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动画《红军桥》赏析
应用本科中国动画史(二)

为解决电视对动画片需求大产量小的矛盾, 1984年我国开始拍摄系列动画(1984-1989) 《三毛流浪记》 《黑猫警长》 《金猴降妖》 《邋遢大王奇遇记》 《小兔菲菲》 《 皮皮的故事》 《鲁西西奇遇记》等7部 合计620分钟 远不能满足电视市场的需求
1986年起,上美明确提出,将年度生产计划重 点放在系列片的创作发展上。 1984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设立美术片创作 室,专门生产电视动画——第一部《断尾巴的 老鼠》,在拍摄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 1988年,举办“上海国际动画节”《山水情》 获电影节最佳美术片奖 1977—1983年共生产820分钟,上美占91% 1984—1989年共生产1920分钟,上美占40% 中国动画业走出上美一家独荣的阶段,这是中 国动画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五章 中国动画片的第二个繁荣时期 1978-1989) (1978-1989) 动画业的恢复与发展: 动画业的恢复与发展:
涌现多家动画生产部门: 涌现多家动画生产部门: 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辽宁 科教电影制片厂,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 1978-1989年间 共生产影片219 年间, 219部 1978-1989年间,共生产影片219部. 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 首次产生动画系列片 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 题材更为广阔 , 出现多部内容深刻 , 讽喻尖 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 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 动画理论研究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动画理论研究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1957年 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 制片厂成立
中国第一家独立摄制动画片的专业厂
在毛泽东关于“百花奇放, 在毛泽东关于“百花奇放, 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引导下, 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引导下, 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 盛的发展时期。 盛的发展时期。
浅析剪纸艺术在动画中的运用 以陕西剪纸为例

浅析剪纸艺术在动画中的发展与运用一一以陕北剪纸艺术为例摘要:中国剪纸所塑造的空间和形象通常不强调写实的结构和景物,而强调的是作者对各种视觉要素的概括。
可以说,中国简史是一种意向表达的艺术,他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乱系在一起,提取他们的特殊寓意,以构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境。
剪纸是一种创造艺术,它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进行重现,是剪纸的创作者把对真是生活的体验,对自然的认识,用一种质朴的、原始的结构方法表现。
作为中国母体艺术的剪纸,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要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对剪纸重新认识后再加以创作,以保持这门古老艺术的常青。
在现实生活中,从民间剪纸艺术中寻找元素,加以审视与观察,再进行有意义的创造,丰富剪纸艺术的内涵与发展。
关键词:动画剪纸艺术陕西剪纸艺术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
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既有金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裁剪成各种各样的花草、动物或者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窗花)、贴在门楣上(门签)、贴在墙上(墙花),以此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的装饰或刺绣花样。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也有职业艺人用特制的刻刀刻制。
民间剪纸是一门乡土艺术,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
剪纸在中国拥有图特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承,由于它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
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与普及十分迅速。
它数量之大,花样之多,基础之深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企及的。
剪纸艺术门家吸收传统纹样,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容,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的新剪纸艺术。
而中国动画的振兴与崛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民族动画,民族动画从艺术形式来看,是最具有中国特色和代表性的动画则是剪纸动画。
中美动画之差异

中美动画之差异[摘要] 自十九世纪动画诞生以来,各个国家对于动画的创造与研究就不曾间断过,创造是动画艺术魅力之所在。
动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它全面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由于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和不同的经济形态,纵观世界一百多年来动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发展的历史,它们所经历过的兴与衰,以及其所呈现的艺术特色,也就各不相同。
也正因如此,世界动画才得以具有如此斑斓多姿的绵延景观。
本文以中国与美国为例,在题材内容、动画形象、音乐、艺术性上介绍有关两个国家的动画差异。
[关键词] 动画差异中美引言动画片早已有之,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2006年恰好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80年,当时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短片。
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
这些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方面的起步还是相当早的。
但是就中国动漫的发展状况来说,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
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所以对于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我们看过的最早的国产动画片应该是《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大闹天宫》《九色鹿》之类。
但是这些优秀动画片只是昙花一现,和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来的进口动画片比较,无论从影响力、影响范围还是影像时间来说都远远的落后了。
为什么中国动画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本文从中国与美国动画之间的差异为例,浅析了中国动画的历史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曾经看过一句话,给你一张白纸,不论什么样的梦想和奇迹都可以实现。
自十九世纪动画诞生以来,各个国家对于动画的创造与研究就不曾间断过,创造是动画艺术魅力之所在。
动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它全面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画影片中的运用及反思研究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画影片中的运用及反思研究1中国元素的概念和分类(1)中国元素的概念。
所谓中国元素指的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由国人自己创造、传承、能够反映出中国人自己的人文精神、民俗观念。
具有中国特有,不可能被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的文化以及艺术成果,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中国元素。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的内容。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又不能和中国元素直接画等号,其中中国元素还包括了中国现代文化。
(2)中国元素的分类。
中国元素的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形的物质符号即物质文化元素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
例如,思想意识、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等都是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中国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如戏曲、剪纸、水墨画、敦煌壁画等等。
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且这些元素也是被经常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
2中国元素对影片主题的影响影片的主题通俗意义上来讲是想要通过影片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说称为主旋律。
一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在欣赏过后的总结和评价,他是一部电影创作的目标和灵魂。
在电影开始创作时,主题已经在创作者的大脑中有了一个深刻的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至善至孝、诚信好礼、天下为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以及精忠报国、匡扶正义、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今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动画影片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传统,在银幕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讴歌中华民族气节。
如国内革命题材动画影片《红军桥》《小号手》《三毛流浪记》都是通过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怕牺牲、顽强斗一争最终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理想。
宣扬的一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也有很多宣扬中华民族关德的影片,比如由央视青少中心动画片部制作完成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片《中华勤学故事》,通过一系列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深刻明晰礼、义、仁、智、信等中华传统关德的精髓的含义。
婴儿教育:适合孩子们看的国产经典动画片

1。
《⼩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祖。
据说是齐⽩⽯先⽣的原画快去看啊!2。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强⼒推荐!⾥⾯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
渔童忍⽆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
典型的中国画法。
3。
《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
丁丁有⼀把⾦钥匙,⽤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
挺古⽼的,估计记得的⼈不多。
4。
《⽼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
⾥⾯⽼熊唱的“⽼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5。
《哪吒闹海》:酒是陈的⾹,哪吒是⽼的好!6。
《⼩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
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
讲⼩黄鹂练胆⼦学唱歌的故事:“⼩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很⼩,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绕梁三⽇的歌,⼀个是“我是⼩⼩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是“红太阳,挂天上...”(开⼼,开⼼的流涕)7。
《九⾊⿅》:⼜⼀个经典——美丽的九⾊⿅。
我语⾔乏⼒,实在没法称赞它。
8。
《⼩马虎》:另⼀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虎。
尤其是马⼩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爸的⾃⾏车,就会来这⼀句。
9。
《⼩鲤鱼跳龙门》:超级⽆敌⼤经典。
10。
《猴⼦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的代表作。
看***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乐,作中国⼈真好。
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绝对是不完整的。
建议⼤家在⼊⼟之前好好看看。
11。
《猴⼦捞⽉》:也是猴⼦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
12。
《过猴⼭》:⾥⾯的⽼头⼦跳舞时的⾳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也来⼀段,那就⽕了。
13。
《等明天》:⼩猴⼦⽼是等明天,结果⼀直没有盖房⼦。
14。
《淘⽓的⾦丝猴》:⾥⾯⽤国画画的的⾦丝猴和⼤熊猫进⼊了不少教科书!15。
非遗动画案例

非遗动画案例非遗动画是一种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动画制作技术的创作形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其呈现给现代观众。
下面是10个非遗动画的案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1. 《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剪影戏曲形式,利用光影投射将剪纸人物呈现在白布上。
非遗动画《皮影戏》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皮影戏人物进行还原和重构,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形式使得传统皮影戏更具现代感,同时也方便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2. 《蜡烛制作》蜡烛制作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非遗动画《蜡烛制作》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挤蜡、刻花、上色等环节。
这种非遗动画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蜡烛制作的过程,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3. 《丝绸织造》中国丝绸织造是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艺之一,非遗动画《丝绸织造》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丝绸的生产过程,包括养蚕、剥茧、纺织等环节。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丝绸的生产流程,还可以展现出丝绸的美丽与价值,提高人们对传统丝绸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4. 《木偶戏》木偶戏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非遗动画《木偶戏》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木偶的制作和操控过程,还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绎传统木偶戏的经典剧目。
这种形式既可以让观众了解木偶戏的制作工艺,又可以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的木偶戏表演。
5. 《锦绣之城》苏州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非遗动画《锦绣之城》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苏州刺绣的制作过程和技法,还可以展示出苏州刺绣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苏州刺绣的制作过程,还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刺绣艺术的欣赏和认识。
6. 《糖画艺术》糖画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非遗动画《糖画艺术》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了糖画的制作过程,包括熬糖、塑型、绘画等环节。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糖画的制作技巧,还可以展现出糖画的独特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糖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新设计本课是学习红军桥的第1次课,老师利用视频导入,在视频中引出红军长征的故事,本课取材于江西瑞金的一座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桥梁,它是红军万里长征的第一桥,从而引出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认识桥的构造,分析桥的结构,采取教师先示范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再通过评价小结等过程进行分析开展教学。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及古代、现代桥的种类和作用,表现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身边的的各种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座桥。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桥的结构,感受桥的美。
围绕了解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顽强、自主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4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该学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二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动手能力也非常强,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动手能力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立体造型更大的魅力。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桥的造型表现,学生自编自创,设计出新颖的桥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桥的制作、表现,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类型,关键是让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大胆创新,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桥。
6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1、出示视频:红军长征视频师(边播边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自1934年以来,我们江西这片红土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从江西瑞金出发,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红军战士以他大无畏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最终到达陕北苏区,一座座红军桥也正是红色革命的光辉历程的见证.视频播放完毕师:看完视频后,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请生说一说预设:没有红军桥,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烈们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这种精神,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师:无论是什么样的桥,相信都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大家已经收集的材料,来制作心目中的桥揭题:并板书――红军桥2【讲授】2介绍各种各样的桥出示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的红军桥。
中国剪纸动画赏析

中国剪纸动画赏析1958年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动画,所谓的剪纸动画就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其影评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
其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受到一致好评。
剪纸动画又称剪纸片,术电影样式。
它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纸,它的造型可以用平面雕镂的手段制成平面关节纸偶造型,也可以用手绘方法制作剪影效果,还可以用传统的剪纸工艺剪出动态变化过程再逐格摆拍。
但由于纸质的区别产生了两种风格的剪纸动画,一种使用普通的纸张做材料,用小刀雕刻,用剪刀剪边,富有刀味的剪纸动画,有着浓厚的阳刚之美,其轮廓表现的刚强而有力,黑白分明,顿挫清楚。
在画面效果上有较强的形式感和整体性,尤其是表现人物侧面的整体造型上,人物的线条、外形会显示和表现出强烈的剪纸艺术特色;另外一种是采用了纤维细长,质地松软而柔韧的皮纸作为材料,因为皮纸的质地松软,具有能吸水能挥墨的特点,人物的边缘外轮廓,也不再用刀剪刻,而是用手持外形撕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水墨拉毛效果,这是我国剪纸动画在创作上的新突破,是另类风格的剪纸动画。
拍摄时,将纸偶平放在玻璃板上用纸剪成或刻成人物形体和背景道具,描绘色彩,装配关节。
摄制时,按剧情需要,将人物和景物的活动,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不同姿态,平放在玻璃上,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
剪纸动画片的造型设计以侧面像为主,同时按照需要制作人物的正面、半侧面标准造型。
根据剧情需要可能会制作几套不同大小的造型以适应不同景别的拍摄。
造型完成后,根据剪纸人物造型画稿、动态画稿,按人物特点进行关节解剖,再使用人物各部位所需的彩色纸张进行绘制,镂刻,剪形,最后用关节钉或关节胶按解剖图装配连接,成为活动自如的纸偶。
剪纸动画的关节比较,便于把握:简单的剪纸动画只需在纸上绘制出角色,再按照需要关节处把它剪开,最后依次把各部分连缀起来,使各关节彼此相连又能活动自如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根据革命传说改编
编剧:林蓝
导演:钱运达
美术设计:柯明
动作设计:胡进庆、钱家骅、马克宣
摄影:徐俊佃
作曲:张栋人物:后生子、大嫂子、二木匠、红军连长
类型:剪纸片
在湖南.美丽的浏阳河上,有一只木桥叫红军桥。
在1930年以前,这座桥上只有几根木头又窄又小。
那年正赶上土地革命,江西的红军向湖南开来。
浏阳乡下的财主听说红军来了,纷纷吓得逃到了城里。
枪声响起,财主和家人们顾不得半路上的财宝了.奔命而逃。
逃过小桥,大老爷命令将走过的这座小桥烧掉,防止红军的追赶。
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木桥被烧断了。
红军来了,人们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
红军连长号召大家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造一座桥。
这个意见为广大的群众所支持。
于是.军民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取名为红军桥。
红军没呆多久,就开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时候.逃到城里的土财主又回来了。
他们路过这座新桥,见桥上有红军的字样,吓得屁滚尿流。
莫家的两个地主兄弟还坠桥而亡。
国民党回来后.莫家的两个太太给营长送上大礼.请求国军帮她们报杀夫之仇。
莫府管家告诉营长,那座红军桥人人都走得.只有财主和国军走不得。
因为财主和国军上桥,就会出现红军。
营长大人十分恼怒.马上率领部队前去拆桥。
群众们听说敌人要来拆桥,大家一齐想出了个办法对付敌人。
营长这天率骑兵来到桥边,派人先把牌子砍掉。
可手下的±兵们却吓得不敢过去砍。
一个小兵被逼无奈过去,即被吓回。
无奈营长只好自己上前去砍红军桥。
这时,机枪响了起来.子弹向那些敌人扫去。
很快就打败了这些敌人的围剿。
乡亲们战胜了国军后.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涌上了红军桥.用自己的方式来欢庆胜利。
本篇剪纸片影片不仅内容好,色彩也美丽动人.尤其在气氛渲染上,色彩主要是围绕主题”红“字,红色的桥,红色的门,红色的床,红色的鞭炮,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中,红色象征了喜庆、朝气,强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观……此处采用非常沉稳红紫调,很符合红军革命题材的性质,人物衣着多是采用不同的灰色调,这是那个年代人物风采的写照,无论是红军,敌人,地主,老百姓的衣着颜色都各有其特点
人物造型吸取了皮影的艺术特色,充分运用了剪纸的特长,还有略近漫画的夸张,使人物有血有肉,充满了革命传奇的色彩;场景造型从桥到搭建的民间小屋都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斗争场面的描写也相当写实,是一篇很不错的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