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含注释!!!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含注释!!!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H+/K+ ATPase Control of acid secretion in the stomach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导兴奋)
B. 配体门通道(胞外配体)
(突触后膜接收乙酰胆碱的
受体)
C. 配体门通道(胞内配体)
D. 应力激活通道(内耳的 听毛细胞)
含羞草“害羞”的机制
• 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 15~30%,细 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2/3。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P型泵的主要特点:都是跨膜蛋白,并且是由一条多肽完成 所有与运输有关的功能,包括ATP的水解、磷酸化和离子 的跨膜运输。
Na+-K+ATP酶的分子结构:
α β 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α 亚基具有ATP酶的活性;
β 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
(一)Na+-K+ 泵(Na+-K+ ATPase)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离子流,产生电信号。 编辑ppt
离子通道的三种类型
编辑ppt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铰链细胞失水 原理: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叫作 叶枕。叶枕细胞 (铰链细胞)受刺激时,其膜钙离子门控通 道打开,钙内流,产生AP,致使铰链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而 失去膨压,从而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 地合拢起来。
编辑ppt
应力激活的离子通道:2X1013N,0.04nm
编辑ppt
❖ 2、通道蛋白 ❖ 离子通道的特征: ❖ (1)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 比载体转运速率高1000倍以上;带电离子
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跨膜电化学梯度。 ❖ (2)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 ❖ 离子浓度增大,通过率也随之增大。 ❖ (3)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并非连续开放 ❖ 离子通道的开与闭编辑p受pt 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
❖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the hydrolysis of ATP.
❖ Mainly in bacteria,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an input of
energy from light.
编辑ppt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 ATP 驱动泵分类:
编辑ppt
水分子 通过水孔蛋白
编辑ppt
第一节 膜转动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 二、物质的跨膜运输 ❖ (一)被动运输 ❖ 2、协助扩散 ❖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以及细
胞代谢产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 梯度跨膜转运,无需细胞提供能量, 但需膜转运蛋白“协助”。
编辑ppt
葡萄糖载体蛋白家族
❖ 人类基因组编码12种与糖转运相关的载体 蛋白GLUT1~GLUT12,构成GLUT。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 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 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
探究发现活动一: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等气 体、水、乙 醇、甘油等 通过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 酸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离子 通过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a
a
bc
bc
A
B
a
a
bc
bc
C
D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实例二 在硫酸铵溶液中,植物吸收铵根比 硫酸根多;在硝酸钠溶液中,植物吸收 硝酸根比钠离子多。
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不同,有时同一 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同,如葡萄糖
2、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 都有特异性,仅能运载特异的物质或几种结构相似 的物质,如运载葡萄糖的载体就不能运载氨基酸

细胞生物学-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

细胞生物学-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 维持细胞质基质 pH 中 性和细胞器内 pH 酸性
– 载体蛋白介导 – 通道蛋白介导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多次跨膜;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 • 与底物(溶质)特异性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
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但对溶质不做任何共 价修饰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各自功能相关的不同 载体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通透酶和转运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 输
– 通道蛋白: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只介导被动 运输
两者区别:以不同方式辨别溶质。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和进 行辨别,假如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则足够小和带有适当电荷的分子或离子 就能通过;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的溶质分子通过,并且 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膜α 螺旋,形成底物运输通路决 定底物特异性
• 3 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 • 大多数通道蛋白都是离子通道 • 转运底物时,通道蛋白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第5章_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5章_物质的跨膜运输

动物细胞 中常常利 用膜两侧 Na+浓度梯 度来驱动 。
植物细胞和细菌 常利用H+浓度 梯度来驱动。
1. 同向协同(symport)
定义: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例: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伴随着Na+的进入。 某些细菌对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
2转移方向相反
光能驱动(light drive) 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 输、初级主动运输(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 、 ATP 泵 (ATP-drive pump)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需要 需要消耗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 (permease);介 导被动运输与主动 运输;特异性,具 有酶的饱和动力学 特征;构象变化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s ) : 介 导 被动运输;非特异 性,其选择性在于 溶质足够小和所带 电荷合适;转运速 率极高,接近自由 扩散的理论值;无 饱和性;门控性
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胞吞作用
胞吞泡
•胞饮泡 •吞噬泡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胞吞物若为溶液,形成 的囊泡较小,称为胞饮 作用。胞饮作用形成的 胞吞泡称胞饮泡()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胞吞物若为大的颗 粒性物质(如微生 物&细胞碎片), 形成的囊泡较大, 称为吞噬作用。吞 噬作用形成的胞吞 泡称吞噬泡()
4
Ca2+-ATPase结构特点
钙泵功能
(1)红血球的细胞内外Ca2+的浓度梯度很大,可以 认为这是由存在于膜上的Ca2+依赖性ATP酶所引 起的Ca2+的主动排出; (2)肌浆网是靠膜上的Mg2+、 Ca2+ATP酶来进行 Ca2+的主动运输的; (3)线粒体膜依靠电子传递能,以1∶1之比摄取 Ca2+和磷酸; (4)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从食物中摄取Ca2+,此时维 生素D是必需因子。所有这些都可称作钙泵。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钙泵和质子泵
钙泵:动物细胞质膜及内质网膜,1000 Aa组成的 跨膜蛋白,与Na+-K+ 泵的亚基同源,每一泵单位 约10个跨膜螺旋,与胞内钙调蛋白结合调节其活 性
质子泵
P型质子泵:真核细胞膜 V型质子泵:溶酶体膜和液泡膜 H+-ATP酶:顺浓度梯度,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和细菌
质膜
在动物、植物细胞由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同运输异同点的比较
调节型胞吐途径:蛋白分选由高尔基体反面 管网区受体类蛋白决定
BACK
第二节 细胞通信与信号传递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由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与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
信息
一、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 钙泵 质子泵
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钠钾泵(Na+-K+ pump)
动物细胞 1/3-2/3能量用于细胞内外Na+-K+ 浓度 和二亚基组成, 亚基120kD, 亚基50kD 亚基Asp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1ATP转运3 Na+和2K+ 抑制剂:乌本苷 促进:Mg2+和膜脂 作用:保持渗透平衡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及其功能
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变化 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通透酶,但改变平衡点,加速物质沿自由能 减少方向跨膜运动的速率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转运分子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浓度梯度
简单扩散
被动转运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疏水性小分子,可溶于双脂层。如缬氨霉 素,短杆菌肽A
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介导 溶质(葡萄糖)被动运输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及水孔蛋白 + 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大多数
速率; ③特异性,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④饱和性。
1、葡萄糖转运蛋白:葡萄糖浓度决定其转运方向 2、水孔蛋白(水通道)
+ 20世纪80年代,Agre发现第一 个水孔蛋白CHIP28 (28 KD )
+ 目前已发现至少200种此类蛋 白,被命名为水孔蛋白 (Aquaporin,AQP)。
+ 功能:肾小管水的重吸收;脑 中排出额外的水;唾液和眼泪 的形成等
第二节 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将ATP水解,利用释放的能量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进行跨膜转运, 又称转运ATPase。
一、P型泵
一、钠钾泵 构 成 : 由 2 个 大 亚 基 、 2 个 小 亚 基 组 成 的 4 聚 体 , 也 叫 Na+-
K+ATP酶,分布于动物细胞的质膜。 + 工作原理:
结构相似。
Voltage gated K+ channel K+电位门有四个亚单位,每 个亚基有6个跨膜α螺旋(S1S6) ,N和C端均位于胞质面。 连接S5-S6段的发夹样β折叠, 构成通道内衬,大小允许K+ 通过。
S4段是 电压感 受器
3、应力激活通道
+ 感受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 + 两类应力激活通道: + 一类对牵拉敏感,为2价或1价的阳离子通道,有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举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影响因素
a.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b.载体的数量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 点?
方向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不需要能量。
物质以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 胞的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离子
细胞液浓度/池水浓度
(H2PO4)-
比较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 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举例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O2、CO2、H2O、 甘油、乙醇、
苯、脂溶性物
质、尿素等
葡萄糖进 入红细胞
Na+ 、K+、Ca2+ 等离子;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糖蛋白




蛋白质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 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 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 释?
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
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
协助扩散
物质 的运 输方 式
主动运输
胞吞 大分子物质
胞吐
自由扩散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例如:O2、CO2 、水、甘油、脂肪酸、乙醇、 苯、尿素、脂溶性物质。

K+
18050 1065

Cl-
100
Na+
46
SO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物质的跨膜运输概述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1.现象: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性离子类型细胞内浓度(mmol/L)细胞外浓度(mmol/L)Na+低高K+高低Ca2+低高Cl-低高2.原因(1)脂双层的不透性除脂溶性分子与不带电的小分子外,脂双层对离子和绝大多数分子而言都是高度不透的,这些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

(2)膜转运蛋白的活性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二、载体蛋白1.载体蛋白的概念载体蛋白是指一类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又称通透酶。

通过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而改变构象,从而介导该物质跨膜运输。

2.载体蛋白的特点载体蛋白既可以参与被动运输,又可以参与主动运输。

其作用特点与酶类似,具有特异性与饱和性,不同之处在于载体蛋白不对底物进行共价修饰。

三、通道蛋白1.通道蛋白的概念通道蛋白是指一类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

其多次跨膜结构域可以构成亲水性通道,从而介导大小适合的分子或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2.通道蛋白的特点通道蛋白只参与被动运输,其能量来源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3.通道蛋白的分类: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1)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指,能够对离子进行选择性跨膜运输的跨膜蛋白,其能量源于膜内外离子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离子通道决定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并与离子泵一起,调节膜内外的离子浓度。

离子通道的特点:高效性、选择性(门控系统)、无饱和性①电压门控通道:通过膜电位的改变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如:含羞草叶子的闭合。

外界应力刺激含羞草感觉细胞,从而引起感觉细胞表面应力激活通道开启,导致膜电位发生改变。

进而导致电压门控通道开启,产生电信号。

电信号作用于叶片基部的特化细胞令其失水,导致叶片闭合。

②配体门控通道:通过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配体特异性结合改变构象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如:神经突触中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与接收。

③应力激活通道:通过感受应力来改变构象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如:听觉毛状细胞的响应。

声音引起内耳基膜震动,从而引起听觉毛状细胞表面纤毛倾斜,使得应力改变,从而打开离子通道。

(2)孔蛋白孔蛋白是指一类非特异性跨膜通道蛋白,多存在于细菌质膜、线粒体与叶绿体外膜。

其跨膜结构域多由10~12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β折叠反向平行排列构成,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D的分子通过。

(3)水孔蛋白(AQP)(2003年,化学奖)水孔蛋白是指一类广泛存在的特异性跨膜通道蛋白,介导水分子快速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是由4个相同亚基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都由6个跨膜α螺旋构成,其中心有一个稍大于水分子直径的中央孔,供水分子通过。

通道内含有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Asp、His、Cys等),通过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特异性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

氯化汞、硝酸银等化合物能够通过与保守氨基酸残基结合,从而抑制水孔蛋白活性。

水孔蛋白的发现1991年,美国生物学家阿格雷发现28kD的跨膜蛋白,称为形成通道蛋白28(CHIP28),由此展开CHIP28君的上位之路。

A.蛙卵细胞溶胀实验:将蛋白CHIP28的mRNA导入蛙卵细胞并使之表达,向蛙卵细胞表面引入CHIP28蛋白。

随后将该蛙卵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发现蛙卵细胞体积迅速胀大。

说明:CHIP28是水孔蛋白or能够激活水孔蛋白B.脂质体溶胀实验:将CHIP28蛋白整合到脂质体上,将整合后的脂质体置于低渗溶液中,发现脂质体迅速溶胀。

说明:CHIP28是水孔蛋白。

三、物质的跨膜转运概述1.被动运输(1)简单扩散通过简单扩散运输的物质:气体分子、小的极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分子(如:苯)。

(2)协助扩散通过协助扩散运输的物质: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等。

2.主动运输(1)一级主动运输:ATP驱动泵P离子泵:钠钾泵、钙泵、P质子泵(氢泵)V质子泵F质子泵前三者转运离子ABC超家族后者转运离子与小分子(2)二级主动运输:同向转运、反向转运(3)光驱动主动运输3.膜泡运输(1)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型胞吞作用、非受体介导型胞吞作用(2)胞吐作用:组成型胞吐作用、分泌型胞吞作用一、被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其强度取决于物质分子本身的大小或极性。

依据是否需要膜转运蛋白协助,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与协助扩散两类。

二、简单扩散1.简单扩散的概念简单扩散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无需膜转运蛋白协助。

2.简单扩散的影响因素:分子脂溶性、分子大小、分子极性3.通过简单扩散运输的物质:气体分子、小的极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分子。

三、协助扩散1.协助扩散的概念协助扩散是指,物质在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

2.通过协助扩散运输的物质: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等。

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协助。

GLUT家族是一类多次跨膜蛋白,用以介导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分子中均含有12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域。

血浆中,葡萄糖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作用下,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或血脑屏障。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晶:①构建突变体:N45T,45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防止GLUT1糖基化。

E329Q,329位的谷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从而初步稳定GLUT1构象。

②低温结晶:进一步稳定GLUT1构象并结晶。

一、主动运输概述1.主动运输的概念主动运输是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

该过程自由能变为正值,必须与某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相偶联。

2.主动运输的分类(1)一级主动运输一级主动运输是指,利用ATP驱动泵(ATP酶),使运输过程与ATP水解反应相偶联,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实现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能量来源:ATP水解ATP驱动泵主要包括:P离子泵、V质子泵、F质子泵、ABC超家族(2)二级主动运输(协同运输)二级主动运输是指,利用偶联转运蛋白,使一种物质的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同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相偶联,利用偶联物质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提供的能量实现底物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能量来源: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二级主动运输包括:同向转运、反向转运①同向转运:底物运输方向与偶联物质运输方向相同。

②反向转运:底物运输方向与偶联物质运输方向相反。

(3)光驱动主动运输光驱动主动运输是指,运输过程与光能相偶联,利用光能实现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能量来源:光能二、P离子泵1.P离子泵概述P离子泵均含有2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

大多数还含有2个β调节亚基。

运输过程中至少有一个α催化亚基与ATP结合,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反应,从而改变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运输。

P离子泵包括:钠钾泵、钙泵、P质子泵2.钠钾泵(1)钠钾泵概述钠钾泵是由2个胞质侧α催化亚基与2个β调节亚基构成的四聚体,具有ATP离子泵活性,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用于介导钠离子出细胞、钾离子入细胞。

对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分布、渗透压平衡、神经细胞冲动传导以及细胞体积的稳定至关重要。

(2)钠钾泵的工作原理磷酸化位点:α亚基Asp269钠钾泵去磷酸化构象对钠离子亲和性高;磷酸化构象对钾离子亲和性高。

在胞内,α亚基与钠离子结合促进ATP水解,从而使α亚基上的一个Asp残基磷酸化,导致α亚基构象改变,将钠离子泵出细胞。

与此同时,在胞外,钾离子与α亚基结合,促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恢复,将钾离子泵入细胞。

每消耗1分子ATP,可介导3个钠离子泵出,2个钾离子泵入。

(3)钠钾泵的影响因素:乌本苷(抑制剂)3.钙泵(1)钙泵概述钙泵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质膜或内膜中,尤其是肌细胞内质网中,具有ATP离子泵活性,用于介导钙离子出细胞或入内质网的跨膜运输。

对维持细胞内低钙离子浓度以及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至关重要。

(2)钙泵的工作原理磷酸化位点:大亚基Asp351(与钠钾泵α亚基同源)钙泵去磷酸化构象与钙离子亲和性高。

钙泵处于去磷酸化构象时与钙离子促进ATP水解,从而使大亚基上的一个Asp残基磷酸化,导致大亚基构象改变,将钙离子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

每消耗1分子ATP,可介导2个钙离子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

(3)钙泵的影响因素:钙调蛋白(CaM)质膜钙泵:C端有钙调蛋白结合位点,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时,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并与钙泵结合,激活钙泵的活性。

内质网膜钙泵:无钙调蛋白结合位点。

4.P质子泵P质子泵又称氢泵,主要位于植物细胞、真菌与细菌的质膜中,具有ATP离子泵活性,代替钠钾泵的功能。

用于介导氢离子出细胞,以建立和维持膜内外氢离子电化学梯度。

三、V质子泵与F质子泵1.V质子泵V质子泵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溶酶体、胞内体,植物细胞、真菌液泡膜中,利用ATP 水解,将细胞质基质中的氢离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入膜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的中性环境与该类膜泡中的酸性环境。

该过程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

2.F质子泵F质子泵存在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及叶绿体类囊体膜中,一方面能利用ATP水解实现氢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运输;一方面,能利用氢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运输与ATP合成偶联,如线粒体内膜的氧化磷酸化、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光合磷酸化。

该过程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

四、ABC超家族1.ABC超家族概述ABC超家族是最大的一类膜转运蛋白,用于介导离子、单糖、氨基酸、磷脂、多肽等物质跨膜运输,从而将代谢废物与细胞毒物排除胞外。

细菌ABC超家族:转运单糖、氨基酸、磷脂、多肽。

动物质膜ABC超家族:转运磷脂、胆固醇、脂溶性药物(因此对于这类细胞必须保持胞外药物的高浓度)。

2.ABC超家族的工作原理所有的ABC超家族都拥有2个跨膜结构域(T,每个T由6个跨膜α螺旋形成)和2个胞质侧ATP结合位点(A)。

质膜内两个A位点与ATP结合,通过ATP的二聚化反应,介导两个A位点相结合,从而导致其构象改变,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4.4膜泡运输一、胞吞作用1.胞吞作用的概念胞吞作用是指,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从而将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甚至细胞包裹并运输至细胞内的过程。

又称胞吞途径。

2.胞吞作用的分类(1)依据所吞物质大小:吞噬作用、胞饮作用(2)依据所吞物质有无特异性结合: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非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3.吞噬作用与胞饮作用(1)吞噬作用与胞饮作用的概念吞噬作用是指,胞吞物为较大的颗粒。

通过质膜内陷而形成较大的囊泡,将外源颗粒包裹并运输至细胞内部。

胞饮作用是指,胞吞物为较小的颗粒或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