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钠离子迁移数关系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一、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 1、Faraday (法拉第)定律 B Q n z F+=(8 - 1 - 1)B BQm M z F+=(8 – 1 -2)2、离子电迁移率和迁移数E Er u r ul l++==d d ,d d -- (8-2-1) defBB I t I=(8-2-2)I r I rt t I r r Ir r +++++====++,-----(8-2-3)u u t t u u u u ++++==++,----(8-2-4)B 11t t t t t +++=∑=∑+∑=,-- (8-2-5)m,+m,mmt t ΛΛΛΛ∞∞+∞∞==,-- (8-2-6)m,++m,u F u FΛΛ∞∞∞∞==,-- (8-2-7)3、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1IG R U ==- (8-3-1)1AG lκκρ==,(8-3-2)defm m V cκΛκ== (8-3-3) cell1l KR R A κρ=== (8-3-4)4、Kohlrausch(科尔劳奇)经验式 mm1c ΛΛ∞=-()5、离子独立移动定律m m,+m,-m m,+m,-v v ΛΛΛΛΛΛ∞∞∞∞∞∞+-=+=+,(8-5)6、Ostwald (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 mmΛαΛ∞= (8-6-1)2m m m m Ccc K ΛΛΛΛ∞∞=-()(8-6-2)7、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和电解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111defdefdefv v v v v v vvva a a m m m γγγ+-+-+-±+-±+-±+-===(),(),()(8-7-1)B v v v m a a a a a mγ+-±±±+-±===,(8-7-2) 1、 离子强度def2B B B12I m z ∑=(8-8)9、Debye-Huckel(德拜-休克尔)的极限定律z A z I γ±+=-lg (8-9-1)z 1B A z Ia Iγ+-±=+lg - (8-9-2)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含有能导电的正、负离子。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一、基本知识在盐溶液中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可能还有盐的水解、电离平衡,所以就有下列关系:1.c(H+)与c(OH-)的关系:中性溶液:c(H+)=c(OH-)(如NaCl溶液)酸性溶液:c(H+)>c(OH-)(如NH4Cl溶液)碱性溶液:c(H+)<c(OH-)(如Na2CO3溶液)恒温时:c(H+)·c(OH-)=定值(常温时为10-14)2.电荷守恒:依据电解质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3.物料守恒: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如0.1 mol/L 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0.1 mol/L如0.1 mol/L 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0.1 mol/Lc(Na+)=2【c(CO32-)+c(HCO3-)+c(H2CO3)】4.质子守恒: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质子数)等于OH-数。
如Na2CO3溶液中,用图示分析如下:由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CO3-)+2c(H2CO3)。
又如CH3COONa溶液中由质子守恒得:c(OH-)=c(H+)+c(CH3COOH)。
二、解题方法和步骤1.判断水解、电离哪个为主。
(1)盐离子不水解不电离:强酸强碱盐,如NaCl、Na2SO4等。
(2)盐离子只水解不电离:强酸弱碱或弱酸强碱形成的正盐,如NH4Cl、Na2CO3等。
(3)盐离子既水解又电离: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盐,以水解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以电离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202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要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复习教案

202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要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复习教案专题6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专题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2、理解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以下几种常见题型: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同浓度不同种溶液中同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知识要点】1、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
25℃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多元弱酸如H2CO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H2CO3H++HCO3-;HCO3-H++CO32-。
2、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H++OH-。
在25℃(常温)时,纯水中[H+]=[OH-]=1×10-7mol/L。
在一定温度下,[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H+]?[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水电离出的[H+]水和[OH-]水均小于10-7mol/L。
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水电离出的[H+]水或[OH-]均大于10-7mol/L。
3、盐类水解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强酸弱碱盐如NH4Cl、Al2(SO4)3等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等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
三大守恒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将0.2mol· L-1HCN溶液和0.1mol· L-1的NaOH溶液等体 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D A. c(HCN)<c(CN-) B. c(Na+)>c(CN-) C. c(HCN)-c(CN-)=2c(H+) D. c(HCN)+c(CN-)=0.1mol· L- 1 解析:上述溶液混合后,溶质为HCN和NaCN,由于该 题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再按照HCN的电离处 理,而应按NaCN水解为主。所以c(Na+)>c(CN-),选 B D
)
一般规律:
[不水解离子]>[水解离子] > [显性离子]>[不显性离子]
(3)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A. 水解为主:NaHCO3、NaHS、Na2HPO4,溶液 呈碱性,如:NaHCO3溶液里离子浓度大小为: [Na+]>[HCO3-]>[OH-]>[H+]>[CO32- ]
B. 电离为主:NaHSO3、NaH2PO4溶液 呈酸性,如:NaHSO3溶液里离子浓度大小:
【答案】⑧ > ⑤ > ⑥ > ① > ⑦ > ② > ③ > ④
欲使⑤、⑥中 c(NH4+)相等,则二者初始浓度:
⑤ <⑥
巩固提升
常温下,用 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CH3COO-]+[OH-]=[CH3COOH]+[H+] B.点②所示溶液中:[Na+]=[CH3COOH]+[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 [Na+]>[OH-]>[CH3CO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H3COOH]>[CH3COO-]>[H+]>[Na+]>[OH-]
氯化钠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氯化钠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氯化钠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我们需要了解电导率的概念。
电导率是指溶液中电流通过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σ)来表示,单位是西门子/米(S/m)。
电导率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溶液的电导率也越高。
在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是主要的离子种类。
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离解反应,形成水合离子。
这些水合离子在溶液中具有自由移动的能力,从而导致溶液具有一定的电导率。
随着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会增加。
离子浓度的增加将促进离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电荷传输,从而提高了溶液的电导率。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除了离子浓度的增加,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温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电导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促进离子的运动,提高溶液的电导率。
溶液的pH值也可能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其pH值是中性的,不会对电导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然而,在其他溶液中,如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溶质的离解程度会受到pH值的影响,从而影响溶液的电导率。
总结来说,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会增加,从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
此外,温度和pH值也可能对溶液的电导率产生影响。
对于进一步研究溶液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实验观测,绘制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曲线,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关系。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氯化钠溶液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对相关实验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詹世景;吴植宇;李林杰;陈秀娟;王静;李细雄;范枫枫;吕京美【摘要】针对物理化学实验中传统的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设计易出现时间久,实验结果不准确的特点,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采用操作速度快、准确率更高的电导滴定法代替实验中的化学滴定法来确定铜离子浓度.同时给出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实验结果和时间进行了对比.学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皆有较大提升.【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离子迁移数;电导滴定;希托夫法;铜离子浓度【作者】詹世景;吴植宇;李林杰;陈秀娟;王静;李细雄;范枫枫;吕京美【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广东珠海519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电解质溶液是依靠离子的定向迁移而导电,离子迁移数是衡量电解质溶液离子导电能力的重要参数,指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
因此,测定离子迁移数是研究电解质溶液的一个重要课题常用测定方法的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1-4]。
其中希托夫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实验耗时久的缺点,为加强学生实验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物理化学教研组在前期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5]从实验方案改进出发[6],对经典实验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1]进行了改进,用速度快、准确率高、易操作的电导滴定法代替希托夫法中铜离子的化学滴定法,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也让学生掌握电导滴定的方法,改进后的实验也更好得满足实验的时间和评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的迁移数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化
学研究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
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1. 溶液中钠离子的迁移数
氢氧化钠(NaOH)和氯化钠(NaCl)都是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它们
的水溶液中都含有钠离子(Na+)。
然而,在电解质溶液中,钠离子
的迁移数可能会受到溶质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
2. 影响因素
(1)溶质种类: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所含的阴离子不同(OH-和Cl-),这可能会影响溶液中钠离子的迁移数。
有研究表明,氢氧化钠溶液中
的钠离子迁移数要大于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迁移数。
(2)溶液浓度: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越高,离子的迁移数可能会减小。
3. 实验方法
为了验证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科学
家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他们可以准备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氯化
钠溶液,然后通过电解方法测定钠离子的迁移数。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初步了解同浓度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情况。
4. 结论和意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科学家可以初步得出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
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离
子迁移的规律,对于工业生产和化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
的化学问题,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从而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深入探究同浓度氢氧化钠
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实验条件、溶液性质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更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我
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化学现象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 实验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实验条件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电解槽的尺寸、电极材料、电流密度等参数都可能对钠离子迁移数的
测定产生影响。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精心控制这些实验条件,确保实验
过程的可靠和重复性。
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也可能对钠离子的迁移数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
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分析,以确保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的可靠性。
2. 溶液性质的影响
除了溶液中钠离子的迁移数受溶质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外,溶液中其他
离子的存在也可能对钠离子的迁移数产生影响。
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同时存在其他离子时,这些离子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钠离子的迁移行为,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在研究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溶液的整体性质,以实验结果对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更加准确地探究钠离子迁移数的规律。
3. 可能的影响因素
除了溶液性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对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溶液的电导率、粘度、离子迁移速率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得到的结论更加全面和科学。
在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拟合,以找出可能存在的规律并加以验证。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4. 应用前景
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不仅对于化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化学领域,
钠离子迁移数的了解可以为电解质在电池、电解槽等设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优化设备性能和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钠离子迁移数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规律,对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浓度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迁移数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综合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