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赏析
剪 纸 艺 术

七、 常用剪纸的结 构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1)线线相连与线 线相断 (2)构图造型图案化 (3)形象夸张、简洁、 优美,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5)刀法要”稳、准、 巧”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 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 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 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 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 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 础。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 组合的手法, 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 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 等处理。 在处理形象是,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 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 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 刀法上“锯齿”和”月牙儿”,运用得恰当, 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走近民间剪纸艺术
教师:王建华 高台县国庆小学
民间剪纸艺术 赏 析
王建华
剪 纸 定 义
• 一、什么是剪纸:剪 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 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 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 金银箔、树皮、树叶、 布、皮、革等片状材 料。
二、剪纸艺术特点: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 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 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 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 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他那质 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 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空 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 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 许多方面是剪纸艺术独有的 特色。
六、中国剪纸的题材和剪纸应用范围 剪纸的题材可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 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剪纸赏析

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赏析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是民间劳动者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得来,“浸透着人们发自内心的良好祝愿,反映着人们对幸福圆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剪纸是人们为了自身欣赏和实现使用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带有自发性和娱乐性的视觉艺术形式。
一把小小的剪刀和一张薄薄的纸,就能让剪刀在挥起的一瞬间,将民间艺术家最浓厚的内心情感和最淳朴的审美追求倾注其中。
剪纸多以反映民俗风情、传统习俗的题材为主,所以以民俗题材为主的剪纸,就成为了剪纸艺术创作的源泉。
一些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赏析:《百菊图》选图以上是工艺美术家张永寿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均出自张永寿的《百菊图》。
张永寿剪纸题材广泛,最擅长花卉,尤以剪菊传神。
他年轻时酷爱菊花,每以菊花寄托精神,励志奋进。
他剪出的菊花,形神兼备,轻灵自如,各呈娇妍,面对这些栩栩如生的剪纸菊花,人们得到了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剪花卉,要重视线条的掌握,要达到“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
剪口要求整齐、光洁、均匀。
《百菊图》剪纸,充分运用了这些技巧,每一幅构图,总要做到疏密相间,繁中有简,虚实相生,静中有动。
正是这些高度技巧的发挥,我们看“百菊”,才会有栩栩如生、楚楚动人之感,而越看越爱看。
二龙戏珠凤鸣九天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
对龙的理解我们基本上有个共识。
我们的先人在认识自然现象的时候,对风雷雨电等现象模糊不清,听到了“隆隆”的雷声,便有了“龙”的发音,看到了长长弯弯的闪电,便有了“龙”的基本形状,这些自然的现象人们无法认识,更没有办法解释,这时我们的先人就把龙当作了自然的主宰者,这个时候龙就是万物的神灵,就是万物的主人。
民间艺人也就常常以此做为创作的主题,虽然没有真实的龙凤存在,但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
正如前面所说,剪纸艺术本就是贴近民间生活的,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剪纸艺术创作的源泉。
十二生肖文化剪纸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中国民间剪纸赏析(一)的字幕

段落(34):而且现在民间还收藏有大量的清代的剪纸实物。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一个大问题,剪纸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介绍第二大问题,剪纸的品种剪纸品种一:窗 花第一个最主要的品种就是窗花,所谓窗花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装点环境,渲染气氛,
段落(35):就是把剪纸贴在窗户上,有单色的、有彩色的,还有各种气孔花,还有挂签儿,都属于这一大类。作为窗花是中国剪纸产量最高,内容最丰富,也是分布面积最广的一个主要的品种。窗花品种一:单色窗花我们先看单色的窗花,这就是单色窗花,
段落(40):下面这张是陕西渭南县的,陕西渭南县这种剪纸受到了西路皮影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种造型完全模仿了皮影戏的造型。下面一张是陕北洛川的“大老虎”,这个老虎的造型很奇特,就是他把主要的重点放在表现老虎的头部的正面,
段落(41):还有就是它身体的侧面,把老虎头的正面和身体的侧面相结合,让老虎转过头来,这样就把老虎最好看的、审美价值最高的两个侧面结合在一起了。通过变形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老虎,因为民间对老虎很重视,认为老虎可有避邪的作用。
段落(32):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用的双喜字,中间是一个双喜字的团花,上面是龙凤呈祥,然后加上一周圈的喜字,在这个主花的四角又分布了四个角花,这四个角花反映的内容也是龙凤呈祥,是和中间这个主花相对应的,
段落(33):都是用于结婚仪式上的室内装饰。这个剪纸的出现就说明了在宫廷也使用了民间的剪纸,在皇宫里也使用了民间剪纸,说明民间剪纸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深入。其他清代的很多资料我们在各种的专业书上都能查到,
段落(10):一种民族的民间艺术。剪纸发展到唐代开始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接下来就是唐代,唐代的剪纸有“人胜”、“方胜”、装饰花纸以及招魂的“人胜”。唐代剪纸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个就是用途更加广泛了,除了在节令的时候,像立春、像新年春节
赏析山西剪纸的民间艺术

赏析山西剪纸的民间艺术
含蓄、寓意、象征的表现方法,不仅是民间吉祥美术,也是民间文学、民间诗歌、俗语、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民间吉祥图案中,象征隐喻的例子比比皆是。
山西剪纸窗花扣碗象征隐喻的艺术原型我们可以追溯至原始图腾文化时代,如民间吉祥艺术中的龙、凤、虎、蛙、山、石、河水、太阳、月亮等等,都和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及图腾崇拜有着深刻的关联。
如山西一带传统的喜庆窗花“扣碗”,含有生命与生殖的寓意。
两碗扣合与新婚谓之“合卺之喜”有联系,象男女结合之美满。
有一类扣碗常以“碗出莲花”、“碗出娃娃”等形式出现,同样象征多子多福、和谐美满,有民谣“碗扣金蛤蟆,生个胖娃娃”。
在民间艺术中被认为吉祥的形象,往往都是在民族古老宗教信仰意识中崇拜敬仰的形象。
如“鲤鱼跳龙门”,传说跳过去就化为龙,跳不过去的仍为鱼。
这个故事古时作为平民通过科举,达到高升的比喻。
后来被人们加工改造,作为一种勉励,寓意艰苦奋斗,用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比喻人的事业和希望,寓意只要努力奋斗,不懈拼搏,成功是有希望的。
“鲤鱼跳龙门”,激励晚辈建功立业,这种图案寓意几乎贯穿了人生礼俗的一大半历程,从望子出生到望子成龙,在每一个喜庆的场面中都可以用到这一题材的图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剪纸作品赏析

剪纸作品赏析剪纸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精髓。
中国剪纸作品具有雕刻工艺和绢笺书画的优点,以其变化多样、形态各异、寓意深远的艺术特点,成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风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以下将会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1.《鸳鸯戏水》这幅剪纸作品由红底白色剪纸组成,用线条组合出鸳鸯在水上游戏的形象。
这幅剪纸形态简洁,色彩明快,寓意着爱情美满、偕老相守的幸福生活。
作品的制作技巧以刻画线条为主,起伏有度,灵动自然,传递出浪漫和快乐的氛围。
2.《十二生肖》这是一组由十二幅剪纸组成的作品,分别刻画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象。
每一幅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活泼生动,传递出各自生肖的寓意,并通过动物形态的差异反映出中国文化传统。
3.《灵猴献瑞》这是一幅祥瑞剪纸作品,以猴子形象为主,刻画了猴子捧着桃子的模样。
这件作品由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而成为了中国年画文化的代表之一。
猴子是中国年代表动物之一,充满了机智和玩笑。
而猴子捧着桃子的寓意则是吉祥如意,财源广进。
4.《帝王亲征》这是一幅大型剪纸作品,刻画了一幅价值连城的汉画卷。
作品的背景以牛皮纸为底,黑色线条勾勒出重重山峦,描绘了皇帝率领大批官员兵马出征的场景,情景交融,真实流畅。
根据皇帝出征、登临而画的卷轴称为“御制出塞图”,这幅作品将其创作及放大到了一幅三米长的巨幅。
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风格,通过技艺文字的布局,线条和色彩的搭配,把祝福和美好呈现在画面中。
无论是传统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在不断地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
剪纸的寿字纹样赏析

剪纸的寿字纹样赏析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在剪纸艺术中,寿字纹样是一种常见的图案,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本文将从寿字纹样的来源、特点和赏析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寿字纹样的来源。
寿字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符号,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长寿和幸福,常常在祭祀仪式中使用寿字图案,以祈求神灵赐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字纹样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剪纸图案,被广泛地运用于婚礼、生日和节日等场合。
如今,寿字纹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寿字纹样的特点。
寿字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寓意吉祥,寿字纹样代表着长寿和幸福,是一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常常用寿字图案来表达对长寿的祝福和期盼。
2. 线条简洁,寿字纹样的线条通常比较简洁,图案简洁明了,线条流畅,寓意着一帆风顺,生活顺利。
3. 形式多样,寿字纹样的形式多样,既有简单的寿字图案,也有寿桃、寿杯、寿山等多种寿字相关的图案。
这些图案形式各异,但都与寿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三、寿字纹样的赏析。
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寿字纹样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图案,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寿字纹样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寿字纹样的线条简洁明了,形式多样,寓意着长寿和幸福,这些特点使得寿字纹样成为了一种富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图案。
其次,寿字纹样在剪纸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常常出现在各种场合的剪纸作品中,如婚礼、生日、节日等。
寿字纹样不仅仅是一种图案,更是一种寄托和祝福,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因此,寿字纹样在剪纸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剪纸作品中的一种常见元素,也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剪纸作品赏析

剪纸作品赏析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形态的表现。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上,剪纸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之久。
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欣赏和称赞。
剪纸作品的赏析,要从剪纸的起源和历史开始说起。
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窗花,窗花是汉族民间常见的装饰物,是一种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装饰品,贴在窗户上,起到装饰、美化、遮阳等功用。
而窗花具有四季都适宜、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居家艺术的美感,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得到了极高的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窗花逐渐演变为剪纸,随着技艺不断提高,剪纸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格也逐渐多样。
剪纸作品可以用传统的手工剪,也可以用现代的机器切割,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它的艺术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并且在环保材料时代,它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剪纸作品中最经典的是人物剪纸,这些作品通过精细的手工剪切呈现出皇帝、宰相、名士、花鸟虫鱼、娃娃、节庆等各个领域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民俗意境。
例如,经典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融历史与文化于一体的人物剪纸作品,它以宋代京城东京的市井繁华为背景,神情动态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市井闲情。
此外,剪纸还有大量优秀的动植物剪纸作品,比如优秀的《鲤鱼跳龙门》、《虎豹麒麟》、《牡丹开三度》等,它们充分展示剪纸艺术的创造性和美学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在光源、材料、背景等方面均有突破,让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彩的形态。
总之,剪纸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表达,它将中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中深刻地体会到,剪纸的惊人美丽和艺术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古老的传统,它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发展,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间工艺品赏析

民间工艺品赏析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珍视。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民间工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还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在本文中,我们将赏析几种典型的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泥塑、刺绣和彩绘。
一、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
剪纸源于古人用于祭祀、庆祝和装饰的纸质剪裁物件,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
剪纸的技艺精湛,艺人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这些图案不仅造型生动,而且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异,如陕西的粗犷豪放、河北的细腻婉约。
这些剪纸作品既可用于装饰墙壁、窗户,也可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剪纸灯笼、剪纸风筝等。
二、泥塑泥塑是以粘土为原料,通过艺人手工捏制而成的民间工艺品。
泥塑具有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区的泥塑风格各异,如陕西的华县泥塑、江苏的惠山泥塑等。
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艺人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粘土,然后经过反复摔打、揉捏,形成需要的形状。
最后经过细心的雕刻和上色,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
泥塑的造型多样,有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动物形象活灵活现,还有的山水风景维妙维肖。
三、刺绣刺绣是一种以针线为工具,在绸缎等织物上刺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的民间工艺品。
刺绣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刺绣的技艺精湛,绣出的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高雅的品质。
刺绣的种类繁多,有苏绣、湘绣、蜀绣等。
不同的刺绣流派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苏绣以精细秀雅著称,湘绣则以构图严谨、色彩明快见长。
刺绣作品既可以用于生活用品的装饰,也可以用于服装和工艺品的制作。
四、彩绘彩绘是一种以颜料为画料,以画笔或其他工具为工具,绘制在各种材质上的民间工艺品。
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壁画和岩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
彩绘的种类繁多,有木板彩绘、陶瓷彩绘、布料彩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剪纸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形态之一。
虽然它的材料纸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是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历史的沉淀。
民间剪纸是中国本原哲学的文化载体,他全方位地表现与民俗文化之中,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
(生命树)
其中有居民的剪纸窗花、图腾门神等;生活用具中的瓮花、缸花和民瓷剪纸等;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丧俗丧葬中寓意灵魂不死,生命永生的“生命之树”剪纸(如图);节日剪纸中寓意天地相交、万物萌生、子孙繁衍、五谷丰登的“扣碗”、“鼠咬天开”剪纸;端午节驱邪消灾的“爱虎”等。
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
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如山西民间剪纸:姥爷送外孙(如图)。
(姥爷送外孙)
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2.构图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
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
因此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
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
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
5.刀法要”稳、准、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剪纸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
从艺术风格来看,北方地域剪纸粗犷纯朴、古拙随意;南方剪纸工细优美、华丽明快。
另外在民间剪纸总体风格中剪纸艺术的代表作者都具个人风格与独特创造。
如陕西劳动妇女库淑兰的多层次色彩剪纸拼贴,大副剪纸华丽无比(如图);河北民间艺人王老赏独创的宣纸镂刻染色的戏剧人物个性鲜明,色彩华贵,造型严谨。
(剪花娘子)
剪纸艺术是历史的活化石,至今在民间剪纸和民俗艺术中,仍然保存着丰富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
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