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卷第一部分重难点练习例1:佳宁公司为了在荷花艺术节上宣传公司的产品,制作了许多三角形的小旗子,小旗子的面积是7.35平方分米,高是4.2分米。

这种三角形小旗子的底是多少分米?练习1: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宽4.5米,下底宽2.1米,横截面的面积是7.92平方米,这条水渠的深是多少米?练习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练习3:如下图,两条线段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高相等的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两个梯形的面积差是10平方厘米,那么下图中的x为多少厘米?例2:红星小学买来3个皮球和15根跳绳,共用去51元,每个皮球售价7元,每根跳绳的售价是多少元?练习4: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梨10筐,共1420千克。

已知每筐苹果重26千克,那么每筐梨重多少千克?练习5:红星小学买来3个皮球和15根跳绳。

买跳绳比买皮球多用去9元。

每个皮球售价7元,每根跳绳的售价是多少元?练习6: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多做标本6件。

甲组12人,平均每人做8件;乙组6人,平均每人做多少件?例3:有两袋大米,甲袋大米的质量是乙袋的4倍,如果甲袋用去42千克,那么两袋大米的质量相等。

甲、乙两袋原来各有大米多少千克?练习7:有两筐苹果,甲筐的质量是乙筐的1.8倍,如果从甲筐拿出6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一样重。

甲、乙两筐苹果原来各重多少千克?练习8:盒子里装有白球的个数是红球的3倍。

每次取出3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20个。

盒子里原来共有多少个球?例4: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在距离中点45千米处相遇。

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相遇时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练习9:小汽车和摩托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小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已驶过中点30千米,此时小汽车与摩托车还相距6千米(未相遇)。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题目解析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题目解析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题目解析完美的图形——圆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思路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圆来说,其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要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那这个圆的圆心就应该是正方形的中心(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圆的直径应该等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解答:先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然后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所得的圆就是最大的圆。

如下图:如右图,已知长方形的长是36厘米,则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是多少厘米?思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方形中间的完整的圆和两边的两个半圆的直径是相等的,都等于长方形的宽。

另外,两边的半圆的半径加上中间大圆的直径刚好等于长方形的长,所以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它们的半径的4倍,即用长方形的长除以4就可以求出它们的半径,再根据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求出直径。

解答:24÷4=6(厘米) 6×2=12(厘米) 答: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是6厘米、12厘米。

要点提示:正方形的中心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也是最大圆的圆心。

要点提示: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的4倍。

用两种方法把四个直径是16厘米的圆柱形木料捆扎在一起,截面如下图所示。

求这两种方法分别需要多少厘米的绳子。

图(1) 图(2),四个角上共四个思路分析:图(1):在一个圆周上环绕的绳子长度是这个圆的周长的14圆周,正好是一个圆的周长,即3.14×16=50.24(厘米)。

四边两圆之间水平的线段,每条线段的长度正好等于两个圆的半径的和,也就是直径的长度,有4条线段,即水平线段的长度为4×16=64(厘米)。

,两边的两个圆周加起来图(2):在一个圆周上环绕的绳子长度是这个圆的周长的12正好是一个圆的周长,即3.14×16=50.24(厘米)。

上面或下面相邻两个圆之间水平的线段,每条线段正好等于三个圆的直径的和,两条线段就是六个圆的直径的和,即6×16=96(厘米)。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三套)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三套)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三篇)目录: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答案二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调研卷及答案三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扩大______倍.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3、任意从装有10枚白棋子和12枚黑棋子的箱子里摸出1枚棋子,那么摸到(____)的可能性大,摸到(____)的可能性小。

4、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

5、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 ,积是91, 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常用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7、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_____),11.52÷6.4=(_____)。

8、在(72﹣3x)÷3中,x= 时,结果等于1;x= 时,结果等于0.9、如果A×8=120,那么A×16=_____,A×_____=15.10、某数除以5余3,除以6余4,除以7余5,这个自然数最小是(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一个直角梯形若上底增加2厘米,则成为一个正方形;若上底减少4厘米,则成为一个三角形.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A.30平方厘米B.60平方厘米C.24平方厘米D.120平方厘米2、如果甲×0.42=乙×1.75(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3、不用计算.25.78÷13商的最高位是()A.十位B.个位C.十分位D.百分位4、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A.4.3÷x=7×1.5 B.3x+2 C.3x+5<5 D.4a−2.5b=1.85、不改变0.7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a÷b=c,(abc都是非零整数),我们就说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如8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8。

5、0是最小的自然数;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所有非零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6、2的倍数是偶数;含有因数2的数是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7、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也可以说这个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也可以说这个数有因数3)。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中,最小的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最小的四位数是1020。

8、一个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只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9、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或素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不能说所有的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1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奇数中最小的质数是3,奇数中最小的合数是9。

所有的质数中只有2是偶数,其余的质数全部是奇数。

1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四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配练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配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图形的变换包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必然圆满括:、、。

相同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是、。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一、图形的平移(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依照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地址、平移的方向、平移的对称轴地址距离。

(2)找出已知图形的要点点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轴的虚线(依照性质3)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搬动; 图形的每个要点点都需要按(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要求搬动。

点地址(依照性质4)4、图形平移的步骤:( 1)确定原图形地址、平移的方向、(5)注明各点对应名称;依次连接平移的距离。

各对应点获取轴对称图形。

( 2)找出原图形的各要点点。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依照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沿某条直线对折今后; 两边的图形可以圆满重叠;这条直线( 4)依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 ;注明各点名称。

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六、图形旋转的特点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 若是直线的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图形可以重合 ;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转角度。

2、轴对称图形必然有对称轴;而且最稀有条对称轴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常有的比方:、、、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有图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有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图形有;3、旋转角度:常有的有 45°、 90° 180°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八、旋转图形的画法称轴 ;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分数一、认识分数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相等部分中的一个部分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两个相等部分中的一个部分。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母相同的时候,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相同的时候,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3. 基本分数的认识基本分数是指分母为1、2、3、4、6、8的分数,如1/2、1/3、1/4、1/6、1/8等。

二、分数的加减法1. 分数的加法分数的加法遵循相同分母直接相加的原则,例如1/4 + 2/4 = 3/4。

2. 分数的减法分数的减法也遵循相同分母直接相减的原则,例如2/3 - 1/3 = 1/3。

三、分数的乘除法1.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是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例如3/4 * 2/3 = 6/12 = 1/2。

2.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是将除数取倒数再与被除数相乘,例如2/3 ÷ 1/4 = 2/3 * 4/1 = 8/3。

四、分数的化简与展开1. 分数化简将分子与分母的公约数都约去,得到最简分数形式,例如16/24化简为2/3。

2. 分数的展开将一个分数拆分成若干个基本分数的和,例如5/4可以展开为1+1/4。

五、分数的应用1.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厨房里的食谱用到了分数,家里的水杯里的液体占比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分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面积、周长等几何问题中常常涉及到分数的概念,需要利用分数进行计算。

以上就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之后,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比较大小等内容。

一、分数的混合运算1. 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指包括加、减、乘、除在内的多种运算同时进行的情况。

计算3/4 + 2/3 * 1/2 - 1/5这样的表达式时,需要根据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最后得到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一、因数与倍数。

1. 重点。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3 = 4,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

-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找因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 找倍数:用这个数分别乘1、2、3……如3的倍数有3、6、9、12……- 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123,1+2 + 3=6,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

-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等。

-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8、9等。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 难点。

- 区分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例如不能说3是因数,要说3是12的因数。

- 对于较大数判断是否为质数或合数,如91,容易误判。

91 = 7×13,所以91是合数。

- 综合运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些数字谜题中。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重点。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 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 + 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 = 2(ab+ac + bc)。

-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 = 6a^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知识点整合: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等式包括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基本步骤:(1)写设句;(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5)写出答句。

分数
【知识要点】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带分数
5.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1.根据假分数的含义解决;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除法计算。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直接除以分母来计算;2.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回顾】
1、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分的方法:
(1)分步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分步约分法
(2)一次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一次就得出和原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做一次约分法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来几个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分数化成用这个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如:和
通分
先找出两个分母7和3的最小公倍数,
= =
,=
=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1)化成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2)“先通分,再比较分子的大小”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