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doc

合集下载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第九条 社会发展目标 到 2030 年,昭通市域总人口达到 640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47%。巩固提高九 年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 95%以上。大专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6%。万 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30 人。人均期望寿命 75 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
3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第十七条 市域城镇统筹发展策略 强化中心:壮大昭通中心城市规模,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和辐射能力,为人 口城镇化构筑空间平台。 打造集群:依托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强化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 培育节点:积极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做强中心镇,培育市域增长极,带动市域发 展。
7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展开协作,将沿金沙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基地,形成沿江绿色
产业开发带。
4. 向东:联系毕水兴经济带,与贵阳经济圈对接
随着成都-贵阳高速铁路的建设,昭通与贵阳经济圈的联系将进一步紧密,将镇
雄建设成为对接贵州,引领市域东部发展的市域副中心城市。
第十四条 区域交通对接 依托渝昆高速公路、内昆铁路,加快威信至叙永,镇雄至毕节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与改造;推进渝昆高速铁路,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的建设; 推进昭通机场的搬迁扩建和金沙江航运能力的提升,构筑综合一体的区域交通网络体 系,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
第十一条 发展战略 1. 区域联动战略:加快区域交流协作,建设滇、川、黔、渝交界地区的重要经 济中心 坚持开放兴市,努力拓展与滇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流与协作, 加快构建“背靠云南、面向四川、融入黔渝、联动东盟”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滇、 川、黔、渝交界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2. 工业立市战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坚持工业立市,探索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 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 城乡统筹战略:推进城镇化,突出中心极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大力推进昭通城镇化进程,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市域整体 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架构,完善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文化彰显战略:依托文化资源特色,打出靓丽城市名片 规划突出昭通特色文化在城市中的体现,打出靓丽的城市名片,扩大城市影响力。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4)国家、云南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地域层次
(1)昭通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2)昭通城市规划区范围
(4)生态持续战略: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严格保护坝区耕地,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文化彰显战略:依托朱提文化、丝路文化、金沙乌蒙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浓厚的特色城市。
(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变人口数量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昭通市人民政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2月
项目名称
: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合同编号
:
52009042
项目委托单位
:
昭通市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
项目编制单位
: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资质证书编号
:
[建]城规编第(081035)
规划资质证书等级
(2)打造集群
依托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强化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
(3)培育极点
积极发展市域中心城市,培育市域副中心;做强县城中心,带动市域发展。
第十五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昭通市域规划形成“一主、二副、七点,一轴两带”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昭鲁中心城市;
“二副”——水富、镇雄;
“七点”——绥江县、盐津县、永善县、巧家县、大关县、威信县、彝良县;

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物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为了适应和促进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一套完善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云南省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和水路等各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能力。

同时,加强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引入先进的设施和技术,提高物流园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2.增强物流信息化水平。

发展物流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促使物流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物流信息化,提高物流行业的协同配送能力和优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3.发展物流人才培养。

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

通过建立物流专业课程和培训机构,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紧密衔接。

通过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提高商品和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政府支持和服务。

加大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资本和企业投资云南的物流业。

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总之,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具有无限的物流发展潜力。

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培养物流人才,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措施,将为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昭通未来经济规划方案 (2)

昭通未来经济规划方案 (2)

昭通未来经济规划方案1. 引言昭通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滇东北腹地,坐落在云贵高原和滇西北高山地带之间。

全市总面积23,129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

昭通市作为云南省的重要地级市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昭通市实际情况的未来经济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2. 现状分析2.1 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日益壮大是昭通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当前,昭通市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工业、建筑、农业、服务业等,其中工业占据着较大比重。

2.2 社会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同时,昭通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污染等。

3. 未来规划3.1 发展目标在5年内,昭通市将追求以下发展目标:•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1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及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与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得到推进3.2 实现路径制定上述发展目标的路径如下:3.2.1 安排产业结构昭通市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安排产业结构。

重点优化并发展支柱产业,如有色金属、机器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如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方向。

3.2.2 推进城市化进程昭通市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基本设施建设,并增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扩大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发展。

3.2.3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昭通市将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值,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2.4 加强环保工作昭通市将加强环保工作,确保城市空气和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同时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4. 结论为实现昭通市的经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制定可行的未来经济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现
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6.02
•【字号】昭政办发〔2022〕45号
•【施行日期】2022.06.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发展规划
正文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现代物流
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昭通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日。

昭通市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的模糊SWOT分析

昭通市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的模糊SWOT分析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0 8 — 0 0 4 7 — 0 2
1 模糊 S WOT分析方法步骤
物 流园 区功 能定 位 的模糊定量 S WO T方法 的分析步
骤 主要 包括 :
现代 物流作 为先进 的经济运行 方式和 产业组 织模 式 正在 全球范 围内迅速 发展 。 随着云南省 “ 桥头堡 ” 战略 的深 入, 物流 发展规 划也列 为省 “ 十二 五 ” 发 展规 划 的重要 项 目, 昭通市作 为云南省 的北 大门 , 在 现代物流 方面取得 了 定 的成效。 但从全市整体来 看, 物流发展主要 以公路、 铁 路货运站场 以及若干 以中介代理、 货运配载聚集 而成的货 运交 易市 场为 主 , 发展 方式较 为粗放 , 尚未形 成与全市 经 济发展相适应 的物流核 心竞争力。[ 1 】 物流发展 的现状 仍不 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 还将建设一批综合性 的 大型物流园 区。 物流 园区所 提供 的服 务则 主要集 中于库房 货场 出租 和 物流设备租 赁 , 不 能满足客户 差异化 的需求 , 导致物流 园区招商不力。圆 因此 , 本文在传统 S WO T分析 的框 架下 , 针对定性 分析 的不足 , 引入模糊 集理 论 的相 关 方法 , 定性 与定量相 结合地来 研究昭通市物 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问题。
Ab s t r a c t :T h e l o g i s t i c s p a r k p l a n n i n g p r o c e s s e x i s t s p i r ma r i l y i f v e we a k n e s s o f” u n c l e a r d e ma n d ,i n a c c u r a t e o i r e n t a t i o n ,b r o a d

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总结和项目布局优化计划

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总结和项目布局优化计划

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总结和项目布局优化计划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和布局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物流产业园的规划方案进行总结,并提出项目布局优化计划。

一、规划方案总结1. 项目背景物流产业园是为了促进物流行业发展而建立的一个区域性集聚体,旨在提供物流服务、推动物流创新、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2. 市场调研在规划物流产业园之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了本地区的物流需求以及竞争态势。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确定了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3. 规划目标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物流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4. 规划内容根据规划目标,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规划内容,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物流服务的提升等。

5. 重点工作在规划过程中,我们突出了几个重点工作: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内部交通和物流设施的便捷性;吸引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项目布局优化计划1. 现状分析在制定项目布局优化计划之前,我们先对现有布局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部分区域存在物流资源利用不充分、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2. 布局优化原则基于现状分析,我们制定了布局优化原则: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形成物流网络;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3. 优化方案基于布局优化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1) 调整物流园区边界,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完善园区内部道路和交通设施,加强物流节点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效率。

(3) 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提供租赁和销售服务,吸引更多有实力和潜力的物流企业入驻。

(4) 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昭通物流工作总结

昭通物流工作总结

昭通物流工作总结昭通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交通要道,物流业发展迅速。

在过去的一年里,昭通物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昭通物流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昭通物流业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昭通的物流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升级。

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为昭通市的商品流通、生产运作和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昭通物流业在过去一年里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由于疫情的影响,物流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企业面临了订单减少和资金压力。

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生存困难。

因此,昭通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最后,展望未来,昭通物流业仍然充满着希望和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昭通的物流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物流业务的智能化发展,昭通的物流企业将有望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昭通物流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昭通的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昭通的物流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学生姓名:雷丹李波李俊李洋罗娜胡彬侯小丽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2010级物流管理指导教师:王宇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4)1.1昭通市地理状况概况 (5)1.1.1自身地理位置 (5)1.1.2地形特征 (5)1.2 物流业发展现状 (5)1.2.1物流发展状况 (5)1.2.2 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2.3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1.3昭通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制约因素 (8)1.4云南省经济发展对昭通物流业的要求 (9)第二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9)2.1 发展优势 (9)2.1.1交通区位优势是昭通市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9)2.1.2 资源环境优势是昭通市未来发展的支撑 (10)2.1.3 人口众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0)2.1.4 发展潜力巨大 (11)2.1.5 十一五规划为物流规划带来的发展基础 (11)2.2 内在劣势 (11)2.2.1 流通方式单一,成本高 (11)2.2.2 流通线路不畅,效率低 (11)2.2.3 流通设施简陋,规模小 (12)2.3 未来的机遇 (12)2.4面临的挑战 (12)第三章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发展模式 (12)3.1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3)3.2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3)3.3 发展目标及2020年远景设想 (13)3.4 发展模式 (14)3.4.1 政府政策措施环境保障 (14)3.4.2 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支撑 (14)3.4.3 物流园区(中心) (14)3.4.4 发展的布局 (15)第四章未来全市物流需求预测 (16)4.1 预测情况概述 (16)4.2 物流生成预测 (16)4.2.1 物流生成预测概述 (16)4.2.2 主要预测方法 (16)4.3 物流分布预测 (17)4.3.1昭通市各县物流量分布 (17)4.3.2分方向流量分布 (17)第五章昭通市物流园区及重要设施布局 (18)5.1物流园区布局规划 (18)5.1.1物流园区规划内涵 (18)5.1.2昭通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 (19)5.2区域交通对接 (24)5.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24)第六章现代化物流业发展重点任务 (25)6.1 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25)6.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25)6.3构筑基础设施平台 (26)6.4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26)6.5 发展逆向物流 (26)6.6发展生鲜农产品及冷链物流 (27)6.7 发展工况产品物流 (27)6.8发展商贸零售配送物流 (28)6.9发展救灾应急物流 (28)第七章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29)前言现代物流业是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是继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被称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政府对于加强物流业的组织引导、扶持和协调具有关键作用。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有效支持完整供应链的形成,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它是最大限度地优化从制造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品流动与存储以及相应信息的流动与分享,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减少物品库存、降低运营费用、缩短交货时间、减少环境影响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系统。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攀枝花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与创新,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昭通市的整体了解和国家对昭通市发展规划要求的解读的基础上,对昭通市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昭通市的物流需求进行剖析,从而对昭通市物流产业进行规划,以期对昭通市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一定帮助。

第一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1.1昭通市地理状况概况1.1.1自身地理位置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金沙江下游沿岸;昭通市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

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东侧紧邻贵州省咸宁县,南侧紧邻云南曲靖市,西侧紧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金沙江为界相邻。

北侧紧邻四川宜宾市以金沙江相邻。

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昭通市境内群山起伏,全市山地面积占72.2%。

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位于国家规划的“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汇重地。

随着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具雏形。

昭通正在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区位优势逐步凸现。

1.1.2地形特征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

位于北纬26.80—28.50度,东经102.88—105.30度,气候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2.6℃,1月平均气温 2.℃,7月平均气温19.8℃,极端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3.5 ℃,≥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独特的地势使昭通形成了大山包、黄连河、铜锣坝、小草坝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迷人风光。

1.2 物流业发展现状1.2.1物流发展状况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辖11个县区,行政区划面积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5万人。

自古以来,昭通便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我国著名“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大批物资在昭通集散,通过马帮进滇入川。

抗战时期,昭通大后方成为各省客商云集之地,成为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昭通已初步具备了区域物流中心的早期形态。

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位于西南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中心点,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

1、交通运输现状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昭阳区和水富为中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

(1)公路。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二纵一横”的陆上交通格局。

“二纵”即:昆水公路、沿金沙江公路;“一横”即:巧威公路。

昆水公路是我省同川渝经济圈旅客、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是区内交通运输的主动脉。

我市的煤炭、矿产品和苹果、马铃薯等大量物资都是由昆水公路运往成都、宜宾、重庆等地并流入内地市场;四川、重庆及内地的物资,也大多由此路进入昭通,流入省内市场。

2004年,全市营运性客车2558辆,货车6800辆;汽车客运量完成860万人次,货运量完成945万吨。

(2)铁路。

内昆铁路于2002年通车,途经我市昭阳、彝良、大关、盐津、水富等五县区。

昭通段每天过境货运火车11对,每年运出货物161万吨左右,至今共运出货物近500万吨;2003底开通客运,每年运送旅客88万人次。

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对昭通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水运。

金沙江下游航运,历来是川滇两省经济联系、物资交流的纽带。

1985年,我市建成了货运吞吐量40万吨、客运量65万人次的水富港和货运吞吐量15万吨、客运量65万人次的绥江港。

目前全市有水运企业6家,船舶56艘/11822总吨/14255载重吨。

2004年完成客运量5万人次(不含渡口运输),货运量98万吨。

金沙江船队从水富港沿江而下,可抵达宜昌、南京、江阴、南通等港口,直至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

(4)航空。

昭通机场为国家永久性二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大型飞机,拥有较为先进的导航和盲降设备,可全天侯执行飞行任务。

目前,昭通——昆明航线每天一班;水富县距宜宾机场仅半小时车程,乘机可达昆明、成都、重庆等多个大中城市。

2、物流现状多年来,我市内贸流通市场增长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徘徊在25亿元左右,排名全省10名上下;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7亿元,实现恢复性增长。

近三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大项目建设的拉动,内贸流通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增长势头。

2009--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29.05亿元、33.6亿元、36.33亿元,排名全省第八,增副排名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投入各类资金上亿元,建设各类市场325个,其中,封闭,半封闭的标准化市场19个,县以下17个,农村308个,商品成交额达5.6亿元。

这批市场的兴建,使县区城市商品经营有了规范的交易场所,使农村集镇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状况有了一定改变。

全市重要的商品流通市场和仓储设施有:滇东北大市场、滇东北汽车商贸城、珠泉路水果批发市场、汽配市场、洒渔苹果市场、昭通火车站货场,盐津转运站、水富港等。

虽然我市物流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具备了一定条件,但从总体来说,我市的物流发展处于简单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存在的障碍主要是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技术装备问题、物流业规模和水平问题和人才短缺问题。

1.2.2 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通方式单一,成本高长期以来,我市物资只能依托公路组织,很多量大笨重的产品,如煤炭、化肥、成品油、钢铁、粮食、木材、畜牧、农特产品等大宗商品,都只能由汽车承担运送,导致运输费用高,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近年来内昆铁路通车后,运输条件及状况有所改变,但随着三座巨型水电站等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全省经济的持续快续发展,运输需求大幅增长,而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仅能满足我市运输需求的30%,导致大宗商品不得不通过公路运输,运费下降不明显。

加之近年来麻水段公路进行高等级改造,堵塞现象严重。

2、流通线路不畅,效率低我市95%以上为山区,且山高谷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加之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市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运输能力较低。

全市二级路仅有80公里,和其他州市相比差距较大。

由于地形气候的原因,公路运输受气候影响较大,冬天路滑冰冻、雨季垮方塌方,阻塞现象突出,致使货物运输不畅,物流效率较低。

盐津、威信、镇雄和巧家等四条出省公路不畅,火车站进站公路及货场等设施条件较差,这些都大大制约着我市物流的发展。

3、流通设施简陋,规模小。

我市商品交易市场普遍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辐射能力较弱,功能不完善,且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仓储设施,商品流通信息网络建设更是一片空白,严重影响物流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