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摘要:从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总结中医治疗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以突发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1]。
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或多发的疾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结抗剂等药物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后容易复发,效果不十分良好[2]。
本病经积极防治,可控制症状,但容易复发。
长期迁延不愈可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近年来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鼻鼽”范畴,多由脏腑虚损、卫表不固、风寒异气乘虚而入使肺气通调、水液停聚、壅塞鼻窍、邪正相搏于鼻窍所致[3]。
《灵柩·本神篇》则认为“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今,故病者吾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
”郑微[4]提出本病多是肺脾肾不足感受风寒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所致。
周新蓉[5]指出本病因肺脾肾三脏虚,患者素体偏虚,气血亏虚,故血虚风燥从而燥邪犯肺则肺不利而发病。
邵荣世等[6]提出或因于肺气虚寒,津液不化,或因于气脾失健运,浊阴上侵和肾阳不足,温摄无权引发本病。
因此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机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多以外感寒邪、水湿内停或郁而化热为标。
2、辨证论治:该病治疗时应辨明标本缓急、辨明寒热虚实、辨明脏腑归属。
若长期不愈则病机较为复杂,需根据标本缓急、寒热虚实等立法处方。
临床分型较多,主要有1.气虚寒型:临床以早晚及遇风(寒)即发,怕冷,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舌质淡,苔白,脉细为主要表现,治疗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中医治疗和护理作者:田晨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18期秋天到了,很多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家长又开始犯愁了,因为孩子的鼻子又“不听话”了,经常会不停地打喷嚏、流清鼻涕,还会出现鼻塞、鼻痒的症状。
很多家长以为是感冒,给孩子吃了很多感冒药,鼻部症状总是反复不好,最后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得了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叫变应性鼻炎,是由于接触变应原后引发鼻黏膜的炎性反应,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鼻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
有的家长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自己就知道孩子对什么东西过敏,这时甚至都无须作针对性的过敏原检测了。
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归为“鼻鼽”“鼽嚏”范畴,多数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在于肺气虚弱,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气不足,再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所致。
《杂病源流犀烛》中言:“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出肺经受寒而成也。
”《素问·宣明五气》中日:“肾为欠,为嚏。
”虽然过敏性鼻炎一年四季皆可发作,但很多过敏性鼻炎患儿呈季节性发作,特别是一到春秋季节就容易发病。
这是为什么呢?从中医角度讲,春天是阳气从阴出阳,秋天是阳气由阳入阴,季节交替之时大自然阴阳转换,小儿肺部娇嫩,易寒易热,当气温变化时,娇嫩的肺脏第一时间感受到变化,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鼻部症状。
比如立秋后,天气转凉,气温下降,自然万物也逐渐有“秋收”“冬藏”蛰伏之义,然而肺为娇脏,为华盖,外合皮毛,通鼻窍,当感受寒邪风邪之时,肺脏最先受邪,导致肺失宣降,鼻窍壅塞,出现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从而发生过敏性鼻炎。
与成年人过敏性鼻炎患者相比,过敏性鼻炎患儿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治疗用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目前在临床上,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西医治疗以局部使用喷鼻剂为主,其中糖皮质激素类喷鼻剂最为常用。
但不少家长对使用激素比较担心,总是难以坚持按疗程用药,导致患儿反复发作。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有着独特的优势,既可内服中药治疗,也有很多疗效不错的外治法。
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中医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疾病的发作。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等。
邪气则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以及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内邪。
当正气不足时,邪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引发过敏性疾病。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过敏性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一、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是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容易侵犯人体的体表和上部,导致皮肤瘙痒、皮疹、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患者往往表现为发病迅速,症状时轻时重,皮肤瘙痒难忍,遇风加重,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上应以疏风解表、止痒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荆防败毒散等。
药物如荆芥、防风、蝉蜕、薄荷等具有疏散风邪的作用;苦参、苍术、地肤子等能够清热燥湿、止痒。
二、肺卫不固证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如果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患者常见自汗、怕风、容易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气短,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应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为原则。
玉屏风散是常用的方剂,其中黄芪、白术、防风能够增强肺气,固表御风。
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加减药物,如加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用辛夷、苍耳子通窍止涕。
三、脾气虚弱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脾气虚弱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湿邪困阻肌肤,可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皮肤瘙痒、起红斑、水疱,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健脾益气、祛湿止痒。
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能够健脾祛湿;白鲜皮、地肤子等可以清热利湿、止痒。
中医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一、肺经寒实证主证:多伴哮喘宿疾,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则喷嚏频作不已。
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
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病机分析:肺主宣降,肺经寒实,宣降失调,营卫不和,故鼻嚏阵作,遇风冷而诱发;寒主收引,肺津敷布失调,故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哮喘宿疾多属虚,肺虚而寒,故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而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
方剂: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9g 白芍药10g 细辛3g 干姜10g 法夏10g 五味子6g 炙甘草9g 桂枝6g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加蜈蚣、全蝎祛风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涕止津。
本证亦可用温止流丹加减。
二、肺气亏虚证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粘膜色淡、水肿。
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病机分析:肺主卫外。
肺气虚则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且早晚自然界阳气不足,肺虚之体此时亦阳气不足,故鼽嚏发作以早晚多见;肺虚寒滞,津液敷布失调,故鼻粘膜色淡、水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证。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白术10g 炙甘草9g 防风6g 桂枝6g 白芍10g 五味子6g加减:伴经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之类散寒通窍;伴夜尿或小便清长,或脉沉者,加巴戟天、锁阳之类温壮肾阳;涕多者酌加乌梅涩津止涕;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者,酌加茯苓、党参、陈皮健脾化湿;舌质淡红嫩,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
此证患者,若无脾肾亏虚见证,且舌质淡红而嫩,宜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若兼见舌质偏红胖,或有苔黄,乃肺气不足而兼肺经郁热,加黄芩、牡丹皮、葛根之类以清郁热。
三、脾气亏虚证主证:本证多见于小儿。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胀较重。
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或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
中医如何调理过敏性鼻炎

中医如何调理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频繁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
中医在调理过敏性鼻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内而外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正气不足主要是指肺、脾、肾三脏的亏虚。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导致鼻窍不利;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上犯鼻窍;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也会影响鼻窍的功能。
此外,风邪、寒邪、热邪等外邪侵袭也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调理,中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方剂有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等。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的患者;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的患者;金匮肾气丸则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肾气不足的患者。
除了成方,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加减用药。
比如,对于鼻痒、喷嚏明显的患者,会加用蝉蜕、防风、荆芥等祛风止痒的药物;对于流涕较多的患者,会加用苍耳子、辛夷、白芷等通窍止涕的药物;对于鼻塞严重的患者,会加用石菖蒲、细辛等开窍通鼻的药物。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过敏性鼻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印堂、风池、肺俞、脾俞、肾俞等。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具有通利鼻窍的作用;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能醒脑通窍;风池穴位于枕骨下,能祛风解表;肺俞、脾俞、肾俞分别是肺、脾、肾的背俞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
针灸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来改善症状;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拔罐可以去除局部的寒湿之邪,缓解鼻塞。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解释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解释体会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等为主要特征。
过敏性鼻炎相当于中医“鼻鼽”所描述的症候。
古典医籍中也曾对鼻鼽做了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多与肺气虚有关。
肺气虚,则卫表不固,风寒来袭,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故而出现喷嚏,流涕等。
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将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证治分型及其证例分述如下。
中医在论述肺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的同时,通常说道鼻鼽与肺关系密切,属于肺气虚弱。
遇风寒则突发鼻痒,喷嚏频作,鼻流清涕,得温症减,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心悸气短,自汗神疲,动则益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鼻腔镜检可见:黏膜苍白或淡红,浆液性分泌,量多。
治则: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外用世纪本草鼻炎舒爽,内服霍胆丸、玉屏风散。
例:患者,女,24岁,2004年6月9日初诊,鼻流清涕,反复发作2年余。
晨起或遇冷则喷嚏频作,鼻流清涕。
自觉鼻痒,怕冷,疲倦,食欲欠佳,偶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
上症每发作时,多以解热镇痛药缓解,但日后复发,久治不愈。
临床辨证,属于肺脾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温肺化湿。
分析: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表现,认为患者素体肺脾气虚。
肺虚之体,卫外不固,脾虚之人,体内多湿,运化无力。
每遇风寒,则易乘虚而袭于鼻,喷嚏频作;风寒内伤于肺,使肺失清肃,气不摄津,清涕自流,津水停聚于鼻内,而出现鼻内黏膜肿胀等。
方中用药,以补肺健脾益气之品,提高身体卫外之功能,以化湿升清之品减少流涕及鼻塞之症状,亦结合通窍之品解除鼻塞之苦,标本兼顾,收效佳。
过敏性鼻炎近年来发病率渐高,追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与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下降有关,另外空调的广泛使用,使室内外的温差显著增大,鼻黏膜受刺激的机会增多。
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室内工作时间的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都造成正气不足,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不强。
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干祖望,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教授。
干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属全身性疾病。
临床辨证多以肺、脾、肾虚或兼风邪侵袭为主。
干老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都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鼻炎主要分型为热伏肺经证、肺经虚寒证、卫气不固证、肾阳不足证等。
其中干老用清金法治疗鼻炎独树一帜,现介绍如下。
干老根据《东医宝鉴》:“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古今医统》“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景岳全书》“肺热则鼻涕出”及《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等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过敏性鼻炎除了虚、寒之病因之外,肺经伏热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常见的原因。
因肺经伏热,邪热循经上凌鼻窍,可致鼻痒、喷嚏连连;肺经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
临床表现为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
鼻粘膜可有充血现象。
一旦接触到煤气、香烟、热气等刺激时,即可马上发作。
舌质,红,体质好。
治当清肺泄热脱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
常用药: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墨旱莲等。
病案一:蒋某,男,17岁。
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
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
中医解释鼻炎产生的本质原因

中医解释鼻炎产生的本质原因-中医解释鼻炎产生的本质原因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和感冒类似,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鼻涕、喉部不适等。
鼻炎长期不治可能会影响鼻炎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
因此鼻炎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了解鼻炎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我们对鼻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中医如何解释鼻炎的产生原因呢?中医认为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1、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
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凡病需要整体辨证,以求其根本。
且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而是整体影响,所以,治疗鼻炎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脏。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
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
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
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
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
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
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
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
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
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目前的中医常规治疗思路往往跟着西医的屁股走,治标不治本,在炎症上下功夫,见炎就用苦寒伤正之药。
常见有人用银花、连翘、公英、紫草、丹皮等杂施滥投,且美其名曰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
如此治疗,是用西医的思路指导中医的临床。
这样的治疗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误已害人。
况且,更有西医医生开中医处方,根据就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或者是中成药包装盒上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很多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都很很烦恼经常打喷嚏。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知识。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1、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
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凡病需要整体辨证,以求其根本。
且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而是整体影响,所以,治疗鼻炎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脏。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
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
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
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
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
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
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
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
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
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目前的中医常规治疗思路往往跟着西医的屁股走,治标不治本,在炎症上下功夫,见炎就用苦寒伤正之药。
常见有人用银花、连翘、公英、紫草、丹皮等杂施滥投,且美其名曰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
如此治疗,是用西医的思路指导中医的临床。
这样的治疗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误已害人。
况且,更有西医医生开中医处方,根据就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或者是中成药包装盒上的说明。
病人千万谨慎小心,不可滥吃西医开的中医处方。
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整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现在反而成了常规了呢?!或许是经济利益的原因吧。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2、鼻炎的热症是假象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中有黄涕,或者鼻痒,鼻热等表现。
曾有古代医家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而论。
如元代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
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
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
”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
”据于此,一些中医就辨证鼻炎为风热犯肺,于是大量地滥用寒凉解毒中药。
岂不知这些所谓的热症其实都是假象,是标象。
让我们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外感风寒之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是风寒邪气内伏于肺窍,久而化热,灼津成痰。
此时如果只是见热清热,就会犯见症治症的毛病。
为什么会出现热象,根本还是正气不足,邪气内伏,郁而化热。
所以,越是清热,越是伤正;正越虚则邪越伏。
如此治法,必然会把一个普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说,治疗鼻炎一定要用温药。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辛温解表,而苦寒之剂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不过是庸医用以害人的工具而已。
即使是病人表现为风热之象,亦需在辛温解表的基础上配合少许辛凉解毒之药,万万不可一意清热解毒为能事。
如此治法,那是把鼻炎往大病重病上治,是根本不付负责的做法。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3、炎症的本质是抵抗反应。
鼻炎,顾名思义,是鼻子发炎了,是鼻子里有细菌引起的发炎。
如果这样看的话,西医用抗生素是有道理的。
因为抗生素可以消炎杀菌,治疗炎症应该药到病除。
事实上结果如何呢?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用抗生素治疗鼻炎,百无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于渐而治成顽疾。
君不见多少鼻炎病人反复用抗生素,但数年、数十年不能痊愈。
有的人得病后常常自行用些消炎药,认为抗生素能包治百病。
这是西医病名引起的祸根,叫某某炎的,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比如鼻炎,根本就与细菌无关,面对这样的炎症,抗生素有劲也使不上。
且抗生素性寒凉,伤害阳气。
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机体阳气损伤,病情加重。
需知炎症的实质不在于什么样的细菌感染,而在于病人的体质因素。
有什么样的体质,才会导致什么样的症证。
比如,同样是一种葡萄球菌感染,三阳体质的人发为高热,治疗可以解表,清阳明,枢少阳。
而三阴体质的人则发为低热,或者反复寒热,这时要扶三阴之阳气,而不是清热。
事实上,当前的三阴体质占了大多数,感染细菌(中医称为感受外邪)之后,其脉多属沉软,已经极少有真正的浮紧脉了。
因此说,中医眼中的炎症,大多是寒证,而非热症。
见炎即认为是热,而且非寒凉不用,非解毒不止。
如此治疗是见标不见本的治法。
我一直呼吁社会谨慎看待抗生素,不要把抗生素神化,认为其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要知道,西医本身也并不主张滥用抗生素的。
况且,在国外,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非常严格,大街上的药店里根本就不太容易买到各种抗生素。
因为西医也发现,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疾病的出现。
中医认为,只有阳气比较充足,或者相火比较旺的人,才可以适量地应用抗生素,但也不能长期应用。
这样的病人一般脉比较洪大且沉取有力,多见于一些实证患者。
但正常人脉多显沉软,那是相火不足的反应。
所以,本来机体已经偏于阳虚了,怎么能够滥用寒凉的抗生素来消灭不足的真阳呢。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4、过敏的反应也即是人体防御系统对外来邪气的抵抗。
鼻炎常常被认为是过敏反应。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很多患者都因对花粉、粉尘过敏,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那么,什么是过敏呢?我们接着再分析一下过敏性疾病的本质。
人体正气有两个作用,一是保证健康,二是祛除邪气。
过敏反应即是正气的祛邪反应。
比如遇到冷气侵犯皮毛,人体就会打喷嚏,这是肺气的排邪反应。
如果吃到不易为人体接收的食物,胃肠就会促进排出,产生腹泻,这是胃气的排邪反应。
如果皮肤接触到伤害正气的物质,就会在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等反应,这是正气鼓动的局部祛邪反应,表现为各种皮肤红疹。
如此等等,西医认为是过敏反应,是疾病,但中医却认为是正气的正常排邪反应,而并非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每于秋冬呼吸冷空气即加重病情。
这是因为正气感受到寒气的入侵,奋起抵抗。
但因为正气不足以完全祛邪外出,邪气亦因正气阻隔而难以内陷,所以,正邪会交争于肺的层次,表现为鼻炎发作。
这时的过敏反应正好是调整身体正气的最佳时期。
扶正即可祛邪,从而完全恢复健康,而如果伤正即会陷邪于里。
这两种治法的结果都会出现鼻炎症状消失,但一种是正旺而邪退,一种是正虚而邪陷。
这就象日本鬼子侵入中国一样,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而赶走鬼子,恢复大好河山。
如果中国人民放弃抵抗,让鬼子占领中国,似乎也得到了合平。
两种结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有明确的答案。
治疗鼻炎亦是如此,治疗其他疾病亦可做同样的比喻。
西医治病,极为重视病因。
对于过敏性鼻炎来说,西医认为如果能祛除花粉、粉尘、寒冷等过敏因素,可自行痊愈,或是局部鼻喷激素来控制过敏炎症,缓解不适。
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下次粉尘来袭,还是会复发。
中医认为,治病要治本。
本是什么,是人体的正气,把正气扶起来才是治病的王道。
正气足了,自然就会恢复健康,而健康的身体根本就不怕花粉、粉尘、寒冷等等的刺激。
由此亦可分析一下西医对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思路。
西医认为一定要努力找到并且祛除过敏源,舍此无他法。
临床我所诊治的不少花粉过敏、胃肠过敏等患者,都拿着一张西医帮助找到的过敏源列表来看病。
其实非常可笑,想一想,病人真的能一辈子不碰花草,一辈子不吃面食吗?这种所谓的治疗,其思路根本就是错误的。
治疗此类过敏性疾病,关键在于内求,而不是外求。
内求是扶助正气,以正气为治病之本。
外求是找客观原因,不过是暂时地躲开致病源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治得好病,。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5、治疗鼻炎,扶正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正气是治病之本。
舍此而他求,不过是治疗标象,糊弄病人而已。
这么简单的道理,奈何不少庸医就是不懂。
比如临床所见不少庸医治疗肝炎、肿瘤、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钟意于苦寒解毒,滥施凉药,而不知温补。
需知,若外邪入侵,顾护病人的正气即是最根本的治疗。
现代西医是实验室医学,相信看得见的东西,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生命,西医把生命看成是一些组织器官细胞的组合体而已。
所以,西医相信刀剪的力量。
再者,西医把致病源与人体健康完全地对立看待,所以会发明各种抗病毒、抗细菌药物以杀死致病源。
受这种观点影响,不少中医的临床治疗观发生了改变,开始相信药物对致病源的直接杀灭作用。
于是就偏爱清热解毒之类的中药,因为据称它们含有某些杀菌成分,对于某些致病菌有杀灭作用。
岂不知指望通过药物直接把疾病治好,那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想法。
疾病的本质是受邪气干扰,人体正气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不平衡状态。
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应该是恢复正气的平衡,而不是拘泥于杀菌消炎。
再者,所有的药物根本就不可能在体内直接杀死致病源,而是刺激机体的正气产生排邪反应而已。
所以说,冀希望于苦寒解毒中药,何如直接扶足正气,配合以祛邪之法。
临床上我以这样的思路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而且频频能从西医抗生素底下救治一些生命回来。
我认为,其根本就是相信人体正气的力量,治病先扶住正气,让正气去祛邪,去调整周身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
这样的思路一样可以应用于治疗鼻炎,扶正即是治鼻炎之本。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形成的原因6、滥用西药,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且损伤体质,大病丛生。
鼻炎是多发病,但并非是不治之症。
但现实是西医治疗鼻炎,往往会把简单的病治成慢性性。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以激素为例。
现在西医发明了鼻用糖皮质激素,由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长时间使用等优点,已在200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首选用药。
但请问,自从发明了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不是过敏性鼻炎都消失了呢?答案是根本没有,而且越治越多了。
激素的作用是什么?是激发人体肾中所藏的元精元阳,以此来祛除邪气。
短时应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反复使用,长期应用,则会因调动元精元阳太过,导致肾之疲惫。
肾气充足是健康的根本,也是各种疾病得以恢复的原动力。
如果肾虚,则正气之根本不足,难以完全祛邪。
久之邪气必然久客,甚至可能深陷入三阴层次,导致其他大病重病的发生。
关于抗生素的滥用,这个话题我曾经在空间里反复地写文章讨论过,大家可以找来以前的文章看看。
这里只对鼻炎谈抗生素的滥用。
以临床所见的鼻炎病例中,100%都滥用过抗生素。
事实上,滥用抗生素只会导致鼻炎迁延不愈。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位鼻炎患者因为用了抗生素而治愈了。
对慢性鼻炎患者来说,感染细菌只不过是诸多病因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