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0张PPT)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 一面与我军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 我军南进。1948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 签字。人民解放军奉命于当晚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的长达五百余千米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 派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 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品味:敌人的“不料”恰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 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此处含有对敌人强 烈的嘲讽之意。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 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学业要求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 结构";了解本文内容,明确渡江战的规模与意义。 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立场,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的英雄气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不含bù hán不包括。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推开高山,翻倒大 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在屋顶上把瓶子里 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 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过渡,将话题从“西路军”自然地转向 “东路军”,使文章流转顺畅。 方法点拨:判断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要 做到“四看”:一看内容,二看位置,三看表 达方式,四看表达效果。
④“歼灭”“击溃”两个词是否可以省略一个?为什么? 不可以。“歼灭”指消灭;“击溃”指打垮,打散。

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共34张PPT)

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共34张PPT)

背景
结语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注意: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⑥新闻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 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 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 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 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交流点拨】
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 悦目。 “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 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 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②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 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1《消息二则》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1《消息二则》课件(共46张PPT)

时代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 前的全面大进攻,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 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03 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新闻结构
标题
五部分
结语
主体 背景
导语
标 题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 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 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 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本课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 路军”的顺序安排?
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 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 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先后及事件特点 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 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二十日夜 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和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 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4.给这则消息划分层次。 导语:第一句: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 主体部分为第二至五句。每句为一层。 第二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和突破敌人防线的 地点。第三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及败逃情况。 第四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 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及发展趋势。第五句:综述人民解放军 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
作者
字词!!!
1.字音 摧枯拉朽( xiǔ ) 区域( yù ) 督战( dū)
歼灭(jiān )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dānɡ)
荻港( dí ) 泄气( xiè )
2.词语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 败退。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督战: 监督作战。 歼灭: 消灭(敌人)。 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 备的据点。
2.运用四字句,简洁有力。
大量运用四字句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全文没有一个多 余的字。四字句的运用,使本文言简意赅,生动而充满气势和 力度。
总结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 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堪称 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 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 笔,仅用不足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 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 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 竹的事实。本则消息以叙述展开,其 中穿插白描,文字简洁,语言凝练, 平实中彰显了宏大的气势。
B.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长江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稳操胜券的信心。这里的“风平浪静”不完全是自然 景观的描述,还隐含着全国局势已趋向稳定之意。这 是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透露出作者乐观 轻松的心情。
写法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 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你的告知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 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 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 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 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 之敌,占领南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主要作品:《实践论》《矛盾论》《论 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 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 一
胜我
九 四
利三
九 年
南十

月 二
渡万
十 二
长大
日 )
江军
重点字注音
芜湖(wú )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诸城(zhū) 要塞( sài ) 泄气( xiè ) 溃退( kuì)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ɡ) 摧枯拉朽( kū )
不行。“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 打得溃不成军,完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个词区别出不 同的作战结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乎实际,表达也不准 确。
层次分明 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 语言精练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课件

读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 朱总司令的命令。
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含而不露地对整个 战役的走向做了预判。
电头有什么作用?
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标注时间, 体现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 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 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 南渡长江 简洁 醒目
英勇的 人民解放军 大约 三十万人
渡过长江
准确
读主体
1.主体是否有导语未交待的要素?相同要素的表述有 何不?体现了主体部分的什么特点?
交代了六要素的“如何”,即事情具体的发展。 对“何时”“何地”的介绍更加详细,而且描写了战争场景。 特点:主体要素更完整,表述更详细。
标题对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样表述结果,为何第二篇用“横渡”,而不是直观的“南渡”?
“横渡”的意思是横穿水面到达彼岸,不仅说明了客观事实, 还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勇往直前,而且这个词读来更有气势, 又表达了胜利的豪情。
运用第一课学到的方法,分三小组,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 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2张)3共22张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2张)3共22张

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 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文体常识
• 新闻分为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广义 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通常 认为的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只指消息。
•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六要素 •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比较一下下面两组句子哪一组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二、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 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 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 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 下文。
六、赏析语言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
想再打了、泄气
七、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比较阅读:
拟写新闻标题
以导语为主,参考主体部分,以短语形式拟写。 答题模板:人物或具体事物+事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时代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 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 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 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 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 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 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六、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 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 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七、赏析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 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 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三特征、五结构、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 ”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 “胜利渡江”行不行?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 阴
安庆 安庆
九 九江 江
1、标题: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路透社(法国) 共同社(日本)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斯)
电头的作用:
时间: 地点: 人物: 时间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中路
4、新闻的特征: 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 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 分。
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三、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四、“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 作用?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 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 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大军渡江和渡江战役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 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 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 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 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 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 ,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 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 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 结语:
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 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1、新闻: 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 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 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 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
3、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 副标三种。 (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 中,没有明显标志。
牛刀小试
•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 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 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 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结构。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 • • • • • •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