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

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孩子们拿好书,做好读书姿势。按照学习小助手的内容开始读文学习吧。老师来考考你们。

4、识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孩子们,词语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2)(ppt)现在生字宝宝的帽子飞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3)(ppt)大象过河游戏

(4)(ppt)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读词也要堵车美感哟!)

(5)孩子们,生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是怎样识记它们的呢?小组交流交流。

师:(出示ppt:扇)那你们看一看这个扇子的扇字,看看它的组成部分,你觉得和哪把扇子最有联系。你觉得它和哪把扇子?你说!(学生回答)师:为什么?(因为它底下有个“羽”)听懂了没有?如果让你以后写这个扇字的话,你只要想起一把扇子,你就不会把它写错了,哪把扇子啊?羽毛扇子。

师:扇这个字,上面是一个户字头,下面是羽,用羽毛就可以做成一把扇子,太棒了!

师:(ppt)这个填空谁会填?(学生:一把扇子)

为什么让你们一起说,因为它简单啊!真正困难的在下边呢!我估计举手的同学不多,(ppt)一()大门,你说!(学生:一扇大门)

师:一扇大门,老师就觉得奇怪了,扇字那么小,门那么大,怎么会用扇来形容大门呢?告诉你们啊,这个扇子的扇啊,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它表示门,(ppt)你们看,古时候的门是这样的,左边有一片,右边有一片,这两片大门啊可以像由羽毛组成的翅膀那样一开,一关,一张,一合,所以这个扇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表示什么意思?——门,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词语,大家一起读,预备起,——一扇大门。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1、师:孩子们,请问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大象的耳朵啊?(ppt)是这句话吗?

师:我请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读,你来!(学生读)

2、师:大象的耳朵和扇子哪个地方差不多啊?(大小差不多)

3、师:除了大小差不多,还有哪里像?

也就是作用有点像,都可以发出扇风的这个动作是不?只要他们的大小差不多,作用差不多,你们再看看它们的形状,像不像,他们很多方面都很像,所以我们才能够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的时候记住不要喊,师范读几个字——大象有一对大耳朵,预备起(学生读)。

4、师:请问,耷拉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耳朵叫耷拉着,你说(学生:就是垂拉下来的),你们听到了吗。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说到大象的耳朵和扇子一样,还能扇风呢,在我们的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就有这个“扇“字”,(ppt)谁会读?你来!

师:里面也有一个“扇”字(一声),与上面句子中的那个“扇”字(四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声调不同)。声调不同,看来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表示不同的意思,读音也不同,在这里它读扇(四声),我们一起给它组个词语叫——扇子,在这里它读作扇(一声),组的词语叫一扇,我们来一起做个一扇的动作。师:接下来,这两句话放在这里,我说要求,你们读句子,看你们能不能读对。

请问,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学生: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正确。大象的大耳朵有什么作用?(学生: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它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6、师:一天,大象去散步,它遇到了谁,学生回答。

师:(ppt)大象遇到了五个小动物,它们是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羊。

谁能够连起来说大象遇到了谁?把这个五个动物连起来说?

师:最先遇到的是谁?对呀!就是小兔子,瞧!(ppt)这就是古时候的小兔子,有兔头,兔身,兔尾巴,(ppt)他想告诉大家要想记住我就得把我的短尾巴给记住,短尾巴在这个字中就变成了一点,课文中大象遇到小兔子,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了它们的相遇(学生:第二到第五),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分别为我们读课文。

师:大象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同一段,女生一起,预备起。

听完它们的,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读。大象,预备起。

真奇怪,老师发现小动物们,遇到大象都要议论一下它的耳朵,(ppt)这是小兔子说的话,这是小羊说的话,请你们读读它们的话,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师:它们都对这个耷拉产生了兴趣,对不对,它们都在问大象。瞧!(ppt)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特别能够把小动物心中那种疑问读出来,谁来读一读?你来。

师:问的真好,我得给你加大难度,聪明的小朋友在我这,总是得有新的挑战,你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吗?带着动作哦。(学生读)师:我请女生一起来读小兔子,男生来一起演小羊,大家来一起做做动作,问问这个大象,好不好?师:小兔和小羊问的问题怎么一模一样,你知道问题在

哪吗?

师:原来它们两个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不一样,(板书:竖着)边写边说,它们两个的耳朵是竖着的,哎呦,竖着的耳朵只有小兔和小羊吗?还有谁?小鹿小马小老鼠,它们都问了大象同样的问题,可是,课文中根本没有把它们问的问题写出来,它只用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明白了,(ppt)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问问它的耳朵。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师:好,请坐。大象很受打击,小动物们都在议论它的耳朵,它又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教写“痛、遇”两个生字。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写和练写。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总结。

2、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14.小马过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美观书写“该、刻”2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提示语等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想法;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形成言语积累,加强言语运用。

4.通过辨析观点,读透故事,从而明白“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提示语等方法,将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2.领悟“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可靠的,得自己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课文1-3自然段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1-3自然段的内容吗?

课件出示:

马棚愿意磨坊

驮挡住为难

学生录音:马棚里有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非常愿意。老马说:那你帮忙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里去吧。于是,小马驮起半口袋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感到很为难。

板块二:读悟结合,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了解小马第一次没能成功过河的原因。

(1)了解小马左右为难的原因,并分角色读好对话。

师:让小马感到为难的只是这条挡路的小河吗?快来看看插图(课件出示第1.2幅插图)。第一幅图,老牛说河水很浅(老师在说的时候强调“浅”),第二幅图,松鼠大叫,说河水很深(强调“深”)。咦?一个说浅一个说深,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快回到课文,你可以借助插图,也可以借助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觉得谁说的是对的?

学生1录音:

(课件:在插图的下面出示“对话内容”四个字)我觉得老牛说得对,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到63页第四自然段。小马叫老牛牛伯伯,说明他年纪很大,很年长,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师:哦,你注意到了对话的内容。

学生2录音:(课件:在插图的下面出示“插图细节”四个字)我觉得松鼠说的也对,请大家跟我看到第二幅插图,松鼠后爪着地,前爪张开,拦住小马大叫,说明他很着急,很紧张。

学生3录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在第四自然段的下面出示“标点符号”)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一个小补充:松鼠说话时用的都是感叹号(课件中感叹号标红),说明松鼠说话时一定非常大声,而且他是认真地在解释(课件中“认真地”标红)。

师:太棒了!你们不仅借助了插图发现了蛛丝马迹,而且还通过课文中的提示语

和标点符号来想象松鼠的心情,听起来真有道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有些句子,在“说”字的前面有一些表示心情、动作的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在句子的下面出示“提示语”三个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像:连蹦带跳地、高兴地、吃惊地、认真地,这些都叫做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人物说话的心情和语气。那接下来,你能借助我们刚刚发现的工具:对话内容、插图细节、标点符号和提示语来扮演这头沉稳的老牛和这只十分着急、担心小马的松鼠吗?快来试一试吧,请你暂停视频,开始你的表演。

(2)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师:老牛说的有道理,松鼠说的也有道理,这让小马更为难了,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小马连忙收住了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学生接,学生录音:小马连忙收住了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师:从你的叹气声中,老师听出了你的苦恼。是啊!他们的话听起来都对。于是,这匹小马跑回家里找妈妈。

2.小马回家后,妈妈是怎么帮助他的?

(1)读课文第7自然段,画出妈妈提出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一共问了小马几个问题呢?用横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小马和老马的对话:

小马: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妈妈: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没......没想过。

(2)抓住提示语“难为情”,读好小马说的话。

马妈妈一连串问了四个问题(将课件中的四个问号标红),小马是什么表情呢?学生录音:小马觉得很难为情。

师:小马为什么很难为情呢?

学生录音:因为在一开始时,小马非常愿意帮妈妈做事情,还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可是现在因为一条小河却没能帮上妈妈的忙。而且,小马说的话里边还用上了省略号,说明小马说话时都是吞吞吐吐的,很不好意思说出口,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难为情”。

师:那你生活中有没有很难为情的时候呢?

学生录音:有一次,我们班上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当班级检查员问我为什么穿运动鞋时,我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觉得很难为情。

师:那后来马妈妈告诉小马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到第7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吧!

师:你找到答案了是吗?老师也找到了。

课件出示妈妈说的话(这段话接在上面对话的下边):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4)师生合作读对话。

师:现在老师来当妈妈,你来当小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吧!

3.了解结果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真的去试了吗?结果怎么样?

师:小马真的去试了吗?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暂停视频,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读一读第8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学生1录音:(课件出示插图3)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插图。我看到小马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张大嘴巴,正在小心翼翼的过河。而这时,松鼠在河边大叫:“怎么?你不要命啦!”生怕小马会被淹死。不过,旁边的老牛就很淡定,因为他知道小马肯定是能成功的。

学生2录音: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是啊,小马自己试过之后,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辨析观点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这时候有同学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学生录音:我不同意。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他小腿的位置,所以他觉得河水很浅;而松鼠很矮小,还亲眼见到他的伙伴被淹死,所以他觉得河水很深。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河水的深浅的,并没有对小马撒谎。

师:那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你同意吗?

学生录音:我同意,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应该多向他人请教。不过,还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才好。

(2)想象: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学生1录音:小马回来后,对妈妈说:妈妈,我听了您说的话之后,去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妈妈,从这次经历中,我知道了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才行。

学生2录音:看来,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学生录音:我不同意,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尝试,比如说一些危险的事情,我们就不能轻易的去尝试,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受伤。

师: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你们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说说小马遇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板块三:积累词语,创意复述

1.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说说小马遇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词语:

突然拦住吃惊

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学生录音: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过不去,可是这时候已经离家太远了,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小马向四周看看,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哒哒哒跑过去,问: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我的小腿,能蹚过去。正当小马准备过河时,突然,一只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很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接着说:“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觉得老牛和松鼠的话都很有道理,不知道怎么办?于是,跑回家问妈妈。小马很难为情的跟妈妈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过不去。妈妈对小马说,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河水是深是浅,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听了妈妈的话,小马鼓起勇气试了试。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通过这次所经历的事情,他懂得了,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2.你能把文中的“小马”改为“我”,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复述这个故事吗?师:这位同学能借助词语,将小马过河这个故事讲述出来,那你能把文中的“小马”改为“我”,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复述这个故事吗?课后你来试一试吧,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块四:学写生字,写好汉字

学写“该、刻”两个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该、刻。

2.比较“该、刻”。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和位置。(稍作停顿)诶,有的同学发现了,这两个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那就是“亥”字,之前在十二生肖里边有见过。这个“亥”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变成不同的字了。比如说:加上子字旁就是孩子的“孩”,加上口字旁就是咳嗽的“咳”,加上木字旁就是果核的“核”。今天要学习的这两个字,加上言字旁的就是应该的“该”,加上利刀旁的就是立刻的“刻”。

3.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书写要领。

重点指导写好“该”。

师:“该”字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是撇穿到左边言字旁的下面,最后一笔是点。

师:同学们,写字和做人一样,人和人之间懂得谦让,社会就和谐了,字内部各部分、字与字之间懂得谦让,书写就美观了。

《蜘蛛开店》

教学目标

1. 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字。

2. 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并能对故事内容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课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新的动物朋友,看看你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吗?(教师板画:蜘蛛和蜘蛛网)同学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织网)对,蜘蛛会织网,是个纺织能手,所以它开了一个纺织店,这节课咱们一起跟着蜘蛛去它的店里看看吧!板书:蜘蛛开店(认读“店”字)指导书写“店”字:观察田字格中的“店”字,并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重点指导“广”的写法——“广”字横长撇舒展。

老师知道你们都爱读故事、听故事,这节课咱们不但要读一读这个故事,还要讲一讲这个故事,比一比谁读得好,谁讲得好。

二、初读识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

(1)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3)边读边画出蜘蛛开的店卖什么,谁来买?(学生自由朗读)

2.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指导识字。

出示生字多的两个句子指名读。

句子一: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读句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蹲”的,做一做“蹲”的动作。

说一说“寂寞”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好寂寞、好无聊的感觉。(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句子二: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读句子后,指名用“罩”组词,说说“编”为什么带绞丝旁,在哪儿见过“顾”和“付”。

三、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 了解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

蜘蛛开的店卖什么?都有谁来买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河马——口罩

长颈鹿——围巾

蜈蚣——袜子

2. 学习2、3、4 自然段,指导朗读。

(1)想象心情指导朗读:想一想,蜘蛛刚开始开店时是什么心情?给河马织完口罩后又是什么心情?(指名说,指名读)(2)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想一想,要想读出高兴的心情和很累的感觉,需要读好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做动作朗读。

想一想,读加横线的词语时加上什么动作?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

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4)学习借助提示讲故事。

借助黑板上的示意图和下面的提示,讲一讲蜘蛛卖口罩的故事,加上动作,并注意语气。

(出示提示)

蜘蛛卖了什么商品?

招牌上写的什么?

哪位顾客来了?

结果如何?

(学生自由讲故事、指名讲)

3. 学习5-11 自然段,运用学到的方法讲故事。

总结方法:要想讲好故事首先需要读好课文。

(1)读好:想心情——注意重点词语——做动作。

(2)讲好: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

提示:

蜘蛛卖了什么商品?

招牌上写的什么?

哪些顾客来了?

结果如何?

(学生自由练习讲、指名讲)

四、品读感悟

这时候你想跟蜘蛛说什么呢?(指名说)

五、整合阅读图书《奇妙世界》中的文章《早上好,朋友》

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图书《奇妙世界》中《早上好,朋友》,读一读,讲一讲。

1. 边读边标出蟾蜍先生找豪猪大夫看病后,第二天早上碰到了谁?和他们说了什么?

2. 根据学过的方法讲故事。(学生自由读、自由讲、指名讲)

3.“早上好,朋友”这句话有什么魔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优质教案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亲自去试才行的道理。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教师) 3.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小马的童话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出示小马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吧!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加一加法识记:木+朋=棚 想象法识字:一只大马驮着很重的东西。(驮) 形声字识记:挡、伯、蹄、坊。 同偏旁归类识记:哩、唉。 借助图片识记:出示磨坊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磨坊是用来磨面粉等的作坊。换一换法识字:线——浅。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 人教(部编版)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4课 小马过河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玲玲的画》《小马过河》3篇课文。侧重于渗透遇到问题怎么办?动动脑筋,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本单元仍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词复述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 《小马过河》这个童话借小马两次过河的经过,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学生来讲,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恰当的语气;二是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并能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讲述故事。教学时可根据人物出现的先后,结合图片,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加强范读、带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给图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学习生字新词的要求比较容易达到,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和故事情节,在形式多样的反复读中内化语言,理解老马说的话,最终能借助关键词语或图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驮、磨、坊”等11个生字,会写“愿、意、麦”等8个生字。 2.学习默读,做到不指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 3.学用“愿意、麦子、驮、突然、难为情”等关键词语复述故事。 4. 初步懂得碰到问题,要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并复述故事,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阅读文本《酸的甜的》。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揭示课题)。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读的过程过程中遇到困难,用自己的喜欢的办解决。(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022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2022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甚至是声情并茂,我想采访一下,你已经读了几遍书?(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读得那么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二、学习新课: 1、朗读关。 ⑴这节课,我们要去闯五道难关,有没有信心?第一关是朗读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⑵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大显身手,如果你认为哪个同学读得好,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夸一夸他。 ⑶每小组选一名小选手来参加班级的朗读挑战。 ⑷谁来评一评小选手们刚才的表现?

⒉生字关。 ⑴我们已经站在第二关的门口了,第二关是生字关,你们看,生字朋友已经在等着我们呢!谁想和它们交朋友?已经认识了的请你介绍给大家。 ⑵读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和它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结识的? ⑶刚才,老师听这些生字朋友说,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它们想请你们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好伙伴,谁来? ⒊辩论关 ⑴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两关,现在我们要智闯第三关。认真看书,边读边画老牛、小马、小松鼠的图片。 ⑵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马、小松鼠是否合适?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拿起笔来,认真的读一读,画一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⑶把你想说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①谁来读小松鼠的话?这只小松鼠挺着急的,谁还想读?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②谁来读读老牛的话,这位牛伯伯读得怎么样?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

14.小马过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懂得要在实践中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懂得要在实践中学习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看一幅图片,谁来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小马过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小马过河》(板书课题) 一、初读感知 1、自读 2、检查生字词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识字游戏 3、我会写 愿、意、麦、该、伯、刻、突、掉 (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4、多音字 坊没 二、讲授新课: 我们学习了字词,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本,深入学习《小马过河》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 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连蹦带跳”表明小马非常的乐意帮妈妈做事情,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非常懂

事的孩子。 2.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这是对老马的语言描写, 句子中“高兴”说明妈妈因小马乐意帮妈妈做事,她感到非常的欣慰。 “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马过河的原因。 3.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为难了,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这是对小马的心里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小马依赖妈妈,做事情没主见。 小马跑过去问牛伯伯: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马特别懂礼貌。 牛伯伯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4.小马准备趟过去的时候,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这是小松鼠的动作、语言描写: “突然”可以看出松鼠看到小马要过河很着急,急于要拦住它。 “跳下、拦住”这是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的急切、担心。 5.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的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6.请你再分析一下,听了老牛和小松鼠完全相反的话,小马是什么反应?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小马的犹豫不决、十分无奈。 7.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难为情”说明了什么?省略号表明了什么? “难为情”说明小马回家见到妈妈自己也不好意思。 省略号表现了小马在回答妈妈的话时,吞吞吐吐。 8.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这是老马的语言描写,那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2、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 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 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优质课比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马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2.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小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生找找相关的句子。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该”。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5.了解小马的特点。(遇事不动脑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四段。 2.小马是怎么问的?老牛是怎么回答的? 3.理解小马有礼貌。 4.学习多音字“没”。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理解“立刻”的意思:马上、连忙……,引导学生用“立刻”说一句话。 2.理解松鼠为什么要拦住小马以及松鼠的心情。 3.教师指导朗读对话。 4.指导学生理解老牛和松鼠说的为什么不一样。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指导理解“连忙”。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导理解“难为情”。 2.理解小马说话为什么断断续续。

3.师生分角色朗读句子。 4.理解老马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5.拓展:生活中什么事情能试一试,什么事情不能试。 七、指导学习第八自然段 1.松鼠又说了什么?小马是怎样说的? 2.小马过河后发现了什么? 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谎了吗? 3.出示图片,理解小马为什么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八、课文总结 1.总结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读课文。 3.复述故事。 九、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十、板书设计 小老牛:水很深 马松鼠:水很浅遇事要动脑筋 过老马:试一试 河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 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的。 2.在朗读中体会“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的含义。 3.领悟“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含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14小马过河 作者: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段导读:概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 1 / 9

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①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②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③麦子驮(tuó)到磨(mó)坊(fānɡ)④去吧。”[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段导读:写故事的起因;讲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干活儿——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⑤了去路;河水哗(huá)哗⑥地流着。小马为难⑦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动脑筋;遇到事就依靠别人;自己不去尝试。]可他已经离家很远了。 段导读:写小马遇到了困难。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⑧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句导读:这句话用了“……请您……好吗”的句式;体现了小马是个懂礼貌的好 2 / 9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小马过河(第一课时)。能读准多音字“磨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查字典,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优质教案

14 小马过河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一时不知所措,便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亲自试一试,小马终于蹚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能引发儿童思考。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大胆表达。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 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动物过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一匹小马也想过河,可是他遇到了困难。他会怎么过河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质疑。 预设: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将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有不会读的字,互相帮一帮。 3.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更好。 4.指名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马棚pén ɡ 驮tuó到 磨mò 坊fán ɡ 挡dǎnɡ住 伯bó伯 很浅qiǎn 立刻kè 突tū然 试shì试 前蹄t í 既j ì然 唉āi (2)易读错的字:“棚”是后鼻音,韵母是“en ɡ”不是“on ɡ”;“驮”是三拼音节,“试”是翘舌音;“唉”是四声。 (3)多音字:在“磨坊”一词中读“f án ɡ”,在“乐坊、作坊”等词中也读“f án ɡ”。在“街坊”一词中读“f ān ɡ”。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再多形式认读、巩固。 5.结合汉字特点,指导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棚、磨、挡、伯、浅、刻、蹄。 ①(课件出示“马棚、磨坊、马蹄、伯伯”图片)学生齐读“棚、磨、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第1篇】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初步的推测能力。 2、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在游戏中,模仿动物的对话,培养幼儿大胆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标志、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师:刚才我们学的是什么动物在跑呀?(小马)出示小马: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二、展开教学。 1、展示课件1,师提问:有一天,小马去运粮食,它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到这张,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小结:小马过不了河,遇到了难题。 2、展示课件2,师:它遇到了谁?(老牛、小松鼠)小马想问问它的好朋友,那你觉得小马的好朋友会给它什么样的建议呢?老师准备了四张,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小马会怎么问?小松鼠

说了些什么?老牛又会说些什么?(四人一组,看展开讨论) 3、理顺对话:幼儿个别回答。 4、师:我们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欣赏课件3) A、师:你们听到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问的?老牛是怎么回答的?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小马说的呢? B、师指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对话,掌握语气。 小马: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过去吗? 老牛: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松鼠:小马,别过河,你不要命啦,水很深,前几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的。(个别说、集体学说) C、师:唉,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可小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同伴,那小马到底该怎么办呢?(组织幼儿再次展开讨论) 5、师: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做的?(欣赏课件4) A、原来,小马是回家问妈妈了,那妈妈教了小马一个什么办法啊? B、复述小马妈妈的话。 (1、小马:妈妈,前面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可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同伴,我该怎么办啊?2、妈妈: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要求: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有没有顺利过河呢,我们完整地来听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经过朗读训练和指导,学生能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 2、难点: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学习准备: PPT课件,课文中角色头饰,角色的贴画等。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上课前,师生先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来说一个两个字的词语,小朋友们要选择其中的一个字来代表这个词的意思。比如说,父亲——父,母亲——母,桌子——桌,椅子——椅。 同学们这个游戏会玩儿了吗?游戏开始了。

老师说出一些两个字的词语(星星、月亮、老师、西瓜、冬瓜......)好谁能来给老师说说玩好这个游戏的秘诀是什么呀?这不仅是玩好这个游戏的秘诀还是今天我们上好这节课的秘诀。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和认真听,仔细想,大胆说的好习惯,来进入到我们今天的语文课。 1.角色导入 出示小马图片,导出课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快和这匹小马打打招呼吧。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马的童话故事。 老师板书课题 14.小马过河,让学生一起书空,。 2.整体感知课文 师:看着这个题目,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此时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同学们课文读的真认真,谁能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①检查字词,学习生字 师:课文读的很好了,老师检查检查大家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伯伯深浅立刻淹没蹚过去马蹄 老师指导读准磨坊、淹没、为难等词语,通过看磨坊的图片,从实际出发认识磨坊,读好磨坊。“坊”是多音字,指导多音字的认识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完美版教案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棚、驮、磨”等14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愿、意、麦、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讲述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马图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2.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把出现的小动物用笔圈出来。 3.学生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意。 第一次过河时候,老牛说水很(),松鼠说水很(),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终于过河了。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 1.检查生字词 (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向磨坊跑去。 (2)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4)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5)小马想:“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6)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7)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2.边读边正音,并根据难点字渗透识字方法。 “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3.分析字形结构。 (1)上下结构:意突 (2)左窄右宽:该伯掉 (3)左宽右窄:刻 (4)左上包围:愿 (5)独体字:麦 4.指导书写:心字底“意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优质教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该”、“刻”。 2、分角色朗读,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理解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明白道理。 4、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明白道理;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PPT课件老牛、老马、松鼠、小马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回顾。 2、回顾课文内容。 3、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麦子小河磨坊挡住 适当的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PPT出示:_____帮_____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路上遇到一条小河,_____说河水浅可以过去,____却说河水深很危险。小马回去问妈妈,妈妈让 它_______,小马_____,原来河水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出示小马和老牛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1)师读小马的话,指名读老牛的话。 (2)全班齐读小马的话,师读老牛的话。 2、指导朗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1)师范读。 (读后指导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松鼠着急、认真;小马吃惊。)(2)分角色朗读。A.师读提示语,分组朗读。B.指名分角色朗读。C.指名表演读。(表演者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

3、说说老牛和松鼠说法不一样的原因。 因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觉得水很(浅);因为松鼠身材(矮小),所以觉得水很(深)。(板书:高大浅矮小深) 4、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1)出示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2)自由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读中理解“难为情”。(师读老马的话,全班读小马的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4)妈妈告诉小马应该怎么做? A.找出来指名读。(2名) B.齐读两遍。(师创设情境引导朗读: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C.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老马的话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5、小马过河的结果。 (1)小马牢牢地记住了妈妈的话,又一次来到小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生齐读),小马说——(生齐读)。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2)小马顺利过河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什么? 原来,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板书:不深不浅) 三、复述故事,情感升华 ◎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分组完成复述。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该”“刻”。 2、你还记得它们怎么读吗? 3、仔细观察生字朋友,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他呢?(加一加或换偏旁) 4、师范写。(边写边指导要点,“该”字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刻”字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棚、驮”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坊”。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 2.分角色朗读,理解老马说的话的含义,并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小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谁想和新朋友打个招呼?他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他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吧。(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本课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正音。 (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 (3)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4)请学生把认读的生字、新词带进文中,再读课文。 3.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识记方法。 (1)熟字相加:马大=驮麻石=磨土方=坊扌当=挡 (2)记词组:深—浅(反义词) 4.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探讨书写笔顺。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练习。 注意:“愿”的下半部分“心”字在“厂”的里面;“该”“刻”有相同的偏旁“亥”,书写时,注意“亥”中两撇要平行,第二撇要比第一撇短。 (4)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练习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引导提问,训练说话 过渡:同学们太棒了,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他的任务了吗?下节课我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精编教案

14.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素材】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小马过河的图片(出示课件2)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出示课件3)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出示课件4) 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5) “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既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4小马过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研究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图片,读好老马、 小马、老牛的不同语气、心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2、难点:①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遇事情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 于实践。 ②能用课后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三、教学准备:课件、板贴 四、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什么故事?是啊,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有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道理,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上课的准备。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14课,来,齐读课题 读的真好,你们声音真洪亮,干脆整齐,真不错)。同学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你们一定不陌生?读过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都读过,你在哪读过? 预设①:爸爸妈妈给讲过。 跟大人一起读书是最快乐的时光) 预设②:课外书上读过。 你可真爱读书) 预设③:幼儿园读过。 幼儿园你就可以读这么长的故事了,真不错) 是啊,这是个很经典的童话故事,信赖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感知课文,研究生字

课前我们已经借助自主研究单读过了课文,也已经自学了生字词,那这些词语你能读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了,敢挑战吗?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都完了吗? 1.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吗?出示词语: 驮到挡住深浅立刻突然前蹄既然马棚 磨坊伯伯试试 预设①:有读错的情况。谁来纠正?(你真善于倾听,听了他的建议你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预设②:都读对。(课前你自学的真充分,读得既准确声音又洪亮。)2.同学们“磨坊”得“坊”是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fāng”,“坊”读二声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再看看“磨坊”这个词,那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磨坊指的是? 预设①:直接读字典中的解释。 你从哪知道的?嗯,查字典是个好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预设②:磨面磨粮食的地方就是磨坊。 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检测词语掌握情况。 马棚驮运磨坊挡住伯伯深浅立刻突然试试马蹄既然愿意麦子应该掉下来 2.回忆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3.学生汇报,教师贴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复习生字、词语。通过回忆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架起新旧课之间的桥梁。 二、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读一读第2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连蹦带跳”来体会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3.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小马说的话,读出老马看到小马很懂事自己很高兴的感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却停下了脚步。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想的呢? 2.课件出示句子: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1)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是怎样想的呢?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理。 (三)学习第4、5、6自然段。 1.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2.课件出示对话,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师:加上了提示语,再来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 3.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在哪里。这说明水很浅,不深,小马能过河。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来读一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