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早蔬菜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1. 蔬菜产业的现状说到蔬菜,咱们日常生活中可真是少不了它们,饭桌上没有它们,感觉都像缺了点啥。

不过,蔬菜产业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里面的那些猫腻可不少呢。

首先,咱们要聊聊种植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壤质量不行,种出来的菜要么长得慢,要么营养不够。

就像你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蔬菜,颜色好看,可到底含多少营养,心里没个谱。

再者,很多农民朋友用的化肥和农药,虽然能让菜看起来更好卖,可久而久之,土壤就会变得“虚弱”,这样下去,菜的质量可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说说流通环节。

大家都知道,从田间到餐桌,光是这个过程就像走了一场“马拉松”。

中间的环节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菜到了市场上,不是新鲜的,而是“隔夜菜”,这可真让人心疼。

还有,运输不当、储存不当,菜在路上就可能“折腾”得不成样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我们再看看销售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的蔬菜市场,都是“老一套”。

价格乱涨,农民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斤菜卖得比一瓶水还便宜,这可让种地的人心里多难受啊!而且,很多年轻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兴趣,宁愿去城市里打工,导致农业后继无人的局面。

2. 蔬菜产业的问题2.1 生产技术不足蔬菜产业的问题,咱们还得从生产技术说起。

现在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智能农业方面,跟国外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比如,咱们的温室大棚技术虽然有了进步,但在气候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上,还是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即使辛辛苦苦地种了菜,最后收成却不理想。

说白了,就是“好心没好报”。

2.2 市场信息不畅再说市场信息,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很多农民朋友种了菜,却不知道市场上什么菜热销,结果自个儿种了满园的白菜,结果白菜的价格跌得一塌糊涂。

信息不畅就像是一个“黑洞”,把农民的辛苦全都吸走了。

他们根本没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菜在地里腐烂,心里那叫一个心疼。

3. 发展对策3.1 提升生产技术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咱们该咋办呢?首先,得提升生产技术。

2023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蔬菜种植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增长、生产规模化、品质品牌化、技术智能化、经营模式创新、环保要求提升、国际化竞争加剧、蔬菜供应链优化等方面,探讨2023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消费者对于蔬菜的品质、口感、安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蔬菜种植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以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

二、生产规模化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规模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口感。

但是,生产规模化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三、品质品牌化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不断提高,品质品牌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品牌化经营,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蔬菜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品牌化经营也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确保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四、技术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智能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能农艺等应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推动蔬菜种植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经营模式创新为了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营模式创新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创新经营模式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

六、环保要求提升环保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蔬菜种植业来说也不例外。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蔬菜种植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浅析德党镇冬早蔬菜生产现状与措施

浅析德党镇冬早蔬菜生产现状与措施

浅析德党镇冬早蔬菜生产现状与措施德党镇地处滇西边陲,属县城驻地,是永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经99°15´,北纬24°02´,海拔1020-2650米,年均气温14.1-20.3℃,年均降雨量1256mm。

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属典型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结构。

全镇耕地面积61300亩,其中旱地面积39771亩,水田21529亩。

1 环境条件与冬早蔬菜生产现状1.1 环境条件德党镇辖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空气洁净,光照充足,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特别是冬春季节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冬早蔬菜优势明显,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区域。

1.2 冬早蔬菜生产现状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蔬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推动德党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2005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1126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35%,以自产自销为主,外销226吨,实现外销产值125万元。

2010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达3108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43%,外销524吨,实现外销产值262万元。

2014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达5520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66%,外销1265吨,实现外销产值653万元。

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周边为主的冬早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坝、松林、勐汞、户乃、忙岗、德顺、永安、忙见田等热区域行政村。

冬早蔬菜各类以生姜、豇豆、黄瓜、南瓜、辣椒、藕、包菜等特色蔬菜为主,产品可销往大理、保山、施甸、龙陵、南伞、孟定、临沧、缅甸等地,因此德党镇发展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桥头堡的建设,蔬菜销量将大大增多。

尤其是施孟二级公路、镇清二级公路的建成,德党至大理、保山、施甸、龙陵、南伞、孟定、缅甸等地的运输条件大为改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运输费用将明显下降,蔬菜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市场信息不足,流通不畅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概述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然而,我国蔬菜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现状分析1. 土地资源限制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地却相对有限。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给蔬菜种植带来了困难。

2. 蔬菜品种单一我国蔬菜品种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以常见蔬菜如白菜、胡萝卜、西红柿等为主。

这造成了市场供应不足以及不同地区对蔬菜品种的需求缺乏多样性。

3. 技术水平较低我国蔬菜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施农业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限制了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 环境污染问题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化肥的滥用和排放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蔬菜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发展对策来促进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保护和扩大蔬菜种植的土地资源。

鼓励城市边缘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2. 多元化蔬菜种植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蔬菜品种,丰富市场供应。

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培育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品种,增加蔬菜种类的多样性。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 加强环境保护与监管加强对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严禁农药和化肥的滥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土壤和水体的环境质量。

5.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增加他们的收入。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就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措施做一简要探讨。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蔬菜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低产和低效我国蔬菜生产的单产和产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总产量并不高。

同时,我国蔬菜占地面积过大,而种植效益并不高。

2.品种固化我国的蔬菜市场上品种繁多,但在具体生产上,品种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生产,市场上缺乏专业化的种植基地。

3.市场分散由于生产缺乏规模化,生产效益不高,蔬菜行业的市场分散,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不高,向量化经营和劳动力使用效率低下。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蔬菜产业的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配套,提高单产和产值气候变化对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尽可能增加单产和产值。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示范项目,蔬菜种植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和精益生产技术。

2.加强品种的改良与研发加强对新品种的考察、研究和改良,使之适应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新品种研发,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推广现代化科技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蔬菜种植需要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从种植基地、种植方式、品种选育、肥料施用与农药使用等全面推进现代化科技,实现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

4.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政府需要大力支持该行业。

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如产业升级补贴,政策支持和信用贷款,可大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5.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现代营销战略应该成为蔬菜产业的一部分。

通过构建和维护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加速流通,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提供可追溯性,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助于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精选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精选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6、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自1984年山东寿光建立全国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以来,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0余家,农贸市场2万余家,覆盖全国城乡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不但多,而且大,功能齐全,如山东寿光、郑州万邦等……)据不完全统计,70%蔬菜经批发市场销售,在零售环节经农贸市场销售的占80%,在大中城市经超市销售的占15%,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 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8000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公司、品种举例)。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比如:我站…;全省据统计县级90%....)、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寿光技术员跑全国说明…)(近几年国家已有所重视,县级区域站建设…)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近年来,临汾市大力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蔬菜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总量和效益稳定增长。

认真总结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入分析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有利于促进该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蔬菜种植效益。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总量稳定增长,生产效益持续提高202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577某1042,总产量2829某108,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平川7个县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502某1042,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72,总产量2630某108,占到全市蔬菜总量的90以上。

可以说,蔬菜生产在优势产区的集中发展为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蔬菜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全市农民人均蔬菜收入从2022年的579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04元。

在农业和种植业中,蔬菜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洪洞秦壁,曲沃北董、史村,襄汾景毛等蔬菜主产区,蔬菜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多种模式并举,设施蔬菜快速发展根据近年来临汾市设施蔬菜发展实际,在算账对比、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了设施模式单一、发展步子不大的局面,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坚持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并举,积极引进推广移动大棚,总结创新节水设施莲菜模式,大大加快了设施蔬菜发展步伐。

曲沃、尧都、浮山、古县、霍州等县都引进推广了移动大棚,取得了初步成功,产生了良好效益。

襄汾、洪洞、侯马、曲沃、翼城、尧都等地的节水设施莲菜呈现出规模发展态势,特别是襄汾县2022年新发展了节水设施莲菜5362,成为设施蔬菜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2022年全市新增日光温室10002,大棚8402,节水莲菜9402,食用菌5802,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

13创新经营模式,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各县市、区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设施蔬菜,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规范合理流转,促进了设施蔬菜一村一品集中连片的规模发展,提高了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浅谈冬季农业开发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谈冬季农业开发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谈冬季农业开发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文章对澜沧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改革、用地与养地、栽培管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措施,从而改进和提高冬季作物的种植水平,扩大冬季农业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标签:农业;冬季生产;问题;对策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利用冬季休闲的耕地资源、劳力等,开发种植冬季农作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冬季农业生产开发的有利条件1.1 气候资源条件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

全年平均气温为20.5℃左右,?厶10℃的有效积6533.6-7263.6℃,年最热月为6-7月份,最冷为1月份;年降雨量为1600mm左右,雨量集中在6-10月份,干湿季分明;年蒸发量1206.1mm;年光照时数为2053.6小时,无霜期不少于300天;境内海拔最低580m,海拔最高2516m,属亚热带综合立体气候,光、温、水、热资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冬农开发。

1.2 耕地资源丰富澜沧县实有耕地面积76548.73hm2,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18 hm2,绝大多数耕地只种植一季,冬闲耕地多,冬季作物开发潜力大。

1.3 农民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县有全部劳动力26.1850万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力有23.5384万人,冬农开发劳力有保证。

1.4 水利条件各乡镇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国家扶持下,配套实施水利工程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逐步改善冬季作物的灌溉条件。

1.5 政策与技术优势澜沧县委、政府对冬农开发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冬农开发优惠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冬农开发资金,用于补助农民种子、种苗和农用生产物资等。

农业科技服务网落健全,县、乡配有农业科技人员200余人,技术力量强,能肩负起冬农开发的技术服务重任。

1.6 交通优势明显澜沧县位于国道G214线和省道S309思澜公路交会点,交通方便;是普洱市边三县(澜沧、孟连、西盟)和版纳州勐海、临沧市双江等相邻县交通、边贸、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镇,农产品交易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冬早蔬菜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段云慧,赵乾希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2期
摘要: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切实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将发展冬早蔬菜作为该镇冬季农业开发的产业。

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冬早蔬菜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探讨了冬早蔬菜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以便更好提升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冬早蔬菜的生产水平。

关键词:冬早蔬菜;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南沙镇地处哀牢山脉,横断山区,位于元阳县城所在地,地处河谷地带和部分河流冲击积地带。

地处E102°04′~102°51′,N23°09′~23°7′之间。

东接本县嘎娘乡,西与本县马街乡相邻,南靠新街镇,北与建水、个旧隔红河相望。

境内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低,两侧高,最高海拔1314.3m,最低海拔230m,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23℃,年平均温度差32℃;年均降雨量700mm。

日照充足,降雨量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类型的气候特别适合发展冬早蔬菜。

最近几年来,南沙镇政府坚持冬早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以冬早蔬菜为主的生物业,瞄准市场,以订单式为手段,充分依靠科技,实现菜农增收,当地的蔬菜产业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1 南沙镇冬早蔬菜发展现状
南沙镇的蔬菜产业,是当地农业结构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南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了该镇的冬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种植了冬早蔬菜,如黄瓜、茄子、苦瓜、金豆、番茄等。

近几年来,通过大力进行冬早蔬菜的实验、示范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并适当采取了强化对蔬菜生物防治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大量生产、加工绿色无公害的冬早蔬菜产品。

采用“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销售模式,冬早蔬菜的种植技术、管理效益等大幅提升。

南沙镇在发展冬早蔬菜方面,既有区位资源优势,还有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依托,再加上资金的支持与科技的支撑,对发展当地的冬早蔬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 南沙镇冬早蔬菜发展对策
2.1 建立冬早蔬菜示范区,建立蔬菜订单生产模式
2.1.1 建立冬早蔬菜示范区
最近几年,南沙镇需根据市场情况,建立冬早蔬菜核心种植区,通过示范区建设,全面展示当前的冬早蔬菜种植的栽培的新技术、管理模式以及产销过程,更好推动当地冬早蔬菜的发
展。

在示范区内积极开展项目带动的策略,抓好科技项目的建设工作。

要真正发挥当地的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依靠当地的科研机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重点在新技术引入、蔬菜新品种引进、蔬菜规模化种植、新技术试验,绿色蔬菜的生产技术集成,蔬菜良种的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蔬菜保鲜技术的引进以及推广等多个方面实施具体项目。

2.1.2 建立蔬菜订单生产模式
为了更好推动南沙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可以在充分借鉴内地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从当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模式来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

通过生产前提供种子服务,蔬菜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在蔬菜生产之后收购的产销一体化生产销售路线,充分根据科技支持、企业诚信以及农户自愿的基本原则,做到企业开拓市场,农户抓好蔬菜生产,农业科技人员抓好服务,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黄瓜、茄子、番茄、金豆、苦瓜等蔬菜品种,做到实现整个村的蔬菜订单式生产。

经过创建订单合同,有效降低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有效解决了蔬菜销售中的后顾之忧。

并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应对市场的变化能力。

积极鼓励当地的私营企业能开拓当地的蔬菜市场,收购当地蔬菜,充分利用好信息服务,让广大农民种出的好菜,能卖一个较好的价格,真正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益。

因为企业的带动、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的蔬菜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布局区域化的发展思路。

2.2 科学种植,抓好蔬菜结构调整
2.2.1 科学种植
紧密围绕南沙镇的冬早蔬菜的种植大户以及重点户,开展到蔬菜种植先进区内去参观考察学习。

进一步加大对菜农的科学培训力度,实行以会代训、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提升广大群众的冬早蔬菜种植水平,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农业科技人员采取常年到户,做好蔬菜育苗、施肥以及喷药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保证冬早蔬菜的基本品质,让蔬菜产业走上依托农业科技与提升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

2.2.2 抓好蔬菜结构调整
紧密围绕市场的基本需求,做好蔬菜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

在确保传统蔬菜产品生产面积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新的冬早蔬菜种植品种,彻底改变原来的单一性蔬菜品种情况,适当调整蔬菜的区域生产布局,实行集中生产、连片开发的模式,推动蔬菜实现产业化经营。

2.3 加快建设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专业合作社
2.3.1 加快建设蔬菜生产龙头企业
一般来讲,龙头企业是有效实现农户之间的彼此连接、辐射带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

要充分依托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结构方面的调整,引入具有特定科技含量的保鲜、包
装、加工、储运等的龙头企业,适当延伸产业链并提升蔬菜增值转化能力。

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创新,科学处理好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在农民与企业间构建科学风险和利益调整机制,确保农民与企业之间实现双赢,推动蔬菜实现产业化经营。

将南沙镇发展成冬早蔬菜的强镇,创建规范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机制,创建使用南沙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

2.3.2 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专业合作社
从冬早蔬菜未来发展的情况来看,南沙镇需要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当前的蔬菜种植、营销团体进行规范整合,规范管理,提升抗击风险能力。

南沙镇冬早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蔬菜市场内是充分连接产销一体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能够对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产品竞争能力的科学措施,也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实现产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大力支持冬早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实际上就是直接扶持农民,采用合作和服务,将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能真正组织起来,构建产销一体供销关系,进一步扩大销售的范围。

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抗击风险能力,提升冬早蔬菜实施产业化组织程度,加快南沙镇冬早蔬菜的产业化发展步伐。

另外,还需要做好冬早蔬菜的自我管理与建设方面的工作。

加快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建设与制度建设。

蔬菜专业合作社必须制定具体的章程以及运行制度,这是推动其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不断发展冬早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方面的意识,完善财务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真正做好蔬菜专业合作社内的自我管理与建设。

2.4 加大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的支持力度
2.4.1 出台利于当地冬早蔬菜发展的政策
南沙镇政府应该从发展当地冬早蔬菜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且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大户的支撑力度,将蔬菜种苗补助等向职业农民倾斜,能够让广大的蔬菜种植户充分享受到国家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将先进的农业科技、蔬菜新品种等,优选在蔬菜种植大户中进行示范、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扶持方面的作用。

2.4.2 加大蔬菜业资金投入,适当改善种植大户的基本生产条件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支持蔬菜种植大户,对承包地的大棚进行科学改造,修建水利设施,加快道路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逐渐加大对当地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当地的冬早蔬菜的种植条件,提升蔬菜种植的产出率,实现稳产、增产,提升蔬菜的综合生产效能。

2.4.3 稳定蔬菜农业科技队伍,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稳定蔬菜农业科技队伍,可以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科技支撑。

具体来说,解决好镇、村的蔬菜科技人员的老龄化、科技老化、知识老化以及种植方法老化等方面的问题;全面
重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工作,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科技人员以及广大菜农的蔬菜种植水平,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术。

强化科技人员开展外出交流,并尽量邀请外地的、拥有创新理念的蔬菜专家来讲课,从科技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入手,培养具有专业化的科技人才队伍,由蔬菜科技人员来进一步加大对镇、村内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且进一步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文化、技术方面业务素养,在广大蔬菜种植户中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并强化无公害蔬菜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培训、田间指导等密切结合,推动科技进村,真正提升广大蔬菜种植户的蔬菜生产和管理水平,让科技真正成为蔬菜产量增加,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

总之,冬早蔬菜生产对南沙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必须采取建立冬早蔬菜示范区,建立蔬菜订单生产模式,科学种植,抓好蔬菜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大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提升当地的冬早蔬菜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祖卿,孔祥静.芒市冬早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
[2] 徐明翠.发挥热区优势开发冬早蔬菜[J].云南农业,2005(12).
[3] 袁正凤,张忠云,唐桂芬.会泽县冬早蔬菜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0(5).
[4] 陈娟.科学谋划开发冬季早蔬菜[J].农民致富之友,20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