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PPT学习课件
药剂学温度和溶解度方程

药剂学温度和溶解度方程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增加溶解度的方法--纳米化原理:减少粒径方法:粉碎法(球磨机、气流粉碎)纳米结晶法沉淀法二、药物的溶出速度药物的溶出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溶出过程包括溶解和扩散两个过程,固体药物的溶出速度主要受扩散控制。
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表示: dC/dt = KS(Cs-C) dC/dt = D/VhS(Cs-C) (一)药物溶出速度的表示方法当Cs 》C时 (C<0.1Cs ) dC/dt = KSCs S 不变dC/dt=κ 此时的溶出条件称为漏槽条件(sink condition),可理解为药物溶出后立即被移出,或溶出介质的量很大,溶液主体中药物浓度很低。
κ 为特性速度常数,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固体药物的κ小于1时,应考虑溶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1.固体的表面积:同一重量的固体药物,其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对同样大小的固体药物,孔隙率越高,表面积越大;对于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药物,如在溶出介质中结块,可加入润湿剂以改善固体粒子的分散度,增加溶出界面,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2.温度: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Cs增大、扩散增强、粘度降低,溶出速度加快。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3.溶出介质的性质:常用溶出介质:新鲜蒸馏水、不同浓度的盐酸、不同PH的缓冲液或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4.溶出介质的体积: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反之则溶出速度快。
5.扩散系数: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扩散系数大小受溶出介质的粘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6.扩散层的厚度:扩散层的厚度愈大,溶出速度愈慢。
扩散层的厚度与搅拌程度有关,搅拌速度快,扩散层薄,溶出速度快。
药剂学教材ppt

溶 胶 剂
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 100nm)分散在水中→非 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又称 疏水胶体溶液;热力学不 稳定系统。
粒径1~100nm,
光学(丁铎尔效应);
分散法(机械、超声和胶溶 法亦称解胶法)
凝聚法(物理、化学法) 电学(双电层、荷电、 电泳----界面电动现象); 动力学(布朗运动); 稳定性(聚结不稳定和 动力学不稳定----热力学 不稳定系统) 改变溶媒 ( 氧化、还原、水解、 复分解)
防腐、着色、调味剂 均相:溶液剂=基本组成+ 增溶剂+稳定剂 助溶剂 潜溶剂 非均相:混悬剂=基本组成+助悬、絮凝、润湿剂 乳剂=基本组成+乳化剂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极性 极性 水 甘油
DMSO(二甲
种类
主要特点
蒸馏水或精制水,不宜用常水;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盐和极性大的有机药 物;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易霉变(最常用) 保湿、滋润、延效、防腐(>30%);能与乙醇、水、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 合;对硼酸、苯酚、鞣质的S比水大;可内服和外用。 万能溶剂,现少用,促渗作用;有大蒜臭;对皮肤有轻度刺激。 促渗、防腐(>20%)、与水混合体积缩小,能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 比例混合,无特殊说明通常是指95%;
高 分 子 溶 液
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 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 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 系
高分子的荷电性;较 有限溶胀→无限溶胀 高渗透压(亲水性高 (胶溶过程) 分子溶液)、粘度和 有限溶胀:V膨胀并未溶 解,ρ 大而下沉 稳定性<聚结特性> (盐析、陈化和絮凝) 无限溶胀:达到分子分散, 完全溶解 亲水性高分子溶液的胶凝 溶胀是溶解的前奏,溶解 性 是溶胀的继续。
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03药物溶解及溶出与释放

4、研磨法(机械分散法)
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后,强力持久 地研磨一定时间,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的粒度, 形成固体分散体。
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PVP等。
(四)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2.热分析法 3.X射线衍射法 4.红外光谱法 5.拉曼光谱 6.核磁共振谱法
( pHm)
6.48
lg
4.0102 3.07 104 3.07 104
8.59
计算结果表明,输液的PH值不得低于8.59, 若低于此PH值则磺胺嘧啶将从输液中析出。
例:普鲁卡因在25℃ pKa=9.0,S0=0.5g/100ml, 配制20m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其PH不应高 于多少?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熔融法 2、溶剂法 3、溶剂-熔融法 4、机械分散法
1、熔融法
药物 载体材料
加热 熔融
剧烈搅拌 迅速冷却
骤冷成固体
本法简便、经济,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多用于 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
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制成滴丸。
2、溶剂法(共沉淀法)
药物 载体材料
4、溶剂化物
药物在结晶过程中,因溶剂分子加入而使结晶 的结构发生改变,得到的结晶称为溶剂化物。 如溶剂是水,则称为水合物。
多数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水合物 < 无水物 < 有机化物
5.粒子大小的影响
Ostwald-Freundlich方程
药物微粒半径
药物的溶解度
药物的固有常数
计算表明注射液PH值不应高于8.52,同时要考虑 药物的稳定性,因此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H应为4.5。
第三章 药物溶解

第三章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第一节溶解度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最大溶解药量表示方法:极易溶、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几乎不溶、不溶二、溶解度的测定特性溶解度:取数份过饱和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至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上清液稀释,测定药物浓度,以药物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液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至比值为零既得。
平衡溶解度:取数份药物从不饱和到饱和溶液恒温振荡至溶解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浓度并作图,数值不变既得。
凡例规定: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摄氏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每隔五分钟强力振摇三十秒观察30分钟溶解情况,看不到溶质颗粒或液滴即为完全溶解。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1、药物晶型、结构、粒子大小2、水合作用和溶剂化作用3、温度4、同离子效应和ph如有盗版,举报属实免费赠送本书内容,客服微信Y1778837892第二节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一、增溶、助溶及潜溶(一)增溶作用及增溶剂1、增溶机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团浓度,水不溶和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束。
2、影响因素:(1)增溶剂的性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增溶质的性质:1)极性2)解离度3)结构4)多组分增溶质5)其他成分影响(3)温度3、增溶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二)助溶作用及助溶剂机制:根据药物性质和结构特点在溶剂中加入第三种物质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络合物、复盐、缔合物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助溶剂:多为小分子化合物(二)潜溶作用和潜溶剂机制:混合溶剂达到一定比值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潜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二、盐型和晶型的选择(一)盐型:难溶性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引入亲水基团(二)晶型:多晶型现象:同一化学结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的不同,形成结晶时分子排列和晶格结构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晶型。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

胞饮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
02
药物释放模型
药物释放模型包括零级释放、一级释放、非线性释放等。零级释放主
要依赖于药物溶解速度,一级释放主要依赖于药物扩散速度,非线性
释放主要依赖于药物和生物膜相互作用。
03
药物释放评价
评价药物释放效果主要包括释放动力学、生物膜透过率、药效学等方
面。释放动力学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测定,生物膜透过率可以通过细胞
研究新的药物释放技术,以实 现药物的定时、定位和定量释 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
依从性。
针对特定人群,如老人、儿童 、孕妇等,开发适合其生理特
点的药物剂型。
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深入研究药物溶解、溶出和释放的机理和规律,为新药设计和剂型开发提供理论 指导。
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的药物溶解、溶出和释放技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疗效。
03
温度调控
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可改变药物的 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但需要注意温度 对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生物学方法调控
基因治疗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膜调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药物编 码基因导入细胞内,利用细胞 内源性酶系统将药物释放出来 ,可实现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 。
利用生物降解材料作为药物载 体,可在材料降解过程中将药 物缓慢释放出来,从而控制药 物的释放速率。
药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剂 种类和纯度等因素影响。
溶出度测定
定义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并释放出来 的速度和程度。
目的
评估药物制剂的溶出性能,确保药物在体 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方法
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包括转篮法、桨法 、流线型法等。
影响因素
03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2

• 糖类与醇类 a.糖类—右旋糖酐、半乳糖、蔗糖等;
醇类—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 b.常用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小,因分子中有 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
用于剂量小、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 有机酸类
a.常用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
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 来源易得,成本低廉
4
(一)常用水溶性载体材料:高分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糖类及纤维素衍生物等。
• 聚乙二醇(PEG)
a.药物从PEG分散物中溶出速度主要受PEG分子量影
响(1000-20000)。一般随PEG分子量增大,药物溶
出速度降低。
b. 最常用的为PEG4000和6000—熔点低、毒性小、化
学性质稳定、与多种药物配伍。
c.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体,
如PEG12000、PEG6000与PEG20000的混合物。单用
PEG6000作载体,则固体分散体变软,特别是温度较
高时载体a.无定型高分子聚合物,无毒,熔点较高(不宜采
用熔融法),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对多种 药物有较强抑晶作用。 b. PVP易吸湿,所制备的固体分散物贮存过程中易 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 表面活性剂类 a.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
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 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 b.常用Pluronic F68(片状固体,毒性小,粘膜刺激 性极小,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6
• 纤维素衍生物
羟丙纤维素(HPC)、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
22
4. 研磨法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一些溶剂的介电常数(20℃)
溶剂 H2SO4 HCONH2 H2 O HCOOH H2NNH2 HCON(CH3)
2 CH3 OH
介电常数 110 109 80.4 57.9 53.0 37.6 33.6
溶剂 C4H9OH C 5 H5 N ClCH2CH2Cl CH3COOH C6H5Cl CHCl3 C 6 H6
3.多晶型的影响
• 晶型不同,导致晶格能不同,药物的熔点、溶解速度、 溶解度等也不同。 • 无定型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比结晶型的大。
4.溶剂化物
• 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 有机化物的顺序排列。
药物溶剂化对药物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药物
氨苄青霉素
溶剂
(无水物)
熔点/℃
200 203 68 83 188
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
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等是液体制剂的 重要质量指标。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以溶液
状态使用的制剂有:
• 1.注射剂; • 2.内服的有: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和酊剂等; • 3.外用的有: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漱剂、滴耳剂、滴 鼻剂等;
溶剂中各溶剂的比例有关。 • 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的 相加平均值,但也高于相加平均值。
8.混合溶剂的影响
•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 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cosolvency)。 •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 (1)两溶剂之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混合溶剂极性,有利 于药物溶解。 (2)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物理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分配

第七节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出速度
❖溶出速度
▪ 药物的溶出包括2个阶段:
• ①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释放,形成扩散层;
• ②扩散层的溶质分子从固-液界面转送到溶
液中。
扩散到溶液中
溶解在溶剂中,形成 饱和的水合层。
固体药物
第七节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出速度 ❖溶出速度(Noyes-Whitney)方程
dm dt
第三节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热力学
❖溶解热P58
▪ 系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1mol的溶质溶解在 大体积的溶剂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热量。 • 产生的原因: –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存在作用,如溶 剂化作用,络合作用,电子跃迁,氢键 作用等等。 »例如:硫酸溶解于水,释放大量热能。 硫酸的水合作用
第三节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热力学
– 当粒子半径r=10-9~10-7m时有影响; – 实质是利用粉碎等操作,破坏晶格之间作
用力。
第五节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五、添加物的影响
▪ 1.助溶剂
• 在溶剂中加入的,能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 大第三种物质;
• 主要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合物等。 – 如:I2+KI→KI·I2
(1:2950)
• 药物的溶解性能取决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 间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力>药物内部分子 作用力,则溶解度大;反之,溶解度小。
第五节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混合溶剂
▪ 1.药用溶剂种类
• 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植物油、二甲基亚 砜等。
▪ 2.混合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酯类: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酰 丙酸丁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等。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红
花油等,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8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 溶剂的极性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 溶剂的极性大小C常0—以电介容电器常在数真和空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
鼻剂等; • 4.高分子溶液。
5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一)水
• 水是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有很好的生 理相容性,根据制剂的需要制成注射用水、纯化水与 制药用水使用。
(二)非水溶剂
• 醇类与多元醇;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亚 砜类。
6
1.醇类:如乙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异丙醇
• 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具体方 法为: 在测定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的情况下,将配制 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 取出上清液并作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 度。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 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 物的特性溶解度。
接近,因而正辛醇常 用来模拟生物膜相求 i=(ΔEi / Vi)1/2;ΔEi= ΔH分v-配RT系;数的一种溶剂。 i=[(ΔHv-RT)/ Vi]1/2
两组分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他们越能互溶。
12
第二节 药物溶解度与 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 在一定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 释放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本章
内容提要 2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3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3
内容提要
•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对药 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 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 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
性的重要指标。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 • 有两种表示方法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 1.溶解度常用一定微温溶度、下极10微0g溶溶解剂、中几(乎或不10溶0g溶液或100ml溶
液)溶解溶质的或最不大溶克。数来表示;
2.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
13
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 在100g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
9
一些溶剂的介电常数(20℃)
溶剂
H2SO4 HCONH2
H2O HCOOH H2NNH2 HCON(CH3) CH32OH C2H5OH CH3COCH3 (CH3CO)2O
介电常数 110 109 80.4 57.9 53.0 37.6 33.6 25.1 21.2 20.0
溶剂
C4H9OH C5H5N ClCH2CH2Cl CH3COOH C6H5Cl CHCl3 C6H6 CCl4 n-C6H14
• 因此,本章对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 因素、增溶方法、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药
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 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等是液体制剂的 重要质量指标。
4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以溶液 状态使用的制剂有:
• 1.注射剂; • 2.内服的有: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和酊剂等; • 3.外用的有: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漱剂、滴耳剂、滴
时的电容值,常以
(一)介电常数空(气die为le介ct质ri测c c得on的stant)
电容值代替,通常
• 溶映剂溶的剂介分电子常的数极测表 性空示大气在小的溶。介液电中常将数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
接近于1。 • 介电常数借助电容测定仪,通过测定溶剂的电容值C求得:
ε = C/C0
•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的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14
15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是指药物不含 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 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 参数之一。
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
16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各国药典中常以近似溶解度的术语(如,1g药物所 需溶剂量ml)表示:极易溶解(1:1);易溶(1:10);溶 解(1: 30);略溶(1: 100);微溶(1: 1000);极微溶(1: 10000);不溶(1:>10000)。
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各国药典、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专门性的溶解度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的 药物溶解度数据,就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醚,石油剂的性质△Ei是分子间的内聚能;
• (溶性二解大)度小参的溶数一解是种度表量参示度数同。(种溶s分解ol子度V尔数R热ui是由平正b间参是体。力i于均辛摩l的数物积学i整值醇Δ尔内越t质;温(个的y聚大2气H在1度δv生力,.是i体0值p液物7。是,极a摩±(常r膜2态也 性溶1a0尔数.的.m0时是越8解e72气;)表大t与的i度e化T示。r摩参是)热分子;极
、聚乙二醇-200、-300、-400、-600、苯甲醇等。这类溶 剂多数能与水混合。 2.二氧戊环类:如甲醛缩甘油、4-羟甲基-1,3二氧戊环 、5-羟基-1,3二氧戊环等,能与水、乙醇、酯类混合。 3.醚类:如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能 与水混合,并溶于乙醇、甘油。
7
4.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羟 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吡啶酰
介电常数 17.8 12.5 10.65 6.15 5.71 5.00 2.28 2.24 1.89
10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介电常数
溶剂的介电常 数(近似值) 极 80
溶剂 水
性 50
二醇类
递 30
甲醇,乙醇
减 20
醛,酮,氧化物
溶质
无机盐,有机盐
水
糖,鞣质肥
溶
蓖麻油,蜡
性
树脂,挥发油
递
5
↓
0
己烷,苯,四氯化碳,乙 脂肪,石蜡,烃类, 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