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跨膜转运
高中地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共42张ppt)

2020/5/15
13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概念: 狭义上: 是指污染物从一国的国家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 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即污染物的跨国转移。
广义上: 除指跨国转移外,还应包括跨其他行政区的污染物转移。
本节课我们采用狭义概念
2020/5/15
14
2.分类:
按照污染物转移的过程,可分为直接污染转移和
“共同的有区别的责任”
2020/5/15
37
环境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020/5/15
38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1.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政府 3.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层励面、
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4.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企业层面
1、据图说出“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 这两种处理方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
“垃圾焚烧”处理方式趋势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间2分钟
2020/5/15
10
趋势:垃圾填埋呈下将趋势,垃圾焚烧呈上升趋势。
原因:垃圾焚烧占地面积小;
垃 圾 焚 烧 减 量 效 果 好 ;— 减 量 化
综合利用
高 温 可 消 灭 垃 圾 中 的 病 原 体 ;— 无 害 化
间接污染转移。
直接污染转移:是指通过运输、丢弃、排放等方式,直 接将有毒有害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转移至本国区域之外。
间接污染转移: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式, 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 外。
此外, 大量进口别国的资源,导致资源输出国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亦属于一种特殊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理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2、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1、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略3、结果与分析(1)质壁分离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略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略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影响因素(1)被动运输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讲义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讲义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伴随着这些交流活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深入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对于维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污染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二)类型1、废物跨境转移包括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医疗废物等的转移。
2、污染产业跨境转移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污染产品跨境转移例如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状(一)全球范围内的废物转移据统计,每年有大量的危险废物从发达国家运往发展中国家,这些废物往往得不到妥善处理,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污染产业的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宽松的环境法规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却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跨境大气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和水流等自然过程跨越国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环境质量。
四、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处理污染物的成本,将废物转移到其他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有时会接受污染产业的转移。
(二)环境法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存在差异,这为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监管不力一些国家在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执法手段。
五、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会导致接收地区的土壤、水源、空气等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危害公众健康受污染的环境会导致当地居民患上各种疾病,如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及转运的物质。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及转运的物质。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
1.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跨膜转运时消耗能量,在逆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主动转运通常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能源分子(如三磷酸腺苷-ATP)或电化学梯度(如钠-钾泵),如钠-钾泵和如转运体。
2.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跨膜转运时不耗费能量,在浓度梯度下自发地将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运到低浓度区域。
被动转运主要包括了简单扩散和渗透调节、载体介导的渗透调节、离子通道和水通道等,如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如水蛋白AQP)进行跨膜运输。
3. 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是指物质在胞外液中通过溶质传递过程跨越细胞膜。
这种转运方式可以通过特定的细胞外受体和分泌蛋白介导,如胞外液相溶质的转运是肽类和脂质中介物质如甲硫氨酸。
转运的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离子、水分子、有机酸等。
不同细胞类型和环境条件下,转运物质的种类和量也会有所不同。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作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与分析了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作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跨膜运输效率对于环境健康和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对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与问题,以加深读者对这些重金属元素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详细解析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机制,包括其在细胞膜上的吸附、转运和释放等过程。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影响这些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过程中的运输机制和效率,以期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系统中的行为规律,为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有望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研究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共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概述,介绍了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背景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二小节是文章结构,说明了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第三小节是目的,明确了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节讨论了镍的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包括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与问题、镍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机制以及影响镍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的因素。
跨膜物质转运形式

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溶液中的一切分子都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这种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溶液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子因运动而离开某一小区的量,与此物质在该区域中的浓度(以mol/L计算)成正比。
因此,如设想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则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将有向低浓度区域的净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物质分子移动量的大小,可用通量表示,它指某种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方厘米的假想平面的摩尔或毫尔数。
在一般条件下,扩散通量与所观察平面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如果所涉及的溶液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混合溶液,那么每一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和通量,都只决定于各该物质的浓度差,而与别的物质的浓度或移动方向无关。
但要注意的是,在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离子的移动不仅取决于该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区别于体内其他复杂的物质转运机制。
但单纯扩散不同于上述物理系统的情况是: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一个主要由脂质分子构成的屏障,因此某一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它们在膜两侧的浓度外,还要看这些物质脂溶性的大小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该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这统称为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人体体液中存在的脂溶性物质的数量并不很多,因而靠单纯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膜的物质也不很多。
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能溶于水,也溶于脂质,因而可以靠各自的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甚或肺泡中的呼吸膜。
体内一些甾体(类固醇)类激素也是脂溶性的,理论上它们也能够靠单纯扩散由细胞外液进入胞浆,但由于分子量较大,近来认为也需要膜上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协作”,才能使它们的转运过程加快。
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
第五章-跨膜转运PPT课件

1、同向协同(symport)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小肠细胞对葡萄糖 的吸收伴随着Na+的进入。载体蛋白有两个结合位点,同 时与Na+和特异的氨基酸或葡萄糖分子结合,进行同向转 运。
2、反向协同(antiport)
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 分裂时,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向细胞外转 运H+,以调高细胞内的PH值。
6. 2K+释放到细胞内, α亚基
4. 3Na+释放到细胞外 5. 2K+结合;去磷酸化 构象恢复原始状态。
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 转进两个K+。 是一种基本的、典型的主动 运输方式。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 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
➢所有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 ➢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 →细胞表面
(二)钙泵(Ca2+ pump )
又称Ca2+-ATP酶。
构成:1个多肽构成的整合膜蛋白,每个泵 单位含有10个跨膜α螺旋。
分布:
❖ 细胞质膜和内质网膜上。 ❖ 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
工 作 原 理 :
3. 构象改变,破坏Ca2+结 4. 去磷酸化
1. 2Ca2+与位点结合 2. ATP水解;磷酸化
第三节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囊泡中。 批量运输:同时转运一种或多种数量不等的
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

2021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是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小编为你准备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的内容就介绍到这,更多内容请考生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大气、水体、 土壤中的污染物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毒 性作用的大小,与其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有密切关系。
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 物转运(bio-transport)。
二、生物膜的定义
因素有哪些? 3. 二噁英是以何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谢谢!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功能
✓保持细胞和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 ✓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 ✓帮助细胞识别和传递多种生物学信息; ✓生物膜上有生物转化过程的酶类(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类等)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分类
跨膜方式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滤过 主动转运
第二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跨膜转运
《环境毒理学基础》
学习内容
二噁英中毒
2004年,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被疑遭人投毒毁容,从此脸部皮肤变得“千疮百孔”。血 液中二噁英含量超正常水平1000倍 。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生物膜的定义
理解
三.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重点
生物膜的定义
生物膜是将细胞或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一层半渗透性薄膜。 包围在细胞外的膜称为细胞膜,亦称质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线 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等)外面也包围有膜。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质双分子层 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双分子层亲水 端朝膜内外,疏水端朝膜中部,具 有流动性,蛋白分布不对称性。
白细胞消灭病菌 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细颗粒物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能量 载体 浓度梯度
简单扩散 高低
易化扩散 高低
主动转运 低高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简单扩散最简单 异化扩散载体参 滤过亲水孔道穿 主动转运较复杂 吞噬胞饮很野蛮
思考题
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2. 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影响
ATP
① 需有载体(运转系统)参加
② 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③ 需消耗能量④ Fra bibliotek择性⑤ 载体容量有限性
⑥ 选择竞争性
钠离子、钾离子通过钠泵逆浓度梯度转运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特殊转运
吞噬和胞饮
一些固态颗粒物质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质接触后,改 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 细胞,这种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液滴异物也可通过此种 方式进入细胞,称为吞饮或胞饮作用。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
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处向低 浓度处转运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又称帮助扩散或载 体扩散。
① 需有载体(运转系统)参加
②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③ 不消耗能量
一些水溶性的化学物分子如葡萄糖的转 运,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和由血液进入中 枢神经系统
特殊转运
吞噬和胞饮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
① 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 ② 脂/水分配系数
③ 化学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
① 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 ② 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水、尿
素、甘油等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滤过
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 过程。 ① 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 ② 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
例如水由肾小球滤过时,除蛋白质分 子外,其余溶于血浆中的物质均可通 过肾小球的亲水性孔道进入肾小管。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特殊转运
主动转运
化学物伴随能量的消耗由低浓度处透过生物膜向高 浓度处转运的过程称主动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