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 1949-1997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1977—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77 10.7%1978 11.7%1979 7.6%1980 7.8%1981 5.2%1982 9.1%1983 10.9%1984 15.2%1985 13.5%1986 8.8%1987 11.6%1988 11.3%1989 4.1%1990 3.8%1991 9.2%1992 14.2%1993 13.5%1994 12.6%1995 10.5%1996 9.6%1997 8.8%1998 7.8%1999 7.1%2000 8.0%2001 7.5%2002 8.3%2003 9.5%2004 10.1%2005 10.4%2006 11.6%2007 13%2008 9%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466亿元1950 23.4%1951 19%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1954 9.4%1955 5.6%1956 16.5%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1958 32.2%1959 19.5%1960 5.4%1961 -31.0%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1964 17.6%1965 20.4% (55.04%比62年)1966 17.3%1967 -9.6%1968 -4.2%1969 23.8%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1971 12.2%1972 4.5%1973 9.2%1974 1.4%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1976 1.7%1977 10.7%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过程:形成阶段(1949 —1951 年) 、长期稳定阶段(1952 —1992 年) 、初步改革阶段(1992 —1998 年) 和改革深化阶段(1998 年至今) 。

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自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预算改革措施。

但应当看到,我国的政府预算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还应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预算制度演进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目标的确立,政府预算改革成为近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客观考察与分析政府预算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取向,对于公共财政框架的顺利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研究文献中,有关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论述,主要是着重于对财政体制发展变化的描述,即主要是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发展变化。

然而,财政体制虽然是影响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因素,但二者的发展进程并不完全一致。

在财政体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政府预算制度受到既有路径依赖的影响,往往还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财政体制的变迁并不能作为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标志。

从政府预算制度自身的发展变化特点来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阶段:1949 —1951 年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

国家为了扭转这种困难局面,于1950 年采取了统一财政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对财政管理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办法。

1951 —1952 年又实行了初步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1951 年3 月,政务院颁发《关于一九五一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将财政收支由高度集中,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改为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大行政区、省(市) 三级财政,并实行初步的分级管理,各级政府都设立相应的财政管理部门。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与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与固定资产投资

1980-2009年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固定资产投资1980-2009年中国通货膨胀率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6.0 2.4 1.9 1.5 2.8 9.3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6.57.3 18.8 18.0 3.1 3.4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6.4 14.7 24.1 17.18.3 2.8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0.8 -1.4 0.4 0.7 -0.8 1.22004 2005 2006 2007 20083.9 1.8 1.54.85.9上面来自博友理性博客下面来自barrons博客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通胀的关系(2009-10-17 15:29:18)财经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通货膨胀中国分类:经济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

第一次高通货膨胀“从1984年的 第四季度起,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发放过猛、过多,基建规模也过大,随之物价也上涨得比较多。

这些过热现象一出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就在 1985年初提出了加强宏观控制,收紧信贷,控制基建规模,压缩过热的空气。

但由于当时银行体制尚未进行改革,控制信贷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即自上而下地规 定信贷指标。

加上一下子收缩过猛,多方面反映强烈,对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一些困难。

当时有这样一些问题:信贷指标是国务院通过中央银行下达给各地省行,结 果各地把发的指标,首先用在地方和部门需要搞的那些事情,特别是建设项目,而留下缺口给那些非办不可的事,最后中央不得不另外增发指标。

如粮食收购,一控 制信贷,很多地方就说农副产品收购没有钱,他把下达的银行信贷指标用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样就发生一控制紧了,经济运行就不灵了。

因此一度收紧的银根又不得 不很快放松,所以1985年仍然是超高速的增长,虽然年初就提出宏观控制,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经济过热有增无减。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

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

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

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79.4%和41.0%。

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

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

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

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年最低,增长率为2.6%。

1980年和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

究其原因是在1979-1980两年间,财政赤字非常严重,中央进行了第二次经济调整的,缩小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第三阶段的财政支出,整体上升到了万亿元和十万亿元的水平,从10000亿元逐渐增加到60000亿元。

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住宅投资

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住宅投资

津 北 西
9130.2 23194.2 11031.9 14217.4
9103.0 22629.8 10745.3 14072.4
1480.8 3445.4 1308.6 1479.0
1262.5 3231.3 1689.0 1289.8
内蒙古
辽 吉
宁 林
25107.7 9979.3 11453.1
4736.7 5198.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4941.1 28406.2 29854.7 32917.7 37213.5 43499.9 55566.6 70477.4 88773.6 109998.2 137323.9 172828.4 224598.8 (278121.9) 251683.8
24791.4 9725.8 11121.3
6450.8 1252.4 1604.8
4875.2 1053.5 1419.8
黑龙江
上 江 浙 安 福 江 山
海 苏 江 徽 建 西 东
5647.8 36373.3 20782.1 18621.9 15327.4 12850.3 36789.1
5644.1 35982.5 20194.1 18091.2 15045.8 12434.9 35875.9
10291.0 19755.3 7102.8 9621.8 876.0
3012.8 3853.0 1942.5 2488.3 9.7
2374.4 3551.6 1549.2 2244.4 28.1
1249.4 2805.9 1498.3 1215.7
986.3 2539.3 958.8 1003.6

中国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概况统计(1990-2012)

中国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概况统计(1990-2012)

中国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概况统计(1990-2012)指标单位1990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451732917.7311485.1374675.7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亿元30311.5292768.3353861.4 港.澳.台商投资亿元1293943110184.5 外商投资亿元1313.29285.910629.7按资金来源分国家预算资金亿元3932109.514843.319244.4 国内贷款亿元885.56727.346344.550212.1 利用外资亿元284.61696.250624509.4 自筹资金亿元2954.422577.1229346.8278060.6 其他资金亿元50387.557254.3按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亿元6433.821797.221663 地方项目亿元26483.9289687.9353012.7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亿元3008.720536.3200195.7243456.2 设备工器具购置亿元1165.57785.665152.378139.8 其他费用亿元342.74595.946137.153079.7新增固定资产亿元3995.326842.2192964.4238490.8房屋建筑面积施工面积万平方米13717126329410355191165406 住宅万平方米180634574910614586 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07952181974329073334323 住宅万平方米86425134529197452194703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亿元253.34984.161796.971803.8新增固定资产亿元3698.629051.733541.4开发房屋竣工住宅面积万平方米3527206037431979043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中国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995-2015)

中国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995-2015)

摘编自《中国金融年鉴2016》产投资数据发布口径改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等于原口径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上农村企事业组织的项目投资.2.为便于比较.对1996年.2010年的相应数据作了调整.这两年数据中括号内为原口径数.未加括号的为调整后的新口径数.新口径数据中.1996年为50万元起点以上数;2010年为500万元起点以上数.同时其中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布口径改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中国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995-2015)
单位: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