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 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迄今,已确定的 大肠杆菌O抗原有174种(1-181中除了31、47、 67、72、93、94、122),K抗原有80种,H抗 原有53种(1-56中除了13、22、50)。自然界 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 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 适生长pH为7.2~7.4。S型菌株在肉 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 底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n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 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一些致病 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禽大肠杆菌病 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
禽大肠杆菌病 肠系膜肉芽肿 (日.崛内贞治)
禽大肠杆菌病
6 肠炎
禽大肠杆菌病 鸽直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绿色粪便
禽大肠杆菌病
7 禽蜂窝织炎
禽大肠杆菌病
是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 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
禽大肠杆菌病 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 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禽大肠杆菌病
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2 幼雏脐带炎
禽大肠杆菌病 脐孔周围皮肤红肿(鸭)
禽大肠杆菌病
3 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
厌氧;
4) 绝大多数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 般都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病率。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pptppt课件

幽门螺旋杆菌pptppt课件
杆菌的存在。
优点
直观准确,可同时评估胃黏膜 病变情况。
缺点
依赖胃镜操作,患者有一定痛 苦;取材部位和数量可能影响
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 确保取材准确。
13C-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
优点
缺点
注意事项
患者口服标记有13C的尿素,幽 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将其 分解为氨和标记有13C的二氧化 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13C的 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 杆菌。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探讨
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 为7-14天。此方案根除率较高,但不良反应 也较多。
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入铋剂,进一步提高根 除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疗程一般为10-14 天。
序贯疗法
个体化治疗
前5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后5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此方 案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根除率。
0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及评价
血清学检测
原理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优点
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缺点
抗体产生需要时间,感染初期可 能出现假阴性;抗体可持续存在, 感染治愈后可能出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不同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 在差异,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试剂
盒。
感染者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显著 高于非感染者。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促进胃溃 疡的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 子。
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 生等胃癌前病变。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确诊标准
确诊大肠埃希氏菌感染需要符合一定的诊断标准。一般来说,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阳性;临床表现符 合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特征;排除其他常见病因。
大肠埃希氏菌的防治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设施后,以及在处理食物前后。 洗手时应使用肥皂和水,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 手部消毒液。
实验室检测
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培养、抗原检 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
确定是否存在大肠现、实验室检 测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终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可能的感染途径,结合实验 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例如,对于腹泻患者,若粪便培养或 抗原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可考虑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 大肠埃希氏菌简介
大肠埃希氏菌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 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一种。
分类
大肠埃希氏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 的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对人 体有致病性,如O157:H7型等。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大肠埃希氏菌为短杆菌,两端钝圆, 无芽孢,无鞭毛。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地区
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在全球 范围内均有发生,但发达 国家发病率更高。
季节性特征
夏季和秋季是感染的高发 季节,可能与食物制备和 储存不当有关。
人群特征
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系统受损者更容 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大埃肠希埃氏希菌氏的菌检的测检与测诊与断诊断
检测方法
01
粪便检测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可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粪便培养是

《大肠杆菌》PPT课件

《大肠杆菌》PPT课件
1)粘附性菌毛:在1990年Bertsching等首次报道,从 致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分离出F18,是猪水肿病的 SLTEC菌株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它有助于细菌 在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殖。
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SLT-2e或SLT-2v):系引 起猪水肿病的SLTEC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性细胞毒 素。
兽医生物制品学-分论
大肠杆菌
小组成员:余兆鸿 罗洪瑶 胡国帅 黄荣浩
精选ppt课件
1
第一章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
精选ppt课件
2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 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i), 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高达数万种。
精选ppt课件
11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选ppt课件
12
血清型的表示:
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O:K:H排列 表示其血清型(抗原结构式)。
如O8:K23(L):Hl9,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 L型K抗原23,H抗原为19。对含有蛋白质性黏附 素抗原的菌株,其黏附素抗原应并列K抗原之后。 如O8:K87,K88:Hl9中K88即为黏附素抗原F4。
于断奶后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
精选ppt课件
23
羔羊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 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病羊多为 4~20日龄的羔羊,死亡54只,死亡率约44.6%,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约30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 刚开始时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继之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运动失调,卧地磨牙,头弯向一侧,最后在 昏迷中死亡,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五、大肠杆菌病 PPT课件

五、大肠杆菌病 PPT课件

仔猪黄痢

症状 潜伏期:短12小时内,长仅1-3日内 临诊表现: 仔猪出生正常,后腹泻、消瘦死亡 粪便:黄色浆状、内含凝乳小片
严重肛门松弛、排粪失禁、肛门冒出稀
粪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0-100%
仔猪大肠杆菌病

排 出 白 色 或 黄 色 稀 粪
仔猪黄痢

病理变化:

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l0min破坏,引起肠 黏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
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须60℃以上和长时间才能破 坏,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侵袭性:某些ETEC,能直接侵入并破坏肠黏膜细胞。 与质粒有关。 大肠杆菌素:由质粒编码,主要是由引起全身性侵人 的大肠杆菌产生,据认为,与细菌引起败血症的能力 有关。 细胞毒素(志贺样毒素(SLT)):有3型:SLT-I、SLTⅡ和SLT-Ⅳ,SLT-Ⅱ与引发人出血性肠炎的O157:H7 的致病作用有关,而SLT-Ⅳ则能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 诊和病理特征。
?12月龄雏鸡患病时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成年产蛋鸡发病时输卵管局部高度扩张内积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切面轮层状输卵管粘膜充血增厚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初步诊断?流行病学?临诊特点?病理变化大肠杆菌的诊断?确诊?细菌学检查?病料采取?败血型
第三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本病最早于1982年在美国首次爆发,之后加拿大、 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发生过大肠杆菌O157 的暴发流行;尤其是1996年日本爆发近万人的特 大型的食物中毒,造成严重的危害,其感染已成 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毒力因子

定植因子:又称菌毛(fimbriae,pili)、黏附素(adhesin)或F 抗原,与肠黏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定植于黏膜。如 F4(即K88)、F5(即K99)、F8(即987P)、F4l。 内毒素:细胞壁外膜中脂多糖,引起败血症。 外毒素:ETEC产生,质粒编码。有不耐热肠毒素(LT) 和耐热肠毒素(ST)二种。

产气肠杆菌PPT课件

产气肠杆菌PPT课件
4
且往往为医院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可 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 2. 人类肠道感染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耶 尔森菌属。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 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 (1)
1. 形态结构 G-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多数有鞭
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有菌毛。 2. 抗原成分
19
二、临床意义 ⑵ 2. 所致疾病 ⑴ 肠道外感染 是临床分离的G-杆菌中最常见的 菌种,可引起泌尿系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以血清型01、 2、6为多见,本菌还可引起菌血症、 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 常 见于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肠道手术后继发感染或大面积灼伤创面 感染。
20
有时与类杆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产 生的脓液粘稠,有粪臭味。该菌对一般 抗生素敏感,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而导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⑵ 肠道内感染
其中有些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 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21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
(1) 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引起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类似轻型 霍乱样腹泻。该菌产生耐热肠毒素(ST) 和不耐热肠毒素(LT)。
24
2. 抗原成分 ⑴ O抗原是多糖磷脂复合物(LPS),耐 热加热100℃不能灭活,已有171种 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⑵ H抗原是不耐热的蛋白质,已知有56 种,均为单相菌株。 ⑶ K抗原是多糖荚膜抗原,对热稳定, 能阻止O凝集。血清型别按O:K:H 的顺序以数字表示。
25
3.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
34
二、临床意义
(一) 致病因素 1. 侵袭力 有Vi抗原的具有侵袭力,穿过小肠

《大肠杆菌》课件

《大肠杆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被污染 的肉类、奶制品、蔬菜等食品后 ,因此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
卫生控制至关重要。
抗生素抗性与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形 成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致病性或提高其生物合成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应入探究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抗 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利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大肠杆菌研究的创新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将大肠杆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提 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关注伦理和安全问 题,确保研究工作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和食物-人 传播。
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食物、水或 接触污染表面进入人体,导致腹泻、 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休克和死亡。
食物中毒与感染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性大 肠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
中毒性疾病。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05
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大肠杆 菌基因组进行全面解析,发现新 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杆 菌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揭示其在 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调控机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