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实验报告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地点:三楼物理实验室时间: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名称: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二、实验原理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 错误!,由此得g=错误!,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三、实验器材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1.做单摆取约1 m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2.测摆长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错误!。
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4π2lT2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结果:由实验测得本地重力加速度值为:方法二:图象法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错误!可得l=错误!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作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π2k,k=错误!=错误!。
(隆德地区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
786m/s2)六、误差分析。
单摆实验报告3篇

单摆实验报告第一篇:单摆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一、实验原理单摆实验是研究简谐振动的基本实验之一,它是利用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来探究单摆振动的特征和规律。
单摆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摆的周期、振幅等参数,以验证其满足简谐振动的特性。
二、实验装置单摆实验的装置通常由摆杆、铅球、计时器和支架等组成。
具体实验装置如下:摆杆:由一根细且坚韧的杆子组成,可用金属杆或木制杆制成。
铅球:实验中有许多不同重量和大小的铅球可供使用,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计时器:用于测量摆的周期,通常使用电子计时器或手机计时等设备。
支架:用于支撑摆杆和铅球,通常由钢架或木架制成。
三、实验步骤1. 将摆杆固定到支架上,并挂上铅球,调整铅球的高度,使其能够自由地摆动。
2. 用计时器测量摆杆的周期,并记录下来。
3. 改变铅球的重量和长度,并重复步骤2,记录下来不同条件下的周期和振幅等参数。
4.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提取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铅球摆动的幅度,避免气流和震动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2. 同一摆杆和铅球要保持固定,否则,实验数据将有很大的偏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5. 实验结果通过单摆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摆的周期、振幅等参数,以验证摆的运动满足简谐振动特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摆的振幅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函数。
这些数据和函数可以用于学习和探究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总之,单摆实验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简谐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单摆周期实验报告

单摆周期实验报告单摆周期实验报告引言:单摆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装置,通过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可以探究单摆的运动规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摆长下单摆的周期,验证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一根轻质绳子和一个质量较小的球体。
首先,将绳子固定在一个支点上,然后将球体系于绳子下端,并使其摆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摆长,分别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了每次摆动的周期,并计算出平均值。
以下是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摆长(m)周期(s)0.1 1.030.2 1.450.3 1.770.4 2.060.5 2.3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为了验证这种关系,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
首先,我们绘制了摆长与周期的散点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摆长的增加,周期也随之增加。
并且,通过观察散点图的趋势,我们可以推测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函数关系。
接着,我们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拟合直线来确定摆长与周期之间的关系。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拟合直线的方程为:T = 2.17√L + 0.68。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这一结论与理论预期相符,与我们在物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一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中的结果仅适用于小角度摆动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摆动角度较大,那么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此外,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实验误差。
例如,由于实验装置的摆动过程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中尽量减小了空气阻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的关系。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摆法测量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值,并熟悉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加速度。
单摆法是一种利用单摆振动周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单摆振动周期的公式为T=2π(L/g)^(1/2),其中T是振动周期,L是单摆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单摆、计时器、卷尺、测量尺、金属球。
2. 将单摆垂直放置,并用卷尺测量单摆长度L,并记录下来。
3. 将金属球系在单摆下端,并使其尽量静止。
4. 用计时器计时,记录下金属球振动50次的时间,并求出平均振动周期T。
5. 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6. 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取平均值。
若三次测量值差异较大,则需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三组实验,测得的单摆长度分别为L1=0.6m、L2=0.8m、L3=1.0m。
分别测得的平均振动周期为T1=1.68s、T2=2.07s、T3=2.34s。
据此,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分别为g1=9.702m/s2、g2=9.639m/s2、g3=9.600m/s2。
取平均值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g=9.68m/s2。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自振动周期的测量误差和单摆长度的测量误差。
影响振动周期测量误差的因素包括人为误差、温度、空气阻力等因素,而单摆长度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尺子的读数及摆线的偏斜。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降低误差。
实验结论:通过单摆法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9.68m/s2,与标准值(9.8m/s2)相比有一定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所致。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也了解了实验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其降低方法。
单摆实验报告5页

单摆实验报告5页单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
实验仪器:单摆、秒表、直尺、千分尺、万能电表、万用表。
实验原理:单摆又称为简单重力摆,是一种由一定重量的物体(摆球)悬挂于一个细绳或细杆上,自由受重力作用而成摆的简单物理实验。
单摆周期定律的表述: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l/g(g为地球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1、调整单摆的摆长,使其长短均匀,用直尺及千分尺测量并记录摆长l的值。
2、测量摆球重量w,用万能电表测量摆球在空气中的阻力f。
3、将摆球拉到一定高度A处,放松球,用秒表测量N个周期的时长t1,t2, ...... tn。
4、分别计算每个周期的平均值T1,t2,...... tn。
结果计算:摆球重量为w,在空气中的阻力为f。
所以摆球所受重力为(w-f),整个单摆系统所受的合力为(w-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w-f)g=(w-f)a其中a为摆球所做的向心加速度,可用公式a=v²/l求得,其中v为摆球的速度,由摆球所在位置的高度算得(对于单摆振动的摆角很小的情况,可以认为一摆球速度都与摆球高度相同,即仅与最大位移有关)。
又可得:T=2π√l/(w-f)g得到每组实验数据后,我们可以将它们带入式子,按照周期公式计算每组数据的周期T1,T2......Tn。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到如下表格数据:表格(略)实验结果:由表可知,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而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于是我们可以将实验测得的周期带入公式中,计算出地球重力加速度g 的值。
即g=4π²l/T²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地球重力加速度为g=9.75m/s²,与标准值g=9.80m/s²比较,误差约为0.5%。
这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单摆实验报告,大学

单摆实验报告,大学篇一:单摆实验报告单摆一、实验目的1. 验证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测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2. 从摆动N次的时间和周期的数据关系,体会积累放大法测量周期的优点二、实验仪器单摆秒表(0.01s)游标卡尺(0.02mm) 米尺(0.1cm)三、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将一根不易伸长而且质量可忽略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体积很小的金属小球绳长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将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往返作周期性的摆动,这里的装置就是单摆。
设摆点O为极点,通过O且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为极轴,逆时针方向为角位移?的正方向。
由于作用于小球的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必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平衡位置,其大小f?mgsin 设摆长为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并注意到加速度d2?的切向方向分量a??l?2 ,即得单摆的动力学方程dtd2?ml2??mgsin?dt结果得d2?g2????? 2ldt由上式可知单摆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 T?2??2?2?lg或 g?4?l T利用上式测得重力加速度g ,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选取某给定的摆长L,利用多次测量对应的振动周期T,算出平均值,然后求出g ;第二,选取若干个摆长li,测出各对应的周期Ti,作出Ti2?li图线,它是一条直线,由该直线的斜率K 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仪器的调整1.调节立柱,使它沿着铅直方向,衡量标准是单摆悬线、反射镜上的竖直刻线及单摆悬线的像三者重合。
2.为使标尺的角度值能真正表示单摆的摆角,移动标尺,使其中心与单摆悬点间的距离y满足下式y??AB???180????5??AB式中为标尺的角度数,可取,而是标尺上与此5°相对应的弧长,可用米尺量度。
(2)利用给定摆长的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适当选择单摆长度,测出摆长。
注意,摆长等于悬线长度和摆球半径之和。
2.用于使摆球离开平衡位置(?﹤5°),然后令它在一个圆弧上摆动,待摆动稳定后,测出连续摆动50次的时间t ,重复4次。
关于单摆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单摆的实验报告篇一:单摆(实验报告样板)(实验报告样板)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普通物理实验报告专业实验日期姓名张三教师评定实验题目单摆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3)观察周期与摆角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当单摆摆动的角度小于5度时,可证明其振动周期T满足下式T?2?L(1)gg?4?2L2(2)T若测出周期T、单摆长度L,利用上式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从上面公式知T2和L具有线性关系,即T2?4?L。
对不同的单摆长度L测量得出相对应的周期,g可由T2~L图线的斜率求出g值。
当摆动角度θ较大(θ>5°)时,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动的角度θ之间存在下列关系222T?2?L?1??1?sin21??3?sin4?g???2?2?2??4?2??三、实验仪器单摆,秒表,米尺,游标卡尺。
四、实验内容1、用给定摆长测定重力加速度①选取适当的摆长,测出摆长;②测出连续摆动50次的总时间t;共测5次。
③求出重力加速度及其不确定度;④写出结果表示。
2、绘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曲线①分别选取5个不同的摆长,测出与其对应的周期。
②作出T2-L图线,由图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3、观测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定性观测:对一定的摆长,测出3个不同摆角对应的周期,并进行分析。
五、数据处理1、用给定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摆长:??/2?915.6?5.43?921.03mm=0.92103m=96.60/50=1.932s重力加速度:?4?220.921034?==9.742m/s2221.932?d?t??d15i?d?2n(n?1)?2.78?10.85?10.862?10.84?10.862?(10.86?10.86)2?(10.87?10.86)2?(10.88?10.86)2(55?1)=0.02mm取游标卡尺的仪器不确定度为σb=0.02mm,则?d??d2??b2?0.022?0.022?0.03mm?l?t??l15i?l?2n(n?1)?2.78?915.6?915.62?915.4?915.62?(915.8?915.6)2?(915.5?915 .6)2?(915.7?915.6)2=0.2mm(55?1)取米尺的仪器不确定度为σb=0.5mm,则因线长的不确定度远大于直径的0.03mm,所以?l??l2??b2?0.22?0.52?0.6mm?L??l?0.6mm?50T?t?2.78???50T?50T?i152n(n?1)?96.50?96.60?2??96.43?96.60?2??96.56?96.60?2??9 6.71?96.60?2??96.80?96.60?255?1=0.2s?T??50T/50?0.004s??eg2??2222?0.004??0.62?0.42%?915.61.932??=9.742×0.42%=0.05m/s2重力加速度:g=??=(9.74±0.05)m/s2广州的重力加速度:g=9.788m/s2百分误差:e0?9.788?9.?100%=4.7%34.00L(m)在曲线中取A、b两点,得:k?3.95?2.00?3.99(s2/m)(0.900?0.500)2g?4?2/k?4?2/3.99?9.89(m/s)9.7884.周期与摆角关系的定性研究小球半径r=0.00543mL=l+r=0.9058m百分误差:e0?9.788?9.89?100%=1.1%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周期随着角度的增加而略为变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题目: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出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值。
实验原理:在斯托克斯定律,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重力加速度g等于单摆振子的运动延迟T的平方,除以4π的平方。
实验装置:
铁柱:直径20mm,高度1000mm,用于支撑摆线的支架;
单摆:摆线长度为2m,重量为50g;
游标卡尺:最大刻度为180mm,加入195mm延伸线;
磁开关:可以检测摆线的振动,定位电流信号可以被电子计时器接收并将数据存入计算机;
电子计时器:能够接收磁开关信号,并记录单摆振动前后的时间变化;
实验步骤:
1、使用铁柱支撑单摆,确定单摆横截面中心点的位置。
2、确定单摆的出发点,即T0的位置,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线的位移。
3、安装磁开关并设置电子计时器。
4、使用手柄将单摆从临界点(T0处)拉出,以极小的角度出发,使磁开关接收到信号。
5、将单摆振动至最大振动幅度处,磁开关再次发出电流信号,电子计时器记录信号发出前后的时间变化,取得T2。
6、依次测量五组振动,并记录延迟时间T,作图求出算数平均值T2。
7、求出实验所得的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使用单摆法测得的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验证了斯托克斯定律的正确性,表明实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3)观察周期与摆角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将一根不易伸长而且质量可忽略的
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体积很小的金属小球绳长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将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摆角小于5°),然后
释放,小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往返作周期性
的摆动,这里的装置就是单摆
设摆点O为极点,通过O且与地面垂直
的直线为极轴,逆时针方向为角位移的正方
向。
由于作用于小球的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
力必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平衡位置,
院(系)名称物理系班
别
、实验目的
a 设摆长为 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并注意到加速度的切向方向分量 即得单摆的动力学方程
d 2 g 2
结果得 dt 2
l 由上式可知单摆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 2l T
利用上式测得重力加速度 g ,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选取某给定的摆 长 L ,利用多次测量对应的振动周期 T ,算出平均值,然后求出 g ;第二,选 取若干个摆长 l i ,测出各对应的周期 Ti ,作出 Ti li
图线,它是一条直线,由该 直线的斜率 K 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仪器
单摆,秒表,米尺,游标卡尺。
四、 实验内容
1、用给定摆长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 选取适当的摆长,测出摆长;
② 测出连续摆动 50 次的总时间 t ;共测 5 次
③ 求出重力加速度及其不确定度;
其大小 f mgsin
l dt 2 ,
2)利用给定摆长的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给定摆长L=72.39cm 的周期
l T 1.707 0.002 (s)
l 72.39 0.05 (cm) ( 单次测量 )
∴ g 4 2 l 2 4 3.142 72.39
2 980.78(cm 2) T 2
1.7072
s 计算 g 的标准偏差:
结果 g g 9.81 0.02(m s 2
) 2. 根据不同摆长测得相应摆动周期数据
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
由上表数据可作T-L 图线如下图所示:
又由图可知T2-L 图线为一条直线,可求得其
斜率为:k=26.046(cm/s 2)
所以g=4 π 2k=10.72(m/s 2)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测量结果:用单摆法测得实验所在地点重力加速度为:
实验分析: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是一种较为精确又简便的测量重力加速度方法。
本实验采用较精密的数字毫秒仪计时减小了周期测量误差。
实验误差由要来源于① 摆长的测量误差,但由于摆长较长,用钢卷尺测量产生的相对误差也较小,所以用钢卷尺也能达到较高的准确度;②系统误差:未能严格满足单摆模型造成
的误差,如未严格在竖直平面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