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指导思想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制图、房地产管理、生态地理及区域(流域)动态监测及规划、城乡建设和基层区域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及管理等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外语能力,加强有关高科技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的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前沿。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资源环境规划有关的农业、林业、水利、矿产、环保等业务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咨询与开发、土地管理、国土资源、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考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三)培养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2.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 了解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 熟悉我国城镇规划、环境管理和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与法规;6. 具有国土资源调查与制图、开发与整治的能力;7. 系统地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规划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8. 掌握运用“3S”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完成各种类型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开发及环境规划等研究与实际工作;9. 掌握一门外语,能用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0.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303T)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

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立足河南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生态修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资源保护及利用领域,从事各级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及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知识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生物质能源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3.具备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1.掌握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方案论证、工艺设计、运行管理的工作能力;2.具有环境中污染物治理、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初步能力;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制图、计算机应用、实验、测试和表达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了解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再生资源的保护与应用战略、法律法规和政策;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实际工作能力;6.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说、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7.具有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工作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素质要求1.职业综合素质要求(1)实验与分析能力:熟悉环境领域的国家与行业标准;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掌握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总结的能力;(2)系统科学的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整体思维,全局考虑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梳理相关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项目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环境项目管理问题以及初步设计的能力;具备建立环境问题分析模型的能力;识别及分析环境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的能力;具备企业环保项目管理与执行的综合能力。

资源循环与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

资源循环与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

资源循环与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1. 资源循环的概念和意义1.1 什么是资源循环资源循环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的过程,通过再利用和回收,将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资源循环的意义资源循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2.1 课程设置和内容本科阶段的科学工程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工程设计等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2.2 课程意义和应用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还培养了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3. 资源循环在科学工程领域的应用3.1 工程设计与资源循环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再利用性,设计出符合资源循环理念的产品和工程方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2 计算机科学与资源循环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废弃物回收的效率和精度,实现资源的智能化循环利用,推动资源循环的发展和应用。

4. 个人观点和总结4.1 个人观点在学习科学工程的过程中,资源循环的概念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能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 总结通过学习资源循环与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资源循环在科学工程领域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创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和总结,我对资源循环和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资源循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理念和思想,能够指导我们在工程设计和科学实践中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工程本科阶段所学全部课程则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科学基础,培养了我们的专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设置背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为了满足中国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 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采用课程教学 与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发展历程
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新设置资源循环科 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S,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
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专任教师,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应至少有1个来自化工 类专业,其中讲授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的教师的本科应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5岁以下教 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0%以上的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应有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经历(包括指 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专任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至少有参与1项科研活动的经历。
培养规格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四年制本科专业的总学分为140~180学分,包含理论教学及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 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要求执行。 2、业务知识与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吸收 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 培养特色。 3、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中国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 炼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人才需求
就业方向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中国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适应未来科 技发展,培养系统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能在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等部门从 事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研究、规划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专业代码(Major Code):082506T专业名称(Major Name):资源环境科学(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一、培养目标体系I. Objectives1.人才培养目标Obj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1)基本培养目标General objectives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Students are nurtured to be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hey are expected to have a wholesome personality, a value for humanistic pursuits,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think critically and innovatively, good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 orientation towards life-long learning, and a proficiency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reover, they should have an international mindset and be able to work well in a team context.(2)专业培养目标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s本专业培养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型、管理型、应用型及创业型人才。

(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申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

(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申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

附件7:
(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申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自评报告
(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申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自评报告
(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申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自评报告
填写要求:
1.根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审指标体系》的“合格标准”进行自评,按二级指标分别撰写自评报告。

2.参考《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审指标体系》的“评审材料”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填写形成自评报告的依据材料,专家组评审时将对所填材料进行查阅。

3.自评报告用5号宋体字填写,无需加页,可根据情况调整每页二级指标的行距。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5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环境管理、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监测与管理及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污染治理、监测与评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工程类课程知识,具备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应用能力;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污染控制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研究、管理、设计、运行的能力;3、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的方法;4、熟悉环境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报告书撰写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

8、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专业方向1、环境质量控制方向:具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法规、环境风险评价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能力,能在环境评价、环保局、规划设计院等公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303T)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

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1.课程学分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毕业标准与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总计讲授实验通识必修课BK106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s of Law2 32 32 1 马列BK106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Tenets of Marxism2.5 40 40 1 马列BK106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mpendium of China’s Recent andModern History2 32 32 2 马列BK106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2.5 40 40 3 马列BK109001-4大学英语B1-B4College English B1-B410 160 160 1-4 外语BK102001计算机文化基础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ulture1.5 24 24 1 信息BK102002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Experiments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Culture0.5 16 16 1 信息BK108001-2普通体育课1-2General P.E.1-22 64 64 1-2 体艺小计23 408 392 16通识选修课模块名称学分要求选修要求建议修读学期开课学院计算机模块课程 4每名学生至少获得计算机模块课程4学分2-7 信息体育模块课程 2每名学生至少获得体育模块课程2学分2-7 体艺素质教育模块课程 6每名学生至少获得素质教育模块课程6学分2-7 各学院小计12合计35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总计讲授实验学科基础课BK103001-2高等数学A1-A2Advanced Mathematics A1-A210 160 160 1-2 信息BK103005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2 32 323 信息BK103006概率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Statistics3 48 48 3 信息BK104003大学物理学B1College Physics B15 80 80 2 信息BK104008大学物理学实验B1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B10.8 26 26 3 信息BK001001-2无机化学1-2Inorganic Chemistry 1-26.5 104 104 1-2 化学BK001003-4无机化学实验1-2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1-23.4 108 108 1-2 化学BK055001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3 48 48 3 化学BK055002分析化学实验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1.7 54 54 3 化学BK001005-6有机化学1-2Organic Chemistry 1-26.5 104 104 3-4 化学BK001007-8有机化学实验1-2(双语)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1-2(Bilingual)3.4 108 108 3-4 化学BK001011-2物理化学1-2Physical Chemistry1-26.5 104 104 4-5 化学BK001013-4物理化学实验1-2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22.8 90 90 4-5 化学BK097009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3.5 56 56 4 化学BK097010仪器分析实验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1.4 45 45 4 化学小计59.5 1167 736 431专业核心课BK097005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The Generality of Resource Recycli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3 48 48 2 化学BK097001环境科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3 48 48 1 化学BK001022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4 64 645 化学BK001023化工原理实验Experi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Principles1 32 32 5 化学BK09701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 for Resource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 32 32 4 化学BK097012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1.5 24 24 5 化学BK097002文献检索和实践Literature Search and Practice2 32 32 4 化学小计16.5 280 248 32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总计讲授实验合计76 1447 984 463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建议选修学期培养类型开课学院修读要求总计讲授实验拓展教育课BK097015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双语)Advances in Resource Recycli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Bilingual)1.5 24 24 6创新型专业型化学必修3.5学分BK100001-4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1-4Career Development andEmployment and CareerGuidance Section 1-42 34 34 1-7创新型专业型学工小计 3.5 58 58专业方向课专业分流课XF097008循环经济概论Introduction to Circular Economy2 32 32 5创新型专业型化学每名学生至少获得15学分。

XF097009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Rural Waste RecyclingTechnology2 32 32 6 专业型化学XF097001固体废弃物资源化Solid Waste Recycling2 32 32 5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9700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Processing2 32 32 5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97006绿色能源Green Energy2 32 32 5 专业型化学XF097003化学反应工程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2 32 32 6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01004化工制图Chemical Engineering Drawing2 32 32 5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97004化工分离工程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3 48 48 6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01007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3 48 48 6创新型专业型化学XF097011综合化学实验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Chemistry1.5 48 48 6创新型专业型化学小计21.5 368 320 48专业交叉课由每个专业面向非本专业学生设置2门课程组成每名学生至少获得6学分。

合计24.5实践层次实践环节代码实践环节名称学分总周数开设学期必须修学分开课学院基础实践BS110001军事理论及训练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1 1 1 1 学工BS097002劳动Field Work1 12 1 化学BS108001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Sports Health and Standard Tests0.5 0.5 7 0.5 体艺BS106001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Reading and Social Practice5 5 4 5 马列BS097003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Social Practice and Survey Report2 23 2 化学专业实践BS09700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Field Practice on Resource Recycli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1 1 1 1 化学BS001006化工实习Chemistry Industry Practice2 2 7 2 化学BS097008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1 1 62 化学BS097004无机实验课程设计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InorganicExperiments1 12 1 化学BS097005分析实验课程设计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nalyticalExperiments1 1 3 1 化学BS097006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计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hysicalChemistry Experiments1 1 5 1 化学BS097007资源循环实验课程设计(含创新创业教育)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ResourceRecycling Experiments1 1 5 1 化学综合实践BS097011毕业论文(设计)B.A. Thesis Writing (Design)5 8 5 化学BS097010毕业(生产)实习及报告Graduation Practice and Report10 8 10 化学BS097009创业实践Entrepreneurial Practice2 7 2 化学合计34.5 34.5附表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周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学年第1学期☆⊙/□□□□□□□□□□□□□□□□▲□:########一第2学期□□□□□□□□□□□□□□□□□□□:########第3学期□□□□□□□□□※□□□□□□□□□□:########二第4学期□□□□□□□□□※□□□□□□□□□□:########第5学期□□□□□□□□□□□□□□□□□□※□:########三第6学期□□□□□□□□□※□□□□□□□□□※□:########第7学期□□□□□□□□⊙⊙□□□□□□□□□:########四第8学期∞∞∞∞∞∞∞∞∞∞◆◆◆◆◆‖‖‖说明:1、符号:□上课☆军事理论及训练△专业劳动×生产劳动▲分散进行的园场实习、农事劳动、专业劳动等⊙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考试∞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产)实习总结、论文答辩#假期/为分割符,如“⊙/”指前半周教学实习;“/⊙”指后半周教学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