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604)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604)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604)《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实践题目:南京总统府—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实践时间:2016年5月29日实践地点:南京总统府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班级:14级数普1班小组成员:吉路(1440710023)戴明月(1440710031)李娇(1440710035)宗文韵(1440710027)陈瑶(1440710024)郑雅(1440710025)一、小组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为重温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解放的革命历史。

通过对南京总统府的实地考察,以及和当地大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我们重温党的伟大革命历程,增强我们大学生对党革命征程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加强和升华,从而更加坚定不移的听从党的指挥,跟随党的脚步为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上,金陵古城—南京是值得牢牢记忆的一座城市。

为了拯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在南京这座古城中付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近代南京城的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共十年对峙,从日本侵华战争到国共和谈,最后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进而2解放全中国,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南京这座苍老的古城见证了中国革命的热情。

因此,了解这段峥嵘岁月,重温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当代大学生定能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实践中矢志不渝地感受革命精神,进而进一步听党指挥、跟党走。

而南京总统府已有160多年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在中国当时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在此活动过。

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史的重要遗址。

二、小组实践活动记录①、2016年5月29日我们一同坐车去南京总统府②、参观总统府,六个人按照分工,依次收集各建筑资料介绍,拍照留影③、参观后整理资料,照片,借助上网搜集补充,整理出总统府的近代史,著名建筑④、由相应小组成员负责网络调查问卷,基于对南京总统府近代史的了解,收集数据,得出结论⑤、根据以上材料,做了一份有关总统府近代史PPT、实验报告一份以及实践活动心得三、小组实践活动报告1、总统府历史简介南京总统府是我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

口述近代史实践报告(2篇)

口述近代史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充满了曲折和变革。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口述近代史的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老一辈革命家、历史见证者和专家学者,收集整理相关口述史料,以期为我国近代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

二、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1)确定实践主题:近代史口述史研究。

(2)制定实践计划:确定走访对象、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等。

(3)分组分工:将实践团队分为若干小组,负责不同方向的走访和资料收集。

2.实践实施(1)走访老一辈革命家: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如杨尚昆、邓颖超等,他们亲身经历了我国近代史的许多重大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访问历史见证者:我们走访了多位历史见证者,如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群众等,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讲述了那段历史。

(3)请教专家学者:我们邀请了多位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杨天石、茅海建等,他们从学术角度为我们分析了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4)收集相关资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为口述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实践总结(1)整理资料:将收集到的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分类,形成完整的口述史资料库。

(2)撰写报告:根据整理的口述史料,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实践成果1.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口述史料,为我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

2.加深了对我国近代史的认识,了解了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

3.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口述史研究的水平。

4.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实践体会1.口述史研究对于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2.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确保口述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和分析:
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介绍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描述清末民初的动荡局势和社会矛盾。

2.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成立:探讨辛亥革命的发起、推动和变革,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影响,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

3.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经济变革、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4. 文化与思想变迁:探究近代中国的文化领域和思想变迁,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触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以及思想潮流与思想家的演进。

5. 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分析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包括中国的领土问题、外交政策调整、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

以上是可以包括在近代中国社会实践报告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需要和深度,您可以选择适合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展示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理解和应用。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在痛苦和奋斗中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历史。

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探讨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实践和成就。

一、庚子拳乱:觉醒与抵抗19世纪末,中国陷入了百年屈辱的黑暗时期。

而庚子拳乱则成为了中国人民觉醒的象征。

拳民起义不仅是一场对异族侵略的抵抗,更是中国人民自身反思和觉醒的过程。

中国人民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国家力量的薄弱和发展的迫切性。

二、戊戌变法:改革与开放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动摇和西方现代文明的渗透。

戊戌变法的已经意味着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中国人民第一次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然而,变法因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但它为中国政治变革开了一个先例。

三、辛亥革命:国家转型与民主建设辛亥革命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进入了共和国时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同时也面临着政治不稳定和社会混乱。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实践重点转向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斗争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它再次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中国人民抵御了来自日本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的战斗,更是中国人民为了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时刻。

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充分发扬了民族精神,实践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念。

五、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实践出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

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推进国家发展,努力改善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000字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000字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000字在中国近代史的探索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洪流中矛盾重重、变化瞬息不定的巨大力量与深刻影响,以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挣扎、崛起和奋斗的历史。

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命运。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见证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家的衰弱,见证了中国人民为解放和民族独立所进行的不懈奋斗。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的发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陷入了百年的屈辱和苦难之中。

太平天国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1851年,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发动了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一个以上帝“太平天国”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农民起义,但最终却被清朝政府和外国列强镇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实行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挽救清朝政府的威信和国家的面子。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阻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让清政府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走向了终结。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从上述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坎坷,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奋起抗争的坚毅和勇气。

中国的崛起和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珍惜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

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

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并亲自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和纪念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与实践的体会。

二、近代史研学之旅1. 参观故宫博物院在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故宫博物院中,我们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物品无一不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成就和独特文化。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乾隆皇帝的御用瓷器收藏,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体现了中国瓷器艺术的卓越之处,也展示了乾隆时代的繁荣和富裕。

2. 参观中央博物馆在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位于北京的中央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我特别留意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等。

通过观看相关展览和听取导游的讲解,我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到由衷地敬佩。

三、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1.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国势力和贸易持保守态度。

但是,在英国的军事进攻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沦陷时期。

这个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政府的软弱和封建体制的腐败,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走上了新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启了一系列的变革和革命运动,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大一上学期有幸遇到赵老师做我的思政课老师,也是从那时候我对思政课程产生了兴趣,最初的时候很多人和我说思政课是一门“水课”,总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投入意义不大。

后来真正上课的时候,赵老师却反复强调着学生们十分热衷的一个词——搞钱,虽然当时的我对这样的观念将信将疑,但是一直都觉得老师老师的本意绝不是如此。

上学期思政课即将结课的时候,老师难得非常郑重地留了一项所谓的作业——尝试研究“钱学森之问”、“钱理群之忧”以及“李·约瑟之谜”。

我当然知道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我也知道凭借我目前的眼界和见识想要看懂这三个问题是很难的,但是寒假的时候我还是“傻乎乎”地好好思考了这三个问题,并且还心血来潮地写了三篇文章指出我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当然我也知道这所谓的分析必然是漏洞百出的,但是在完完整整地审视过这三个问题以后,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是确定的,即老师一再想要灌输给学生的思想绝对不是搞钱。

后来我也有想过为什么明明老师讲课的目的不是想让学生变得功利化,反而却一再地从功利的角度去解读问题呢?最后我的答案回归到了一件事物上——兴趣。

既然理科生不喜欢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那就从最直观的利益角度去剖析书本。

理科生都喜欢干货,最好考试的时候把答案直接报出来,只要最后能考高分,中间的过程什么不重要,哪怕我就是每天上课睡觉,只要老师考试前划重点的那节课好好听,最后考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分数就行了,至于数学这些需要扎实基础的科目,只能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啃,所以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数学课上睁大眼睛记笔记,语文课上哪怕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的同学该睡还睡。

高中的时候同学调侃我,说我是个“伪理科生”,是班里少见的凭借着文科成绩把排名带起来的男生,其实我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文科功底如何,只是单纯觉得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满脑子不是数学公式就是游戏和睡觉,那样活着其实挺没意思的,我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如果我读了十几年书,结果最后把这项能力给丢了,那这学不上也罢。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

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

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旅顺行纪
目录
一实践目的
二行程介绍
(1)白玉山
(2)万忠墓纪念馆三思考与讨论
四心得与感悟
一实践目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

为了进一步陶冶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切实把深入学习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行动落到实处,今年五一,我们到旅顺白玉山和万忠墓进行实践活动。

二行程介绍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群山多姿,风景秀
美,物产丰富。

旅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军
事要塞,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一个备受外国列强蹂
躏之地。

近百年来曾被沙俄和日本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占领,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近代历史中的战争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战争中的种种遗迹,使得旅顺成为一座战争博物馆。

这些遗址既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的铁证,也是记载了旅顺口在近代史中悲惨的命运。

(一)白玉山
白玉山是大连市十大风景之一。

光绪六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旅顺有黄金山,也应有白玉山。

从此得名“白玉山”。

山顶有白玉山塔和高达110米的电视塔及海军兵器馆。

登上白玉山顶,旅顺口军港及市区风光尽收眼底。

日俄战争结束后,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和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的倡议下,殖民当局决定在白玉山顶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战争中为天皇效忠的官兵。

该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弹头形状(也有说是蜡烛形状,表示长明不熄之意)。

1985年,旅顺口区政府将塔名依据山名改为“白玉山塔”。

白玉山开启了那段痛苦历史的回忆,一个旅顺口,中国半部近现代史,给我们强烈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但值得我们深思、反省,也时刻告诫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二)万忠墓纪念馆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是中日甲午战争旅顺殉难同胞的墓地,万忠墓纪念馆是侵
华日军旅顺大屠杀的铁证。

是为纪
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
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
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

该馆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

该馆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虽有爱国官兵奋勇抵抗,清军仍是连连失利。

11月21日,日军攻陷扼守京津门户的战略要地旅顺口,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近2万名旅顺同胞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旅顺市区内仅存36人,留做抬尸之用。

1895年春,旅顺大屠杀遇难者尸体被集中焚烧后,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

1896年,清政府主持为旅顺大屠杀殉难同胞竖碑修墓,建立享殿,题“万忠墓”三字。

1994年,重修万忠墓,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万忠墓墓穴时,发现了大量死难同胞遗物和遗骨,仅老百姓衣服上的铜扣就有成千上万个。

这一发现为揭露日军的暴行提供了更加确凿的物证。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沦陷
的进程,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旅顺口作为
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是这场战
争陆地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有近
两万无辜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
戮,万忠墓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当人们从血泪斑斑的甲午痛史中走出,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时,会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繁荣富强才能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三思考与讨论
经过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旅顺行,我们受益颇多,引发了我们的许多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走上这样一条受尽屈辱的道路?我们不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吗?
为什么我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会被一个同样充满问题的弹丸之国打败,任其屠戮我中华同胞?
为什么当时的清王朝一再退让,一再忍痛,一再屈从?
为什么我们同胞如此隐忍,四千英军可以征服四万万的中华儿女?
四心得与感悟
这次的实践除了收获愤怒、震惊,我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要学中国近代史。

古人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见我们民族的前世今生。

看见我无辜倒在外国列强枪口的同胞;看见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看见“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看见是为了不要忘记。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
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把中国深深的拉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中。

苦难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本滴血的书,翻阅其间,字字句句写满中华儿女的屈辱与不甘,也许只有血的教训才能让人真正明白:无实力无以言尊严、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不变革无以图自强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

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

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

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

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高呼“公理战胜强权”、要求从德国人手里收复青岛时的情景。

然而,列强们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要求,竟拿着中国领土做起了交易。

事实教育了中国人: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对列强,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公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今天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余风,但和一百年前相比,当年列强的耀武扬威不复存在。

因为今日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从各方面实力来看,我们不再无足轻重。

尊严不是乞求来的,是自己拼搏来的,“弱国无外交”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不自强无以论实力。

人们很难理解,以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众,文化之灿烂,怎么会沦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惨境地。

是因为朝廷腐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不聊生,躯体虽大却弱不禁风。

古人云:“政亡,则国家从之。

”一个无法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的民族,一个
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的国家,虽地广人众、高城深池,却不足以为强为固。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强大起来,首先要靠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十三亿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屹立不倒。

不变革无以图自强。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因而变法图强构成了近代史最为动人的一章。

一棵树的树叶腐败了,只需要修修剪剪,但如果它的树干腐败了,就只能把它铲除,而清王朝就是这棵腐败的树,这就是变革,中国只有变革才能自强。

一个很少失败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一个能从失败中走向复兴的民族同样的伟大,中华民族就是一支这样的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