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考场佳作精选(3篇)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上海卷)考场佳作精选真题回放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精选心存敬畏,事在人为上海考生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世上虽然有许多重要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更不代表人要因此而丧失斗志与勇气。
如果只是因为无法预料的转折就丧失信心和动力,那与因噎废食有何区别?因种种原因,人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大转折总有种无力之感。
2020年,本应是欣欣向荣、发展前景大好的一年,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在瞬间席卷全球呢?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许多个美满的家庭,就这样被永远地埋葬在了乍暖还寒的春日。
作为身处其间的个体,我们都饱受了无奈与悲恸,体味了世事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可即便如此,我们在此期间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逆行者”前赴后继,以一己之力抗争着,奉献着。
正是因为他们身上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重要品质,我们才会如此受打动。
相比西方国家群体免疫下的一片乱局,我国能良好控制疫情,广大医护人员有着很大的功劳。
转折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又有必然性。
有的转折出现是突如其来的,但有的则是源自缓慢而持久的积累。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对将会发生的所有事不仅要有思想准备,还要有相应的物质准备。
当变故真正出现后,从容应对,不要慌不择路。
而对于那些无法预料的事,既然已经发生了,也要去从容面对和处理。
个体在历史的洪流中固然显得渺小,但事在人为,如果不拼一拼闯一闯,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呢?就像傅雷所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当然,我们在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对自然、社会及他人抱有敬畏之心,事在人为不代表我们要去打破自然规律逆天而行,忽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否则只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联想思考自由。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二、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 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 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在。
“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5篇范文60-68分)原题回放: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现象类思辨型话题词:人对事物发展进程/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材料侧重:材料提出: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另外“是否”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虽一般可赞同,可反对,可补充思辨。
但这则材料隐含了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一般选“否”,即“当有所为”。
一.界定概念意想不到:是无法意料,是人们的预测之外的事情,是很难准备和掌控的事。
但这种意外却有重要的转折的意义。
重要转折:重大的变化。
转折:有个人、集体、社会。
转折有良性及恶性。
人能否迎来良性转折,避免恶性转折;能否在遭遇恶性转折后,又迎来良性转折;能否有个人的转折迎来社会的转折……二.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1.面对重要的转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转折,人们会彷徨无措,易对事物发展进程产生无能为力之感。
2.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本质上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认知局限,而事物是无穷无尽且千变万化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事物发展变化,总有迹可循,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在不断地利用并改造着周围的一切。
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
三.当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1.面对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须勇敢应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我们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化意外为惊喜,化危机为转机。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3最新-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精选5篇】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精选5篇】作文,是我们上学期间经常要做的事情,可以说从小学到高考,作文都一直是被重视的对象,写好作文,不仅仅是取得高分数,得高分而已,对你以后踏出社会也是一笔财富,那么,高分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可以多去看下优秀的作文,你会发现的优秀的作文当中都会引进一些素材,文章具备了信服力,自然分数会高,所以平时的素材积累很重要,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上海语文高考作文篇一“这个作文题出得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
”特级语文教师毛荣富说。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例子太多了。
”毛老师说,这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生活提炼观点。
考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第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第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例如制假贩假等现象。
可写“人和自然”和“度”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个角度,如可以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入手,谈谈对于大自然,该怎样保护和索取。
在《国语·鲁语上》里面,有个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里面提到“古训”,大意是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不应该在鱼类生长繁殖的季节用网捕鱼。
里革说:“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罣罟,贪无艺也。
”可以提到这个典故,再联系现实,和这段材料结合起来写。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
引导考生关注不良社会现象浦东新区某语文特级教师说:今年高考用材料作文,在很多语文老师的预料之中,在学校模拟考试时,多次强调材料作文。
高考第一场,考生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都比较开心,情绪比较稳定。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解读及范文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解读及范文作者:陈海峰徐玲玲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12期【真题再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材料的第一部分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交代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境: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转折”在现代汉语中一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或趋势;二是指(文章或语义)由一个意思转向另一个意思;(文章或语义)有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
根据材料所给内容,这里的“转折”应该取其第一个意思。
因而这个问题情境指向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表明“转折”使世上的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形势或趋势;同时“重要”一词明确了此“转折”对世上事物的重要影响、巨大作用。
这些“转折”的影响是无法忽略的,更无法等闲视之。
同时“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写出“重要转折”是突如其来的,人们是“被动”的,也暗含着“重要转折”存在着“不可抗力”。
总之,人们遭受了“重要转折”带来的诸多影响。
既然“意想不到的”许多重要转折突然来袭,第二句话据此提出了疑问: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水到渠成,其中自有玄机:一是“是否”,这就表明可能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二是“人对事物发展进程”,这就明确了写作的主要方向是关于“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问题;三是“无能为力”,这个成语是对“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态度的拷问,命题指向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
看似疑问,实质上命题者的意图可见一斑:希望考生给出否定的答案。
接着材料的第二部分就给出了具体的写作任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明确了写作主体是“你”,确定写作核心是“面对世上许多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文明发展的进程没有意料之外,每一个转折都是先贤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才玉汝于成的。理解文明的进程,要了解动物生存模式向社会生存模式的转折,要理解动物掠夺习性和创造交易生存资料模式的差异,要懂得化解协调、合作共赢优于霸权、暴力的社会形态运行,要认同科学理念和大众意愿相促进以完善情理法度的社会价值。而以上所有的决定因素都是人的力量达成,没有意想不到,也不存在无能为力。
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新的人。鲁迅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敢于拿来,才是不随波逐流,才是敢于作为。
朋友们,勇敢地应对命运的转折,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你将会做出无愧于世界、时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绩。
下水文三
文明的进程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项羽的悲剧有很多因素,是命运悲剧、生活悲剧、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其中有时势达成的天命因素。项羽仍然因循分封的政治制度,以复兴楚国和成为盟主为奋斗目标,实际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败招,沿袭秦的贪暴嗜杀也让自己民心尽失。加上目光短浅、刚愎自用、沽名钓誉、妇人之仁、好大喜功等人性弱点,虽然抓住了时代大势,天时、地利、人和应有尽有,最终仍然掌控不了时代的转折大局,也就是形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数,也表现了无能为力的失策,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可悲的角色。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下水文二
无力和有为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欧阳修说,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他以后唐庄宗的身得身失为例证,说明了人力在社会变迁和转折中的决定作用,而天命之所归只不过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终结性评价。
有人说,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我则认为,事物发展进程的重要转折大部分是人力使然,群体的力量也好,个体的成功也好,加快进程的转折源于天心民意的势在必行,化解危局的转折则得益于英雄的力挽狂澜,大显身手。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当然,我们是凡人,但平凡不全是普通,我的字典里有几个词语:顺天、应运、知命、尽志、随缘、服老。这也许是我应对世事轮转的心得,与世浮沉,自得其乐,理性地掌控自我,积极地应对万物。人生不外乎进、立、退三个字,进要有生气,立要有风度,退要有尊严,也许这也是珍视生命的无力之有为。
无力和有为也可以是自我的判断,明代的吕坤说,掷发于地,虽乌获不可使有声,投核于石,虽童子不能使无音,他人岂能轻重我哉?自轻重也。
纵观文明进程的源流,社会类型从低级进到高级,经历了无数的转折和机遇,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人的力量。人类的幼年,从弯弓射箭、凿木为舟、钻燧取火、架木为巢,到使用文字,建立城市,建立礼法,每一次转折的达成都历经时日,无数有识之士前赴后继,焚膏继晷,孜孜以求,文明进程才可能不断前行。人类是伟大的,梦想是伟大的,文明的力量引领更是伟大的,其中人的因素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有所作为,才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直至今天科技文明的高度发达文明的进程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道理,理不清的头绪,但有一点应该看到,其中所有过往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厚薄冷暖和是非曲直。
有人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应该说人的力量是决定性的,文明进程的所有转折都是人力的主客观因素汇集而成,没有意外,人力推动了文明进程的滚滚车轮。
解题
本题属于思辨类题目,材料提供了一个具有思辨色彩的问题,引导考生去思考与回答,符合“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面对生活中那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比如挫折、失败,比如疾病、车祸,比如旱灾、蝗灾、凉山森林火灾,比如地震、海啸,再比如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等,我们是听之任之,还是积极应对、有所作为?显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勇敢面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作为。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磨难,如何掌握好生活之舵,让它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前行。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无一不是这样。试题引导考生由关注自我、完善小我展开思考,进而拓展到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具有极强的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
还是鲁迅说得到位,“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的存在早已印证了历史的法则,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任何转折,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可为。面对匈奴变乱的猝不及防,苏武没有张皇失措,他想的是民族尊严和志节大义。面对变法引发的变迁和倾轧,羁身乌台和贬居黄州的苏轼也没有颓废,反而激发了无与伦比的才情德政。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覆水难收,毛泽东却发挥了领袖人物的超凡魄力,拯救中国革命走向了全面胜利。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有人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个体的命运,数盈则亏,物极必反,在有识之士那里,生命过往中的很多转折都是可以预见的,甚至是可以掌控的。
一个人的成长是这样,一个时代的发展也是这样,面对各种转折,预见和应对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事物发展的进程看似势不可挡,实则转折背后都是有一些量变的积累的,见微知著和待时应机都需要眼界、气度、胸襟和心力的修炼功力,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推动时势,回看历史风云变幻,正因为有无数志士仁人、民族脊梁的不懈努力,人类文明的进程才会浩浩汤汤,如火如荼。
不是吗?当年的诸葛孔明生逢乱世,虽是世家子弟,出身琅琊望族,但命运的变故意想不到,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叔父诸葛玄辗转豫章、荆州等地投亲奔友,而十七岁上叔父又亡故了,这才有了少年诸葛亮携弱弟在隆中村的十年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但诸葛亮的隐居却是在静待天时、积累才德和经营人脉,他常常抱膝长啸,自比管乐,好为《梁甫吟》,他仰观俯察,未出草庐而知天下三分,所以二十七岁出山后扭转乾坤,两朝开济,奠定了蜀汉大业,也成就了智慧化身的千古美名。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积极行动,追求美好未来。
2.直面惨淡人生,改变不幸命运。
3.人生不能因挫折而甘于平凡。
4.刚健有为,用个人奋斗撬动时代发展。
5.面对磨难,勇敢作为。
6.积极有为才能迎来转机。
7.因势利导,定有转机。
……
偏题立意:
1.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很多时候无能为力。(跑题,没有审清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年高考上海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可以这样说,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都不是意外,人力不可小觑,而度劫转运更加指望人力的功德圆满,一个人的作为或许无力,无数人的作为就会推动时势,英雄人物的加入则会创造历史。文明的进化、科技的进步、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格局的运行都不例外,所有转折的台前幕后,所有进程的转弯抹角,处处显示的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