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石骨症病例讨论共43页文档
石骨症X线影像报告一例 良性石骨症能活多长

《石骨症X线影像报告一例良性石骨症能活多长》摘要: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全身关节疼痛来我院进行体检,1.3X线检查(摄双手正位、骨盆正位、腰椎侧位及左胫腓骨正位)所见骨骼呈广泛性骨质硬化,骨密度普遍性增高,骨皮质呈连续性增厚、硬化,X线上常表现为骨硬化常伴骨疏松、骨纹模糊和骨纹粗疏等,主要累及躯干骨,四肢较轻,且骨纹理增粗呈网状1病例报告 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全身关节疼痛来我院进行体检。
自述从儿童时期便有全身骨骼及关节疼痛感,尤以活动及蹲下时明显,疼痛呈针刺样,10岁左右曾经因玩耍时摔伤,造成右髋关节骨折,在未进行治疗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自行好转;查体:体格正常,腰椎无侧弯,屈、曲活动无明显受限,双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时右侧稍有跛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呈(+)。
1.2实验室检查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肝肾功能、尿常规均呈(-)。
1.3X线检查(摄双手正位、骨盆正位、腰椎侧位及左胫腓骨正位)所见骨骼呈广泛性骨质硬化,骨密度普遍性增高,骨皮质呈连续性增厚、硬化;双手及左胫腓骨骨质显著致密,无法分清骨皮质、骨骺板、骨松质及骨髓腔尤以干骺端改变明显(图1~3);腰椎椎体上下骨板增宽、致密,中间区域相对较稀疏透亮,呈“夹心样”改变,各椎间隙未见明显的狭窄征象(图4);组成骨盆各骨骨质密度增高相对最为明显,左髂骨翼上可见浅淡的同心环状波纹状致密影,双侧股骨头变形、变扁,与股骨颈分界不清,大粗隆呈骨质增生改变,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图5);左手小指末节指骨、右侧股骨颈及左侧腓骨见陈旧性骨折愈合影(自诉无左胫腓骨外伤史)。
1.4X 线诊断①全身骨骼石骨症。
②左手小指末节指骨、右股骨颈及左胫腓骨陈旧性骨折。
2讨论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Albers-Schonberg病,常用名有大理石骨病、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病等,是一种罕见的泛发性的骨硬化病,主要是由于正常破骨细胞吸收活动减弱,使钙化的软骨及骨样组织不能被正常骨组织所代替而发生蓄积,致骨皮质明显硬化变脆,易骨折或多发骨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
让你一次看个够:石骨症8例解析

让你一次看个够:石骨症8例解析近期,新英格兰杂志刊登了一例Heczey 博士提供的石骨症的案例,笔者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共搜集8 例该疾病,其相关影像学征象分析如下。
病例一8 岁男孩,右腿新发急性疼痛,伴有成神经细胞瘤病史,行X 线检查结果如下。
图 1. 股骨中段可见无移位性骨折线(图 A),其上方骨质密度增高,下方股骨增粗,呈锥形瓶畸形(图 B)病例二由丁香园战友提供,病史不详,外伤后检查,X 线结果如下:图2. 髂骨翼呈典型「同心圆状」改变,长骨骨质结构消失,均匀一致高密度呈「粉笔」状,伴右侧髂骨翼、左股骨上段骨折。
病例三男性,20 岁,脑积水病史,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
行颅脑CT 检查结果如下:图3. 颅骨穹窿颅底均增厚硬化,以颅底骨质增生最明显,右侧VP 分流阀病例四年轻女性,行 MR 及 CT 检查结果如下。
图 4. 腰椎矢状位 T2-WI 压脂序列,椎体形态失常,呈三明治样改变,又称夹心椎图 5. 冠状位 CT 重建,椎体上下缘为高密度,中心呈低密度,称夹心蛋糕征或夹心椎病例五患者基本病史不详,行足 X 线检查结果如下。
图 6. 所示足部各组成骨呈广泛致密性骨化病例六新生儿,临床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石骨症,X 线图像如下。
图 7.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增粗图8. 干骺端可见透光带,骨皮髓质分界消失;另可见阴囊疝,期内可见肠管病例七年轻男性,外伤后 X 线检查结果如下。
图 9. 胫骨骨质密度增高,其下段高密度背景下可见骨折线病例八男性,6 岁,行全身 X 线检查结果如下。
图 10. 全身骨质密度增高,未见明显骨质畸形改变图 11. 腰椎部分椎体可见骨内骨征象诊断:石骨症鉴别诊断重金属中毒;骨质增生症;维生素D 过量;致密性骨发育不全;颅骨或面部骨纤维异常增生。
总结(1)基本 X 线表现:广泛均匀,骨密度增高硬化,骨小梁变粗、模糊,皮质增厚,髓腔狭窄,甚至消失。
(2)骨中骨:主要见于掌指、跖趾关节及肋骨等,骨中骨表现为边界比较明显的致密骨岛。
石骨症并左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报告

石骨症并左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报告(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石骨症左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女,26岁。
因走路时摔伤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1 d就诊。
查体见:左下肢外旋、短缩畸形,左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可触及骨异常活动。
足背动脉搏动好,趾动及血运好。
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103 g/L,血沉、血磷、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X线片示:左股骨粗隆下横形骨折,远折端外旋、向内移位。
双侧股骨皮质增厚,髓腔消失。
骨盆骨密度增厚,双侧髂骨翼出现同心圆状波纹,双髋内翻畸形,股骨颈明显变短,双侧髋臼、股骨头骨质异常增高。
颅骨内外板骨质增厚,板障消失。
椎体骨质显著增厚、加宽,上下两层致密中间较疏松呈“夹心面包”状三层结构(图1~5)。
患者足月,顺产,无家族遗传病史。
因股骨小粗隆受髂腰肌的牵拉,近折端向前完全移位,行左胫骨结节骨牵引及手法整复后仍不能达满意复位,于2007年5月1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耗时3 h 20 min。
术后X线片示骨折达解剖复位(图6)。
术后3个月示骨折复位好,内固定位置好,有中量骨痂生成(图7)。
患者术后半年恢复到受伤前水平。
1 讨论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称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粉笔样骨、大理石骨、硬化性增生性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
最早由Albers Schonberg(1904)发现,又叫Albers Schonberg病,为罕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
本症患者的骨骼持续地保持着钙化的软骨基质。
石骨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样组织过度钙化,而骨化不足,因而骨骼失去弹性,骨质硬而脆,易折断。
本症分为两型:(1)良性型亦称成人型。
于儿童期及青年时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成年后偶因其它原因进行X线检查时始被发现。
患者周身骨质呈弥漫性骨质密度增厚、硬化、质脆,因而轻微外伤就能引起病理骨折,骨折后骨质能正常愈合。
石骨症1例报告

crnr r  ̄ dsaei esni yetnin J . i uai , o a at i s n setlhp r s [ ] Cr ltn o y e e a e o c o
20 0 4.1 0 2 7 —2 8 0 3: 5 9 5 4
人 在 出生 前 即 已 开 始 有 病 变 , 目前 尚 无 有 效 的 预 防 措 施 , 防 治 本 病 的 重点 在 于 预 防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发 生 颅 骨 硬 化 , 如 可 致脑 积水 、 萎 缩 、 瘫 、 听 等 。 因 此 , 期 发 现 、 期 诊 眼 面 失 早 早
【 收稿 日期 ]09— 2- 3 2 0 0 0
[ 责任编辑] 马兴忠
gs v er flr[ ] hn ora o de dc e2 0 , et ehata ue J .C iaJu l fMo m Mein ,0 4 i i n i
1 . 4 4 12
文章 编号 :O l 9 9 2 0 )4— 3 1- 1 fO 一54 ( 0 9 0 0 4 0
2 讨论
由 于 本例 X 线 表 现 特 殊 , 示 全 身 骨 骼 普 遍 性 致 密 硬 显
化, 失去原有结 构 , 诊断明确。但应注 意与贫血 、 白血病 的鉴 别’ 。本病的发病机制为破 骨细胞功能缺陷 , 钙化软骨基 使 质及原始骨小 梁重 吸收变慢 , 从而妨碍被 正常骨所取 代。以
0 4 h u a l o r su e a d p u e p e s r n s o e a d f o rme n b o d p e s r n l s r su e o t k n - 2 r
[ ] 刘力松 , 7 华琦 .4小时平均脉压和诊室 脉压 对高血压病患 者左 2 窒结构的影响[ ] 中 国医学影像技术 ,03,9 5 :8 J. 20 1 ( )5 6~59 8. [ ] SatnA Pe iino a ivsua a g nhp net n 8 t o V. r c o fcr oac l dmae i ye t i n dt d r no pt nscncO mblt ybod p s r [ ] H m H p r n , a et l i ra ua r l r s e j . u ye e s i i o o e u t
石骨症临床分析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上海 2 0 0 0 3 2 )
【摘要】 目的 对石骨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方法 收集本院 1970~2000 年诊断的 3 例,结 合国内外报道的 4 5 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患儿贫血及肝脾肿大突出,血象有类白反应,骨髓穿刺难以成功,骨骼 X 线具有确诊意义。 结论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成骨过程中软骨基质持续钙化。石骨症预后不 良,骨髓移植可能为治疗新途径。
16
罕少疾病杂志 2002 年第 9 卷第 2 期
①
图 1 诸肋骨增白反应如大理石状,未见骨髓腔,心影显球型
厚、髓腔略窄。诊断肺炎、石骨症。对症治疗后好转出 院,失去随访。
文献与本文报告共 48 例中,男 26 例,女 22 例, 男女大致相等。初诊时年龄最小 35 天,最大 14 岁, 其中 1 岁以下 2 7 例(占 5 6 % )。大部分病例自婴儿 期即出现症状,尤以 6 个月内较多(22 例,占 4 5 . 8 % )。
家族史方面, 患儿同胞中有同样病史者共 15 例,占 3 1 . 2 5 %( 其中 6 例分属 3 家,分别为姐妹、 姐弟及兄弟关系),1 例其父及姑均有同样病。13例其 父母为近亲结婚(姨表或姑表),1 例其祖父母为近亲 结婚。二者共计 1 4 例。同胞中有同样病史的 1 5 例 中,有 6 例其父母为近亲结婚; 而父母亲为近亲结 婚的 13 例中,有 6 例在同胞中有同样病患儿。由此 可见,本病不但有明显家族性,而且在父母为近亲 结婚的患儿家庭中,出现 2 个以上患儿的机会较多。 2 实验室检查
17
J O U R N A L O F R A R E A N D U N C O M M O N D I S E A S E S Volume. 9 No. 2 2002
石骨症的X线与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石骨症的X线与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张伟;李君;裴风选;张洪谦
【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年(卷),期】2001(010)001
【摘要】目的探讨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对19例石骨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和X线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就诊原因:本组有15例因外伤或其他疾患摄片发现,4例受邀检查.②家族关系:19例中有7例来自3个家族,其他12例各来自不同的家族.③X线表现:主要表现骨骼广泛性密度增高硬化,骨小梁增粗.不同部位的特点各异.④并发症:骨折(10例);髋内翻(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椎体的"夹心蛋糕"征象,髂骨翼的"年轮状"及长管骨的"粉笔状"征象为影像学的特点.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张伟;李君;裴风选;张洪谦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274300;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放射
科,274300;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成武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食管憩室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 [J], 张辉
2.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J], 毛声敏
3.石骨症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怀有为;陆凤娟;李国平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与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J], 邱伟江;徐晓院
5.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X线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的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J], 罗国德;曹永宽;张林;张国虎;王培红;龚加庆;王永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学--石骨症病例讨论

医学资料
21
辅助检查(甲状旁腺素2012-11-27)
医学资料
22
辅助检查(ECT2012-09-21)
医学资料
23
辅助检查(骨穿2012-11-14)
医学资料
24
辅助检查(骨密度2012-11-26)
医学资料
25
辅助检查(X线2008-05-08)
医学资料
26
辅助检查(X线2008-05-08)
石骨症病例讨论
医学资料
1
患者老年男性,62岁,因“双髋疼痛8年余,左髋关节置换术后3年,疼 痛2年余”入院。
医学资料
2
现病史 患者8年前因双髋疼痛于浙二就诊,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未 予以正规治疗。4年前患者疼痛加剧,故于新华医院治疗,诊断 :双侧股骨头坏死,建议手术,查生化示ALP295u/L,后一直随 诊查ALP指标。3年前患者于新华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之后一年左髋未见明显异常。2年前患者左侧髋关节出现疼痛, 行走困难。于新华拍片示左髋假体在位,未见明显异常。后多 次在杭州市二医院及红会医院查髋关节片、生化、肿瘤类。当 时提示生化ALP高,肿瘤类正常。左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左侧 股骨大转子处骨质增生,考虑为异位骨化。7月前患者至浙二就 诊,查骨密度正常,甲状旁腺素正常,ECT示颅骨、左7后肋、 胸骨下段、骨盆、双股骨骨质代谢活跃。药物予以利塞膦酸钠 片口服治疗。随诊复查生化ALP。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我院住 院。
医学资料
38
石骨症典型X片
医学资料
39
石骨症典型X片
医学资料
40
相关文献:
• ALP指标:各文献报告结果不同,杨德炎[1]等报告石骨症患者ALP正 常,怀有为[2]等报告3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ALP升高,且高于350u/L 。
石骨症

石骨症(osteopetosis),是由于正常的破骨吸收活动减弱,钙化的软骨或骨组织不能被正常骨组织代替而堆积,导致骨质明显硬化、脆性增加。
易骨折。
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可导致贫血及髓外造血器官代偿肥大;颅底硬化可致视力和/或听力异常。
轻型或延迟型石骨症相对较常见,重型或早老型较少见。
本例属于较少见的后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例符合:本病例患者父母体健,其亲生妹妹同患该病),症状出现早且严重。
轻型或延迟型症状出现晚且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女,13岁,主因轻摔伤后来院就诊。
患者视力多年来进行性减弱。
父母体键,有一亲生妹妹亦曾被确诊为石骨症。
[/i颅骨及椎体表现:颅骨变厚,颅底硬化,垂体窝窄小。
颈椎、胸椎及腰椎诸椎体上下终板明显硬化增宽,与椎体中央相对密度较低区形成典型“三明治”征(夹心饼干样改变)。
骨盆及足:双侧骨盆诸骨骨质密度增高,双侧髂骨翼可见多条与髂嵴平行的弧形致密线影,形成“车轮征”,足多处趾骨髓腔内可见小面积硬化雏形小片骨质影,即“骨中骨”。
长骨骨端:肱骨干骺端及股骨颈处塑形不良,并可见陈旧骨折征象,骨质密度明显增高、硬化,可见横行的更致密条纹影。
骨盆补充:髂骨、耻骨及坐骨均可见散在局限性小片状骨质硬化区。
患者男6岁,纳差,贫血患者男6岁,纳差,贫血患者男6岁,纳差,贫血典型的石骨症,贫血说明已经累及造血系统(骨髓了),提示预后不良全身普遍性骨质硬化,骨皮质、骨松质、髓腔不能分辨,椎体呈典型“夹心蛋糕”样改变,干骺端杵状增粗,考虑石骨症,这样的病例园子里很多了,谢谢分享影像学检查所见:腰椎终板增宽硬化,与中心区相对较低密度区共同形成典型的夹心饼干样改变(三明治征),肋骨、骨盆诸骨可见弥漫性硬化影及雏形小骨影,双肱骨和股骨骨皮质增厚,髓腔消失(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所致贫血),干骺端杵样增粗硬化,髂骨呈现多条平行排列的弧形硬化线影。
髂骨、耻骨及坐骨均可见散在局限性小片状骨质硬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