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假期实验结果
抑菌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作用。
2. 探究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
3. 分析抗生素的抑菌谱,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抑菌实验是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评估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中,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分别加入培养基中,然后将接种有细菌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
3.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4. 仪器:培养箱、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抗生素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
2. 将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
3. 用无菌移液器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分别滴加于平板中央,用无菌镊子轻轻按压平板,使抗生素溶液渗透到培养基中。
4. 将平板倒置,37℃培养24小时。
5. 观察并记录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直径。
6. 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2. 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3. 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4. 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2.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 抑菌实验是评估抗生素疗效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作用,以及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组别3【实验题目】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生理生化的意义。
2.掌握几种常用生理生化的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2、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等3、仪器和用具: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等4、培养基淀粉培养基、油脂培养基(大分子物质水解实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附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实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实验)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甲基红培养基)【实验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
具有酶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在细胞内,称为胞内酶。
许多细菌产生胞外酶,这些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以促进细胞外的化学反应。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现在对大分子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的不同,反映出他们具有不同的酶系和不同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可被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内容。
具体实验原理如下:一、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实验原理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组别31、淀粉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
如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
已知淀粉遇到碘会显现蓝色,因此可通过在淀粉培养基上滴加碘液来判断微生物是否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菌落周围不呈蓝色,出现无色透明圈,则该菌种能够水解淀粉。
2、油脂水解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产生的脂肪酸可改变培养基的PH,因此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观察菌苔的颜色判断菌种是否能够水解油脂,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明这种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上海储能中学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储能中学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和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D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D类动物用__呼吸,鸟具有__辅助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__.与D类动物相比,E类动物最重要的繁殖特征是__.(5)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__.(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类动物的牙齿有__齿、犬齿和__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2.下图是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填序号)(1)涡虫的身体呈_____对称。
(2)涡虫的三角形前端背面有两个[1]_____,其功能是_____。
其身体的_____面后端近三分之一处,长有[2]_____,其内有一个管状的[3]_____。
(3)涡虫吃进去的食物在[ ]_____内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__]排出。
3.下图是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A中看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就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请再举出一类动物,通常也具有这样的形态和作用,如________类动物。
(2)图B中的①所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适于空中飞行;②所示为附着在胸骨上全身最发达的_________,它能拉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
铜绿假单胞菌

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
抗生素作用靶点在微生物生长与存活中起 重要作用。很多抗生素就是通过作用于这 些作用靶点干扰细菌的生长来发挥抗菌活 性。如:拓扑异构酶Ⅱ 性。如:拓扑异构酶Ⅱ、Ⅳ是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氟喹诺酮类药物 通过形成DNA2拓扑异构酶2 通过形成DNA2拓扑异构酶2氟喹诺酮类药 物三元复合物,阻止DNA拓扑异构变化, 物三元复合物,阻止DNA拓扑异构变化,妨碍 细菌DNA复制、转录, 细菌DNA复制、转录,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
在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 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 的研究中发现,感染前 住院时间、入住ICU 住院时间、入住ICU 、APACHE Ⅱ评分、 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 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 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与PA 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与PA 感染有关
青霉素结合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2B inding2p roteins, PB2Ps)是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一些膜蛋白, PB2Ps)是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一些膜蛋白,是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专一性作用靶点, 类抗生素的专一性作用靶点,最初因为能与青霉素共价结 合而得名。PBPs是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酶, 合而得名。PBPs是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酶, 包括转肽酶、羧肽酶和内肽酶。它的正常存在是细菌保持 正常形态及功能的必需条件。β 正常形态及功能的必需条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正是通过 与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胞死 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胞死 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22 ] 。当细胞膜上的PBPs数量减 。当细胞膜上的PBPs数量减 少,或者PBPs的结构改变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使其与β内 或者PBPs的结构改变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使其与β 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 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就会产生耐药。这种机 制与β内酰胺酶能发生协同效应,引起细菌对β 制与β内酰胺酶能发生协同效应,引起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状况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状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及变化趋势。
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分离出的533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2种抗生素采用Kirby-Ban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逐年下降的趋势百变化。
结论根据药物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尤为重要。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的敏感性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流行病学调查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由于细菌敏感性逐年下降,由此引起的院内感染日趋严重。
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来源菌种来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到本院就诊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除外,质控菌株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2 抗菌药敏感片12种抗生素纸片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塞肟,头孢曲松,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还有些敏感的抗生素医院药剂科没有药,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1.3 培养基药敏培养基选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M-H水解酪蛋白琼脂。
1.4 菌种鉴定所有分离的病原菌株按照操作说明,用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非发酵菌生化编码管进行鉴定。
1.5 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ner琼脂扩散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在均匀涂布铜绿假单胞菌的M-H平皿上贴上药敏纸片,35℃±1℃培养过夜。
2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和变化趋势见表1。
铜绿假单胞菌对这12种抗生素最敏感的为亚胺培南(总敏感率为83.1%),其次为头孢他啶(总敏感率为75.6%),抗菌效果最差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总敏感率为34.3%)。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答案医学微生物学案例噬菌体1958年某城市炼钢工人不慎大面积烧伤,并造成细菌性感染,经检测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使用了当时仅有的几种抗生素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后经某医学院分离出此菌,并找到该菌对应的特异性噬菌体,经该噬菌体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
思考题:噬菌体治疗后获得明显疗效的相关机制及其此案例给予的启示。
答案:造成细菌性感染,经检测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使用了当时仅有的几种抗生素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因为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了。
而最后找到该菌对应的特异性噬菌体,经该噬菌体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
是因为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而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噬菌体只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裂解和杀死的功效,而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噬菌体,通过吸附—传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的过程是最终的细菌死亡。
所以最后铜绿假单胞菌死亡,病情得到康复。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6年10月11日,XXX在课间餐后,有18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显,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
取呕吐物及剩余食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镜下查见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状排列,普通培养基培养可见圆形、中等大小、金黄色菌落。
思考题:1,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何病?由何菌引起?2,如何防治?答案: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明,伴有低热、白细胞降低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对机体的损伤施展阐发。
防治:防留意个人卫生加强食物卫生监视管理避免耐药性产生避免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手部充分消毒治:皮肤创伤及时处理、脓肿引流等药敏试验链球菌XXX,男,16岁,因发烧、浮肿、血尿入院。
自幼时常咽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
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发烧而打针青霉素很多天,症状消逝,入院前两日高热,血尿。
查体:T 39℃,血压稍高,眼睑及下肢浮肿。
实验室检查:ASO抗体800单位尿,RBC+++,尿蛋白+++。
假单胞菌属解析

尿、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可直接接种在血平板上,血液标本可先于 20℃~30℃进行增菌后再接种血平板分离。不能在35℃或37℃进行 培养,以免发生假阴性。本菌鞭毛3根以上,42℃不能生长,不产 生绿脓素,可以与铜绿假单胞菌相区别。本菌的最低鉴定特征有: 单端鞭毛3根以上,动力阳性;氧化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 氧化酶阳性,精氨酸水解阳性,明胶液化阳性;可产生荧光素, 不产生绿脓素,4℃生长,42℃不生长。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对监控医院内感染菌群、 检测其 耐药性、 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利用极为重要。同时, 由于铜绿假单 胞菌分布广泛, 可以推知其耐药机制在其他病原菌中也极可能广泛 存在, 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其他许多病原菌的控制也 具有指导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理主要有 4 种, 一是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 抗生素修饰酶; 二是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逃避抗菌药物的抗 菌作用; 三是膜屏蔽与主动外排, 限制药物到达作用靶位; 四是形 成生物膜。
被检验的肉含有荧光假单胞菌
2.临床意义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存在于土壤和水等环境中,常与
食物(鸡蛋、血、牛乳等)腐败有关,可作为咽部的正常菌群存 在,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偶从泌尿道感染病人尿中分离出。 由于具有嗜冷性,可在冰箱储存血液中繁殖,若输入含有此菌的 血库血液,可导致病人不可逆性的休克而死亡。
铜绿假单胞菌-防治原则
加强一些特殊病房及检查室、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常引起菌血症、肺炎、泌尿系统感染 烧伤感染和囊 性纤维化继发感染等疾病, 由于其耐药菌株不断产生, 耐药性不断 变化, 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严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中Ⅵ型分泌系统及其参与铁离子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菌进化出多种结构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分泌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利用分泌系统,细菌可以获得营养、向外部环境分泌毒力因子以及直接靶向真核细胞使其致病。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细菌中发现9套分泌系统(T1SS~T9SS)[1~2],2006年由Pukatzki 等[3]研究小组命名的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分泌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包含进化上完全不同的3种基因簇H1-T6SS 、H2-T6SS 、H3-T6SS,这使铜绿假单胞菌成铜绿假单胞菌中Ⅵ型分泌系统及其参与铁离子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19-11-21;修回日期:2020-03-08作者简介:王瑞营(199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的研究;*通信作者:扈会整(1977—),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副主任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与临床用药研究,Tel:************,E-mail:*****************。
王瑞营,张娟,王碧,侯亚文,吴斌艳,扈会整*(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检验科,中国陕西咸阳712000)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机会致病菌,临床上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
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是铜绿假单胞菌中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不仅能分泌多种毒力蛋白至环境或真核细胞中,还能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的T6SS 不仅可以转运毒性蛋白,还能够参与金属离子的转运,从而解除自身的环境压力及生存竞争。
本文主要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中T6SS 的结构组成、调控及其对铁离子的转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结构;调控;铁离子中图分类号:Q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47(2020)05-0404-06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ype ⅥSecretion System of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Mechanism of Its Participation inTransport of Iron Ions WANG Rui-ying,ZHANG Juan,WANG Bi,HOU Ya-wen,WU Bin-yan,HU Hui-zhe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No .215Hospital of Shaanxi Nuclear Industry ,Xianyang 712000,Shaanxi ,China )Abstract: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 major opportunistic pathogen that can cause acute or chronic infec -tion in clinic.The type Ⅵsecretion system (T6SS)is an important secretion system that secretes a variety of virulence proteins into environment or eukaryotic cells and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envelope in P.aerugi 原nosa .T6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icit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eruginosa .It can transport not only toxic proteins but also metal ions,thereby relieving the bacteri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sur -vival competition.Herein,the structure,regulation and Fe ion transport mechanism of T6SS in P.aeruginosa are discussed.Key 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 ;type Ⅵsecretion system (T6SS);structure;regulation;iron ion(Life Science Research ,2020,24(5):404~409)DOI :10.16605/ki.1007-7847.2020.05.008·综述·第24卷第5期生命科学研究Vol.24No.52020年10月Life Science Research Oc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王瑞营等:铜绿假单胞菌中遇型分泌系统及其参与铁离子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研究T6SS的理想模式生物[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流程——3、噬菌体纯化及后续
第2步中扩增后得到 的噬菌体进行纯化
作用谱
DNA抽提
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
临床分离到的不同 型别的多耐药铜绿
假单胞菌35株
测序
实验结果
后续步骤
噬菌体生物特性研究 电镜观察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衣壳蛋白的SDFS-PAGE分析 感染复数(MOI)的测定 PH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测定 绘制一步生长曲线
谢谢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假期实验结果
实验流程——1、样本采集及其处理
样本
处理
加CaCl2 均质
离心
过滤 4℃保存
实验流程——2、噬菌体的分离与扩增
第1步中得到的含有噬菌体的样本
临床分离到的不同型别混合过夜培养
加入氯仿离心,保留上清
上清与生长到对数期的单株 细菌混合孵育后,浇注双层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