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心得大全5篇

货币战争读后心得大全5篇货币战争读后心得大全1看完《货币战争》,我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到了。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
多么霸气,多么自信的一句话啊。
如果没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胆识、过硬的手段谁能说出这话。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罗斯家族,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家族。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这是赫然印在《货币战争》封面上的三个问题。
紧接着翻开扉页,又是三个问题:“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__作为“投资”对象?”“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完全没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货币战争》讲述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三百年间,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国拿破仑时代、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经济的腾飞、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托拉斯、大萧条时代、美国总统被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衰落、韩国经济的奇迹、97年亚洲金融风暴等等无不与货币发生着关系。
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势力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命运,通过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持有和分配,实现他们的利益。
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进入中国,因此,本书告诫我们要时刻警惕他们的打击,时刻准备着货币战争。
看完这本书,突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家的巧取豪夺,从来就是普通人挣扎在温饱边缘,从来上流阶级和下层社会被分断,从来就是上层垄断了大部分财富,任何形式的社会性质都逃不掉这个规律!所谓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少数人想要控制多数人编制的凄美童话,看上去很美,其实饱含掠夺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应该有醒觉。
如今中国百姓真正意义上的水深火热中,被资产阶级,以及官僚主义压迫和侵略。
货币战争读后感15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5篇货币战争读后感15篇货币战争读后感(一):《货币战争》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从金融战的视角来描述国际金融史的书,其功不可没。
其对货币发行权是一国金融主权和美元的本质与危机的等方面论述很为精釆。
但我不一样意书中关于建立金本位以对应货币战争的提议。
实际上书中也已证实了美元经济战胜英磅经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美元打破了金本位。
货币仅是经济发展的工具,不是中心。
金本位必然被打破不仅仅是因为贵金属太少(比较货币需求量而言),更主要有原因是,在资本利润的原则下,金本位制必然引发通缩。
适度的通货膨胀才能保证再生产不断扩大并与需求构成动态平衡。
所以,仅就货币的角度谈货币视角太窄,需要从经济发展与货币的关系上来谈论货币发展史才能更准确定位货币战争。
当然这样的难度很大,我们也不应对作者有这样的苛求,只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本书对当代的几场大的金融大战的论述过于概念化,有些遗憾,如欧元阻击战、日元升值、苏东崩溃时的金融大战,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等。
货币战争读后感(二):今日看完了《货币战争》,觉得很多情节讲得很荒唐,可是又觉得有理。
金融方面的知识有限,只能根据逻辑常识来做一个分析,请大家指正。
这本书核心就是:应当政府来发放货币,而不是私人。
可是美国人真的这么荒唐到了活生生把国家的命运放到私人银行家手上吗?这么多聪明人都不能看清楚这个圈套,还往里面套,直到把自我套死吗?银行家最终把美联储搞成了私人的,总应当有其法源合理性吧?我仔细分析了,觉得美联储还真应当是私人的,而不是政府的,下头讲讲我的看法和推理逻辑:1.西方最核心的价值是:财产私有化!这个是所有西方都承认的普世价值。
正因为这个普世价值的认可,就造成了美联储私人化的必然合理性。
2.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国家也不能没有任何原因和理由的情景下把私人财产剥夺。
在西方国家的观念里,政府只是一个实体,和公民是平等的。
公民当然不允许国家推出某种能够随便剥夺自我利益的法规。
货币战争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货币战争读后感1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
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
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
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
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
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07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
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
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
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
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
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
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
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
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4篇)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4篇)货币战争读书篇1《货币战争》讲述了从十九世纪国际银行家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何通过货币来控制政治、经济体,如何掠夺世界人民。
也解答了谁是世界真正的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为何美国总统总是频频遇刺?谁是世界真正统治者?破译世界财富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经济危机中谁在翻云覆雨?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该怎样迎敌?看完后感触良多,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且不说该书的观点是否正确,单单是作者看待问题的独特思路和新颖视角,以及他的丰富的金融知识和解读货币深度,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作者从货币中看到的战争比我们从历史教课书中学到更加深刻更加触目惊心。
通过阅读《货币战争》,收获非常巨大,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通俗的金融知识和货币的重要性,更重要是让我领悟到了很多的道理。
首先,“大道无形”。
大家熟知的世界首富当然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了。
在《比尔?盖茨的遗产》一中是这样说道:“比尔?盖茨决定把超过50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留给他的子女的,是更加珍贵的人生智慧。
”从这句话里我们得到了一个观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它不仅一个优秀的企业,更是个慷慨的慈善家和好父亲。
这个观点社会上普遍认同的,阅读《货币战争》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了。
《货币战争》开篇第一章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到现在的真实财产的“隐遁”过程。
真实情况告诉我们,早在上世纪初,它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把财产捐献给他们自己所成立了并牢固控制的慈善机构(基金会),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的保住他们对财产的控制权,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真实财产给隐遁起来。
美国的遗产税是多少呢?告诉大家美国遗产税最高高达55%。
而捐献给慈善机构呢,就不用交一分钱的税了,基金会的很大账目打着保护个人隐私权而不用公开的,因此成功地完成了其真实财产的“大道无形”。
看到这里你会惊奇的发现,哪谁是世界首富呢,回答当然是美联储最大股东、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
货币战争读后感(通用6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通用6篇)货币战争读后感(通用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货币战争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货币战争读后感1看完《货币战争》,让我想起来佛教中的一句话,一切都是幻像。
你所看到的,你所认识的,你所了解的,是别人有意让你知道的。
为什么黄金价格是所有金属中最贵的?因为资本家赋予了黄金的价格。
货币多年来一直在贬值,是因为多年来大规模放贷,使得货币不得不贬值,而实际上,社会并没有发展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货币战争》揭露了太多历史上金钱罪恶事件。
金钱本身没有错,这份罪恶来自于掌握金钱的银行家。
拿破仑说:“银行家们没有国家,他们没有爱国的情感,他们只追逐利益。
”现在的日本之所以经济低迷,与货币战争有直接的关系。
勤劳的日本人民,近20年来的积蓄,几天的货币战争让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
90年前的俄罗斯,还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情况良好。
而资本家们,不用一枪一炮,把这个军事力量极强的国家打垮,俄罗斯的经济从90年开始进入经济低迷时期。
西方乃至全球的金融历史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银行家甚至为了获取利益而发动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众多小战争,都有银行家的身影。
人民在流血流泪,银行家在疯狂敛财。
看完这本书,让我个人震撼之极。
我期盼我们国家在未来经济崛起的时候能够避免金融战争或是打赢金融战争;我期盼劳动人民能够在公平的市场中进行交易;我期盼金钱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少数人敛财的利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会教育我的孩子们正确地做人处事。
我会教导孩子们在向上向善的同时,也赋予孩子们惩处罪恶的能力。
我力所能及的把我毕生所学教给孩子们,并且会联系更多优秀的人才去把知识和能力传递给孩子们。
我期盼我的孩子们维护正义和平,推动社会向好发展。
货币战争读后感21月份,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的第一本。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感悟(精选26篇)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感悟(精选26篇)货币战争读书心得感悟篇1“国会拥有货币制造和价值设定的权利。
”——美国《宪法》第六章第八节货币战争自出版至今,对他的争论一直存在。
对于一个非金融学专业人士,甚至说是连了解都谈不上的人,我没能力、更没资格给这书的中内容、观点的真伪下一个准确的结论。
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感受。
本文开头所记的那句话来自美国宪法。
美国人对于宪法的态度和行动和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美国人民心中,宪法是等同于生命、信仰一般的重要存在,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国家只出台过宪法的修正案,但是从未对宪法改过一字,这也足见美国人民对宪法的崇高敬意。
宪法赋予了国会货币发行权,但是却从未给过国会任何转让货币发行权的权力。
对于美联储的所有权问题,现在已有定论,就连美联储自己在官网上也说得很清楚,美联储是由美国的私人银行集资成立,各个银行持有一定的股份,只是美联储的股份不允许在市场上转让或销售而已。
这也就是说美国的中央银行确实并非国家所有,而是属于私人,但是属于私人,并不代表受私人控制。
就像我们国家的土地一样,我们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在这里二者正好相反。
但无论如何,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值得考究的,美国国会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存在着违宪。
货币发行权是否应该掌握在政府手中,始终是一个存在的正义的问题。
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波动,而且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一些突发事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这种影响许多时候已不能用波动来形容,震荡可能来得更准确一些,比如说战争、国际性的链式经济危机、重大的自然灾害等等,这些都会给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而这个时候政府为了调控经济可能就会简单粗暴的先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进行刺激。
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百姓手中的钱发生贬值,这对于人民来说无疑是抢劫。
尤其是领导人又存在任期的限制,有时候不免会选择短视,把手伸进老百姓的钱袋子。
而如果货币发行权在私人手中的呢(这个私人并非是某个人或是一个小集体)?他们会审视自己出台的货币政策,不会随随便便乱发货币稀释自己的财富。
货币战争的阅读心得(精选14篇)

货币战争的阅读心得(精选14篇)货币战争的阅读心得篇1最近有幸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我心慌地有点发毛,这简直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在阅读了这本书多次以后,联想到去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一事,我似乎有所启发:到底什么是货币战争?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拿破仑曾经说过“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掌握局势的便是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
”诚然,货币是没有国家的。
国际金融家作为精英圈子的成员,旨在建立一个单一货币的全球经济、全球政府。
他们自然没有那么大方,根本的利益在于在这个框架下,他们可以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以使他们奴役世界更加便捷更加随心所欲。
国际金融家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废除货币国家化,制造了种.种危机来阻挠,从美国内战的阴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失信,美元就是他们翘起世界的杠杆。
在1971年,世界货币体系最终与黄金脱钩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在黄金灿烂光芒的照耀下,竞相融化。
1971年一盎司黄金价值35美元,到20__年一盎司黄金则价值630美元。
35年来,相对于黄金的价格而言,意大利里拉的购买力下降了98。
2%,英镑的购买力下降了95。
7%,法国法郎的购买力下降了95。
2%,美元的购买力下降了94。
4%……当通货膨胀的美元贱如草纸时,当美国只能“破产保护”而各国只能怀揣巨额的美国国债无法兑现时,当英美最终用货币最终形式的黄金来定价时,作为劣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当如何自处呢?一个崛起的世界强国,其坚实的基石不会只有领先的科技与强大的军事。
只有当它建立起具备普世公信力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能够载入史册的事件,人民币将成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的第五种SDR篮子货币。
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金融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将会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_货币战争读后感(精选21篇)

货币战争读书心得_货币战争读后感(精选21篇)货币战争读书心得_货币战争篇1如果有人说,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总统并不是美国最强势的人,恐怕要有些争议;如果说,要是美国总统胆敢侵害某些人的根本利益,那么,被杀害的不是某些人,而是美国总统,而且没人敢调查真相,货币战争读后感。
相信这话的人就不多了。
如果说,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银行,他连货币发行权都没有,美元就是白条。
又岂止是白条,那是国债,是赤字!而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美联储"是个体户,是握有美国政府生命线的债权人。
这些事实在我们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单如此,"到20xx年,美国联邦政府共欠下8·6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平均每一个四口之家要摊上11·2万美元的国债,而且国债总额正以每秒两万美元的速度增长!"宋鸿兵先生在他的《货币战争》著作中,指出这些都是板上订钉的事实。
书中还指出,联邦政府的总统们,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和国际金融集团进行了殊死的较量。
二百年来,美国有七位总统被抢杀暗害。
其伤亡率大于二战诺曼底登陆的伤亡率!无论是二战一战,还是早期的拿破仑复辟,美国的南北战争,交战双方或多方的幕后策划者都是同一金融机团在操盘。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速,他们说了算!宋的著作所以可信,不单是因为他所引据的资料均出自美国及西方的官方文献和权威著作,还在于他本身就做过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倒闭的房地美,房利美的高级咨询顾问。
此书20xx年6月一版,至20xx年2月已再版了十四次!而眼前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被他在书中在某种程度上不幸而言中了。
书中指出,上个世纪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泡沫化,苏联解体经济体系崩溃····都是这些集团的杰作。
他们管这叫"剪羊毛"!中国开始被"剪羊毛"了吗?书中列出的种种事实和推论,确实叫人毛骨悚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战争》读后感
这些天把《货币战争》看完,现将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我个人感觉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问,让我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思考。
虽然很多疑问还是没能找到答案,但是还是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货币和金融的了解。
对于这点,我还是非常满意的,也非常感谢作者。
就书本身和它的内容观点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较有见地,也值得深入探讨的。
我非常理解它为何能在中国畅销。
书里面的内容煽动性强,有非常强烈的阴谋论色彩,再加上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面,会与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因为大家对美国和外资都心存警惕。
但是,越是这样的重大问题,越是要慎重讨论,应该严肃认真严谨地来研究,毕竟经济是一门科学,要讲真凭实据,逻辑紧密,这点我感觉本书是比较缺乏的。
宋鸿兵先生的写作风格,就我感觉,对于一本经济政策论述的书来说,太过于天马行空和夸张随意,文学性太强,导致他对理论的阐述,缺乏逻辑和条理。
1、在许多事情上,只提出了观点和理论,并没有给予解释来论证,比如说宋先生提出了“剪羊毛”这个说法,声称这是国际银行家的剥削平民的终极方式,但是这个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机制,并没有被很详细的阐述。
像这样的缺乏逻辑支撑的说法在整本书里比较多,当然我知识浅薄,有些简单的概念不理解也是有的,不过总体感觉,逻辑推理还是比较缺乏的。
2、我对书中较多的比喻和有时候过于随意的概括比较反感,比如把经济比作身体,将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此类名词引入,我认为这对解释经济现象和金融运作完全是有副作用的,只会让人觉得混乱,像是在蒙混过关,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进行解释,会清晰有效得多;在解释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作者很果断的定义说其本质就是债务,对此,我深表怀疑,非常多的衍生产品的本质是某种保险形式,如何能和债务等价呢?
3、就是数据图表的缺乏,大量的命题,都缺乏有效的数据来做证据,真实严谨的数据,是经济理论的基石,否则可信度很难建立。
4、书中引用的许多评论和警示,相当多得来自19世纪,20世纪早期,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毕竟金融系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化,人们对经济体系的认识也在演变,历史上的争论也许在现在根本没有意义。
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来自美国金融阴谋主义作品,经济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对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怀疑。
5、我对宋先生对的西方经济学界,以及历史上的经济学大家的不尊重和恶意猜测,让我感到些许愤怒。
宋先生就整个西方经济学都被银行家洗脑的说法实在让我无法接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治学严谨,对研究的细致对经济现象的探索,都是我亲身感受着的。
难道就因为现在主流经济学都统一金本位的局限性和法币的优势,就说他们是被国际银行家洗脑了?这样的说法对西方经济学者的学术独立和尊严是一种侮辱。
6、我个人觉得书中的有些说法断章取义,扭曲事实。
比如说书中提到巴菲特大量购入白银是因为他受父亲影响,支持金本位的货币体系。
然而,从我刚读的巴非特传记中,巴非特自己对白银的解释是,只是一笔投资,2003年就全部脱手了,而且巴非特对黄金有一段令人非常印象深刻的评论:“黄金是历史上最没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千辛万苦把它从地下里挖出来,再千辛万苦地运送千里,只为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把它们埋到地里去!”这样的巴非特有可能支持金本位的货币体系么?
本书中的最重要的几个观点是:
1、欧美的货币发行权在央行是问题根源;
2、法币系统会无限扩大国债,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
3 、金本位系统是最好的货币系统,但遭到国际银行家的破坏;
4、部分储备是导致通胀的罪魁祸首,而通货膨胀是剥削人民的终极手段。
对于这些观点,以下是我的个人研究所得和看法:
1、书中说英美的央行都是私有的,我的调查是英国的央行是政府所有,美联储虽是由美国各大银行联合所有,但是利润基本上交国库。
2、我目前的理解是,法币系统里,因为央行有印钞的权利,当经济需要产生新的货币的时候,央行就从账户上产生新币购买国债,当需要减少货币流通时,就从账户上卖出国债,然后将所得的货币销毁。
国债本身无限增加并没有关系,只要货币流量的增加和国债的增加的比例固定就可以了,就是说国债的相对价值没有变,货币只是一种表达方式,面值增加并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A国国债是1美元,经济总值是10美元,过了段时间,国债到了2美元,而经济总值到了20美元,那其实说明了A国的债位并没有改变,自然应该不会对金融系统产生影响。
3、金本位的概念是,货币的发行直接与黄金白银的储备挂钩,一单位的货币,可以直接兑换一定量的金银。
其实货币本身只是个价值流动的媒介,所以说远古的时候,也有人类族群拿贝壳羽毛当货币的,其实很多货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他们不是商品,只是个媒介,所以用什么当货币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举个直观的例子, A与B要交易,如果没有货币,
A就用5斤米和B兑换1斤肉;如果有货币的话,如果一斤米的价格是1个单位的货币,那么一斤肉的价格就是5个单位的货币,无论这个货币是贝壳,羽毛还是黄金。
黄金白银之所以几千年在世界被通用,是因为它们漂亮,难以开采,又不容易化学反应,满足作为货币的条件,并不是本身有太大的内在价值,(银的工业价值不算)。
所以用黄金挂钩货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4、部分储备要解释的话,比较繁琐,简单的说,就是当银行只保留一部分存储资金,然后把剩下的储蓄借出时,这个过程会产生新钱,导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所以宋先生就说这种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其实不然,因为当被银行借出的钱被归还时,系统会反向运转,而新钱将消失。
无数笔借贷和归还永远都在同时发生着,所以他们会达到动态平衡,保持金融系统里货币流通量的稳定。
具体解释大家可以搜索fractional-reserve system,网上有很多很好的解释。
通货膨胀其实不可怕,只要商品的相对价值没有改变就可以了,宋先生总是强调一个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但是只要每个人拥有的货币总量增加了,那就说明个人的购买力增强了。
美国人均财富(消除通胀效果后)在上个世纪提高了9倍,虽然美元购买力低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人比20世纪初,要富得多了。
这样的话,观点上我也大致谈完了。
总结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只是我对里面的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余下的很多观点,我会近一步地去研究,估计等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头来看一下,希望能解开更多谜团,有新的收获。
我推荐学经济方面的同学们还是应该看一下,因为这本书可以引发很多思考。
但是我个人认为,对此书的观点要比较小心,盲目草率的接受是危险,所以一定要用独立的思想去面对它。
对于不学经济的朋友,如果要读货币战争,我建议不要太当真,就当一种说法,如果在读的时候同时了解一下以被承认的经济金融知识,会很有帮助。
——胡冰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