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一、选择题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B. 红细胞保钾排钠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D. 小肠对Ca、P的吸收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
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B. 跨细胞转运C. 协同转运D. 胞吞作用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B. 通道蛋白C. 孔蛋白D. ABC转运蛋白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D. 大型胞饮作用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
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B. 简单扩散C. 主动运输D.以上都错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二、填空题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一、选择题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B. 红细胞保钾排钠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D. 小肠对Ca、P的吸收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A. 吞噬作用B. 跨细胞转运C. 协同转运D. 胞吞作用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A. 载体蛋白B. 通道蛋白C. 孔蛋白D. ABC转运蛋白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B;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A. 吞噬作用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D. 大型胞饮作用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D;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A. 被动运输B. 简单扩散C. 主动运输D.以上都错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A. 位于液泡膜上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二、填空题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2、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离子选择和门控性;3、多数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细胞以内吞作用使病毒进入细胞;但有些有包膜的病毒,以其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4、在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中,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格蛋白,而吞噬泡的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三、判断题1、载体蛋白既能进行主动运输,又能进行被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进行被动运输;2、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将H+逆着电化学梯度泵入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pH酸性,而F型质子泵以相反的方式发挥其生理作用;3、所有胞吞的物质最终都会进入溶酶体被降解;x4、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进入细胞内,然后从基底面出细胞进入血液;动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这种吸收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细胞转运过程;x5、抑制Na+-K+泵的功能,对动物细胞吸收营养没有影响; x6、若硝酸银浓度过大,则对细胞具有很强的毒性;若红细胞被硝酸银毒死后,其在低渗溶液中仍将溶血; x7、对于具有抗药性的肿瘤细胞或疟原虫,其质膜上的ABC转运蛋白比没有抗药性的细胞表达量要高; x8、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且都有ATP提供;x9、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受体一旦被胞吞进入胞内体,最后都会在溶酶体中降解;x10、V型质子泵广泛存在于胞内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膜上,能利用ATP水解功能将质子从这些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质基质;x四、名词解释1、协同运输symporter1、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指一种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地消耗能量;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2、ABC super family2、ABC超家族,是一类ATP驱动的膜转运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ABC超家族包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所有ABC蛋白一般都含有4个核心结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T,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两个胞质测ATP结合域A,具有ATP酶活性3、P type proton pump & V type proton pump3、P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并用力啊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H+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完成的;V型质子泵是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转运H+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值;二者的关系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驱动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进行跨膜转运4、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4、二者转运机制不同;载体蛋白与特异底物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实现对物质的跨膜转运,既能以被动运输方式又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底物;而通道蛋白以被动运输方式,通过形成选择性或门控性亲水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转运速率比载体蛋白高五、问答题1、将蛙卵和红细胞放到纯水中,红细胞将会涨破但蛙卵却能维持常态;两种细胞内有几乎相等的离子浓度,同样的渗透压作用于两者,为什么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却不然1、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细胞却不破裂的原因如下:1红细胞膜上有很多水孔蛋白;水孔蛋白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提供了水分子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水孔蛋白能使红细胞适应所处环境中血浆渗透压力的变化,通过调节水的运输使红细胞表现为膨胀或皱缩;2红细胞细胞质膜上水孔蛋白的密度很高,每个红细胞表面有200000个水孔蛋白,因而纯水能够迅速进入红细胞而将其涨裂;蛙卵细胞表面很少水孔蛋白,纯水无法大量进入细胞,而使细胞维持原来大小;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2、1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大分子物质内吞首先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内陷形成包被小窝,继而形成包被膜泡进入细胞;这种胞吞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能使细胞摄入大量特定的分子,而不需要摄入很多细胞外液,具有浓缩的效果,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过程举例如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通常血中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颗粒可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特异结合,这种结合可诱使尚未结合的LDL受体向包被小窝处移动来与LDL结合,并引起包被小窝继续内陷,形成包被膜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接着包被小泡迅速地脱去网格蛋白衣被,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胞内体;在胞内体内的LDL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2.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
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A.甘油B.叶绿素C.花青素D.Na+4.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CO2 B.O2 C.K+D.Na+5.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 )A.胞吐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6.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7.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8.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判断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要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B物质的缘故9.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10.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二、非选择题11.如图甲表示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试题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试题以下是一些关于细胞生物学中跨膜运输的试题:1.请解释什么是细胞膜的跨膜运输?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个细胞内区域或环境进入另一个区域或环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物质穿越细胞膜的疏水性内层,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相互作用。
2.请列举细胞膜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机制,并简要描述它们。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在细胞膜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通常为三磷酸腺苷,ATP)。
这种机制可以使物质在浓度梯度之外被积累,如钠-钾泵。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细胞膜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遵循浓度梯度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这种机制包括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扩散。
3.请解释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离子选择性。
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膜蛋白,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域,形成一个通道,使特定类型的离子能够穿过细胞膜。
离子通道蛋白通过开启或关闭来调节离子的通行。
离子选择性是由离子通道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决定的。
通道蛋白的内部有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可以与特定大小、电荷和水合状态的离子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只有特定类型的离子能够通过通道,其他离子则被阻挡在外。
4.请解释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何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结合并发生构象变化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这些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一个通道或者运输器,物质结合到载体蛋白上后,载体蛋白会发生构象变化,使物质从一个细胞内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可以是被动的,遵循浓度梯度自发地将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也可以是主动的,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移。
物质跨膜运输-习题

1.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 、b 、c 、d 、e 和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实验后,a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 组的高B. 浸泡导致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 组的C. a 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 大于b 组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之间2.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8分)(1)图中A 表示 方式,C 表示 方式。
(2分)(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 方式进入红细胞的。
(1分)(3) 与A 方式相比,B 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的。
(2分) (4)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特点。
(2分)(5) 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1分)3. 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 ~G 表示某物质,a ~e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最好选取 做材料制备细胞膜。
若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将其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S ,则细胞表面积接近。
(2分)(2) 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G 的厚度变小,这说明G 有特点。
(3)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
(1分)(4) 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有(填字母)。
若图示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图中物质表示。
(5)、、葡萄糖中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d 进入红细胞的?,d 方式称为。
(2分) (6) 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小的物质是 (填字母)。
(1分)4. 下图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乙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测试题及答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测试题及答案【学海导航】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基础整理】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扩散。
2.类型(1)自由扩散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2)协助扩散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二、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协助。
(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氧气、CO2、水、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踪训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完整)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习题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一、选择题1。
胆固醇、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A.渗透作用B.自由扩散C.主动运输D.内吞和外排2.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具有( )。
A. 独立性 B。
选择性C。
专一性D.高效性3。
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
低浓度→高浓度 B。
高浓度→低浓度C.载体蛋白协助 D。
消耗能量4.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是(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C.小肠对钙的吸收 D。
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
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B.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量太小6。
葡萄糖被人的红细胞吸收时,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要依靠细胞膜上的一种成分携带,但不消耗能量,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A。
渗透作用B。
自由扩散C。
主动运输 D。
协助扩散7。
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②膜具有流动性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④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
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①②④③⑤8下列各项中,对跨膜运输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水 B。
糖类 C。
磷脂 D.蛋白质9。
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 胞吞作用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10.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A.①② B. ①②③④C.②③④D。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课后题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协助扩散、协同转运、钙泵、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组成型/调节型胞吐作用二、填空1.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制所调控:一是取决于一套特殊的的活性,二是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特征。
2、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和。
3.离子通道按照激活信号的不同,可分为、、;4、被动运输分为和两种形式。
5.根据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6、根据泵蛋白的结构和功能,A TP驱动泵可以分为4类:、、、和。
7、举三个P—型离子泵的例子_____, ______,______。
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的工作使细胞内外的Na+和K+浓度远离平衡态分布,从而产生了静息电位。
9.胞吞作用有两种类型:、。
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可将胞吞作用分为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机制。
10、胞吐作用的两个途径:、。
其中的途径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
三、单项选择1.载体蛋白通过( )改变来运输物质。
A、通道的大小B、与转运物质结合力的大小C、受体D、构象2、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 )机制运输吸收葡萄糖。
A.被动运输B.协助扩散C、同向协同运输D.反向协同运输4、钙泵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细胞质中的Ca2+浓度B、增加细胞质中的Ca2+浓度C、帮助Ca2+富集到内质网腔D、降低线粒体中Ca2+浓度5、低密度脂蛋白的运输方式是( )。
A、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B、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C、协助运输D.组成型胞吐途径6、协同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
A.耦联转运蛋白B.ATP直接供能C.光能驱动的能量D.其他一种溶质的电化学梯度四、判断题1.载体蛋白与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而通道蛋白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所以跨膜转运时不发生构象的改变。
( )2.协助扩散就是协同运输.是物质从高浓度侧转运到低浓度侧.不需要消耗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
题及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红细胞保钾排钠
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
D. 小肠对Ca、P的吸收
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
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
B. 跨细胞转运
C. 协同转运
D. 胞吞作用
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孔蛋白
D. ABC转运蛋白
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
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
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
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
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
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
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
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
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D. 大型胞饮作用
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 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
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
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
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
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
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以上都错
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
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
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
二、填空题
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2、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离子选择和门控性。
3、多数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细胞以内吞作用使病毒进入细胞。
但有些有包膜的病毒,以其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4、在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中,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格蛋白,而吞噬泡的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
三、判断题
1、载体蛋白既能进行主动运输,又能进行被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进行被动运输。
()
2、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将H+逆着电化学梯度泵入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pH酸性,而F型质子泵以相反的方式发挥其生理作用。
()
3、所有胞吞的物质最终都会进入溶酶体被降解。
(x)
4、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进入细胞内,然后从基底面出细胞进入血液。
动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这种吸收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细胞转运过程。
(x )
5、抑制Na+-K+泵的功能,对动物细胞吸收营养没有影响。
( x )
6、若硝酸银浓度过大,则对细胞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红细胞被硝酸银毒死后,其在低渗溶液中仍将溶血。
( x )
7、对于具有抗药性的肿瘤细胞或疟原虫,其质膜上的ABC转运蛋白比没有抗药性的细胞表达量要高。
( x )
8、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且都有ATP提供。
(x)
9、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受体一旦被胞吞进入胞内体,最后都会在溶酶体中降解。
(x)
10、V型质子泵广泛存在于胞内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膜上,能利用ATP水解功能将质子从这些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质基质。
(x)
四、名词解释
1、协同运输(symporter)
1、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指一种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地消耗能量。
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
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2、ABC super family
2、ABC超家族,是一类ATP驱动的膜转运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
ABC超家族包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所有ABC蛋白一般都含有4个核心结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T),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两个胞质测ATP结合域(A),具有ATP酶活性
3、P type proton pump & V type proton pump
3、P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并用力啊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H+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完成的。
V型质子泵是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
转运H+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值。
二者的关系
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驱动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进行跨膜转运
4、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4、二者转运机制不同。
载体蛋白与特异底物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实现对物质的跨膜转运,既能以被动运输方式又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底物。
而通道蛋白以被动运输方式,通过形成选择性或门控性亲水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转运速率比载体蛋白高
五、问答题
1、将蛙卵和红细胞放到纯水中,红细胞将会涨破但蛙卵却能维持常态。
两种细胞内有几乎相等的离子浓度,同样的渗透压作用于两者,为什么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却不然?
1、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细胞却不破裂的原因如下:
(1)红细胞膜上有很多水孔蛋白。
水孔蛋白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提供了水分子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
水孔蛋白能使红细胞适应所处环境中血浆渗透压力的变化,通过调节水的运输使红细胞表现为膨胀或皱缩。
(2)红细胞细胞质膜上水孔蛋白的密度很高,每个红细胞表面有200000个水孔蛋白,因而纯水能够迅速进入红细胞而将其涨裂。
蛙卵细胞表面很少水孔蛋白,纯水无法大量进入细胞,而使细胞维持原来大小。
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
2、(1)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内吞首先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内陷形成包被小窝,继而形成包被膜泡进入细胞。
这种胞吞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能使细胞摄入大量特定的分子,而不需要摄入很多细胞外液,具有浓缩的效果,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过程举例
如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
通常血中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颗粒可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特异结合,这种结合可诱使尚未结合的LDL受体向包被小窝处移动来与LDL结合,并引起包被小窝继续内陷,形成包被膜泡。
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接着包被小泡迅速地脱去网格蛋白衣被,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胞内体。
在胞内体内的LDL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