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ppt演示课件

肠道菌群ppt演示课件
13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14
阴道微生态系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 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健康妇女约可分离约29种微生物,厌 /需氧比约5:1 孕妇的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丙酸 杆菌分离率高于一般妇女(分解糖原?保持 低pH?)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 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 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
2
正常微生物群
3
正常微生物群概念与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 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7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正常微生物群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微生态系统 (microecosystem)
7
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 及生物膜 (biofilm) ,产生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 5.抗肿瘤作用: 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等代 谢性疾病。同时,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治疗建议
针对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应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使用益 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 方法,如益生菌、益生元 和粪菌移植等,为疾病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肠道菌群紊乱是指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肠 道功能失调的现象。
影响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便秘、腹胀等,还可能引发全 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0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的 关系
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01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使用
要点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缓解肠道菌群紊 乱引起的症状。
要点二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肠道功能,改善 肠道菌群状态。
其他疗法
如按摩、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 。
治疗建议

(医学课件)肠道菌群

(医学课件)肠道菌群

调节脂肪代谢
02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脂肪代谢,降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
发生率。
调节氨基酸代谢
03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氨基酸代谢,维持人体氨基酸的平衡

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调节情绪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神经递 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人体的
情绪。
改善睡眠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调节神经肽的 合成和释放,改善睡眠质量。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
益生菌
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益生元
通过补充益生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增强益生菌的作用效果。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可以杀死肠道内的有害菌,但是长期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其他药物
一些药物如布拉氏酵母菌等也可以用于调节肠道菌群。
其他调节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道菌群的调整。
心理压力调节
心理压力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学会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
04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如湿疹 、特异性皮炎等。
研究发现,过敏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内 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数量较少,而需氧 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数量较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影响大脑功能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 生长和发育,影响大脑的功能。
03
肠道菌群的调节方法
饮食调节
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优质食物来源,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

肠道菌群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肠道菌群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出生5天
.
大肠杆菌、肠球菌、
梭菌 占主体


双歧杆菌占优势
到 成

中老年
4
双歧杆菌 成人型菌群
.
肠道有益菌及其作用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是人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表,主要是降 低肠道pH,抑制韦永氏球菌、梭菌等腐败菌的增殖,减 少腐败物质产生,同时也因pH下降而对病原菌的生存与 增殖很不利。
5
.
乳杆菌(lactotacillus)
乳杆菌是人们认识最早、也是研 究较多的肠道有益菌。最常见的 应用例是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 始生产饮用的用人工培养的嗜酸 乳杆菌及其接种培养的发酵乳和 酸乳,用以纠正便秘及其他肠道 疾病。
6
.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十分明 显,以至成为近年保健食品 开发的一个热点。
.
肠道菌群
1
.
1g 10g
20g
20g
1000g 200g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人体肠道菌群及其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种,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 比较少。形态上有杆菌、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等等。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起 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
3
无菌 双歧杆菌进一步 有害菌进一步
致这种平衡的破坏,某种或某些
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病菌
或过路菌的定植或增殖,或者某
些肠道菌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
即称为肠道菌群失调(enteric
dysbacteriosis)
9
.
10
.
肠道微生态的调节
一般性调整措施; 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殖促进因子;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70%
体质强壮者
50%
普通人
10%
老年人&体 质差者
类杆菌
99%
厌氧菌
双歧杆菌
肠道 菌群种类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肠道菌群数量
约重1000g 大约有30个属
1g 10g 20g
20g
400~500种
总体数量>1014 是人体总细胞10多倍
1000g
(约80%)
200g 20g
食管
没有自身微生物群 微生物来自食物和口腔
生物 拮抗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 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 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大肠埃希菌等腐败细菌增多,引起肠功能紊乱,发生便秘, 腹泻和肠道解毒功能减退,肝功能受损。 腐败产物中的氨、胺类、硫化氢、酚类、吲哚、臭素和内毒 素等有毒物质产生增多,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流,侵蚀全 身各组织器官,会加速机体衰老、使免疫力降低,引发老年 病如胆固醇增高、动脉硬化、癌症等。
生物 拮抗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 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 性防御作用。
生物 拮抗
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 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 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 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 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 作用。
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 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 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 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 机盐类(如钙、磷、铁、等)的吸收和利用。 双歧杆菌还具有将胆醇转化成类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具有改善脂 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ppt课件

人体肠道菌群ppt课件

回肠
107-108 CFU/g
从胃到大肠菌属 和浓度都在变化
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肠杆菌 肠球菌 乳酸杆菌 韦荣球菌
6
-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生物 抗2019-7
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 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 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 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 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
生物 拮抗
2019
-
8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2019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
9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2019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2019
-
1
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
共生关系,互利互惠 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又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 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
2019
-
2
肠道正常菌群与健康
•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生物 拮抗
2019
-
11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 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 性防御作用。
生物 拮抗
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 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 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肠道菌群检测ppt课件

肠道菌群检测ppt课件

乐观拾养益生菌
微生态型营养食品
维护肠道健康
活性高
好吸收
安全 无副作用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乐观拾养1号——腹泻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乐观拾养2号——便秘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乐观拾养3号——孕妇、儿童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乐观拾养1号/3号(配方优势):
针对小肠细菌过度增生,乳糜泻、慢性胃炎导致的各种胃肠道不适,如
全肠道菌群无创吹气检测项目
定性检测肠道菌群是否发生失衡及其失衡的程度
全面筛查肠道健康
精准检测肠道健康状况
认识肠道
最大的加油站
最大的排污厂
最大的免疫器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一生大约 要吃60吨食物,营养物质中99%是从肠道吸 收进入的
人一生中要排出几千公斤的大便, 其中1/3是肠道细菌,废物、毒素 80%是从肠道排出体外
帮助客户解决哪些问题? ✓ 定量、系统评估肠道菌群水平
幽门螺旋杆菌、艰难梭菌等
✓ 致病菌筛检
结直肠癌、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 ✓ 可有效评估6个月内的慢性疾病状态和发生风险
主要营养合成、代谢能力 呋喃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睡眠质量、压力和抑郁水平
✓ 指导营养素的针对性补充 ✓ 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 ✓ 滥用抗生素是超级病菌产生的第二大原因 ✓ 血清素属于快乐激素,影响性格、情绪、食欲、睡眠,
有害菌占优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菌群平衡被打破
有害菌产生吲哚、胺类、氨、硫化氢等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毒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处
形成消化系统炎症 增加肝脏负担,引发皮肤暗黄、口臭、便秘等
长期积累形成消化系统溃疡、息肉 损害心脏、肾脏等,引发糖尿病、血液病等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PPT课件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PPT课件

2019/8/20
15
过路菌(多为病原菌)
该菌群长期定植 的机会少,生态平衡 时,这些菌数量少, 不会致病。如变形杆 菌、假单胞菌、常为 韦氏梭菌等。
如果数量超出正 常水平,则可引发一 些疾病。
2019/8/20
假单胞菌
变 形 杆 菌
16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具有重要 的生理意义。
母乳喂养儿之所以抗 病能力强的理由之一就是 因为肠道内双歧杆菌所具 有的防御感染的作用。
2019/8/20
3
从断奶开始直到成年期双歧杆菌数量逐渐减 少,成年人后,人体内类杆菌、真细菌、消化 球菌等主导地位。到了中老年以后,双歧杆菌 进一步减少,有害菌在进一步增加。
经过对广西巴马3位长寿老人取样检测,发 现双歧杆菌在其体内厌氧菌中占主导地位,可 见双歧杆菌与人类长寿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
2019/8/20
18
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是分泌型球蛋白 (SIgA) 。 该蛋白可有效中和、捕捉黏膜上皮 内的病原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将病原体排除体 外,在局部的抗感染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019/8/20
19
短双歧杆菌能促 进小肠淋巴组织集合B 细胞增生。诱导淋巴 组织集合的浆细胞产 生大量的分泌型免疫 球蛋白(SIgA),进 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
2019/8/20
9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是1899年由法国学 者Tissier从母乳营 养儿的粪便中分离 出的一种厌氧的革 兰氏阳性杆菌,末 端常常分叉,故名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8/20/2019
10
促进热量产生的维他命
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B1、B2及B6等,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患1型糖尿病(T1D)的人体内的肠道菌 群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
Akkermansia muciniphila支持粘液的产生,增加 抗微生物肽Reg3γ的表达,并从微生物群中淘 汰了扭链瘤胃球菌,降低了血清内毒素水平和 胰岛Toll样受体表达,促进了免疫调节,延缓 了糖尿病的发展。健康的微生物中有大量该细 菌,但在T1D中却没有。
肠道菌群可分为三大部分: (1)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 为专性厌氧菌,
是肠道的优势菌群, 占到 99% ~ 99.9% , 如双歧 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 (2)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 以兼性需氧菌 为主, 为肠道非优势菌群, 如肠球菌、肠杆菌; (3)病原菌, 大多为过路菌, 长期定植的机会少, 生态平衡时, 这些菌数量少, 不会致病,如果数量 超出正常水平, 则可引起人体发病, 如变形杆菌、 假单胞菌和韦氏梭菌等。
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 Kristina Schoonjans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 位于巨噬细胞上的一个受体,能抑制2型糖 尿病的炎症。受体是结合化合物并启动细
胞中级联事件的蛋白质。这项研究中的巨 噬细胞受体被称为TGR5,可被胆汁酸激活
瑞金医院宁光院士通过建立了降糖药疗效 和肠道共生菌群特征的关系,发现了拜糖 平(阿卡波糖)的起效机制:
病的发生和/或进展。
其中肠道菌群是肠道微生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 成分。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细菌, 是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 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 态平衡
肠道菌群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 种,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 菌比较少。形态上有杆菌、拟杆菌、球菌、 拟球菌和梭菌等等。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 起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
肠道菌群
中国药科大学 黄益海Fra bibliotek言我们已知的口服药物起效方式一般都默认 为经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从而影响新成代 谢发挥药效,但近年来发现很多药物通过 影响肠道菌群也可以发挥疗效。
目录
肠道菌群简介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肥胖 肠道菌群与NAFLD 微生物新的测定方法
肠道菌群定义
肠道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群包括肠道中存在 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噬菌体,寄 生虫和真菌。这些肠道微生物能主要通过代谢 产物的产生和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来调节宿主 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进而影响健康状况和疾
调节肠道菌群
改变血浆和粪便中胆汁 酸(BA)组成
作用于TGR5受体,来改善2型糖尿病
研究还发现:
在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用阿卡波糖 治疗(而非格列吡嗪)增加了初级BA/次级 BA的比例及血浆中非结合BA的水平;
③ 阿卡波糖增加肠道中乳杆菌属及双歧杆 菌属,减少拟杆菌属,从而改变参与BA代 谢的菌群基因的相对丰度;
将单个益生菌A. muciniphila移植时,能够带来 有益的代谢和免疫信号作用,降低糖尿病发病 率。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往往与身 体脂肪组织中的慢性炎症相一致。这种炎 症是由脂肪组织内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 胞活性引起的,脂肪组织会通过化学信号 招募更多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积累会 影响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做出适当响应的能 力;这种情况称为“胰岛素抵抗”
免疫功能:存在于肠道粘膜表面的益生菌作为 一种活的有机体对你肠道黏膜具有多重保护作 用,它们在肠道内定殖,维护肠道微生物菌群 的平衡,或者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 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生理功能外,肠道菌群还能 参与到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癌症等等疾病的代谢过程
④ 治疗结果取决于治疗前的肠道菌群组成, 与普氏菌属主导的肠道菌群相比,拟杆菌 丰度较高者在阿卡波糖治疗后血浆BA变化 更大,代谢参数改善更明显。
肠道菌群与肥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肥胖症的流行已经显 着增加。 肥胖是与许多合并症有关,特别 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胆汁 酸作用TGR5以及FXR受体后可以影响能量消 耗的调节以及肥胖的发展
已知的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和生理功能主要
为:胆汁酸(影响糖和脂质稳态和能量消耗, 对代谢紊乱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短链脂肪 酸(储存能量、降低渗透压,维持大肠的正常 功能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某些脂 类产物(调节宿主G蛋白偶联受体)和二肽醛 (选择性抑制一些人类蛋白酶的活性),其余 的大部分不为人所知,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 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成两组类型:
1型糖尿病(T1D)(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2型糖尿病(T2D)(疲乏无力,肥胖) 目前,肠道研究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热点,一是
改变肠道激素,GLP-1;二是改变肠道生理结构, 胃流转手术;三是改变肠道内容物,肠道细菌
无菌
出生5天 以大肠杆菌、肠球菌、
梭菌为主
双歧杆菌占优势
中老年
双歧杆菌 成人型菌群
双歧杆菌进一步 有害菌进一步
肠道菌群基本生理功能
生物屏障: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黏膜紧密结合构 成肠道的生物屏障。
营养作用:帮助分解上消化道未被充分水解吸 收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宿主进一步吸收利用各 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 素B,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机 盐类(如钙、磷、铁、等)的吸收和利用。
起效机制:
胆汁酸
胆汁酸是由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内源性类 固醇分子。这些两性分子通过激活肝脏、 肠道和外周组织的胆汁酸受体,影响糖和 脂质稳态和能量消耗。
Arnesoid X receptor (FXR)和 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TGR)5是两个主要 胆汁酸受体,他们对代谢紊乱的发展有巨 大的影响, 胆汁酸在体内的合成、代谢,分布 是通过胆汁酸,FXR、TGR5和肠道微生物群之 间的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