,42的公约数
∵(30,42)=6,而6的正约数有1,2,3,6
经检验1和2不合题意,∴N=6,3
例4一个数被10余9,被9除余8,被8除余7,求适合条件的最小正整数分析:依题意如果所求的数加上1,则能同时被10,9,8整除,所以所求的数是10,9,8的最小公倍数减去1。
解:∵[10,9,8]=360,
∴所以所求的数是359
丙练习2
1,12的正约数有_________,16的所有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质因数300=_________,300的正约数的个数是_________
3,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20和250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4,一个三位数能被7,9,11整除,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
5,能同时被3,5,11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_______最大三位数是________ 6,己知14和23各除以正整数A有相同的余数2,则A=________
7,写出能被2整除,且有约数5,又是3的倍数的所有两位数。
答____ 8,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长1.35丈,宽1.05丈要用同一规格的正方形瓷砖铺满,问正方形最大边长可以是几寸?若用整数寸作国边长,有哪几种规格的正方形瓷砖适合?
9,一条长阶梯,如果每步跨2阶,那么最后剩1阶,如果每步跨3阶,那么最后剩2阶,如果每步跨4阶,那么最后剩3阶,如果每步跨5阶,那么最后剩4阶,如果每步跨6阶,那么最后剩5阶,只有每步跨7阶,才能正好走完不剩一阶,这阶梯最少有几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