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示例一

教案:我们身边的地理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2.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高地理意识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身边的地理》2. 教学课件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身边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身边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系、植被等。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
2.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3.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身边的地理环境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身边的地理环境案例,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身边的地理环境改善方案。
2. 各组汇报改善方案,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变化,思考问题。
2. 教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观测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课堂互动。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题型三: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解释
例题:描述和解释我国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多样,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等多种地理位置。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内陆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边境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但政治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这些地理位置特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在回答练习题时,对于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地理专业术语的记忆和理解。
-在观察和分析作业中,有些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描述不够详细和深入,需要加强对于地理环境变化原因的探究和理解。
-在研究探究作业中,部分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充分,需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2.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
六、拓展延伸
1.用3分钟的时间介绍与地理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七、课堂小结
1.用2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下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篇: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习地理的意义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一、揭开地理之“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1) .doc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题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探究结论】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本内容,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后代表回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3) 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探究,完成课本活动题: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归纳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地理思考观 。
【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6.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因纽特人的冰屋、巴西足球、威尼斯水城、非洲民族舞蹈等图片,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并总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设计意图】多种风格的图片带领学生感受大千世界不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加深对地理课的浓厚兴趣。
7. 情景探究:上海-霍尔果斯公路,播放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条公路的神奇,并体会公路横跨中国东西,穿越不同地理区域,遇见不同的地理风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受祖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 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与日常生活
衣、食 住、行
地理与农业 地理与工业
地理与生产建设 地理与商业。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身边的自然地理1. 地理与生活2. 气候与季节3. 地形与地貌第二章:家乡的水土资源1.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2.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身边的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作业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身边的自然地理(2课时)2. 家乡的水土资源(2课时)3. 交通与城市发展(2课时)4. 经济发展与地理关系(2课时)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身边的自然地理:a.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地形、气候、生物等特点。
b. 分析自然地理对生活的影响,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
2. 家乡的水土资源:a. 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了解水资源对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b. 探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分析土地资源对家乡的重要性。
3. 交通与城市发展:a. 观察家乡的交通网络,了解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 分析交通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促进了哪些产业的发展等。
4. 经济发展与地理关系:a. 研究家乡的产业结构,了解产业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初中地理_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难点】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在宇宙中地球的夜晚、夜幕降临北美洲、来自北非的沙暴直奔大西洋、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
作为地球的儿女,你一定期待了解地球和探索她更多地奥秘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
二、新课学习(一)解开地理之“谜”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和沙漠、大海的图片师: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解的问题?学生提问------师总结: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属于地理方面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今后我们学习了地理知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们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多媒体展示“地理”一词的来源:“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21教育网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师: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理与服装、地理与饮食、地理与建筑、地理与交通、地理与体育活动。
小组探究:第一组:我国藏族人民的藏袍和阿拉伯人的长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我国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把右臂露在外边。
这样的穿着习惯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温差大的特点;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科的定义与作用;2.身边的地理知识:地图、地形、气候、植被、水资源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身边有哪些地理知识?步骤二:介绍地理学科1.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的应用范围,例如:城市规划、气象预报等。
步骤三:探索身边的地理知识1.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2.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总结出有关地理现象的地理知识;3.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总结,让全班学生共享各小组的成果。
步骤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1.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现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指导他们用地理知识寻找答案;3.教师提供相关资源和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教师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和成果,并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3.教师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五、课堂活动与评价1.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成果;2.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总结,以及对他人展示的评价;3.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的展示;4.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用于导入环节的地理现象展示;2.图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地理的意义。
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地理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
殿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